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应创新活动设计,把乡土历史融入研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乡土历史意识,滋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历史;研学活动;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86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要深化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完善人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近年来,笔者依托乡土历史组织师生到校史室、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名村、红色基地和历史现场开展研学活动,感受乡土历史的人文底蕴,接受革命传统洗礼,传承红色基因,以活动育人,完善和健全学生的高尚人格,养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考察文物保护单位,为立德树人“寻源蓄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组织所主持的市级课题《巧借乡土历史,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成员创新教研活动摸式,利用集体备课、教学教研活动时间,结合部编历史教材知识,加强乡土历史的探讨和研究,深入县博物馆、县不可移动文物六祖井遗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大岗镇扶溪村武威堂,县文物保护单位文昌书院、凤岗镇孔洞书院,实察和搜集乡土历史实物、图文资料。
在文昌书院内墙图文展览、石刻上,明了本县历代进士、举人和历年高考前三甲的情况,从梁松冈、黄维清等清官廉吏身上感受其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关心乡梓的人格魅力,学习和弘扬其守初心、勇担当的精神;从母校的优秀学子中,增强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倍增教书育人的信心,以更好地渗透乡土历史进行科举制度、现代教育等历史教学。从孔洞村的清朝书院孔乡书院、国选堂、文武举人的牌匾和习武使用的石墩、石磨和石刻等文物古迹,感受“文武世家”的历史人文底蕴,领会孔洞人倡儒尊孔、恪守仁义道德的风范,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考察书院等研学活动,为积累乡土历史素材,挖掘和汲取乡土历史蕴涵的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助力“诸子百家”“科举制度”“唐朝佛教的兴盛”等内容的历史教学,缩短历史时空,实证教材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寻源蓄水。
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要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领域”。
笔者的课题组深入县内红色基地开展研游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以孕育精神高地。从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甘洒镇邓拔奇故居深入了解邓拔奇烈士生前的生活环境和革命事迹,感受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救亡拯民、英勇无畏的革命担当,接受红色革命洗礼,把先烈的革命光荣传统和公而忘私精神薪火相传,融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课堂教学,传承怀岭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县城梁一柱故居,通过聆听先烈后人对前辈的缅怀,深入了解“五四”青年学生梁一柱及其革命活动、本县“五四”青年的爱国行动,明了革命成功凝聚无数先烈的生命,为更好地设计、融入教材《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课堂教学,让师生亲身感受“五四”运动参与者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以弘扬五四精神。
通过走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基地”等研学活动,从先烈的事迹感受其为国家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从乡土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乡土历史的人文底蕴,接受革命传统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置身校史室,明了母校史,弘扬赤足精神
母校怀集县第一中学有着百年的历史沿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怀集教育的摇篮,更是怀集革命的摇篮。
笔者的课题组组织学生代表参观学校校史室,身受学校百年沧桑,零距离接触和了解学校百年历史、校友们的革命足迹和奋斗历程以及英雄壮举。学生从校史室的展板、历史实物中,真切地感受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沧桑的办学历程、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抗战时期邓罕孩校长组织师生共克时艰,赤足集资办学,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历史深受感动和鼓舞。从校友邓拔奇、钱兴、梁一柱等先烈的革命事迹,深刻领悟母校的革命历史,心灵深受震憾,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赤足精神。
教师借助校史,充分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加深对教材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的认识,讲好学校故事,颂扬人文文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四、远赴历史第一现场,身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指出,研学旅行是一项教育事业。通过研学活动可以帮助师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笔者的课题组成员会同学生远赴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和威远炮台群开展研学活动,使师生与乡土历史亲密接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生从馆内的实物、图文史料直观地感同身受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军民和关天培等英烈人物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勇壮举,心灵深受触动,从而倍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行走在威远炮台花岗岩炮巷上,从护墙上残留着的弹洞枪痕,实地窥见当时爱国将士与英军激战的场景,犹如见证中华民族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剑胆琴心和热血壮举,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系列的乡土历史研学活动,师生走进历史,开阔历史视野,拓宽和延伸历史课堂教学,丰富教材历史;亲历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确保研学旅行育人效果[J].课程教学研究,2019(3):92-94.
