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秋,华东师范大学几位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上海市长宁实验幼儿园教师合作,开始了一个为期三年的跟踪小、中、大班幼儿的“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目前这一课题已进入三年研究计划的最后阶段。课题组对中班一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究了综合课程中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在“计划—实施—反思—再计划(再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适合中班幼儿的一组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同时探讨了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及师幼互动的方法:二是探索了中班数学活动区的材料、功能及教师的指导:三是探讨了如何通过家园合作来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四是探讨了数学活动区中的师幼互动:五是跟踪考查了中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情况。本刊曾在2007年第6期介绍了该课题有关小班数学教育的部分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是中班数学教育的部分研究成果,有关中班幼儿数学认知发展情况的理,论文章刊登在2008年第5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请参阅。
数学活动区活动在幼儿园综合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为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作前期经验准备,也可以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数学活动区内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数学活动区内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关且适宜本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投放中班数学活动区材料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艺根据中班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特点与数学教育内容投放材料
在投放数学活动区材料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中班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以及应该为幼儿提供的相应的学习经验。中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内容是学习10以内数的概念以及空间、分类、模式与排序等。这是我们为中班幼儿提供数学活动区材料的依据。例如,在让中班幼儿掌握事件时序时,我们制作了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卡片、冰融化过程的卡片、樱花盛开过程的卡片等,然后打乱顺序投放,让幼儿练习排序。
2 根据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投放合作性材料
合作性材料是指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参与,且需要遵循一定操作规则的活动材料。幼儿进入中班以后规则意识与合作欲望逐步增强,同伴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合作性材料符合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共同参与,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例如,扑克类材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幼儿共同参与,可按牌面显示的速度快慢或点数多少进行比赛,速度快的赢速度慢的,点数多的赢点数少的。其间,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幼儿游戏。以自己的经验来影响幼儿,帮助他们掌握有关材料的玩法。根据具体要求。我们制作了两种类型的合作性材料:仿扑克型,如快慢扑克、数点大小扑克等;仿照跳棋的模式,如走车道、吃水果等,幼儿可以自己选择。
3 根据综合课程中数学活动的需要适时调整材料
我们分析每个主题中与数学教学活动相关的内容,并选取合适的知识点作为调整数学活动区材料的基点。例如。2006年9-11月,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这样投放数学活动区材料:9月,幼儿进入中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是“我长大了”。我们首先从身高的变化上来认识“我长大了”,使幼儿发现时间的变化、身高的变化等。为此,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了测量身高的尺子和记录身高变化的材料。10月,幼儿开展主题活动“家里的数字”。我们要求幼儿先作调查。了解自己家里出现的各种数字及其用处,并展示自己的记录方式。我们事先在数学活动区内放了一块板,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家里带数字的东西。后来,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家电话号码的地方。11月。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我们在数学活动区增加了有关水果分类的材料以及用来拼搭各种美丽图案的几何形状片。有时。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幼儿预先积累一些经验,例如。在“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在几何形状的组合方面有一些操作经验,知道两个半圆可拼成一个圆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等,那么投放的活动区材料就应有助于幼儿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在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熟悉活动的主题内容和目标,使材料对幼儿的学习更加适宜和有效。
材料和幼儿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数学活动区的各种材料都在某个方面给幼儿提供数学学习经验,影响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以及关注程度又会影响材料功能的发挥。由此,我们对中班幼儿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幼儿使用数学活动区材料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从材料类别上看,幼儿偏好拼图、跳棋、扑克类材料
