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按照“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推进,适当帮扶奖补,村民自主运作”的工作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使全县22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初显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已基本成型的225个示范点,100%铺通了水泥路,农户100%铺设了进户道,100%用上了安全卫生饮用水,96%用上了卫生厕所,同时有85%的“空心房”、危旧房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
二是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据调查,我县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用地规划管理、“一户一宅”等规定得到了较好落实,土地资源、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整合利用和统一规划,既降低了农村建设成本,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切实转变。
主要做法
一、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把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但是,受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受农村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接受必须通过政府积极有效引导来实现。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实行自主申报,动态管理。我们对申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自然村落,规定了五个前置条件,即:有80%以上的群众集体签名申报,成立了群众公认、工作得力的理事会,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方案,“三清”等基础工作有较好成效,群众筹措资金达70%以上。示范点确定后,纳入重点跟踪管理,实行定期调度考核,.对依赖性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及时进行调整,全县有3个示范点由于群众参与性太差、工作进展缓慢而被调整,此举在各示范点引起了强烈反响,群众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二是实行政策激励,实物补助。对达到年度考核目标的村,按规模大小分别给予5-15万元不等的奖励补助;对示范点“三改”、户容户貌整治、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等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为了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借鉴韩国新乡村运动“实物补助”的办法向农户兑现奖励。
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自主管理。一方面,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主导作用。引导各地建立了群众公认、威信高、活力强、敢干事、能干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行组织开展工作,在带头参与、宣传发动群众、“三清三改”、倡导移风易俗、加快产业发展等方面办了很多政府难以办好的事情,发挥了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对执行村镇规划、开展“三清”、整治户容户貌等工作,均通过建立具体的村规民约,使之成为广大村民的行为规范。
二、探索科学的工作路径。把政府的主导职责履行好
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但政府的主导作用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在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的示范点建设中,必须在规划指导、保证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为此,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举。一方面,整合建设、土管、水电等部门及各乡镇规划所专业技术力量,集中时间抓好村镇规划。在规划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留历史文脉,完善功能设施,突出农村特色。至今,我们不仅完成了225个示范点的规划,而且还完成了498个自然村落的规划工作。另一方面,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未完成规划编制的村落一律冻结土地审批;完成规划的,一律按规划审批建房。同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审批建设新房,必须限期拆除旧房。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为了充分发挥示范点建设的示范性、代表性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不搞千篇一律,不搞整齐划一。针对埠头龙钟村古竹小区地势平坦但通道狭小,房屋密集又多数裸露的特点,我们通过拆除路边栏厕和危旧房,修通水泥通道,适当进行绿化,动员搞好户容户貌整治等办法,使人居环境大大改善。针对江背华坪村水南小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林木茂集,但少数猪栏、厕所挡道建设、道路坑洼不平等状况,我们通过修通环形路,拆除挡道拦厕,动员整治户容户貌以及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等办法,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型村庄。针对龙口镇大院村有房前屋后种果的传统,我们通过完善相关设施,建设了一个庭院型村庄。目前,全县225个示范点既有圩镇示范点、路边示范点,又有山区示范点;既有经济发展较好的示范点,又有经济基础较差的示范点;既有产业型示范点,又有社区服务型示范点;既有空心村、老村落改造型示范点,又有新村提高型示范点,为各类村落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一方面,坚持把“三清三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突出村镇规划建设、户容户貌整治、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等阶段性工作重点,使村容村貌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突出扶持壮大脐橙、烟叶、制种、灰鹅等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把各方的工作力量凝聚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内容广泛丰富,工作艰巨复杂,造福广大农民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把各方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后,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我们主要建立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帮扶指导机制。对县级领导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参与新农村建设,都从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明确了不同的要求,县级领导既要负责督促指导所挂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又要具体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县直(驻县)单位则分别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各乡镇同时抓好书记示范点、乡镇长示范点、圩镇示范点和一个空心村改造示范点等四个示范点建设。通过明确目标,加强考核,充分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自性观能动性,形成了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挂点单位全力帮扶、各乡镇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我们把涉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所有职能部门都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一受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调度,使职能部门的涉农工作都围绕新农村建设来开展,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特别是直接负责规划、改水、改路、改厕工作的建设、规划、水利、交通、爱卫办等职能部门,有2/3以上的人员常驻乡村一线,为村镇规划、“三改”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一方面,建立定期督查调度制度。在坚持实行一周一督查,两周一通报制度的同时,坚持进行了每月一评比。另一方面,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注重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发现、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取得的成效
