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有歌吟动地哀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早已过了感情冲动的年龄。然而,一个清灵娟秀而又气贯长虹的名字,却令我心潮陡然激颤不已,泪流满面!
  呵,赵一曼,我的先辈、我的姐妹!我呼喊着你的名字,谛视你美丽而坚强的遗照,在你的英灵前,长歌当哭,献上一首我们民族悲壮而哀痛的长诗。打儿时,我就从小人书里知道你英雄的事迹,但哪里知道,你的牺牲竟是这样的惨烈!
  那是1935年冬天,在白山黑水抗击着日本侵略军的抗联女战士赵一曼,不幸负伤被俘,从此,她以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气慨,毅然走向我们民族牺牲的祭坛,度过了长达九个月炼狱般的日日夜夜:
  日酋大野泰治,在开始审讯赵一曼时,不断地用鞭子捅她手腕上的枪伤伤口,并一点一点地邪恶地往里旋转着拧,用皮鞋踢她的腹部、乳房和脸。在赵一曼脱逃失败二次被捕后,对她更是用尽了闻所未闻的非人酷刑:钉竹签钉满十指,拔出来后,用更粗更长的签子继续钉,最后改用烧红的铁签扎;灌辣椒水是掺着小米和汽油一起灌,而且是热辣椒水和凉汽油交替地往赵一曼的喉管和鼻孔里灌;烙铁是直接摁在赵一曼的乳房上烙烫。最后甚至使用了即使男子汉也忍受不了的类似凌迟般的活剐——剥肋骨。
  在施酷刑过程中,为了不使之昏迷,失去刑讯效果,日本宪兵先是用冷水泼,后来改用化学药水熏,用酒精擦,还多次给她注射了大剂量的强心针和樟脑酊,强迫喂灌许多掺有咖啡因的盐水和含有高纯度甲基苯丙胺的葡萄糖液,待赵一曼恢复体力,头脑清醒,精神亢奋后,再继续用刑。当这一切均宣告无效后,“滨江省警务厅厅长涩谷三郎又做出更为凶残的决定:从日本本土运来最新式的专门针对女性设计的电刑刑具,并指示行刑的日本特务不要有任何顾忌,可以直接电击赵一曼身体最脆弱、最敏感的部位。于是在持续达七个小时的电刑中,先前受刑从未喊叫一声的赵一曼撕心裂肺的叫声不绝于耳;完全失禁、淋漓不绝,胃液和胆汁全呕吐出来;受刑处被电流烤焦、皮肤成为皮革状、呈焦黑色,局部组织Ⅱ-Ⅲ度电烧伤、呈碳化状;整个人浑身上下湿淋淋淌着汗水,口中直流白沫,舌头外吐,眼球突凸,两眼变红,瞳孔微微放大,下嘴唇也被她自己的牙齿咬得烂糊糊的……”。
  (以上资料和部分文字均引自2008年第4期《散文海外版》耿立的特约专稿:《遮蔽与记忆:赵一曼》)
  ……
  呵,赵一曼,我们民族的圣女呵,仅仅是这些文字的冲击,都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心惊肉跳难以忍受,而你,一个美丽的弱女子,又怎能熬过日本人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酷刑呵!
  然而,世上最残忍的酷刑,最终还是在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面前低头退缩了。她受难的每一天,反倒成为日本人一夜夜挥之不散的噩梦。于是,他们决计处死赵一曼了。临刑前,她已是到处白骨累累,多处碳化,浑身上下无一处完好。她要求日本人把脚镣取下来,说,我死后,要到母亲那里去,戴着脚镣走起路来不方便……。枪声响后,野蛮的日本人竟让两位女性(赵一曼和另一位女性周百学一同遇难)在刑场暴尸数日,不许百姓收殓,尸骨终被饥饿的野狗撕碎,荡然无存……(引文同上)
  我强咬着牙关,把这一页页血泪浸泡的历史和难以触目、卒读的文字再次复原在这里,不仅仅是对昔日侵略者暴行的憎恶和愤怒——其实,面对赵一曼罕有的坚韧和不屈,连对她施暴的日酋也濒临崩溃了。在这个苦难而圣洁的女性面前,凶残无比的日酋竟也萌发出几分由衷的敬意。就在赵一曼刑讯期间,那个大野泰治因故调离。走之前,他特意到监狱看望赵一曼,恳请她为自己留字纪念。于是赵一曼挥笔一首《滨江抒怀》: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战败后,大野在战犯管理所交出了这首诗,在交出的时候,他先是立正站起,给写有诗歌的纸片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忏悔,他说,‘我一直崇敬赵一曼女士,她是真正的中国女子,作为一个军人,我愿意把最标准的军礼给我心目中的英雄,作为一个人,我愿意下跪求得赵女士灵魂的宽恕。’”(引文同上)
  英烈事迹感天地、泣鬼神,甚至可以将一个屠夫感化成一个忏悔者,令一个魔鬼回归人性。但面对先烈,我们的后代却并非都能够投以景仰、崇敬的目光,个别人竟然变成了丧尽天良、下流无耻的“脑残者”。2009年6月17日的《华商报》刊出了这样一幅网上的照片,北京某学院三个男大学生,居然在抗日英烈事迹的展览前,肆无忌惮地猥亵着女英雄赵一曼的雕塑像:一个伸出手拽住了雕塑脖子上的铁链,中间和右边的两人四只手摸在雕塑的胸部和下身,面对镜头,泛起无知浅薄的笑容……
  此情此景,我忽然无语失言。网上,则硝烟四起,骂声不绝:中国青年中怎么会有这样一些败类?然而我又想,这样的事,在既锐意进取又尊重传统的俄罗斯可能就不会出现。曾几何时,消解英雄、拒绝崇高的叫嚣声在我们这个国度是何等地甚嚣尘上啊,甚至一些所谓的主流舆论也对此十分暧昧。于是,“狼牙山五壮士”在“与时俱进”的幌子下从课本里去掉了,英雄董存瑞、邱少云被电视或网络恶搞了,军事博物馆则去掉了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展板。而朝鲜战争牺牲了几十年的英烈们的烈士证,居然被三十八军的旧仓库当弃物处理了(见2009.6.10《中国青年报》)。三十八军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和美国鬼子打得何等的悲壮惨烈呵,以至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元帅,在祝捷电报里高呼:三十八军万岁!一时间,“万岁军”美名天下扬……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军呢?假如一支军队连自己的历史和英烈都不知尊重与敬畏,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卫国战争中,还有什么感召力和战斗力?!
