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当前对于历史教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强调“教”与“研”对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大纲”“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研究入手进行了较详尽地论述。
[关键词]历史 教研 教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67-01
当前,对于历史教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识之士著书立说,献计献策,为寻求一条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的新路不断探索着。然而,诸多繁杂的历史书籍,各家标新立异的经验成果,又有多少真正被融入历史教学之中,并得以实施呢?恐怕不多吧。如果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学科存在必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体系必须体现系统性、科学性。虽然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都在进行改革尝试,但就其广度上、深度上及学科建设方面,还远远不足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新体系。况且,教学改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不可盲目地把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引入教学,产生不良影响。这并不是说固步自封、止步不前,我们应当立足于完整、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之上,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立体思维模式,进行研究、开拓、充实、完善历史教学,使这个古老的科学在新形式下发挥出新的光彩。
提到教学研究,许多青年教师都有不知“从何处入手研究”的心理障碍。其实,引起多数教师无所适从的缘由无非有两点:一是对历史教学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向把握不住。二是对历史教学研究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摆正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互补促进关系。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教”与“研”的相互促进作用,没有理由只“教”不“研”。从我个人经验体会中,历史教研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大纲为准则进行指导
教学研究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大纲”作为主干,其他作为旁支来进行教研实践。历史教学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各年级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法的改革及实施采取什么形式等,都必须遵循“大纲”来进行。以往有些教师讲课很好,论述引经据典,表达语言精炼诙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愿意听课。但是,一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班级的成绩总也上不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研透大纲”,所以,我们必须“吃透大纲”里面的内容及要求,对于教学重点、教学要求及能力训练的各项内容、要点,做到胸有成竹。之后,再辅以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授课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沿着系统性、科学性方向发展。
二、以“教材”為基础进行再塑造
研究“教材”必须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教材”与“大纲”相比难度较大。打个比喻,如果“大纲”作为“躯干”,那么“教材”就是“服装”,教法就是“服饰”。作为“服装”而言,其长短、肥瘦、色彩、面料等方面在表达上有很多宽松之处有待去充实、完善,这无疑向教师们提出了挑战。作为“教材”的研究来说,层面上要宽一些,层次上要高一些,深度上要广一些。这对教师授课讲解过程中分寸把握上有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把历史研究放置在历史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高度来理解,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认识,并对历史文化方面下番工夫,进行钻研、探讨、深刻反思和领会,在教材、课程讲解的分寸把握上是不难的。“教材”的研究有待我们从深度、广度上下气力,只要我们为它付出努力,它才会还我们一份踏实。
三、以“教法”为切入点进行创设与拓展
现行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年代久远,人物形象模糊,历史事件千头万绪,参阅史料不确定,课时少,加上课本语言枯燥乏味,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师生处在一种融洽、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没有一套较好的教法是不行的。教法从何而来?一靠学习。学习传统教法的精髓,延伸扩展现代教法的成果。二靠研究。研究“大纲”“教材”,探讨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三靠积累。积累收集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体会,广读文献史料,强化理论修养。只要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下工夫,多思考、多请教,对教法的研究会有所突破的。
【参考文献】
[1]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9-01.
[2]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
[3]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01.
[关键词]历史 教研 教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67-01
当前,对于历史教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识之士著书立说,献计献策,为寻求一条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的新路不断探索着。然而,诸多繁杂的历史书籍,各家标新立异的经验成果,又有多少真正被融入历史教学之中,并得以实施呢?恐怕不多吧。如果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学科存在必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体系必须体现系统性、科学性。虽然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都在进行改革尝试,但就其广度上、深度上及学科建设方面,还远远不足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新体系。况且,教学改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不可盲目地把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引入教学,产生不良影响。这并不是说固步自封、止步不前,我们应当立足于完整、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之上,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立体思维模式,进行研究、开拓、充实、完善历史教学,使这个古老的科学在新形式下发挥出新的光彩。
提到教学研究,许多青年教师都有不知“从何处入手研究”的心理障碍。其实,引起多数教师无所适从的缘由无非有两点:一是对历史教学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向把握不住。二是对历史教学研究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摆正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互补促进关系。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教”与“研”的相互促进作用,没有理由只“教”不“研”。从我个人经验体会中,历史教研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大纲为准则进行指导
教学研究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大纲”作为主干,其他作为旁支来进行教研实践。历史教学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各年级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法的改革及实施采取什么形式等,都必须遵循“大纲”来进行。以往有些教师讲课很好,论述引经据典,表达语言精炼诙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愿意听课。但是,一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班级的成绩总也上不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研透大纲”,所以,我们必须“吃透大纲”里面的内容及要求,对于教学重点、教学要求及能力训练的各项内容、要点,做到胸有成竹。之后,再辅以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授课当中,使自己的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沿着系统性、科学性方向发展。
二、以“教材”為基础进行再塑造
研究“教材”必须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教材”与“大纲”相比难度较大。打个比喻,如果“大纲”作为“躯干”,那么“教材”就是“服装”,教法就是“服饰”。作为“服装”而言,其长短、肥瘦、色彩、面料等方面在表达上有很多宽松之处有待去充实、完善,这无疑向教师们提出了挑战。作为“教材”的研究来说,层面上要宽一些,层次上要高一些,深度上要广一些。这对教师授课讲解过程中分寸把握上有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把历史研究放置在历史自然发展过程中的高度来理解,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认识,并对历史文化方面下番工夫,进行钻研、探讨、深刻反思和领会,在教材、课程讲解的分寸把握上是不难的。“教材”的研究有待我们从深度、广度上下气力,只要我们为它付出努力,它才会还我们一份踏实。
三、以“教法”为切入点进行创设与拓展
现行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年代久远,人物形象模糊,历史事件千头万绪,参阅史料不确定,课时少,加上课本语言枯燥乏味,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师生处在一种融洽、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没有一套较好的教法是不行的。教法从何而来?一靠学习。学习传统教法的精髓,延伸扩展现代教法的成果。二靠研究。研究“大纲”“教材”,探讨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三靠积累。积累收集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体会,广读文献史料,强化理论修养。只要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下工夫,多思考、多请教,对教法的研究会有所突破的。
【参考文献】
[1]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9-01.
[2]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
[3]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