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家庭因素着手,客观的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以期发挥家庭优势,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家庭优势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三大公害之一(其他两大公害,一个是吸毒贩毒,而在吸毒贩毒中青少年也占多数;一个是环境污染)。我国青少年犯罪自从"文化大革命"之后,日益严重,在数量上高居不下。因此,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严重关切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党为了治理犯罪问题专门发布了两个文件:《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和《<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这不仅反映了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而且其意义深远。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非比寻常的意义。家庭作为孩子的生长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青少年以后形成良好人格﹑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的基础。本文从家庭角度出发,简单谈一下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概论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我们可以把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表述为:"已满6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内容包括的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青少年所实施的触犯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还包括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比如辱骂老师同学﹑打架斗殴﹑偷窃﹑饮酒﹑失范性行为﹑买卖毒品﹑抢劫﹑纵火﹑强奸和谋杀等。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其中,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的犯罪称之为未成年犯罪或少年犯罪。①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诸如,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危害还不知道是违法犯罪;为所欲为的自由观,追求个人无限自由的同时,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追求时髦,推崇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却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家庭、学校教育的漏洞;社会不良风气等等。但是在所有青少年越轨犯罪的原因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绝大多数都和家庭教育有关,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走向越轨﹑失足和犯罪都是由于家庭原因。
二、家庭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分析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至今仍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担负着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自主谋生等责任。家庭的长期影响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本文主要从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家庭功能
1、家庭的经济功能
家庭的经济功能是家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部分家长偏重于提供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和道德教育,致使孩子只重视物质追求和享乐,一旦受到外部诱惑,就容易走向犯罪道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或是更高的要求,就会发生偷盗、抢劫等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就一味给孩子创造条件,造成无形的压力。经济条件不好的,则对孩子寄予更高的希望,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把家庭的过错放在孩子身上。大部分农村家长形成"读学无用"的思想观念,导致农村儿童的失学率普遍上升,于是青少年在外出务工时,一旦受到"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走上不归路。
2、家庭的精神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精神教育还没达到一个高度。一方面在娱乐生活方面和亲子交流沟通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家庭情感交流少,长期在外工作,用金钱代替了感情,以为钱能代表一切,对子女缺乏关爱。青少年正处于情感的不稳定时期,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形成认知障碍、悲观性格、偏执人格等等,进一步将演变成违法犯罪的心理和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忽视精神教育和文化氛围,甚至家庭的娱乐扭曲。健康的书籍、正确的娱乐导向在这些家庭中是看不到的,各种赌具、黄色书刊和光盘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青少年能有什么样的发展?
3、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家庭的主要主责,家长对孩子的出生和成长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不是说孩子出生之后就随其发展, 不管不问。俗话说:"小树要砍,小孩要管。"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农村和偏远山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贫乏,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意识及能力,家庭的教育功能相对于大的城市偏弱。可见家庭的教育功能是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普法力度,同时学校要起到一定的传播、教化作用。尤其是青少年在犯罪之前都会有一定的言行的表现,例如,经常带一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回家,言语粗暴、携带危险刀具,结交一些不良青年,喜欢出入网吧和暴力、色情游戏,进出带有赌博或色情性质的娱乐场所等等。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变化,对各种带有犯罪倾向的行为加以纠正或是感化引领,就会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家庭结构
我国现存的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正常小家庭、正常大家庭、单亲家庭、父母双亡家庭。其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最大的是單亲家庭、再婚家庭和父母双亡的家庭。
单亲家庭中,母亲或者父亲身兼两职,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教育容易出现片面性,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压力过大,不能承受而离家出走;有的则对孩子过度溺爱,对孩子的行为不能及时加以纠正;有的家长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心理失去平衡,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一般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改变了我国以前的多个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结构。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兄弟姐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就顶替了家长的沟通角色。孤僻和偏执的心理问题在过去式很少见到的。如果父母和某一个孩子之间出现隔阂或矛盾,其他的孩子可以从中调解,化解误会,这对于增进亲子感情是非常有利的。在当代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大多是自私和无知的,对于家长缺少理解,家长在孩子面前则保持"家长的威信",双方僵持不下,中间缺少了兄弟姐妹这个"润滑剂",沟通明显存在着问题和缺陷。
(三)家庭环境
广义的家庭环境指的是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家庭各种条件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教育,也称叫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是否单亲家庭﹑离婚还是父母双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监控行为﹑家庭成员是否有犯罪行为﹑道德宗教﹑文化氛围﹑娱乐性﹑亲密度﹑情感沟通和交流等等。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下文就其中两个因素加以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
上海市工读教育研究会曾对该市有罪错的1087名在校工读生进行调查,将其家庭教育类型作了统计归类,如表1-1。
