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轻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的边上盖起来一座小小的寺庙,青山绿林里,鲜艳的冷色使它的淡黄显得很突兀。
  寺庙里的人搬过来的时候是在一个雨天,很大的雨,也下了很久。我清晰地看见他们匆忙的脚步,或许是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他们仓皇地从泥泞的小土道上跑过的时候,污黄的泥水被他们的小布鞋踏得争抢着溅起,溅到那些和尚与他们的寺庙同种颜色的裤腿边,然后热切地随他们一起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是不是这样就会沾染他们身上特有的味道?
  他们来这里我是极不情愿的。因为每天清晨,山间还是朦胧的时候,寺庙就会传出原本不属于这山里的声音。这里所拥有的,应该拥有的,是莺啼山谷,清风拂上梢头,蜻蜓细点绿塘的磨不进耳朵的声音。而那个檀木的颜色,做得饱满的器具敲击出来的单调乏味的声音,淹没了一切我所用心感受的轻雅的山林里的声音。祖母说,那叫木鱼。
  晚上的时候,我在我家窗里看进寺庙的窗里,只穿过那些房子与房子间夹杂的腐草,看见佛像下面的烛光微亮,任它照在我的脸上,还有月光映衬的树影。烛杯旁边的木鱼比平时看上去更有光泽,它会在以后的每一个我喜爱的清晨里喧嚷。
  我看到庙里有个与我兄长年纪相仿的小和尚,却比我的兄长羸弱许多,白皙,好似身貌纤美的女子。我倒是喜欢他那身衣裳,他不和他的师兄们穿一样的衣服,是深灰色的,又带点儿青,褂子长得快没了脚,比那些黄色的僧衣更让我愉快。这样快乐的年纪,心属这样过分平素的生活?可曾有过不甘心?
  我总是看到他独自一人,像我一样,是在孤芳自赏吧!看宁静与闲逸,他看到的,我都看到过。他现在能够被山间的所有亲近,可早在我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最亲近这些了。
  我看见他提着小木桶路过我家门前,家里的母狗龇牙咧嘴冲他乱吼,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可我不愿上前帮他,任由家犬肆意地唬他。他一直不骄不躁的,少有惶恐,被狗撞翻了桶便又拾起,折回塘边打水。我真希望看到他原形毕露的样子,然后落荒而逃。
  我在的地方常晴偶雨。江南的雨從来不比别的地方下得烈,只是雨水很凉,清爽心脾,雷声是很大的,是野牛撕扯着喉咙对抗雄狮血腥欲望的倔强,但最后降临的都是温柔。这些触碰我脸颊的,甚至抚摸我肌肤的,亦是羞藏在山里的温柔带给我的。
  就像小和尚是温柔的,可是他没有阴天,也没有下雨的时候。
  我在塘边看他摆弄自己的小舟,小舟划过,摆开几道浮萍,后来只剩下小僧取莲的背影,轻轻盈盈。无有“竹喧归浣女”,唯有“莲动下渔舟”。
  我等他远去,被几圈荷花荷叶遮住身影的时候,将他置在塘边的野菜偷偷取走,奔跑,张望,希望他懊恼,焦躁。后来被泥泞的小路牵绊住,在积水的洼畦里扑腾,等到我眼睛睁开的时候,污黄的泥水密布在睫毛上。
  野菜零落地瘫在泥水里,狼狈凄惨。小和尚换下我湿透的鞋子,把他已经穿得暖和的布鞋给我套上,像我哥哥那样,把我背在他的背上。
  坑坑洼洼的土地是岁月溜去的记号,就像指甲是时间的成长,老去的痕迹。在我很小的时候,土洼还没有这么深,石块还没有这么圆。这些,我都注意到了。那么长的时光里,我把这里的光与影都攒在一起,看昼变长再变短,看夜变短再变长,看这里的万物生长,然后自己也长大。小和尚初来的时候,他就可以一览与我相融这么多年的风情,然后用自己的全身理解这些惬意的风景。
  小和尚没有不甘心,是我不甘心。
  “你总是对它们发愣,你又能理解它们多少呢?”我问他。
  他告诉我他不会用心去体会山间,也不去领悟或者理解什么,只是释放,自己可以感到愉快足矣。他说他在寺庙里并没有与他相仿年纪的和尚,不能像这个年龄的人一样随意地玩耍聊天,他只有自己,就在身旁没人的时候,自己说给自己听,或许,还会有山里的其他东西聆听,像风,像雨。
  “别把秘密告诉风,它会吹给整片树林。我在书上读到过。”
  “那我可以说话的就不只风和雨,我可以把我想说的告诉它们所有,就当它们能听到心里。”
  我无法理解的他寥阔的心境,他的适应与宽容。我与他愿意欣赏同一个美景,我认为我是高雅的,脱俗如同陶渊明,却不愿把我眼睛里所见的与人共享。
  木鱼还是木鱼,轻舟亦是轻舟,如果山水可以聆听,那对它们说话的人,像我,像你。
其他文献
我不是秦腔戏迷,甚至在年轻时,都谈不上对秦腔有多少好感。那时候一听到那些演唱者,仅为一两句台词,就要在木刀杀公鸡般的二胡的咯吱声中,像拽拉裹脚布那样哼叽个没完没了,难免心生厌烦,觉得那些搔首弄姿唱戏的和仰着脖子看戏的,个个无聊透顶。  然而伴随年岁的增长,曾对西洋音乐和歌剧无比倾心的我,朝三暮四的目光在收缩,乱飞乱撞的野心在回归,这才开始留意起身旁老古董般的秦腔来。秦腔衍生于八百里秦川,既为秦人所
期刊
