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不闲 巧夺天工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实录】
  ……
  师:两位买牛人都向安恩问了奶牛的价钱,安恩也都回答了。孩子们,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
  (学生很快找出安恩的回答。第一句:它是不卖的。第二句:它不卖的。)
  生1(读):它是不卖的。它不卖的。(读得语调较为平淡,基本一样)
  生2(读):它是不卖的。它不卖的。(两句都读得很有感情)
  生3(读):它是不卖的。它不卖的。(对比度很大)
  师:大家很聪明啊,看来已经意识到这两个基本相似的句子其实有很大不同。请比较一下有哪些不同?
  生1:第一个句子后面是句号,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号。语气不同。
  生2: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是”字。
  师: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生:第一句应该比较平淡,第二句语气很重。
  师:具体揣摩一下说这两句话时安恩的情绪。
  生:回答第一个买牛人时安恩很平静,回答第二个买牛人时安恩很生气。
  师:安恩仅仅是平静吗?我们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把一个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判断。老师建议你读读“它是不卖的”后面的两个句子。
  生(读):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儿地把鼻孔擦个不停……
  生:哦,安恩的语气中应该还有谦恭。
  师:她为啥谦恭?
  生:她可能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买牛人。
  师:那你试一试读出谦恭的语气好吗?
  生(读):它是不卖的。(读得很诚恳,大家鼓掌)
  师:请比较着读,再读“它不卖的”这句。
  生(读):它不卖的。(读得很生硬冷漠,大家鼓掌)
  师:你为啥把这个句子处理得生硬冷漠呢?你有理由吗?
  生:安恩说这话前有这样的神态描写: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生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师:好!能够用老师刚才说的联系前后文的方法,很棒!同学们,远处到底有没有使她感兴趣的东西,这处神态描写的用意在哪里?
  生:其实没有什么东西使她感兴趣。安恩朝远处看其实是为了不想看那个买牛人,她在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师:哦,看来安恩不喜欢那个买牛人,但是也不想太过于表现出来,她只用自己的眼光和语气来表达。请再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安恩在努力掩饰的不满和冷漠。
  生(读):它不卖的!
  师:再体会一下,“它是不卖的”中的“是”字的作用。
  生:“它不卖的”直截了当,“它是不卖的”就柔和多了,这个“是”字在这里让语速变慢了,语气柔和了。
  师:好!孩子们,这样学习语文就对了,联系前后文咬文嚼字就会趣味无穷。同样都是要买安恩的牛,为啥安恩的态度截然相反,一谦恭一生气呢?同学们深入下去,再找找理由。
  (生自由朗读)
  生:第一个人问得很有礼貌,他问“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而第二个人是“喂,这头母牛多少钱?”他没有礼貌。
  师:好!找得准!你尝试把两个人的形象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读,惟妙惟肖)
  师:刚才找的是语言,大家继续找原因,是啥导致安恩态度截然相反?
  生:第二个买牛人很粗鲁,他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让安恩非常不喜欢。
  师:安恩怎么不喜欢了?在原文中找出原词来回答。
  生: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买牛人粗鲁的行为让安恩怜惜自己的牛了。
  师:再仔细一点儿,多研究买牛人的动作。
  生:这个买牛人是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而第一个买牛人则是“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动作不一样。
  师:比较得仔细点儿。
  生:“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和“用手指摸摸”不一样。用“手指”摸显得更加珍爱喜欢。
  师:分析得很到位。孩子们,你尝试着用手摸和用手指摸,比较一下效果。
  (生比划)
  生1:一个是“匆匆”地摸,一个不是“匆匆地”。
  生2:一个是摸“母牛”,一个是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读起来感觉第一个买牛人对牛的美好特别欣赏珍视。
  师:分析得好!同样是买牛人,但买牛的心态有差别。
  生:第一个买牛人虽然是个商人,但感觉他比较有文化修养,第二个买牛人却很粗鲁。
  师:“文化修养”,这个很有意思。再说说。
  生1:他看牛的样子是“端详”,很认真地也很有礼貌地看。
  生2:安恩说她不卖牛后,这个买牛人的表现是“惶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的眼光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他很失望,但欲言又止,比较克制。他虽然是个生意人,但比较有涵养。
  师:比较一下第二个买牛人呢?
  生1:这个买牛人“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是个屠夫,身份就不一样。屠夫当然会让爱牛的安恩不喜欢。
  生2:他还穿着“血迹斑驳的罩衫”,让人想到屠杀,安恩肯定也不喜欢。
  生:安恩不卖牛,他的表现是“扬长而去”,生意做不成,他一点儿留念都没有。他对牛其实非常冷漠。
  ……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深入了,非常棒!总结一下,安恩态度变化乃是因为……
  生:买牛人对牛的态度不同。
  师:买牛人尊重牛,安恩就——
  生:尊重他。
  师:买牛人不尊重牛,安恩就——
  生:不尊重他。
  师:不尊重了吗?记得细节“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
  生:安恩就讨厌他但是表现得很含蓄。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啊?