由上表可以得知,溺爱型﹑粗暴型﹑无力管教型所占比重达到了58.9﹪,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由此可以看到,家长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容易造成过分宠爱,对孩子放纵包庇,这使得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私和无知等原因,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粗暴型的教育方式容易伤害孩子的感情和自尊心,使家庭对青少年失去吸引力,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淡化直至破裂,反目成仇。或者是将青少年推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放任和无力管教型导致的犯罪比重达26.2﹪。家长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本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很多家庭中,孩子成了"小霸王",家长反而失去了权威,导致孩子任意妄为,不计后果。有的家长是因为工作时间太忙,没有闲暇去管教孩子,长时间下来,孩子产生不受重视的感觉,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受到不良人士的唆使,就容易走向犯罪。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中,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深重的影响。
在我们当代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低下,同时不注意自身语言行为影响,比如打麻将、玩牌、品行不端、偷窃和夜不归宿,这些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就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甚至心理扭曲,导致惨剧的发生。
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在城市家长每天忙于工作,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丢给隔代人看管,这都容易造成沟通失当,孩子在脆弱无助的时候,缺少理解和关爱。有的心理产生一些问题,有的则结交一些不正當的朋友,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 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庭对社会和学校而言,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许多漏洞,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的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一个人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受到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有一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是受到家长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家长要与时俱进,改变教育观念,独断专行是切不可取的。由于沟通失当造成的家庭危机及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数不胜数。再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发挥家长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家长作为家庭的主体,在和子女的长期共同生活中,通过对子女的关心爱护,获得一种威信,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家长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条件。家长要善于运用这种优势,对青少年加以引导。
发挥家庭教育鲜明的针对性。孩子从出生就与家长生活在一起,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说的就是家长是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优缺点是非常明了的。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言行进行观察,及时纠正他的错误倾向。或者是防微杜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本文主要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干预和矫正提供一些借鉴。
注释:
①康树华.中国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5-6
②吴琦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4
参考文献:
[1] 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 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3] 廖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纪秩尚.家教百例[M].宇航出版社.1989.
[5] 吴琦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白敬(1985-),女,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10级研究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家庭优势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三大公害之一(其他两大公害,一个是吸毒贩毒,而在吸毒贩毒中青少年也占多数;一个是环境污染)。我国青少年犯罪自从"文化大革命"之后,日益严重,在数量上高居不下。因此,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严重关切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党为了治理犯罪问题专门发布了两个文件:《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和《<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这不仅反映了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而且其意义深远。
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非比寻常的意义。家庭作为孩子的生长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青少年以后形成良好人格﹑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的基础。本文从家庭角度出发,简单谈一下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概论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我们可以把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表述为:"已满6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内容包括的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青少年所实施的触犯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还包括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比如辱骂老师同学﹑打架斗殴﹑偷窃﹑饮酒﹑失范性行为﹑买卖毒品﹑抢劫﹑纵火﹑强奸和谋杀等。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其中,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的犯罪称之为未成年犯罪或少年犯罪。①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诸如,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危害还不知道是违法犯罪;为所欲为的自由观,追求个人无限自由的同时,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追求时髦,推崇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却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家庭、学校教育的漏洞;社会不良风气等等。但是在所有青少年越轨犯罪的原因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绝大多数都和家庭教育有关,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走向越轨﹑失足和犯罪都是由于家庭原因。
二、家庭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分析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至今仍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担负着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自主谋生等责任。家庭的长期影响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本文主要从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家庭功能
1、家庭的经济功能
家庭的经济功能是家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部分家长偏重于提供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和道德教育,致使孩子只重视物质追求和享乐,一旦受到外部诱惑,就容易走向犯罪道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不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或是更高的要求,就会发生偷盗、抢劫等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就一味给孩子创造条件,造成无形的压力。经济条件不好的,则对孩子寄予更高的希望,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把家庭的过错放在孩子身上。大部分农村家长形成"读学无用"的思想观念,导致农村儿童的失学率普遍上升,于是青少年在外出务工时,一旦受到"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走上不归路。
2、家庭的精神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精神教育还没达到一个高度。一方面在娱乐生活方面和亲子交流沟通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家庭情感交流少,长期在外工作,用金钱代替了感情,以为钱能代表一切,对子女缺乏关爱。青少年正处于情感的不稳定时期,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形成认知障碍、悲观性格、偏执人格等等,进一步将演变成违法犯罪的心理和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忽视精神教育和文化氛围,甚至家庭的娱乐扭曲。健康的书籍、正确的娱乐导向在这些家庭中是看不到的,各种赌具、黄色书刊和光盘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青少年能有什么样的发展?