幼儿在数学活动区活动时,选择拼图、跳棋、扑克三类材料的次数最多。操作的时间最长。例如。有个幼儿非常喜欢拼图类材料。他尽管数次失败也不愿意放弃:班里有些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多种几何形状的拼图。他们在刚开始时需要对照图来拼搭。但后来不看图就能拼成图形;我们多次发现两个男孩在整个早晨自由活动时间里都在玩扑克游戏。我们去数学活动区时,经常会被幼儿拉着一起玩扑克游戏,而且总有几个幼儿在旁观。
2 从材料的操作上看。幼儿倾向于选择操作规则较简单的材料
在中班数学活动区,高结构的材料即规则性游戏材料较多。我们发现,中班幼儿一般倾向于选择操作规则简单的材料。例如,在“装运水果”的模式活动中,幼儿要按照某种排列规律在小车上面装上水果。他们大多选择“AB”模式排列同类物品,而较少选择“ABC”或者“ABA”的模式。又如,在“点卡对应”的活动中,幼儿较多选择“1-2”“2-3”“3-4”的数字-对应,而较少选择“4—5”“5-6”,且有些幼儿还没完全掌握这些游戏规则。再如,在形状匹配游戏中。幼儿通过掷色子决定将哪种形状片放到槽中。幼儿大多喜欢选择带颜色或,者画有形状的色子,然后按色子上显示的颜色或者形状,把形状片放到对应的槽中。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关注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因此,中班幼儿使用的游戏材料的操作规则不能太复杂。
3 从材料选择的性别差异上看,男孩更偏好合作性材料
在数学活动区活动中,男孩更加偏好合作性材料。即扑克、跳棋类的材料。我们在早晨自由活动时间里多次发现只有男孩在玩合作性材料,而女孩更加喜欢一人操作的材料,如拼图类材料、填数类材料等。有的女孩一个人玩拼图类游戏可以持续半个多小时。
一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充分利用数学活动区材料。结果,数学活动区活动越来越受到中班幼儿的喜爱。他们参与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积极性也逐渐提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操作
在幼儿活动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加入,能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合作性材料,对提高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持续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操作材料,既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以提高,又使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如何更好地帮助别人。
2幼儿自己讲述操作材料的过程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要作出合适的评价。我们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自己讲述操作材料的过程。例如,一个幼儿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操作任务后。教师在讲评活动中让该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后来我们发现他更加喜欢数学活动区了。我们还在幼儿比赛或者操作合作性材料之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操作材料的结果。例如,两个女孩在玩跳棋时轮流掷色子,根据色子上的点数走不同的格子。我们鼓励幼儿在游戏结束以后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做好记录,然后开始玩第二局。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操作材料的过程。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表征经验,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在动手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活动区活动在幼儿园综合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为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作前期经验准备,也可以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数学活动区内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数学活动区内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关且适宜本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投放中班数学活动区材料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艺根据中班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特点与数学教育内容投放材料
在投放数学活动区材料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中班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以及应该为幼儿提供的相应的学习经验。中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内容是学习10以内数的概念以及空间、分类、模式与排序等。这是我们为中班幼儿提供数学活动区材料的依据。例如,在让中班幼儿掌握事件时序时,我们制作了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卡片、冰融化过程的卡片、樱花盛开过程的卡片等,然后打乱顺序投放,让幼儿练习排序。
2 根据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投放合作性材料
合作性材料是指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参与,且需要遵循一定操作规则的活动材料。幼儿进入中班以后规则意识与合作欲望逐步增强,同伴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合作性材料符合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幼儿共同参与,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例如,扑克类材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幼儿共同参与,可按牌面显示的速度快慢或点数多少进行比赛,速度快的赢速度慢的,点数多的赢点数少的。其间,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幼儿游戏。以自己的经验来影响幼儿,帮助他们掌握有关材料的玩法。根据具体要求。我们制作了两种类型的合作性材料:仿扑克型,如快慢扑克、数点大小扑克等;仿照跳棋的模式,如走车道、吃水果等,幼儿可以自己选择。
