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乡愁留黄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在安徽泾县乡村转悠,一路青山绵延,树木繁茂,绿水环绕,就连暑气也少了威力。当至黄田时,溪水流经村中,偌大的风车吱吱呀呀地转着,山泉似一条白练哗哗淌出。几只鸭子在卵石间寻觅着螺蛳鱼虾,不时地发出呱呱叫,搅动着丝丝凉意。
  青石板路面被磨得溜光,石缝间早布满小草。溯流而上,几座石桥一字横跨,桥身爬满的藤萝似垂帘般挂向水面。水草葳蕤,河对岸的秧苗一片葱绿,在夏阳中愈加盎然,阵阵泥土芳香,预示着又一丰年。
  举目四望,湛蓝的天空云朵如絮,巍峨的山峦烟岚缭绕,粉墙黛瓦鳞次栉比,一叠叠马头墙灵动优美,构成一幅意韵充盈的水墨丹青画。
  石板巷道泛着幽幽光泽,斑驳的墙体、绿绿的苔藓,老旧气息款款而来。漫步平直交错的小巷,犹如故事的一个个章节,让你不停地追寻下去。
  黄田村始于北宋嘉祐年间,距今近千年。这里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村中朱氏家族与理学家朱熹同宗,以儒商并重而鼎盛于清朝。据传,古村仿照清朝工部图纸,精心规划布局建造而成。千百年来,朱氏族人相继建起了崇德堂、聚星堂、荣禄大夫第等,规模宏大,屋宇雄伟,或四合院厅堂,或前后数座相连,或大屋左右并列。望着一檐一角、一廊一柱、一窗一棂、一图一饰,就像一个个跃动的字符,写成了一部华丽而丰厚的书,绵延千年。
  进入思慎堂,院落宽大,三座大屋并列,正屋为一字形前墙,墙面是水磨花砖。皖南的古村也到过不少,但从未见过有着“千年不粘灰”之称的花砖。花纹呈不规则状,纹路粗细不匀。以长方形的花砖为主,层层叠砌;而正方形的花砖,斜着拼砌,组成了一个块面,妆点着墙体。门坊、墙裙均为整块麻石,花砖与之相互映衬,美轮美奂,凝聚着朱氏先人的智慧,让我惊叹不已。
  沿着河边的石板行走,皂角古树浑身藤蔓缠绕,歪斜在河岸,浓荫蔽日。蝉一个劲地歌唱,热情满满。眼前布景的“人民公社”,是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的拍摄地。墙上的标语口号,一下子让人回到上世纪70年代。想起剧中的主人公宋运辉,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的大学生,赶上了改革开放年代,在变革的浪潮中不断前行。于是,很想去看看他的“家”。
  路旁的竹林风吹叶动,窃窃私语。走过晃悠悠的吊桥,隐约见到乱石垒起的围墙和几间矮屋,不由得加快脚步,这便是宋运辉的“家”。墻脚处,用毛竹劈分两半而成的过水槽,正把丝丝山泉引入水缸中,发出叮叮咚咚声响,仿佛在讲述剧中的故事。屋内摆放着热水瓶、瓷缸、桌凳……俨然是那个年代的用品。
  阡陌交错,荷香满池,有的已化为莲蓬。几只蜻蜓飞来飞去,或许还在寻找当初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潺潺河水边,坐落一处深宅大院。高高的院墙如船舷;弧形夹角处微微上翘,似船头;内有整齐的屋宇,巷道纵横幽静,像客舱。河水从“船头”分两股,在“船尾”又汇成一股,酷似一艘破浪前行的“洋船”,故名“洋船屋”,虽历经近两百年的风雨,风范依然。据介绍,清道光年间,朱一乔父子在沪经商成巨富,每次回家都向母亲讲述外面的新奇事物。当母亲听到“洋火轮”后,很想见识一下,但因年迈,出门不便。一向孝顺的朱一乔便依照“洋船”的模样,建成了这座堂屋,母亲终能如愿。
  紫薇越过院墙探出灿烂的脸庞,几株粗大的树点缀村中,更添韵味。一老人坐在树下主动与我攀谈起来,得知他年轻时就到天津工作,现已退休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住上个把月。他说,那一条条深巷、一口口老井,总无法割舍。“再过几天,就要离开了”。话语间,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和浓浓的乡愁。
  从北宋一路走来的黄田,如千年陈酿,古韵隽永。望着满目灰白色,蕴藏的是温婉和静美。老人不愿离开家乡,我也想多待会儿,因为沉浸在这清幽时光中,萦绕的是一抹乡愁。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清末文人孙宝瑄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讀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
