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直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直观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直接的感知来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并且这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探讨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教学;教学效果
  
   一、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直观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因为它符合小学生“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的数学学习规律,所以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直观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把握时机,在认知衔接点、疑难突破、规律探索点、知识深化点和思维创新点运用直观手段,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一般遵循“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的规律。其中对具体的数学素材的充分、有效、准确感知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
  
  二、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式
  
  直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中介物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由于师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媒体不同,直观教学的形式也就不同。下面分别就几种主要的直观教学形式,谈谈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模具直观。模具直观也就是一种实物直观,具有鲜明、生动和真实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知的积极性,使用教具或自制教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堂好课,除了教师应把握教材,明确目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外,教师还要考虑怎样使用教具,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模具直观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主要部分,更好地反映数学概念的关键特征和数学原理的普遍规律,特别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采取先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教具,发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去掉其中一根棒,得到三角形的教具,再让学生拉、压,感受到三角形没有变化,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际操作与观察。小学生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又好奇,让学生亲自动手“画、折、量”的基础上再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教“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关系”时,每个学生都动手,让他们各自画、剪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度量长短,观察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存在。在此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为什么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其道理何在。借助三根小棒,先取自己的各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短,观察三条边的关系,有何特征。再汇报同桌的情况,最后验证书中给定的数据先摆两根围成一个角,再用第三根去围,然后进行观察,看结论是否成立。同时还应用反证法即如果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会产生什么情况则围不成一个三角形。再观察,如果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又会产生什么情况则围成一条重叠在一起的线段,通过反证法,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家勇于探索、热情高涨。与此同时,继续推出谁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问题,经过了一番的努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对问题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从而也就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3.图像、线段直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常常可以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小方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3/5,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学生只从文字上不易明白15千克与3/5的关系,而用图表示就容易理解15千克与3/5的各自对应关系,列式解答也就容易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图像直观采用以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为主的电化方式,变静态为动态,效果更好。
  对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用语言表达比较麻烦的,都尽量要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达到理解题意的目的。例如在教关于求“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问题时,如图,要求学生,首先“确定好谁是“一倍的数”第一条,谁是“几倍的数”第二条的左边的整数倍,然后再找出比整数倍多几的数。通过第一条与第二条的比较,学生就很容易理清两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结 语
  
  直观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老师更要在課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直观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阎立玲,优化直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J]
  [2]崔树清,万建仓,直观教学体会点滴[J]
  [3]黄浩雄,直观教学之我见[J]
其他文献
主角资料  姓名:杜逸琪  性别:女  职务:班长,善于管理班级,心思缜密,做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说她能顶一个班主任。一点也不夸张。  班长二三事:  又是一天排队放学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外面整齐的排好了队,能干的小班长神气活现地站在队伍前面。但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却让我觉得似乎哪里不对劲,终于,我发现了,小班长身上没有书包。班长忘记拿书包的的可能性是前万分之一,我刚想问原因,就看到排在她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和容积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大多的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深感棘手,常常埋怨学生的写作基础差,不知道利用生活素材,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也是毫无兴趣,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痛。到底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主要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造成的,缺少读写结合锻炼,致使他们想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3-4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课
【摘要】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近年来我对音乐教学效果发现,在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教学中应多具匠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变换角度,鼓励学生求变、求新、求异,从多渠道、多角度的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音乐创新 能力 培养  小学音乐
【摘 要】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童年生活中的许多精彩瞬间,是一生最为美好的回忆,生活中相机是记录这些点滴的工具,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相机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范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本文阐述的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一些简单、可行、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数码相机 捕捉 规范    自数码相机诞生以来,这个科技产品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欢,成为了生活中
曾听说在某校的公开课前,某教师正为上课举手的学生少发言不积极的事发愁。同事们在说笑间支他一招:“你让会的学生举右手,不会的学生举左手,你就专挑举右手的发言不就行了?保管课堂气氛好!”虽说是玩笑,他竟然用上了。结果一堂课下来,效果还真不错,每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就会小手林立,煞是壮观,可谓本节课的教学“亮点”。  “上课举手发言”这一传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课堂中,的确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序,变得清
【摘 要】实施新课改后,中考物理试题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试卷中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对物理考前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考 物理 复习 策略    要在中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就必须重视中考物理复习,经常总结巩固复习成果。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抓住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
【摘 要】谈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教育仍给人许多遗憾。我认为语文课堂要实现素质教学,其核心是要把课堂建设为“学习活动”课堂,学生围绕“学习活动”,积累基础知识,培养健康的思想,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减少教育的遗憾。  【关键词】语文 学习活动 知识 思想 思维 能力    2009年10月31日,钱老走了,据说他是带着对我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深深遗憾而离世。是的,作为中华赤子,我们应该很理
小时候/我是个“刺头儿”/有一次不小心/扎痛了您的手/气恼中/您狠狠地“修理”了我/您只喜欢漂亮的小花儿/和温柔的小草儿/我那时/就是那么认为的//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老师/没有您的修枝打杈/我哪能长得这么直/这么高……/  这首名为“松树的话”的小诗,是我早年的学生、当年的“高考文科榜眼”、北京某知名大学高材生,如今在国内某著名大公司任财务总监的陈某,在回家探亲时信手写给我的。童年时的陈某,聪明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顺应时代的呼唤,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给学生一把创新的钥匙,让语文课成为小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力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下面就此课题,谈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的实践体验。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情感  学习最初是由好奇开始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