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和当前农村学生的形式来看,拓展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面已是迫不及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激发阅读兴趣、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阅读途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悟,提高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拓展 课外阅读面 兴趣 语文素养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阅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的中考形式,重头戏都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两大块,重中之重在写作这块,就有60分,占了总分的40%。如果没有相当的课外阅读素材的积累,你又如何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得有深度,让人回味无穷。一篇缺乏文采的文章就如一杯清水,淡而无味。面对这样严峻的事实,作为一个农村来的中学语文老师,当务之急就必须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农村学生的家长,平均文化水平较低,意识观念落后,不能积极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就加之地理位置的缺陷,他们很少能像城里的孩子每个周末都可以去书店吸收新鲜的养分。由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是首要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的其他指导工作只是空中楼阁。
1、 榜样激励。古今中外,有哪位名人、领袖不酷爱读书?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读书的故事,以及他们取得成就与读书的关系。了解他们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马克思把"啃书本"当作"人生一件乐事",最终成了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宋代欧阳修在写文章方面说:"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就这样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家等等,让他们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另外在班集体中树立榜样,比如班上谁的阅读面广,思维开阔,谈吐写作都有过人之处,思考有深度等,让这些同学跟班上同学交流,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乐趣,让他们的读书经历影响班上的同学,这样通过名人和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2、环境熏染。流行可以影响学生的兴趣。可定时安排集体阅读时间,渲染读书的氛围,当他看到别人都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而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阅读的。
每周在班集体中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可交流摘录的重要段落、精彩片断,可交流制作的读书卡,还可交流读后感等。在活动中,教师采用灵活的激励评价方式如对阅读较好的学生奖励荣誉,什么读书大王啦,阅读之星啦等。还可以给一些赞扬的语言,如:"通过读书,老师发现你又成长了。""这样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再"惰性的气体"也会在这样热烈的环境中愉快地加入课外阅读的行列。
二、课内向课外延伸
1、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教师还应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让课内阅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进行有益有效的阅读。比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推荐学生去看《朝花夕拾》,进一步了解鲁迅。再如学了《孤独之旅》我就让学生去看曹文轩的《草房子》。除此,还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引导学生选择有益的阅读内容,课内课外相互补充。
2、每周辟出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搞好这节阅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多读爱读。要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选取贴近生活,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为此我为学生订了作文报。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阅读,于是我又为学生了订阅《读者》、《意林》、《视野》《做人与处世》等各种杂志,鼓励学生选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分清善恶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颖,写法上有可取之处、文采斐然的文章读。
三、拓宽阅读途径
1、挖掘班集体资源。"集体的力量大"。可在班集体中开展"贡献一本书,全班读好书"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带一本书到班上,然后和全班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当他和每个同学交换阅读后,他就读完了整个班上同学的书,这样大大地扩大了阅读书籍的面。另外,还可将班上的书收集起来成立图书角和其他班进行调换看书。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由于农村学校图书馆缺乏专职管理员,阅览室开放次数有限,甚至瘫痪,不能满足学生借书要求。我们可以以班为单位每周到图书室借书,把在学校借的图书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中,保证好书源源不断。
总之,拓展阅读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限的天地空间。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解决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课堂教学的局限;可以使学生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知识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为稳定的语文素质,为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教师最需要什么》赵国忠
[3]《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
关键词:拓展 课外阅读面 兴趣 语文素养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阅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的中考形式,重头戏都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两大块,重中之重在写作这块,就有60分,占了总分的40%。如果没有相当的课外阅读素材的积累,你又如何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得有深度,让人回味无穷。一篇缺乏文采的文章就如一杯清水,淡而无味。面对这样严峻的事实,作为一个农村来的中学语文老师,当务之急就必须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农村学生的家长,平均文化水平较低,意识观念落后,不能积极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就加之地理位置的缺陷,他们很少能像城里的孩子每个周末都可以去书店吸收新鲜的养分。由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是首要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的其他指导工作只是空中楼阁。
1、 榜样激励。古今中外,有哪位名人、领袖不酷爱读书?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读书的故事,以及他们取得成就与读书的关系。了解他们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马克思把"啃书本"当作"人生一件乐事",最终成了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宋代欧阳修在写文章方面说:"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就这样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家等等,让他们懂得读书的重要性。
另外在班集体中树立榜样,比如班上谁的阅读面广,思维开阔,谈吐写作都有过人之处,思考有深度等,让这些同学跟班上同学交流,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乐趣,让他们的读书经历影响班上的同学,这样通过名人和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2、环境熏染。流行可以影响学生的兴趣。可定时安排集体阅读时间,渲染读书的氛围,当他看到别人都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而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阅读的。
每周在班集体中进行一次读书交流,可交流摘录的重要段落、精彩片断,可交流制作的读书卡,还可交流读后感等。在活动中,教师采用灵活的激励评价方式如对阅读较好的学生奖励荣誉,什么读书大王啦,阅读之星啦等。还可以给一些赞扬的语言,如:"通过读书,老师发现你又成长了。""这样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再"惰性的气体"也会在这样热烈的环境中愉快地加入课外阅读的行列。
二、课内向课外延伸
1、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教师还应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让课内阅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进行有益有效的阅读。比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推荐学生去看《朝花夕拾》,进一步了解鲁迅。再如学了《孤独之旅》我就让学生去看曹文轩的《草房子》。除此,还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引导学生选择有益的阅读内容,课内课外相互补充。
2、每周辟出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搞好这节阅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多读爱读。要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选取贴近生活,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为此我为学生订了作文报。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阅读,于是我又为学生了订阅《读者》、《意林》、《视野》《做人与处世》等各种杂志,鼓励学生选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分清善恶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颖,写法上有可取之处、文采斐然的文章读。
三、拓宽阅读途径
1、挖掘班集体资源。"集体的力量大"。可在班集体中开展"贡献一本书,全班读好书"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带一本书到班上,然后和全班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当他和每个同学交换阅读后,他就读完了整个班上同学的书,这样大大地扩大了阅读书籍的面。另外,还可将班上的书收集起来成立图书角和其他班进行调换看书。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由于农村学校图书馆缺乏专职管理员,阅览室开放次数有限,甚至瘫痪,不能满足学生借书要求。我们可以以班为单位每周到图书室借书,把在学校借的图书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中,保证好书源源不断。
总之,拓展阅读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限的天地空间。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解决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课堂教学的局限;可以使学生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知识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为稳定的语文素质,为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教师最需要什么》赵国忠
[3]《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