一是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已基本成型的225个示范点,100%铺通了水泥路,农户100%铺设了进户道,100%用上了安全卫生饮用水,96%用上了卫生厕所,同时有85%的“空心房”、危旧房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
二是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据调查,我县自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用地规划管理、“一户一宅”等规定得到了较好落实,土地资源、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整合利用和统一规划,既降低了农村建设成本,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切实转变。
主要做法
一、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把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但是,受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受农村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接受必须通过政府积极有效引导来实现。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实行自主申报,动态管理。我们对申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自然村落,规定了五个前置条件,即:有80%以上的群众集体签名申报,成立了群众公认、工作得力的理事会,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方案,“三清”等基础工作有较好成效,群众筹措资金达70%以上。示范点确定后,纳入重点跟踪管理,实行定期调度考核,.对依赖性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及时进行调整,全县有3个示范点由于群众参与性太差、工作进展缓慢而被调整,此举在各示范点引起了强烈反响,群众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二是实行政策激励,实物补助。对达到年度考核目标的村,按规模大小分别给予5-15万元不等的奖励补助;对示范点“三改”、户容户貌整治、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等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为了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借鉴韩国新乡村运动“实物补助”的办法向农户兑现奖励。
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自主管理。一方面,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主导作用。引导各地建立了群众公认、威信高、活力强、敢干事、能干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行组织开展工作,在带头参与、宣传发动群众、“三清三改”、倡导移风易俗、加快产业发展等方面办了很多政府难以办好的事情,发挥了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对执行村镇规划、开展“三清”、整治户容户貌等工作,均通过建立具体的村规民约,使之成为广大村民的行为规范。
二、探索科学的工作路径。把政府的主导职责履行好
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但政府的主导作用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能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在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的示范点建设中,必须在规划指导、保证质量等方面严格把关。为此,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举。一方面,整合建设、土管、水电等部门及各乡镇规划所专业技术力量,集中时间抓好村镇规划。在规划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留历史文脉,完善功能设施,突出农村特色。至今,我们不仅完成了225个示范点的规划,而且还完成了498个自然村落的规划工作。另一方面,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未完成规划编制的村落一律冻结土地审批;完成规划的,一律按规划审批建房。同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审批建设新房,必须限期拆除旧房。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为了充分发挥示范点建设的示范性、代表性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不搞千篇一律,不搞整齐划一。针对埠头龙钟村古竹小区地势平坦但通道狭小,房屋密集又多数裸露的特点,我们通过拆除路边栏厕和危旧房,修通水泥通道,适当进行绿化,动员搞好户容户貌整治等办法,使人居环境大大改善。针对江背华坪村水南小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林木茂集,但少数猪栏、厕所挡道建设、道路坑洼不平等状况,我们通过修通环形路,拆除挡道拦厕,动员整治户容户貌以及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等办法,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型村庄。针对龙口镇大院村有房前屋后种果的传统,我们通过完善相关设施,建设了一个庭院型村庄。目前,全县225个示范点既有圩镇示范点、路边示范点,又有山区示范点;既有经济发展较好的示范点,又有经济基础较差的示范点;既有产业型示范点,又有社区服务型示范点;既有空心村、老村落改造型示范点,又有新村提高型示范点,为各类村落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一方面,坚持把“三清三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突出村镇规划建设、户容户貌整治、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等阶段性工作重点,使村容村貌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突出扶持壮大脐橙、烟叶、制种、灰鹅等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把各方的工作力量凝聚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内容广泛丰富,工作艰巨复杂,造福广大农民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把各方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后,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我们主要建立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帮扶指导机制。对县级领导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参与新农村建设,都从目标、任务、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明确了不同的要求,县级领导既要负责督促指导所挂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又要具体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县直(驻县)单位则分别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各乡镇同时抓好书记示范点、乡镇长示范点、圩镇示范点和一个空心村改造示范点等四个示范点建设。通过明确目标,加强考核,充分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自性观能动性,形成了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挂点单位全力帮扶、各乡镇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我们把涉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所有职能部门都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一受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调度,使职能部门的涉农工作都围绕新农村建设来开展,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特别是直接负责规划、改水、改路、改厕工作的建设、规划、水利、交通、爱卫办等职能部门,有2/3以上的人员常驻乡村一线,为村镇规划、“三改”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一方面,建立定期督查调度制度。在坚持实行一周一督查,两周一通报制度的同时,坚持进行了每月一评比。另一方面,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注重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发现、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