广东省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 526400
关键词:乡土历史;研学活动;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86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要深化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完善人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近年来,笔者依托乡土历史组织师生到校史室、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名村、红色基地和历史现场开展研学活动,感受乡土历史的人文底蕴,接受革命传统洗礼,传承红色基因,以活动育人,完善和健全学生的高尚人格,养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考察文物保护单位,为立德树人“寻源蓄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组织所主持的市级课题《巧借乡土历史,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成员创新教研活动摸式,利用集体备课、教学教研活动时间,结合部编历史教材知识,加强乡土历史的探讨和研究,深入县博物馆、县不可移动文物六祖井遗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大岗镇扶溪村武威堂,县文物保护单位文昌书院、凤岗镇孔洞书院,实察和搜集乡土历史实物、图文资料。
在文昌书院内墙图文展览、石刻上,明了本县历代进士、举人和历年高考前三甲的情况,从梁松冈、黄维清等清官廉吏身上感受其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关心乡梓的人格魅力,学习和弘扬其守初心、勇担当的精神;从母校的优秀学子中,增强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倍增教书育人的信心,以更好地渗透乡土历史进行科举制度、现代教育等历史教学。从孔洞村的清朝书院孔乡书院、国选堂、文武举人的牌匾和习武使用的石墩、石磨和石刻等文物古迹,感受“文武世家”的历史人文底蕴,领会孔洞人倡儒尊孔、恪守仁义道德的风范,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考察书院等研学活动,为积累乡土历史素材,挖掘和汲取乡土历史蕴涵的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助力“诸子百家”“科举制度”“唐朝佛教的兴盛”等内容的历史教学,缩短历史时空,实证教材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寻源蓄水。
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要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领域”。
笔者的课题组深入县内红色基地开展研游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以孕育精神高地。从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甘洒镇邓拔奇故居深入了解邓拔奇烈士生前的生活环境和革命事迹,感受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救亡拯民、英勇无畏的革命担当,接受红色革命洗礼,把先烈的革命光荣传统和公而忘私精神薪火相传,融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课堂教学,传承怀岭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县城梁一柱故居,通过聆听先烈后人对前辈的缅怀,深入了解“五四”青年学生梁一柱及其革命活动、本县“五四”青年的爱国行动,明了革命成功凝聚无数先烈的生命,为更好地设计、融入教材《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课堂教学,让师生亲身感受“五四”运动参与者的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以弘扬五四精神。
通过走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基地”等研学活动,从先烈的事迹感受其为国家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从乡土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学生感受乡土历史的人文底蕴,接受革命传统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置身校史室,明了母校史,弘扬赤足精神
母校怀集县第一中学有着百年的历史沿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怀集教育的摇篮,更是怀集革命的摇篮。
笔者的课题组组织学生代表参观学校校史室,身受学校百年沧桑,零距离接触和了解学校百年历史、校友们的革命足迹和奋斗历程以及英雄壮举。学生从校史室的展板、历史实物中,真切地感受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沧桑的办学历程、丰硕的办学成果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抗战时期邓罕孩校长组织师生共克时艰,赤足集资办学,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历史深受感动和鼓舞。从校友邓拔奇、钱兴、梁一柱等先烈的革命事迹,深刻领悟母校的革命历史,心灵深受震憾,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赤足精神。
教师借助校史,充分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加深对教材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的认识,讲好学校故事,颂扬人文文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四、远赴历史第一现场,身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指出,研学旅行是一项教育事业。通过研学活动可以帮助师生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笔者的课题组成员会同学生远赴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和威远炮台群开展研学活动,使师生与乡土历史亲密接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生从馆内的实物、图文史料直观地感同身受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军民和关天培等英烈人物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英勇壮举,心灵深受触动,从而倍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行走在威远炮台花岗岩炮巷上,从护墙上残留着的弹洞枪痕,实地窥见当时爱国将士与英军激战的场景,犹如见证中华民族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剑胆琴心和热血壮举,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系列的乡土历史研学活动,师生走进历史,开阔历史视野,拓宽和延伸历史课堂教学,丰富教材历史;亲历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确保研学旅行育人效果[J].课程教学研究,2019(3):92-94.
广东省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 5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