3 根据综合课程中数学活动的需要适时调整材料
我们分析每个主题中与数学教学活动相关的内容,并选取合适的知识点作为调整数学活动区材料的基点。例如。2006年9-11月,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这样投放数学活动区材料:9月,幼儿进入中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是“我长大了”。我们首先从身高的变化上来认识“我长大了”,使幼儿发现时间的变化、身高的变化等。为此,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了测量身高的尺子和记录身高变化的材料。10月,幼儿开展主题活动“家里的数字”。我们要求幼儿先作调查。了解自己家里出现的各种数字及其用处,并展示自己的记录方式。我们事先在数学活动区内放了一块板,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家里带数字的东西。后来,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家电话号码的地方。11月。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我们在数学活动区增加了有关水果分类的材料以及用来拼搭各种美丽图案的几何形状片。有时。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幼儿预先积累一些经验,例如。在“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在几何形状的组合方面有一些操作经验,知道两个半圆可拼成一个圆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等,那么投放的活动区材料就应有助于幼儿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在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熟悉活动的主题内容和目标,使材料对幼儿的学习更加适宜和有效。
材料和幼儿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数学活动区的各种材料都在某个方面给幼儿提供数学学习经验,影响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以及关注程度又会影响材料功能的发挥。由此,我们对中班幼儿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幼儿使用数学活动区材料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从材料类别上看,幼儿偏好拼图、跳棋、扑克类材料
幼儿在数学活动区活动时,选择拼图、跳棋、扑克三类材料的次数最多。操作的时间最长。例如。有个幼儿非常喜欢拼图类材料。他尽管数次失败也不愿意放弃:班里有些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多种几何形状的拼图。他们在刚开始时需要对照图来拼搭。但后来不看图就能拼成图形;我们多次发现两个男孩在整个早晨自由活动时间里都在玩扑克游戏。我们去数学活动区时,经常会被幼儿拉着一起玩扑克游戏,而且总有几个幼儿在旁观。
2 从材料的操作上看。幼儿倾向于选择操作规则较简单的材料
在中班数学活动区,高结构的材料即规则性游戏材料较多。我们发现,中班幼儿一般倾向于选择操作规则简单的材料。例如,在“装运水果”的模式活动中,幼儿要按照某种排列规律在小车上面装上水果。他们大多选择“AB”模式排列同类物品,而较少选择“ABC”或者“ABA”的模式。又如,在“点卡对应”的活动中,幼儿较多选择“1-2”“2-3”“3-4”的数字-对应,而较少选择“4—5”“5-6”,且有些幼儿还没完全掌握这些游戏规则。再如,在形状匹配游戏中。幼儿通过掷色子决定将哪种形状片放到槽中。幼儿大多喜欢选择带颜色或,者画有形状的色子,然后按色子上显示的颜色或者形状,把形状片放到对应的槽中。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关注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因此,中班幼儿使用的游戏材料的操作规则不能太复杂。
3 从材料选择的性别差异上看,男孩更偏好合作性材料
在数学活动区活动中,男孩更加偏好合作性材料。即扑克、跳棋类的材料。我们在早晨自由活动时间里多次发现只有男孩在玩合作性材料,而女孩更加喜欢一人操作的材料,如拼图类材料、填数类材料等。有的女孩一个人玩拼图类游戏可以持续半个多小时。
一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充分利用数学活动区材料。结果,数学活动区活动越来越受到中班幼儿的喜爱。他们参与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积极性也逐渐提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操作
在幼儿活动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加入,能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合作性材料,对提高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持续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操作材料,既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以提高,又使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如何更好地帮助别人。
2幼儿自己讲述操作材料的过程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要作出合适的评价。我们发现,幼儿非常喜欢自己讲述操作材料的过程。例如,一个幼儿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操作任务后。教师在讲评活动中让该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后来我们发现他更加喜欢数学活动区了。我们还在幼儿比赛或者操作合作性材料之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操作材料的结果。例如,两个女孩在玩跳棋时轮流掷色子,根据色子上的点数走不同的格子。我们鼓励幼儿在游戏结束以后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做好记录,然后开始玩第二局。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操作材料的过程。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表征经验,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在动手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