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造句”在词语的巩固积累、思维的训练、价值观的熏陶、语文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擦亮造句,强化语用。
一、拓展内容,把握语言训练的广度
1.规定的词语,随课练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有很多的造句训练。这些训练是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按照“先理解意思,再联系语境运用”的程序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力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词语的词性色彩、适用范围、运用场合等有较全面正确的认知与把握。通过造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消化,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文中的新词,随时练
教师可在学期初,将本学期教材中出现的新词语归纳在一起,然后结合进度让学生选择性地做做造句,写写话,随教随练。比如五上《推敲》一课,笔者列出了皎洁、妥帖、簇拥、犹豫不决、衬托、斟酌等词语,《嫦娥奔月》一课,列出了奸诈、贪婪、迫不及待、周旋、翻箱倒柜、树影婆娑、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对这类新词的造句训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现学现卖”,学以致用。
3.拓展的短语,随机练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养成自觉使用丰富语言的习惯,提高其使用频率,给学生提供“依葫芦画瓢”的机会,学生浸润在丰富语言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受到熏染。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归纳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常用的谚语、歇后语、俗语,组织学生隔三差五地进行练习。并且,对学生的精彩造句予以表扬、宣传,让学生养成主動使用这类语言的习惯。
例如,用“芝麻开花—节节高”“头上站鸭子—顶呱呱”等来表扬有进步的学生;用“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西游记人物大联欢—聚精会神”等来督促学生做作业……在使用新词语、新短语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乐趣,也尝到了乐趣。
二、丰富形式,把握造句训练的深度
1.扩充追问造句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方法,主要用扩句法、追问法让学生把句子造得更生动丰满。我们可以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来对学生的造句进行追问,进行深度练习。就拿“饱经风霜”一词来说,起初,学生只会造类似这样的单句:我的爷爷六十多岁了,他饱经风霜。那么,老师就可以追问:从哪里看出爷爷饱经风霜?爷爷怎么会这样?你想对这样的爷爷说什么?于是,最后的造句就扩充成这样了:爷爷为了我们这个家,不断操劳。你看!他粗糙的双手像树皮一样,他的脸上满是皱纹,他的身板已不再挺直。我想对饱经风霜的爷爷说,爷爷,你辛苦了!我爱你。
2.想象画面造句法
画面感,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的描述方法营造出一个意境,达到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比如用“娓娓动听”造句,当学生造了“某某某娓娓动听地讲故事”之后,我们就要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讲故事的画面:谁讲故事?在哪里?讲什么故事?听众的反应怎样?这样,就有了如下造句:晚上,弟弟摇醒了正在熟睡的我,说:“姐姐,我睡不着。你给我讲故事吧。”我揉揉眼睛,看了看弟弟那恳求的眼神,实在难以拒绝。我把他抱到我的床上,为他盖好被子,就娓娓动听地给他讲起“小红帽”的故事。弟弟听得两眼发光,似乎自己成了小红帽,和小红帽同喜同悲。
3.系列训练造句法
修辞系列:结合修辞方法的学习,进行造句训练,以此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比如,给一个词语“皎洁”,让学生在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中任意选用一种造句。造成比喻句:圆圆的月亮多么皎洁,好像一个大玉盘。造成拟人句:嫦娥站在皎洁的月亮上深情地凝望着人间。造成排比句:皎洁的月亮像玉盘,像铜镜,像披萨,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其他的还有关联词系列、量词系列等,这样的系列训练,变散点为系统,化单一为综合,在比较、归纳中以组块方式感悟词语,巩固词语,习得词语,提高了语用训练的深刻性。
三、关注意义,把握造句训练的温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我们要充分利用造句过程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熏染。
1.关注词语与生活的联系,说“真”话
读写结合的写,既是阅读中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创造的表达运用,也是阅读中激活的生活记忆、熔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造句练习,关键是要关注儿童生活,让文本世界和儿童世界相通。比如,在学习了六下练习3中关于“各种各样的笑”之后,让学生任意选择几个带“笑”的词语,结合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造句。学生造句:“李恒飞快地冲进教室,滑向自己的座位,没料一个刹车没刹住,仰面摔了下去,教室里爆发出哄堂大笑。”当然,也有用“苦笑”来说明自己考试失利后的尴尬,用“捧腹大笑”写听到幽默故事后的放松,用“狞笑”描述电视剧中反面角色的冷血表情……结合五下练习6中的新兴词—宅女、网络、网名、微信、吐槽等,让学生造句,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课内课外生活描述出来,将自己对当前社会人事的一些看法真实地吐露出来,架设了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指导造句如同指导习作一样,倡导学生勇敢地说真话,说心里话,让学生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
