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做。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开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29-1
一、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学习内容
1.关注周围,拓展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除了课内教学资源,还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等课外学习资源,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一方面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提高语文学习的品位。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从不同角度诠释课文:爱画画的可根据教材画一幅相关风景画;喜欢地理的可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图,并配上讲解词,当一次導游;爱好诗歌的可为徐霞客量身订做一首小诗等。另一方面通过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读报栏,定期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微机房查阅信息等方式,拓宽学生周围的语文资源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将时文欣赏引入课堂,与语文教材互为补充,使语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2.注重阅读,积累资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虽然班级语文水平不尽人意,但每个班总有个别尖子生。问他们为什么能如此优秀,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语文的底气来源于大量阅读。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就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让他们通过摘抄、剪贴、做笔记,及时储存语文信息,还定期开展组际交流,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这种积蕴语文课程资源的方法,比“精心设计”的复杂语文课不知要深厚多少倍。
3.激发个性,丰富资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应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生命精神、文化意识、人伦情怀、人性感受。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因学生人格制宜,因个性利导,选择能阐述人文因素,使学生受到陶冶,树立理想目标的教材,并进行深度挖掘。例如《船长》中哈尔威机智沉勇、胆识超群的形象;《海伦·凯勒》中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勇于挑战的强者形象,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完善个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悟一些人生和生活道理,既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
二、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
1.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学习形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并富有人文性,非常适合排演课本剧。而学生对于排演课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纸船和风筝》,笔者开辟了“童话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进行改编、排练;教学完《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笔者开辟了“历史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编,进行表演,并要求学生表演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台词,能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读透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除演课本剧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歌颂父爱、母爱的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受亲情”的系列活动: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送父母一件礼物,表达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跨领域学习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完《大瀑布的葬礼》,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考查我们家乡缺水的情况。有的学生实地考察了沭阳的新沂河,亲眼目睹了“潺潺细流”的情景;有的走访了气象局、环保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气候与水量的关系;有的从身边开始调查,搜集人们平时不节约用水的事例。然后,学生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课《生命的源泉——水》中进行了交流。总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大大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学习资源。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往往会遇到如何主动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笔者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试着自我介绍,最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全程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嫦娥一号”飞入太空时,笔者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写童谣,诵童谣”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首首童谣:“成功了,成功了!嫦娥一号升空了。飞上月球探奥秘,返回地球传佳音。拍照片,传数据,和平探测行使命。祖国日益变强大,海内海外皆欢喜。”学生的文笔虽然还很稚嫩,他们的诵读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感而诵。
关键词: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开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29-1
一、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学习内容
1.关注周围,拓展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除了课内教学资源,还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等课外学习资源,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一方面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提高语文学习的品位。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从不同角度诠释课文:爱画画的可根据教材画一幅相关风景画;喜欢地理的可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图,并配上讲解词,当一次導游;爱好诗歌的可为徐霞客量身订做一首小诗等。另一方面通过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读报栏,定期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微机房查阅信息等方式,拓宽学生周围的语文资源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将时文欣赏引入课堂,与语文教材互为补充,使语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2.注重阅读,积累资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虽然班级语文水平不尽人意,但每个班总有个别尖子生。问他们为什么能如此优秀,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语文的底气来源于大量阅读。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就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让他们通过摘抄、剪贴、做笔记,及时储存语文信息,还定期开展组际交流,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这种积蕴语文课程资源的方法,比“精心设计”的复杂语文课不知要深厚多少倍。
3.激发个性,丰富资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应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生命精神、文化意识、人伦情怀、人性感受。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因学生人格制宜,因个性利导,选择能阐述人文因素,使学生受到陶冶,树立理想目标的教材,并进行深度挖掘。例如《船长》中哈尔威机智沉勇、胆识超群的形象;《海伦·凯勒》中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勇于挑战的强者形象,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完善个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悟一些人生和生活道理,既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
二、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
1.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学习形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并富有人文性,非常适合排演课本剧。而学生对于排演课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纸船和风筝》,笔者开辟了“童话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进行改编、排练;教学完《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笔者开辟了“历史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编,进行表演,并要求学生表演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台词,能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读透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除演课本剧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歌颂父爱、母爱的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受亲情”的系列活动: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送父母一件礼物,表达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跨领域学习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完《大瀑布的葬礼》,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考查我们家乡缺水的情况。有的学生实地考察了沭阳的新沂河,亲眼目睹了“潺潺细流”的情景;有的走访了气象局、环保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气候与水量的关系;有的从身边开始调查,搜集人们平时不节约用水的事例。然后,学生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课《生命的源泉——水》中进行了交流。总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大大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学习资源。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往往会遇到如何主动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笔者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试着自我介绍,最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全程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嫦娥一号”飞入太空时,笔者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写童谣,诵童谣”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首首童谣:“成功了,成功了!嫦娥一号升空了。飞上月球探奥秘,返回地球传佳音。拍照片,传数据,和平探测行使命。祖国日益变强大,海内海外皆欢喜。”学生的文笔虽然还很稚嫩,他们的诵读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感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