一   在北极旅行,不碰见工业开发景象很难。许许多多的后勤保障线、交通线和通信线路经过这一地区。我在几年之内经过普拉德霍贝四五次,并参观了加拿大群岛的铅锌矿,巴芬岛斯特拉斯科纳湾的纳尼西维克矿,以及小康沃利斯岛的北极星矿。一年冬天,我还参观了梅尔维尔岛雷波因特附近泛北极石油公司的设施,及其在马更些王岛和洛希岛附近位于海冰上的钻井架。   我为何去上述那些地方参观,我自己也说不太清楚。我在普拉德霍貝
期刊
一   站在高岗上,渴望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出现在眼前,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远眺时,纵然不会看到大河的流动,那像油画中渲染的色彩,也会泛着银锭般的白光、透出宝石般的蓝色。这看似随意的浓墨重彩里,大河在奔流、咆哮、汹涌。   不能说到新疆就是为了寻找河流,这样会遭人咒骂的。都知道那里茫茫的大漠和戈壁滩渴望水,比饥渴的男人渴望女人还要过之而无不及。   没有刻意地寻找河流,一条条大河
期刊
地理的意義上,新疆之于中国,是西北版图上连接欧亚大陆的一块腹地(通商要道),是地广人稀的大边疆。可是不管你到没到过新疆,有没有深度地漫游过新疆,只要你对新疆投注过热情,心灵的、身体的,你或许更愿意把新疆看作是一份心的神往——听听这些山脉河流的名称吧: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塔里木河(“脱缰的野马”)、伊犁河(“光明显达”)、叶尔羌河(“朋友的村镇”“崖上的城市”,汇入塔里木河)、额尔齐
期刊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有云:“从前唐朝时,江西人开始兴起,那时期从北方到广东,都经由江西赣江流域。广东为沿海大口岸,江西是一条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往返不绝。我们读王勃《滕王阁序》,直到韩愈的《滕王阁记》,便可想见当时之盛。文化随物质文明而提高,江西文化之提高,也是有它的背景的。”  我大致也是从这样的阅读当中认知着江西文化在整个中国的位置。从书本得来的知识,体会终究浅薄,欲领教“江西人之兴
期刊
在舟山码头等船的时候,天就阴起来了。到了普陀山,反而见晴。我和周老师想着就在酒店附近走走,也就没有带伞。八月份的普陀,游人如织,我们习惯性地逆着人流走,见路就拐,既无目的,便没有匆匆,只想碰到个静谧的所在,欣赏水秀与山青。  我们是在一处废弃寺庙改造成的小饭店找到上山的小路的,这小路并不起眼,是老石板搭成,走上几步便是个拐弯,山路才渐渐显露出来。我们顺着路往上走,右手边是茂盛的草木,左手便是几块参
期刊
当那铁栏杆抵在我的前脚踝时,我觉着自己轻得像风。  我像一只狷狂的海鸟一样张开双臂,拥抱远方一晕淡淡的夕阳。温柔的气流在我周身浮动,绸带般裹挟着我。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舒适。  憧憬这片海已经很久,只是我胆小,总不敢上来。是的,这是一片顶神奇的海。海岸比海水高出幾十米,沥青色的沙滩被一圈铁护栏围着,并没有沙子。这里的海水并不蔚蓝,比起今晚的天色,甚至有些乌黑。它从不会兴起巨浪,而只是卷着五彩斑斓的泡
期刊
关于长安,关于长安的春天,我一切想法的开端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每次念出这四个字,我总觉得铺开在眼前的长安盛景恰在春朝,正是那最明媚的时节。而这种认知又极其固执,自打出现后便牢牢盘踞在脑海里,分毫不让。于是在我这里,长安、长安春便与《长安古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心里念着的是长安春,于是詩里铺陈开的画卷便不想去分辨说的是哪一年哪一季,我只当它是盛唐时某一年的春深。满目琳琅的颜色,入耳熙攘的人声
期刊
严家炎,1933年出生于上海,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语言文学学科第二届、第三届评议员。2005年3月被北京大学聘为文科资深教授,即终身教授。他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将金庸的武侠小说引入北大讲堂,此举亦被视为学术界对通俗武侠小说的接纳与认可。  作家宗璞说,北京大学有两位“大侠”,严家炎便是其中一位。在她看来,严家炎是有侠气的好人,助人为乐,绝不计较一些小事,心胸很大,敢说真话。 
期刊
提到文学的时候,“虚构”这个概念往往如影随形。新闻记者或者历史学家的虚构被视为道德瑕疵,虚构是文学专享的特权。然而,进入文学殿堂内部,虚构的特权并未平均分配。小说、戏曲以及电影可以坦然无忌地虚构,散文却禁止分享。前者放纵想象任意地飞翔起伏,后者只能爬行于坚硬而粗糙的地面。对于这种不公的状态,我的开脱之词是——虚构是一种有偿使用。小说、戏曲以及电影必须提供某种特殊的品质,散文不存在这种负担。  大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