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我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却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大概名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关于如何报怨,有三种选择:第一,以怨报怨;第二,以德报怨;第三,以直报怨。《老子》里面,也有“报怨以德”的话,但是,结合上下文,老子对此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提倡还是嘲讽,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且不提。我们看孔子,孔子明确表示反对。而且,他还说出了他反对的理由。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回答:“如果你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
“八拜之交”到底指拜几拜“八拜之交”是指有世交的两家子弟拜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异姓兄弟结拜也称为“八拜之交”。其实古时并没有八拜之礼。《说文解字》:“拜,首至地也。”许慎的解释不完全准确,因为还有“拜首,首至手”的说法,不一定非要拜到头顶到地的程度,要根据不同等级来定“拜”的礼节。需要说明的是,古人日常生活都呈跪姿,因此才会有“拜”礼。对古人而言,寻常的礼节也就是一拜而已,两拜已经属于非常隆重和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明朝时期,有一县令,为官一任、作恶一方,尤其是遇到打官司的,从来都是闭着眼睛断案,吃了原告吃被告。有一天,一个小偷偷了一商人五十两银子,被商人发现了,商人一路追赶小偷,一直追到一个酒楼上。小偷一看前无退路后有追兵,一时情急,恶从心头起,随手抓起一只大海碗,狠狠地向商人扔了过去。不想商人身手敏捷,一侧身躲过了海碗,那只海碗从窗
在發黄的古籍书页中倘佯,细细搜寻面条的踪迹,对我这样一个未曾接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又对觅古探幽不怎么喜好的非专家型文化人来说,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不过,在苦苦搜寻的过程中,竟然和那种有趣的故事(当然是与面条有关)一次又一次地不期而遇,则令我禁不住地或扼腕慨叹,或莞尔开颜……话说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有一孙名何晏,曹操为司空时纳其母,并收养晏。晏少时聪慧过人,得宠于曹操,被视若诸公子。何晏后来娶金乡
汉元帝时,有名的奸臣中书令石显,做了一件打脸“贪官奸,清官比贪官更奸”的绝妙操作。虽说他的动机是为了欺上瞒下,巩固专权。但是他的做法颇值得借鉴。深受汉元帝倚重的石显权倾朝野,常常一手遮天,在朝廷中口碑极差。一日,有人上书控告石显: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宫门。这道奏本极为严厉,如果查证属实,便是欺君之罪,石显难逃一死。上奏指出:某天,石显深夜进宫,宣称汉元帝的命令责令守卫开门,但是,汉元帝并没
一进太行山,心就跳得欢了,嗓子眼儿痒痒的,想喊。先还压抑着,顾及自己的年龄而不敢聊发少年狂。走着走着,上了太行之巅,呼喊的欲望直撞嗓门儿,几下就撞开了,那喊便喷泉般喷射出来。阳光下,连绵射向天空的啊啊啊声,灵魂出窍似的,直到嗓门儿不痒了,才缩回体内。头回这样的喊,是在山西长治平顺县的太行之巅。二回这样的喊,则在山西长治壶关县壁立如刃的太行大峡谷底。两回喊山,相隔八年。我对太行山向怀敬意,青少年时便
長城脚下,妫水河畔,总规划面积960公顷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靓丽地进入全球公众视野。仲夏时节,徜徉于这座会“呼吸”、有“生命”的园林之中,顿觉“乱花渐欲迷人眼”。北京的月季、河北的果树、内蒙古的蒙草、安徽的红杜鹃、山东的牡丹……目光所及,岂止是千红万紫,简直可以说摄人魂魄,让人神驰心醉。姿态各异的花花草草若波翻浪涌,绿成欲滴欲流,红得触目惊心,黄到灿若蜀锦。另有众多异国他乡的奇花异草
当我真正走进苏州的雨里,想象中一切与清寒有关的词汇,却在慢慢散去,甚至身体本能对雨的抵御都消弭不见,相反,温暖的湿润感,可适温度和清爽气息,让人的心情若蜷曲的叶片,渐次舒展开来。在苏州的几天里,这样的感觉反复出现,直到某个难眠的夜里,我终于成为一片盈盈的莲叶。嗯,我或许长久以来便是一片叶,只不过,北方干燥寒冷的物候,让我迟钝而忘本。道路两旁树叶稠密,我所陌生的叶片和枝干让人心神摇荡,银杏,香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