  生1:这个老人很有爱心。
  生2:这个老人对世态人情很敏锐。
  生3:这个老人还很聪明,善于观察感受别人的态度。
  生4:这个老人对人很有礼貌,很懂得分寸。
  生5:这是个很自尊也很需要尊重,但是也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
  
  【教学反思】
  课的后面部分,继续组织学生围绕着安恩对后面的买牛人的态度展开,重点敲打了几个点:一个点是“窘迫不安”,一个点是“气愤”“神色慌乱” ,一个点是“谢谢你”。特别是对“谢谢你”的剖析,孩子们谈得比较到位。我问:安恩谢谢啥?孩子们谈到:谢谢你听我的解释,谢谢你欣赏我的牛,谢谢你给我解释的机会……这些细节无不显示出安恩的善良真诚甚至高贵的品格。然后再返回去读第一自然段,从她穿着打扮的矛盾之处,以及穿着和神态动作的矛盾来应证她的高贵,得出高贵和身份地位、经济条件并不完全对等的结论,感受普通平民的心灵的美好。这样讲,就超越了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主题,讲出了一些新意。在备课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安恩和奶牛》乃是经典中的经典,字字之间皆有可挖掘之处,常读常新,在最朴素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刻认知和高妙表达。可谓闲笔不闲,巧夺天工。
  [作者通联: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
其他文献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主持: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评议专著]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材建设新探——试教交流(第一辑)》,2008年8月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提要]专著通过《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系列教材(王荣生、郑桂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雷雨》中有两对最为复杂的情感纠葛:一是繁漪与周萍,一是侍萍与朴园。相比较而言,前者因乱伦而惊世骇俗,并由此拷问了人性的沉沦与救赎;后者似乎承续了“始乱终弃”的故事模式,并因阶级壁垒的成见遮蔽了我们对他们二人情感生命的理解。阶级分析法虽然有助于解读侍萍与周朴园悲剧的社会根源,但不能完全把握这一悲剧丰富的人性内涵。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曾尖锐地批评《雷雨》是一部多面投机的作品,他指出:  (曹
悲悯情怀是文艺作品中最能撼动人心的情感因素。  当代作家王英琦,满含深情地关注底层人物的困苦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用朴实而真挚的叙述代替同情和呐喊,凸现农民们的生活诉求和灵魂挣扎。她的作品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在平和的叙述中让人体悟到一股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看社戏》中,农民买一个红薯都有一种“暖幼温贫”之感。“暖幼温贫”之感,只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群农民生活的穷愁。世代以种田为生的农民们,吃粗粮之余
下雨时我听到刷子刷过马背的声音  下午我看见雨水落在我父亲的后背上  他站在故乡  七里河水库,靠近出水口的一角  雨犹如刷子在刷过一匹黑马  四十年前的马背  他那么年轻,还没有被岁月和生活  压得弯下腰去  在不远处,经过水库  是我母亲的家  他去那里  沿途有树木、庄稼  一只偶然窜出来的野兔  或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水  在下午,这个我又想起他的时刻  他久久地站在那里  雨水  跨过时
士子与歌伎相遇 早已在梦中  当浔阳江头那一袭青衫挽别倾心的客人时,无边的惆怅似江水般绵绵不绝,只有一轮清月与倒影在水中的愁绪互相凭吊。回想两年的苦度,回乡无望。白居易深陷惶恐,这一士子不可自拔。平素的压抑和寂寞等百般情愫在此时此刻被此情此景渲染到了崩溃的边缘。  送别的因素加速了音乐的出现,举酒不成欢,只恨无管弦。两年以来他不断寻觅,可惜“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啁
2008年7月8日,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里,剑河边上的一块草地上,安放了一块为中国诗人徐志摩而立的白色大理石诗碑。这块诗碑,如今已成为剑桥的一景。  石碑上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在国王学院,从来不缺乏诗人、学者甚至国王和总统,但他们当中再没有人像徐志摩那样,能让国王学院腾出一片土地,专门安放一块能代表他的石碑,这是何等的肯定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对于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来说,童年的趣事还萦绕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应该说,安排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对于他们珍惜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他们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在《童趣》中,文中讲到了三件简单的趣事:夏蚊成雷,在作者眼里成了群鹤舞空。土墙、丛草、虫蚁,在作者眼里成了林兽丘壑。蛤蟆吞虫,在作者眼里成了拔山倒树的庞然大物。如果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09年,以王荣生先生及其团队为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大力倡导和致力于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研究呈现出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体现在:从探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到探讨这节课和其他课之间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着眼教学内容本身,到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分值是20分,能否把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答好,直接关系到考生最后的语文成绩的优劣,更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一线的教师,大家都在探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方法,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提高文本类阅读得分的途径。事实上,许多同仁的努力都是收效甚微,有的事倍功半,有的干脆就放弃这块的复习和研究。笔者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必须找准研究的方向,既然高考命题组的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五千年的历史象征着中华的历史文明。而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髓。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涵养学生的精神。  一、当今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状  据相关资料显示:初中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缺乏足够的认识。18%的学生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如《红楼梦》等,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