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谜语沙龙”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983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的卢跃檀溪,打一《三国》人物名。”“是张飞!不对,是马腾!”“对喽,是马腾!哈哈哈哈……”每天,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总是传出爽朗开心的笑声——这是我们的“老年谜语沙龙”在摆“擂台”呢。
  退休后,我和数十位喜好谜语的老友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老年谜语沙龙”,大家每天在一起切磋制谜、猜谜技艺,玩得不亦乐乎。谜语是一项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它既能锻炼大脑思维,又能增添生活乐趣,同时还能拓展知识面。所以,“老年谜语沙龙”成立后,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加盟。
  退休教师老刘对“字谜”颇有研究。他经常把自制的新字谜拿给大家猜,而且常出新意,激起了老友们的猜谜兴趣。如他制的字谜“卷尾猴”,谜底是个“电”字——猴子代指“申”,“卷尾猴”就是“申”字的“尾巴”卷起来,是个“电”字,真是形象且富有趣味!再比如他制的字谜:“黑”,谜底是“皈”——白的反义;“航道”,谜底是“潞”——水路嘛!“连日有雨”,谜底是“雷”;“黄昏上山”,谜底是“岁”。老刘的字谜让老友们猜得是笑声不断,兴趣盎然!
  齐大娘擅长地名谜,而且全是附近的村名。这种带有乡土气息的谜语,一下子把大伙的胃口给吊了起来。比如她制的“小康”、“皇宫”、“三个轿夫”三个地名谜,谜底分别是“富家”、“龙家”、“南台”(难抬)三个村名。这些地名谜制作精巧,寓教于乐,被老友们称赞为“奇思妙想”。
  “谜语沙龙”最热闹的时候是周末的“谜主擂”:擂主当场抛谜,数十人一起猜谜。第一周擂主是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老张。他满怀激情地唱起了《志愿军军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谁也没想到,这首歌便是谜面,打三部电影。这种出谜方式可是别出心裁呀!老友们一番“研讨”,最后猜出了擂主的谜底:《音乐之声》、《为了和平》和《打击侵略者》。当大老张公布的谜底与大伙猜的完全相同时,屋里立时响起一片欢呼!三十多位老人兴奋得连蹦带跳,返老还童啦!
  第二周擂主是刚从讲台上退下来的陈教师。他给众人抛出的谜语是一种颇有趣味的“连环谜”——上一个谜底是下一个谜语的谜面,一环套一环。“集体宿舍,打一部门。”“大伙房!”“正确!大伙房,打一建筑名词。”“公寓!”“回答正确!公寓,打一称谓。”“老人家1”“对头,老人家,打一明代人物。”“陈第!”“陈第,打一现代作家名。”“老舍!”……这种“谜串”猜得大伙是既精神紧张又饶有兴趣,一上午的时间,老友们都沉浸在兴奋与快乐中,活动室里传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第三周擂主是我。我制的是“动作谜”:我坐在椅子上,然后让别人递给我一把二胡,我悠然自得地拉了起来——这个动作打一成语。大伙猜了好久,没猜出,最后还是我公布了答案:助人为乐。老友们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嗨,可不是助人为乐嘛!这个谜制得高!”
