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把关人”理论谈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一直是中学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矛盾的对弈,中学图书馆员又是这一对矛盾的权力者,从传播学的视野可以称之为“把关人”,“把关人”的角色要求中学图书馆员有着相对独特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着重从“把关人”理论透视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学图书馆服务这一问题。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员 “把关人”理论 职业素养
  
  中学图书馆是培育新时期高素质中学生的重要基地,中学图书馆员是工作在中学图书馆的一线管理者,中学图书馆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全面的文化素养,以及师生信息获取、加工和运用等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其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因此要考察中学图书馆员这一“把关人”的职业素养。
  一、“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gatekeeper)”,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研究群体传播的过程时,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那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也就是说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价值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传给受者,因此“把关人”会影响受者对信息的接触和理解。怀特在1950年将“把关人”的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他对一位报社电讯稿编辑的稿件取舍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案例研究,结果发现,从新闻事实到稿件见报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决定是否刊出新闻稿件的“把关人”。怀特的研究强调编辑个人的主观因素。而之后一些研究“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提出,一些规范制度也会影响到新闻稿件的取舍,强调了把关活动的组织性。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一个传播过程中都存在着“把关人”的把关行为,“把关人”这一理论不仅仅适用于新闻传播过程,还适用于其他任何信息的系统运行。中学图书馆员所从事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信息铺天盖地,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因此,新的形势给新时期的中学图书馆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处于中学图书馆工作最前线的中学图书馆员的各方面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把关人”,中学图书馆员必须对党政思想、学校政策、教书教学等各类信息科学有效地接收、存储、加工、传播,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顺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用“把关人”理论审视中学图书馆员工作
  中学图书馆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传播,处于“把关人”的位置,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同时中学图书馆员承担着信息的接受者、把关人与信息的传播者于一身的三重角色。
  1.做好信息接收、存储、加工、传播工作。中学图书馆员必须尽其职责,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其一,做好一般的服务工作,比如接待读者,帮助读者借阅需要的参考书刊资料(包括开架、闭架书刊),提供和引导读者阅览新优书刊,等等;其二,为读者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和目的性的“特色”服务,即围绕某一课程或某一研究课题,为之广泛收集资料,为读者提供专门化服务;其三,为读者做好跟踪服务,即为了某一研究课题或某个教师、学生在教学与科研上的特殊需要,不断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文献资料和参考书,连续为读者服务;其四,图书馆经常举办读书讲座或专题展览,及时向读者推荐和介绍书刊情报和国内外学术动态,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知识,等等。
  2.发挥“把关人”的桥梁和导向职能。在做好信息的传播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信息传播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学图书馆是传播过程的起点,首先选取信息,在确定好要传授的信息后,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等多种方式来发送、传递信息。学生作为这一过程的终端,在收到信息后,对中学图书馆做出反馈。中学图书馆员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需要分析反馈信息,从而评判传播过程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中学图书馆员还起到了连接信源与学生的桥梁作用。
  三、根据“把关人”理论谈中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中学图书馆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全面的文化素养,以及师生信息获取、加工和运用等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學图书馆员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学图书馆员要切实做好工作,以帮助学生拥有获取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等能力。作为“把关人”的中学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要具有忠于职守,热爱图书工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中学图书馆员要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献身本职工作,明确认识读者是构成图书馆社会活动的主体,图书资料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甘当配角,甘为“人梯”,主动积极、勤勤恳恳、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帮读者之所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提高读者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图书馆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图书馆及其工作者存在的价值所在。
  2.继续学习知识素养。随着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步伐的加快,中学图书馆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中学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继续教育,以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娴熟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把中学图书馆由“知识宝库”真正变成“知识喷泉”。
  3.集体意识,团结合作素养。中学图书馆的工作从采购、分类编目、登录上架到阅览、借还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人员具有集体意识,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各尽其职,做好所在部门的工作,才能搞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互相之间瞧不起,甚至扯皮,是搞不好服务的。
  4.身体素质。中学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承受繁重的工作和各种艰苦环境的考验。图书馆工作动静并存、脑体互用,图书馆员工作艰苦而繁琐、细致而严格,工作年年循环,因此,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是做好工作的起码条件,抬上、搬下、整架、倒架、清点、清扫、库内巡视、读者咨询等,要求馆员嘴勤、手勤、脚快、眼明、大脑灵活。精力不足、体力不济、反应迟钝是无法胜任的。所以说,图书馆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埋头苦干,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体魄,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正如“把关人”理论所透视的一样,中学图书馆员处于信息选择、加工、传播的前端,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职能,这些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中学图书馆员的政治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体素质等提出了鲜明的时代要求。中学图书馆员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把关人”的身份,有所作为,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发挥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所谓项目教学,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通过教学项目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
兔粘液瘤病毒(Rabbit myxoma virus)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野兔痘病毒属(Leporivirusgenus),是一种可引起家兔和野兔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症特征表现为全身皮下特
在当今教育格局下,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将探究教学置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研究的方式,它重过程非重结果的目标定值,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利用必要的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学科,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正如刘墨耕老先生所说:“应当把科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科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摘 要: 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课堂,课堂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和谐课堂显得越来越迫切。和谐能产生美,和谐能带来最佳的课堂效益。构建和谐课堂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利用意境课堂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达到教学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 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 意境课堂 合作学习 师生平等    旧时影片中教师伟岸的形象
机械制图测绘工作是继制图课程结束后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这项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制图课程所学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又是对这些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和检测。教师在活动中准备充分、安排科学、组织严密、改变传统审图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测绘能力、提高测绘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思考开与关之间的平衡.来阐述教与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思考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要使音乐教育的步伐向前迈进,创新教育势在必行。作者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如何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无论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还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创新教育已不可替代,并从音乐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