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現实、最活跃的元素,如果在化学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一定能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调动兴趣化学教学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从学生出发
  尤其是高一学生,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层次的学习。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如果在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上不能较快改善,成绩会出现较大分化。
  二、从教材出发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三、兴趣的激发
  1.教师要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天然具有一种美的冲动,即对美的样式具有敏感性和选择性。当他们面对具有很强魅力的学习对象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孜孜不倦地去渴求去欣赏去品味。纵观古今中外,多少有成就的名人都是把他们感兴趣的事当作生命的需要,而执著追求。所以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中学阶段,各科绝大部分都搞题海战术,而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观察得出正确结论,领悟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多数人都不会成功。因为他们虽然有能力,但不愿更多的付出,主要是缺乏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如果具备了这一品质,无论做任何事情就会游刃有余,最终成为一个胜利者。
  2.做好导课,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对科学有兴趣”,对一个学生来说,考试“第一名并不代表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前提。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
  3.充分运用化学实验
  从许多化学家成长的历程来看,他们都非常热爱化学实验,而且无不是通过实验取得化学成就的。许多化学老前辈和卓越的化学教师都一致认为,只有化学实验才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是特别感兴趣的,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并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为把实验中激发的暂时兴趣转为稳定兴趣,要注意将验证实验改为发现式实验,引导学生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教师要认真做好一个演示实验,上好每一次学生实验课,使学生一开始注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且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分组实验,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把一些危险性小、难度不大的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急于回答,经过讨论研究后再把正确答案以及实验原理告诉学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兴趣的持久
  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例如,教师在演示“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后可提出如下问题以引发讨论:1.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2.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喷泉?3.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吗?4.除了氯化氢还有哪些气体可以做喷泉实验?5.只有水才能作为喷泉的液体吗?6.若将喷泉实验中的液体改为其他的液体,情况会有什么变化?7.若烧瓶中无气体,只增大烧杯内液面上的压强,能否形成喷泉?8.为什么有时候烧瓶中不能喷满液体?9.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常见的音乐喷泉原理与课本中的实验原理是否相同?10.喷泉实验那些注意事项?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其他文献
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又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地位,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很多新知的學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如估一估、量一量实际物体有多长,用厘米、米做单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进位、退位)的算理的理解;
叶圣陶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本人下面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
数学的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其实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
说到英语的课文背诵,很多人都不屑谈它,觉得背诵课文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有什么好强调的。尤其存抓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很多人不愿意提它,他们认为让学生背诵课文是“老”方法,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谁提到它谁就不是彻底的“改革”者。其实不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好的教学理念,但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以前的东西,比如课文背诵就是这样。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学生来说,英语课文的背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只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越来越成为我们的迫切任务。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我们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我认为让学生学会质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质疑课堂质疑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
众所周知,我国过去的英语教学特别注重语法,偏重对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写、会读英语却听不懂、不会说英语的“聋子”与“哑巴”。为了纠正英语教学的这一偏差,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原英语本身的交际功能,新课标明确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毕业生应该能用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数学学科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独有的特色,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反馈学情,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但知识覆盖面大。每当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的时候,时间就显得尤其宝贵。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老师们抱着一叠叠的试卷在教室间走进走出,学生在成堆的作业中疲于奔命。老师累,学生更累。时间花了不少,但是复习的效果不一定好。老师们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考试中的题目,差不多的类型都训练过,在复习中也同样注意抓好基本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为什么效果还是不理想?这短
一、课前分析   1、教材情况:本案例是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的《EXCEL数据处理》教学实际,EXCEL表处理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一块知识点。课本的描述内容不多,但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考点却非常丰富,EXCEL计算功能是整个EXCEL学习的重要部分,结合EXCEL自身功能强大,实践性非常强,应用广的特点,我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指导思想来贯穿整个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过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一个个问题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质疑、解疑,增强思维辨别能力、批判能力,最终获得真正的智慧。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