3、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家庭的主要主责,家长对孩子的出生和成长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不是说孩子出生之后就随其发展, 不管不问。俗话说:"小树要砍,小孩要管。"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农村和偏远山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贫乏,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意识及能力,家庭的教育功能相对于大的城市偏弱。可见家庭的教育功能是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普法力度,同时学校要起到一定的传播、教化作用。尤其是青少年在犯罪之前都会有一定的言行的表现,例如,经常带一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回家,言语粗暴、携带危险刀具,结交一些不良青年,喜欢出入网吧和暴力、色情游戏,进出带有赌博或色情性质的娱乐场所等等。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变化,对各种带有犯罪倾向的行为加以纠正或是感化引领,就会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家庭结构
我国现存的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正常小家庭、正常大家庭、单亲家庭、父母双亡家庭。其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最大的是單亲家庭、再婚家庭和父母双亡的家庭。
单亲家庭中,母亲或者父亲身兼两职,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教育容易出现片面性,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压力过大,不能承受而离家出走;有的则对孩子过度溺爱,对孩子的行为不能及时加以纠正;有的家长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心理失去平衡,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一般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改变了我国以前的多个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结构。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兄弟姐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就顶替了家长的沟通角色。孤僻和偏执的心理问题在过去式很少见到的。如果父母和某一个孩子之间出现隔阂或矛盾,其他的孩子可以从中调解,化解误会,这对于增进亲子感情是非常有利的。在当代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大多是自私和无知的,对于家长缺少理解,家长在孩子面前则保持"家长的威信",双方僵持不下,中间缺少了兄弟姐妹这个"润滑剂",沟通明显存在着问题和缺陷。
(三)家庭环境
广义的家庭环境指的是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家庭各种条件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教育,也称叫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是否单亲家庭﹑离婚还是父母双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监控行为﹑家庭成员是否有犯罪行为﹑道德宗教﹑文化氛围﹑娱乐性﹑亲密度﹑情感沟通和交流等等。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下文就其中两个因素加以分析。
1.家庭教育方式
上海市工读教育研究会曾对该市有罪错的1087名在校工读生进行调查,将其家庭教育类型作了统计归类,如表1-1。
由上表可以得知,溺爱型﹑粗暴型﹑无力管教型所占比重达到了58.9﹪,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由此可以看到,家长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容易造成过分宠爱,对孩子放纵包庇,这使得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私和无知等原因,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粗暴型的教育方式容易伤害孩子的感情和自尊心,使家庭对青少年失去吸引力,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淡化直至破裂,反目成仇。或者是将青少年推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放任和无力管教型导致的犯罪比重达26.2﹪。家长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本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很多家庭中,孩子成了"小霸王",家长反而失去了权威,导致孩子任意妄为,不计后果。有的家长是因为工作时间太忙,没有闲暇去管教孩子,长时间下来,孩子产生不受重视的感觉,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受到不良人士的唆使,就容易走向犯罪。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中,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深重的影响。
在我们当代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低下,同时不注意自身语言行为影响,比如打麻将、玩牌、品行不端、偷窃和夜不归宿,这些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家庭中,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就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甚至心理扭曲,导致惨剧的发生。
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在城市家长每天忙于工作,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丢给隔代人看管,这都容易造成沟通失当,孩子在脆弱无助的时候,缺少理解和关爱。有的心理产生一些问题,有的则结交一些不正當的朋友,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 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庭对社会和学校而言,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许多漏洞,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的预防青少年犯罪。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一个人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受到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有一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是受到家长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家长要与时俱进,改变教育观念,独断专行是切不可取的。由于沟通失当造成的家庭危机及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数不胜数。再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发挥家长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家长作为家庭的主体,在和子女的长期共同生活中,通过对子女的关心爱护,获得一种威信,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家长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条件。家长要善于运用这种优势,对青少年加以引导。
发挥家庭教育鲜明的针对性。孩子从出生就与家长生活在一起,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说的就是家长是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优缺点是非常明了的。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言行进行观察,及时纠正他的错误倾向。或者是防微杜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本文主要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干预和矫正提供一些借鉴。
注释:
①康树华.中国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5-6
②吴琦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4
参考文献:
[1] 康树华.青少年犯罪与治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 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3] 廖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纪秩尚.家教百例[M].宇航出版社.1989.
[5] 吴琦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白敬(1985-),女,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10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