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译英中的文字功力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翻译者在成语及名著中经典片段文字的汉英翻译体现,来研究译者的语言对等互换文字功力。翻译的好,是译者深厚的语言蕴藏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译者长久以来不断学习和积累的结果,并把拥有的语言点滴撒于如饥似渴的初学者们,让这种营养滋润有些干涸的学习者们。翻译的不好,则要求译者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到方法,再自我改进、提升。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来让翻译者了解语言功力,无论在母语上,还是在第二语言,尤其是外语上的培养与积累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基础 典型例子 练习常态 代表性问题 实现意义
  在汉译英的时间过程中,除了有理论、技巧外(这些理论堪称高明,技巧可谓实用),没有座位翻译中称为翻译基石之一的“语言文字”是不可的。这正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般。
  如对以下的四字句的翻译。
  秣马厉兵
  秣马厉兵用于汉语中,它的意思主要侧重于“作好战斗准备”,它强调人员和物质上的准备,泛指积极作好准备工作,还不能和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严阵以待”互换使用。“战士们秣马厉兵,对付任何侵略”。这句话既然运用了秣马厉兵,那阅读文字的人就应该体会到通过这四个字传达给你它的准确含义。基于此,你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翻译。试比较: The soldiers are kept under arms. The soldiers made active preparations against any aggression.可以看出,第二句在表达秣马厉兵上用了”made active preparations”,而第一句则只有”kept under arms”,说明只在备战状态,但看不出士兵们心态,甚至士气,甚至力量等“积极地,做好了准备”的信息。
  汉译英的初学者在试探和练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自身对母语第一语言和英语第二语言的培养。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学起,去了解两种语言间的共性与个性。以下有个练习是这样的:
  明天早上你将会见到他,他会来到你的住所,那时你就不会怀疑人们总说他“风尘仆仆,精疲力竭”是怎么回事了。
  这样的练习应该无理解困难之处,唯一要做的就是使这个练习达到整体性和准确性。对于初学者而言,会考虑,风尘仆仆,该怎样达到准确。比如说“dusty”如何呢?比如说“be fatigued with the journey”又如何呢?那“精疲力竭”呢?以下的可作参考。“tired”,“drain sb.Of her/his last ounce of strength”.看起来它们的后者均为短语,而它们的前者均为简单的单词。而且有译者认为说后者似乎要丰富些,更能把句子所传达的含义传达到。于是便选择后者作为这个汉译英练习的首选。请看,这段文字便译成这样:You will meet him tomorrow morning and he will be in your residence. Then you’ll feel it’s naturally that he is a man tired and dusty in other people’s mind.
  You will meet him tomorrow morning and he will be in your residence. Then you’ll feel it’s naturally that he will be fatigued with the journey and will have been drained of his last ounce of strength.It’s just the right image of himself in other people’s mind.
  二者比较看来,似乎后者较为完整,岂不知前者在用语上简单。淳朴、到位,让人读后不觉得是又长又缠的裹脚布,而就是一个准确到位的再传达。后者也从含义上传达到了,却没有实现语言的言简意赅。因此,前者应该是更可取的一个翻译理解。由此,也不难看出,语言文字的功底之所以能选前者,且能达到前者的翻译水准,那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合理的合时合势的运用,这正证明了翻译者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自然、轻松、明快、准确的语言功底。而不是做作、复杂、拖沓、朦胧的语言功底。不是说后者的做法不好,因为这后者所谓矫揉造作,复杂、拖沓、朦胧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必要的。但在此处运用中,做到第一则的翻译就很好。语言贵在达意。
  言简意赅,意境性极强,寥寥数字,便能够勾勒一幅画面。“风尘仆仆”就是一例。“仆仆”二字,即能使阅者的眼前呈现出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的形象,有岁月感,有画面感,有如亲见了这么个形象的人一样。所以不要把“风尘仆仆”拘泥于“be fatigued with the journey!”语言并非单纯到我们日用生活中的“早安,吃饭,洗澡,爬上”这样一些明确的层面上。也并非这些简单的语言便不值得运用和发扬。语言该如何运用,运用好了,达到理想的程度才是为好。用这些我们所谓的简单语言达到画面感和真正的语言境界感。舍弃在这个翻译联系中不应有的华丽和娇柔,才好符合汉语语言的文化。那反问一下自己,作为英语的使用者,他们在二者中间选择,哪个更符合他们的习惯呢?
  那汉译英中,就只该使用以上所说的那种言简意赅的方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试看以下的练习。
  “指桑骂槐”。
  莺儿忙道:“那花篮是我们编织的,你老别指桑骂槐。”(《红楼梦》·59)“We made that flower basket,”cut in Ying’er.“Don’t 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这是中文规矩的翻译,没有多余的修辞。修饰处,“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这本来就是汉语中“手指着桑树儿唾骂槐树”的相对应的翻译。   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暗相讥讽。(《红楼梦》·69)“All the maids and serva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ing’er, kept gossiping, making sarcastic remarks and casting aspersions at her.
  同是“指桑骂槐”,为何便是由“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转变成了“casting aspersions at her”?