  “谜语沙龙”开张一年多来,天天是“谜满为患”、笑声朗朗,老友们以谜自娛,学的是如琢如磨,猜的是如醉如痴。通过制谜、猜谜,老友们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改善了心境,增添了乐趣,充实了生活,所以大伙把这项活动形象地称为“精神按摩”、“脑力体操”和“快乐加油站”。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还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院里住着一个小男孩儿名字叫援朝。于是“抗美援朝”将我们连在一起了,尽管我连他是什么样子都没有印象。后來我上学了,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总能遇上和我同名的同学。究竟有多少人的名字叫抗美,我不知道,想来必定不会少。  我有一个好朋友也叫抗美,她是抗美援朝结束后才出生的。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了,可她老家当时消息太闭塞,以为志愿军还在朝鲜打仗呢,就给她起了这个名字,可
期刊
美国社会经常被描绘为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那似乎是个人情冷漠的国家,法律规定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分居,他们在生活难以自理时,可选择入住养老院。子女与父母似乎无亲情可言,更无孝顺可讲,我从前也这样看。但我在美国生活9年之后,却完全颠覆了以前的印象。  从我接触的美国家庭看,不同家庭的老人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儿女是孝顺的。
期刊
兔年的春天到了,今年是我和丈夫结婚59年,我们复婚也有21年了……    我叫王文翔,丈夫叫张有才。我的一生离过两次婚,不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好,而是因为夫妻感情太深了。    一    我第一次离婚是在“文革”期间,那时我已经是4个孩子的妈妈了。  我在1952年结婚,1955年冬天,我被分配到川西北高原的黑水县,参加了民族地区土地改革工作队,担任秘书工作。其间,我与8个同志不慎被叛匪抓走,被关押了
期刊
一到春光烂漫的日子,我就想起壮美辽阔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1968年,我在哈达吐大队插队,附近有个黄花谷。谁到了那里,都会被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萱草花给“震”住:那时大片大片的被俗称黄花菜的萱草鹅黄滚滚,一直铺满了整个山谷。黄花的碧绿叶片又宽又厚,盛开的黄花和我的手掌心差不多大。最神奇的是所有的黄花的高度完全一样,远远望去,下边是碧绿的叶,中间是葱绿的茎,上边一截则是金灿灿的黄花,三层界限分明,宛
期刊
女教授吴玉梅在妹妹的热心介绍下与一个美籍华人结了婚。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妹妹竟然是自己丈夫的情人……    一    吴玉梅、吴玉玉两姐妹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吴玉玉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大她13岁的姐姐吴玉梅对这个小妹妹宠爱有加。吴玉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一所大学任教,2001年与丈夫分手。  2003年11月的一天,已到中年的吴玉玉偶然看到一则征婚启事:“美籍华人陈明诚,男,1946
期刊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笔者遇到了全国政协特邀委员陈光标。陈光标也许不是中国首富,但却是行善最高调的一个。他曾宣布“裸捐”,也曾在2011年春节前夕募捐1.27亿,再演“钱墙秀”……面对种种议论,陈光标更爱谈起的是家人对他的支持。  陈光标说,他之所以如此高调地做慈善,是父母给他的启发。陈光标曾把父母接到城里同住,可他们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坚持要回安徽乡下老家,每天都要到自家的几亩地里侍弄一番。2005
期刊
年过六旬的威海市民丛洪滋,从外孙楠楠出生那天起,就在网上记录下楠楠的成长点滴。每年她还将图文并茂的外孙“博客语像”结集成书,至今由她自行编辑、整理的《家有楠宝》系列已出版至第5本。丛洪滋说,她希望用这样的形式为外孙保存成长的痕迹,留下一段永恒的记忆。丛洪滋对外孙的爱和她笔耕不辍的执著感动了很多网友。在互联网上,大家都称她是“网络姥姥”。  说起来,丛洪滋萌生记录外孙成长的初衷非常简单。2004年4
期刊
最近,我的老友老王与已共同生活50年的妻子闹起了离婚,这在家人、亲友以及邻居之间,引起轩然大波。离婚的导火索是老王跟邻居纪女士关系暖昧,两个人常去跳舞。老王的妻子十分生气,而老王认为夫妻性格差距太大,下决心离婚。  很多人不理解:老王儿子在美国,女儿在日本,儿女每年寄回不少钱孝敬,是饱暖思淫欲吧?他的儿女也不理解:母亲为他烧饭做菜洗衣服,每天买好酒,舒服的日子不过,偏去找难堪事做。各种怪话灌进老王
期刊
虽说咱是平头百姓,家里却有一个专门的“保健医”。只是这个“保健医”今年只有8岁——我的小孙子壮壮。  儿媳是医院里的护士长。受母亲的熏染,壮壮从小就讲卫生。上学后,对生活保健更是非常感兴趣。壮壮虽然年纪小,却特别有心计,自从跟我生活在一起后,就有意收集一些老年保健知识,抄在日记本上,同时还从网上下载一些保健资料,然后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取名《奶奶保健备忘录》,逼着我天天读、学、用。开始,我没把壮壮
期刊
说来惭愧,以往我自認很孝顺父母,但竟然是女儿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女儿有一笔钱存在我这里。我退休后果在家里无事可做,一时忍不住就动用了女儿的那笔钱去炒股了。当女儿准备买房需要用钱时,这笔钱在股市套住拿不出来了。好几个月,我都如坐针毡,怕女儿因这笔钱和我记仇。然而,当我终于鼓起勇气把实情向女儿和盘托出后,女儿却表现得很大度,反过来安慰我:“妈,你也不要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钱财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