  人们啊,难道你们真不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没有昔日英烈们的牺牲和受难,又何来我们这个民族的和平与永生?请深夜扪心自问,自己的良心真的就那么能摆得平吗?就没有一丝丝忘本的愧怍?
  如果改动几个字,我想,郁达夫那几句话对我们的今天同样有着某种警示的意义:
  “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英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敬的国家,则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其他文献
第十一回  为革命感恩人民  获情报南线谈判  话说红军在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步步败退。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军九个师涌进了广昌城。  翌日,蒋介石飞抵广昌。他召集部属训话时叫道:“门户既开,堂奥难保”,“池塘的缺口挖开了,水流干了,现在等着我们去捉鱼了”。  7月上旬,六路“围剿”敌军同时发起了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全面进攻。  可悲的结局是不难预料的。当一年一度的秋风再次来临时,毛泽
期刊
一    1982年春节刚过,我作为“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的首批应届毕业大学生,从山西大学报名参军来到古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分配在学校政治部工作。  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贺龙亲手创建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解放后与国民党遗留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合并,从穷乡僻壤的陕西神府县贺家川的窑洞里辗转迁到西安。据说,学校在战火硝烟中草创时,八路军一二○师一支部队集合起来,指挥员下令:“初中
期刊
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影片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被刘少奇称为进军东北的“先锋官”、开国将军曾克林。  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连政治指导员、团参谋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
期刊
2009年12月26日,山西省永和县委、县政府隆重集会,庆祝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扩建竣工,并以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张铁锁出席仪式并作讲话。  发生于 1936年的红军东征,是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是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举措,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伏笔,是八路军对日直接作战的前奏,是建立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曲。红军东征山西期间,筹集了价值50万银元的资金
期刊
在瑞金县革命博物馆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分别收藏着两张不同的毛泽东交纳伙食费的票据。从这两张不同的票据上,反映了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群众纪律,率先执行党的规定的优良品格。  1934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区参谋长陈奇涵到江西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一行四人都是穿着麻纳千层底布鞋,身背干粮袋,分头深入各乡村作群众调查。当晚,毛泽东等人住宿在区政府。晚饭时,桌上只有山芋粥
期刊
贵州黄平县教育局曾规定: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向过往车辆敬礼。并且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去年10月,这件事不知怎么竟在网上疯传起来,连美国《纽约时报》都登了,《参考消息》上还给了不小的一个“豆腐块”,配发有小孩子向过往车辆行礼的照片,见2009年10月27的报纸第8版。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以这
期刊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捉蒋兵谏以后,事前并没有与陕北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这是不争的史实。但是,许多人对张学良、杨虎城在捉蒋以后为什么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来西安协助处理捉蒋问题,始终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甚至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既然在事变前没有征得中共的同意,那么为什么在事变后竟然敦请中共派代表来西安呢?事实上其中另有隐由。张、杨发动兵谏以后不仅遭到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和
期刊
看到《党史文汇》2009年第11期和12期全文刊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名字和事迹,令人欣慰!令我感动!  去年,经中宣部等11个部门提名,300位为创建、建设、美化、保卫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名字和事迹跃然于各大媒体。经过全国上亿人的热心投票选举,共有200位中选上榜,谓之“双百”。此举令全国人民兴奋!感动!自豪!  然而,落选
期刊
在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对立双方相互残酷搏杀,常有逾于人情的惨剧产生。受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不同的信仰驱使,不同阶级都会涌现出一批批硬骨头,他们宁折不弯,甘愿为自己的信仰和本阶级的利益而作出牺牲。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不共戴天,你死我活,都有自己铁骨铮铮的战士。山西作为双方最先重新交手的区域,绝不屈服、死不低头者大有人在。共产党方面,15岁的刘胡兰和16岁的尹灵芝,在同一年里(即1947年)走向铡刀
期刊
1989年5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握住来访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手,对他说:“我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顿时,中外记者的摄像镜头一起对准两位领导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是20世纪末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中苏关系乃至后来的中俄关系,对于这个时期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的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