  这就要求译者在操作和实际运用中要有缜密的考虑,不可信手拈来。除非译者技艺精湛而了不得,否则要有对所翻译的内容的整体性的安排和控制。
  这些文字都是有实际考虑的。那就是作品中文字所针对的对象不同。莺儿, 是一个丫环。所以她的语言中,不会有如大家闺秀,受过良好教育的小姐们的语言的。她的语言中是直接的,平直的,不含蓄的。对象主要是说平儿。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们,不会忽略平儿在整个贾府的身份和地位仅次于“太太们”,而被称为“平儿姑娘”。因此用于描述她的文字定会用引申性的文字,而不会平直。当我们看到“casting aspersions”便能理解了。因此,这就要求译者在语言运用上要有合理的取和舍。看准语言所指对象,用到哪儿,这是要思量的。
  我们再看一则练习。
  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道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呐喊·自序》)。
  有译者译为下:“Who turns from abundance into poverty? I think people can see the real face of the world in the course.
  从这则文字中,读者大概知道这已和原文相应了。可总有一些地方不适。那是什么呢?“大概式”。这就是答案。因为这是初学翻译者的一个毛病。不仔细地选词、句,甚至句子构式。不研究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和相关的翻译技巧。在汉译英的翻译中,不可大概,要字斟句酌,要筛选,要比较,看什么才是最恰当的。试看以下一则汉译:I believe those who sink from prosperity to poverty will probably come, in a process, to understand what the world is really like.
  首先从结构上它使用了能盖住全句汉语结构的“I believe that…”,用词上选用了“sink from…to”,“probably”,“in a process”.这较之前面的可以说有些汉式英语的翻译,应该是好太多。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它的掌握和运用要得心应手得多。但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我们对它的学习是不深的。
  就汉语中的通感(synaesthesia),在英语中它的运用要学习一下。例如:
  Sour beverage 西文的软饮料。但在以下的英语中运用广泛。如:A sour part-time job.枯燥无味的工作。可以把这一项技能延伸到其他技能上。如:转义,独造等。
  这些都会从细节处影响到汉英翻译。以上所述,都是汉语和英语文字功力几个方面。汉译英过程中应培养和掌握的能力。这对汉译英的完美实现无不有一点的指导性, 有助于汉译英完整成功。
  [参考文献]
  [1]英汉语文化对比研究(1995-2003)郑立信,王菊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西方修辞学.从莱庭.徐鲁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萧立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英语科研论文写作概要.冯翠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毕节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与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渐凸显。防灾科技学院以培养防震减灾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学院、行业研究所、地震台站”联合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从管理运行、人才支持、条件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院所台合作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院所台合作 地质工程 人才培养  一、防震减灾行业需要大量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我国地震灾害
期刊
[摘要]针对系统发生执行器故障和/或传感器故障的情况,研究了含有状态时滞的线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的可诊断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降维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并给出故障可诊断性的判据。首先通过引入一种特殊的线性变换,将系统转换成无时滞系统。然后将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状态观测问题,并证明了故障可诊断性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构造一种新的不利用残差体现故障的故障诊断器,实现了故障的实时诊断。仿真实例验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能力 方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给高校师生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课任教师与自己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彼此之间没有或者鲜有来往,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目标。要有效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除了需要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制度和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寄希望于广大
期刊
[摘要]以理工类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和高等数学课程成绩数据统计为基础,分析高考成绩对于大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和相关程度。以数据为依托,分析目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理工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从教学管理角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专业介绍、学生管理、教学模式改善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成绩分析 教学管理 仁爱学院  自2009年至2011年,全国高考考生数连年下降,2009年全国高考考生共计102
期刊
[摘要]我们所有的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很需要鼓励的掌声,掌声就是对孩子们的鼓励,肯定,欣赏,尊重,也是喝彩和关爱。掌声可以给他们热情,给他们勇气,给他们力量,给他们鼓励。可以说有掌声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掌声的地方,就有精彩;有掌声的地方,就有成功;有掌声的地方,就有爱心。孩子的生命中不能缺少掌声。  [关键词]赞美 鼓励 赏识教育  记得一位语文教师教过的一篇课文,文中的故事很平常,但这里所传达的感情
期刊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涌现出许多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模式。这些模式都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的监管、督促。教师的主导作用看似简单,但与传统的课堂相比,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研究教材、学情、学法指导等,制定优秀的导学案;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
期刊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一些国家,政府开始把全部或部分的课程编制权下放给基层学校并逐渐形成了一股世界潮流,即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校本课程。同时为了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我国在1999年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的教育改革政策,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就使得校本课程成为了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领域。英语作为中小学一门重要学科,目的是为
期刊
[摘要]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键词]学习目的 意志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基础 原因 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对中职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塑造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就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中职学生语文素质差、厌学情绪严重;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仍在左右着现阶段语文教学,这都成为阻碍中职语文教学前进步伐的因素。中职语文教学怎样能打破这些瓶颈,不断发挥好她的全方位作用,让中职学生学好语文,为今后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