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以市场机制为主要动力的条件下,城市已经成为了集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为一体的的重要承载体。而城市规模的大小一直是影响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率最根本的因素。科学分析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土地效率高低的相关性有利于政府科学制定发展方针。本文以201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科学的选取15个指标,建立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比较不同城市规模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有效促进城市土地优化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效率
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由17.9%提高到50%以上。但是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城市发展过快过急小城市发展混乱不合理等问题,而国家目前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合理发展,因此,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适度城市规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以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合理资源利用以及快速健康发展。
2.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Sivam 初步对城市土地经济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1]-[2]。王筱明等(2004)通过分析得出高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高于低等级城市和城镇的结论[3]-[4]。
通过研究一些现有文献,发现现在关于适度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研究对象较为单一,现有的许多文献多数是对适度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独立研究,很少将两者结合很多文献多数是仅对城市规模经济或城市聚集本身进行认证研究;二是许多文献都是选取了大中型城市或者经济中心地带城市进行分析研究,缺乏全面性;三是对于土地利用效益指标缺少综合,现有文献关于适度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的研究,往往仅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开展,缺少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同城市规模对土地效益的分析研究。
3.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3.1 城市规模划分
本文参照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方法,以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作为衡量标准,针对山西省特大城市包括太原、大同,大城市包括阳泉、长治,中等城市包括晋城、朔州、晋中、运城、临汾,小城市包括忻州、吕梁。
3.2 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山西省城市实际,选择15项指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多指标评价问题的要求,且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权数处理时的权数是从信息量和系统效应角度来确定的,是伴随数学变换过程生成的,可以避免很多人为的因素,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因此主成分分析法成为综合评价问题中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价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
4.1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15个指标数据为变量,构建矩阵,得到矩阵的特征根值和相应的方差贡献率。
可以看出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031%,说明这3个变量共包含原始变量94.031%的信息,且这3个特征根的植都大于1,故提取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份就已经可以较好的代表整体体系指标。据此要求,最后保留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份。
表1主成份矩阵(a)
F1F2F3
非农业人口0.989-0.1310.014
市区土地面积0.128-0.9520.049
市区生产总值0.987-0.088-0.115
市区地均生产总值0.6930.7030.009
............
根据因子回归系数将结果进行百分制处理,得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最后得分和位次,如表4所示。
表2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综合评价百分制得分
综合排名城市城市规模百分制得分
1太原市特大95.26
2大同市特大88.25
3长治市大76.94
4阳泉市大76.35
5临汾市中49.05
6晋中市中52.17
7晋城市中47.14
8运城市中46.84
9朔州市中46.02
10忻州市小45.95
11吕梁市小45.13
从总得分以及位次关系看,在201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规模大小与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之间存在相关性。
4.2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基于以上几点研究结论,总体上,山西省地级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为使城市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化合、高效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适当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基于本文的基本结论,即特大城市综合效率最高、大城市次之、中等城市相对最差的结论,说明相对规模较大的城市,其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建设效率优于较小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可见相对于中小城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发展能够更好地符合资源节约型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要求。
二是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这些相对于特大城市而言规模较小的城市在聚焦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规模扩张时,更应注重挖掘已有空间的内部效率,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来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在规划源头上,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别地做好分区规划,确立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引导土地利用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目标,建立鼓励内部挖掘和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促进机制,严格约束扩张城市土地利用边界的行为,用足城市存量空间,提高城市紧凑度。
四是政府应该加强指导以及宏观调控的力度。政府除了应在宏观上采用鼓励和限制措施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外,也要在微观上加强协调城市发展建设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Sivam A. Constraint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Residential Land Marke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India [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02(26):523-537.
[2]Kim H. Link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2011(26):35-47.
[3]郑新奇,王筱明.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04(2):34-39.
[4]王雨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06(12):743-748.