2.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说“善”话
在写真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看到行动上、思想认识上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明确修身律己的方向,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作用,这是教师利用造句练习可做的又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这当中涉及到认清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问题。
如用“信口开河”造句,有学生造句:我班的王浩杰嘴巴能说会道,经常信口开河,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这样的造句,从句子的整个呈现色彩看,对人物是褒奖色彩的,那就不适合用“信口开河”,因为它是一个贬义词。针对这句话,教师要指导学生或者将“信口开河”前面的“经常”换成否定词“从不”,或者要另起炉灶,“挖掘”一个说话不假思索、不负责任、信口胡诌的“反面”人物。
所以,教师要跳出“为造句而让学生造句”的窠臼,充分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因素,因势利导地提升造句的育人功能。
3.关注词语的适用环境,说“美”话
老舍先生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要让我们的语言富含情味,增加语言的魅力。有情味的语言才是美的语言。学生的情商与语文的情味既相互交融又相互促进。
如五上《大海中永生》后面要求用“爱戴”造句。在造句之前,就要引导学生辨析“爱戴”与“爱护”,让学生明白“爱戴”的意思是敬爱或拥护,一般要用在人民对伟大人物的感情上、表现上。而“爱护”是指爱惜并保护,通常可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也可以指人对物的爱惜或保护,然后,出示几组选择题,如“人民对周总理”“老师对学生”“我对文具”等,让学生选择用“爱戴”还是“爱护”,再通过具体语言来表达。通过这样的造句练习学生就会进一步体会用词准确与妥帖的重要性。
有人说:“言语的学习和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锻炼遣词造句,也是在帮助学生储存语言、养成方法、熏陶情感、培养思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引导学生用心灵体会语言的广度和深度,触摸词语的温度,使词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停留在被动吸收、消极模仿的层面,而是要将其发展为积极能动的语用表现,转化为有意义的吸收。
一、拓展内容,把握语言训练的广度
1.规定的词语,随课练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有很多的造句训练。这些训练是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按照“先理解意思,再联系语境运用”的程序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力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词语的词性色彩、适用范围、运用场合等有较全面正确的认知与把握。通过造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消化,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文中的新词,随时练
教师可在学期初,将本学期教材中出现的新词语归纳在一起,然后结合进度让学生选择性地做做造句,写写话,随教随练。比如五上《推敲》一课,笔者列出了皎洁、妥帖、簇拥、犹豫不决、衬托、斟酌等词语,《嫦娥奔月》一课,列出了奸诈、贪婪、迫不及待、周旋、翻箱倒柜、树影婆娑、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对这类新词的造句训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现学现卖”,学以致用。
3.拓展的短语,随机练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养成自觉使用丰富语言的习惯,提高其使用频率,给学生提供“依葫芦画瓢”的机会,学生浸润在丰富语言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受到熏染。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归纳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常用的谚语、歇后语、俗语,组织学生隔三差五地进行练习。并且,对学生的精彩造句予以表扬、宣传,让学生养成主動使用这类语言的习惯。
例如,用“芝麻开花—节节高”“头上站鸭子—顶呱呱”等来表扬有进步的学生;用“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西游记人物大联欢—聚精会神”等来督促学生做作业……在使用新词语、新短语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乐趣,也尝到了乐趣。
二、丰富形式,把握造句训练的深度
1.扩充追问造句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方法,主要用扩句法、追问法让学生把句子造得更生动丰满。我们可以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来对学生的造句进行追问,进行深度练习。就拿“饱经风霜”一词来说,起初,学生只会造类似这样的单句:我的爷爷六十多岁了,他饱经风霜。那么,老师就可以追问:从哪里看出爷爷饱经风霜?爷爷怎么会这样?你想对这样的爷爷说什么?于是,最后的造句就扩充成这样了:爷爷为了我们这个家,不断操劳。你看!他粗糙的双手像树皮一样,他的脸上满是皱纹,他的身板已不再挺直。我想对饱经风霜的爷爷说,爷爷,你辛苦了!我爱你。