作者简介:
武俊秀(1992~),山西临汾市霍州市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一年级。
摘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以市场机制为主要动力的条件下,城市已经成为了集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为一体的的重要承载体。而城市规模的大小一直是影响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率最根本的因素。科学分析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土地效率高低的相关性有利于政府科学制定发展方针。本文以201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科学的选取15个指标,建立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比较不同城市规模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有效促进城市土地优化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规模;土地利用效率
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由17.9%提高到50%以上。但是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城市发展过快过急小城市发展混乱不合理等问题,而国家目前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合理发展,因此,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适度城市规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以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合理资源利用以及快速健康发展。
2.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Sivam 初步对城市土地经济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1]-[2]。王筱明等(2004)通过分析得出高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高于低等级城市和城镇的结论[3]-[4]。
通过研究一些现有文献,发现现在关于适度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研究对象较为单一,现有的许多文献多数是对适度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独立研究,很少将两者结合很多文献多数是仅对城市规模经济或城市聚集本身进行认证研究;二是许多文献都是选取了大中型城市或者经济中心地带城市进行分析研究,缺乏全面性;三是对于土地利用效益指标缺少综合,现有文献关于适度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的研究,往往仅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开展,缺少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同城市规模对土地效益的分析研究。
3.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3.1 城市规模划分
本文参照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方法,以市区非农业人口数量作为衡量标准,针对山西省特大城市包括太原、大同,大城市包括阳泉、长治,中等城市包括晋城、朔州、晋中、运城、临汾,小城市包括忻州、吕梁。
3.2 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山西省城市实际,选择15项指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多指标评价问题的要求,且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权数处理时的权数是从信息量和系统效应角度来确定的,是伴随数学变换过程生成的,可以避免很多人为的因素,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因此主成分分析法成为综合评价问题中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价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
4.1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15个指标数据为变量,构建矩阵,得到矩阵的特征根值和相应的方差贡献率。
可以看出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031%,说明这3个变量共包含原始变量94.031%的信息,且这3个特征根的植都大于1,故提取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份就已经可以较好的代表整体体系指标。据此要求,最后保留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份。
表1主成份矩阵(a)
F1F2F3
非农业人口0.989-0.1310.014
市区土地面积0.128-0.9520.049
市区生产总值0.987-0.088-0.115
市区地均生产总值0.6930.7030.009
............
根据因子回归系数将结果进行百分制处理,得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最后得分和位次,如表4所示。
表2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综合评价百分制得分
综合排名城市城市规模百分制得分
1太原市特大95.26
2大同市特大88.25
3长治市大76.94
4阳泉市大76.35
5临汾市中49.05
6晋中市中52.17
7晋城市中47.14
8运城市中46.84
9朔州市中46.02
10忻州市小45.95
11吕梁市小45.13
从总得分以及位次关系看,在201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规模大小与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之间存在相关性。
4.2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基于以上几点研究结论,总体上,山西省地级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为使城市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化合、高效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适当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基于本文的基本结论,即特大城市综合效率最高、大城市次之、中等城市相对最差的结论,说明相对规模较大的城市,其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建设效率优于较小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可见相对于中小城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发展能够更好地符合资源节约型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要求。
二是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这些相对于特大城市而言规模较小的城市在聚焦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规模扩张时,更应注重挖掘已有空间的内部效率,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来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在规划源头上,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别地做好分区规划,确立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引导土地利用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目标,建立鼓励内部挖掘和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促进机制,严格约束扩张城市土地利用边界的行为,用足城市存量空间,提高城市紧凑度。
四是政府应该加强指导以及宏观调控的力度。政府除了应在宏观上采用鼓励和限制措施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外,也要在微观上加强协调城市发展建设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Sivam A. Constraint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Residential Land Marke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India [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02(26):523-537.
[2]Kim H. Link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2011(26):35-47.
[3]郑新奇,王筱明.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04(2):34-39.
[4]王雨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 地理科学, 2006(12):743-748.
作者简介:
武俊秀(1992~),山西临汾市霍州市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