2.想象画面造句法
画面感,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的描述方法营造出一个意境,达到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比如用“娓娓动听”造句,当学生造了“某某某娓娓动听地讲故事”之后,我们就要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讲故事的画面:谁讲故事?在哪里?讲什么故事?听众的反应怎样?这样,就有了如下造句:晚上,弟弟摇醒了正在熟睡的我,说:“姐姐,我睡不着。你给我讲故事吧。”我揉揉眼睛,看了看弟弟那恳求的眼神,实在难以拒绝。我把他抱到我的床上,为他盖好被子,就娓娓动听地给他讲起“小红帽”的故事。弟弟听得两眼发光,似乎自己成了小红帽,和小红帽同喜同悲。
3.系列训练造句法
修辞系列:结合修辞方法的学习,进行造句训练,以此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比如,给一个词语“皎洁”,让学生在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中任意选用一种造句。造成比喻句:圆圆的月亮多么皎洁,好像一个大玉盘。造成拟人句:嫦娥站在皎洁的月亮上深情地凝望着人间。造成排比句:皎洁的月亮像玉盘,像铜镜,像披萨,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其他的还有关联词系列、量词系列等,这样的系列训练,变散点为系统,化单一为综合,在比较、归纳中以组块方式感悟词语,巩固词语,习得词语,提高了语用训练的深刻性。
三、关注意义,把握造句训练的温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我们要充分利用造句过程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熏染。
1.关注词语与生活的联系,说“真”话
读写结合的写,既是阅读中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创造的表达运用,也是阅读中激活的生活记忆、熔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造句练习,关键是要关注儿童生活,让文本世界和儿童世界相通。比如,在学习了六下练习3中关于“各种各样的笑”之后,让学生任意选择几个带“笑”的词语,结合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造句。学生造句:“李恒飞快地冲进教室,滑向自己的座位,没料一个刹车没刹住,仰面摔了下去,教室里爆发出哄堂大笑。”当然,也有用“苦笑”来说明自己考试失利后的尴尬,用“捧腹大笑”写听到幽默故事后的放松,用“狞笑”描述电视剧中反面角色的冷血表情……结合五下练习6中的新兴词—宅女、网络、网名、微信、吐槽等,让学生造句,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课内课外生活描述出来,将自己对当前社会人事的一些看法真实地吐露出来,架设了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指导造句如同指导习作一样,倡导学生勇敢地说真话,说心里话,让学生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
2.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说“善”话
在写真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看到行动上、思想认识上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明确修身律己的方向,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作用,这是教师利用造句练习可做的又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这当中涉及到认清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问题。
如用“信口开河”造句,有学生造句:我班的王浩杰嘴巴能说会道,经常信口开河,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对这样的造句,从句子的整个呈现色彩看,对人物是褒奖色彩的,那就不适合用“信口开河”,因为它是一个贬义词。针对这句话,教师要指导学生或者将“信口开河”前面的“经常”换成否定词“从不”,或者要另起炉灶,“挖掘”一个说话不假思索、不负责任、信口胡诌的“反面”人物。
所以,教师要跳出“为造句而让学生造句”的窠臼,充分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因素,因势利导地提升造句的育人功能。
3.关注词语的适用环境,说“美”话
老舍先生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要让我们的语言富含情味,增加语言的魅力。有情味的语言才是美的语言。学生的情商与语文的情味既相互交融又相互促进。
如五上《大海中永生》后面要求用“爱戴”造句。在造句之前,就要引导学生辨析“爱戴”与“爱护”,让学生明白“爱戴”的意思是敬爱或拥护,一般要用在人民对伟大人物的感情上、表现上。而“爱护”是指爱惜并保护,通常可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也可以指人对物的爱惜或保护,然后,出示几组选择题,如“人民对周总理”“老师对学生”“我对文具”等,让学生选择用“爱戴”还是“爱护”,再通过具体语言来表达。通过这样的造句练习学生就会进一步体会用词准确与妥帖的重要性。
有人说:“言语的学习和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锻炼遣词造句,也是在帮助学生储存语言、养成方法、熏陶情感、培养思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引导学生用心灵体会语言的广度和深度,触摸词语的温度,使词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停留在被动吸收、消极模仿的层面,而是要将其发展为积极能动的语用表现,转化为有意义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