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8日,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里,剑河边上的一块草地上,安放了一块为中国诗人徐志摩而立的白色大理石诗碑。这块诗碑,如今已成为剑桥的一景。
石碑上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在国王学院,从来不缺乏诗人、学者甚至国王和总统,但他们当中再没有人像徐志摩那样,能让国王学院腾出一片土地,专门安放一块能代表他的石碑,这是何等的肯定和荣耀。
其实剑桥让国人感到额外亲切和自豪的不仅仅只有徐志摩,還有这里丰富的中国印记。英国历史学家柯瑞思(Nicholas Chrimes,畅销书《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作者)曾说:“在世界最高学府里有多处为中国名人或文化而专门设立的建筑,这是非常罕有的。”
2008年7月8日,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里,剑河边上的一块草地上,安放了一块为中国诗人徐志摩而立的汉白玉大理石诗碑。这块诗碑,如今已成为剑桥的一景。2018年8月10日,在第四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期间,徐志摩纪念花园在诗碑旁落成,徐志摩的长孙徐善曾博士也参与了花园的开幕仪式。
该花园由国王学院的首席园艺师Steven Coghill所设计,是剑桥大学校园内建造的第一个中式园林。花园以道教和佛教的理念为基础,把英国和徐志摩家乡海宁的植物结合在一起,代表了中西方的融合。
地面上刻着“再别康桥”的诗句,诗文的书法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中国学者书写。诗句引导着游客穿过花园走到新月型的长凳,这一设计是为了纪念徐志摩在1923年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共同创立的文学团体:新月诗社。
自2015年以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的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际诗人和艺术家前来参与。
金庸对联石 Cha Stone
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女士在读了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英译本后,极为喜欢,于是向学校的荣誉博士提名委员会推荐,使金庸在2005年获得了剑桥荣誉博士学位。但当时已经81岁的金庸并不为此满足,更向校方提出,希望利用4年时间攻读一个“真”博士学位。
金庸是中国浙江海宁人,8岁那年,表哥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2007年,金庸在录制访谈节目《艺术人生》时,曾向主持人透露,“小时候,受他的影响是有的,表哥在剑桥大学念书,爸爸说大了以后,你也去念。”
金庸在剑桥攻读硕士和博士时,师从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部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唐史专家麦大维教授(Prof David McMullen)。他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初唐皇位继承制度》,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
金庸的导师麦大维教授(Pro.David McMullen)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说一口儒雅的南方普通话,精通中国历史、文学与古汉语。经常可以在一些东亚系学生组织的古琴音乐会、文学讨论活动上与他偶遇。
为了肯定金庸先生在文学、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2012年7月4日,金庸先生的对联石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落地。与徐志摩纪念碑“轻轻地来”相比,金庸对联石碑的落地显得更加热闹一些。圣约翰学院的代表、中国学生会代表等人都出席了揭碑仪式。
石碑上的对联内容如下:
花香书香缱绻学院道
浆声歌声宛转叹息桥
学生金庸书
金庸对联碑的旁边附有介绍释文:Louis Cha, O.B.E., known by his pen name Jin Yong, was born in Haining,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n 1924 and has lived in Hong Kong since 1948. He is held in immense esteem as a novelist and publisher. His fourteen partial arts novels are marked by high spirits, a sense of adventure, elegant style and deep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查良镛,笔名金庸,1924年生于中国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是深受读者推崇的小说家和出版人,1997年获英帝国最佳功勋长官称号。其十四部武侠小说意境崇高,文体典雅,情节惊险曲折,史学功底深厚……)等双语说明。
孔子的雕像 Confucius Sculpture
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的校园里驻立着一座真人大小的孔子青铜雕像。
孔子雕像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吴为山先生赠予给克莱尔学院的。这位中国最负盛名的当代雕塑家,倡导“中国精神、时代风格”,主张雕塑创作要融汇中西方艺术的精华。
此孔子雕像曾在2009年作为当代雕塑展览的一部分,放在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的雕塑长廊里展出。雕像运用现代科技铸造,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
1685年,克莱尔学院的教授纳撒尼尔肺纳兀≒rof Nathaniel Vincent)首次将孔子的教义翻译成英文,现在孔子雕像的存在也进一步体现了克莱尔学院与中国历史、东方传统文化的联系。
李约瑟研究所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在剑桥罗宾逊学院(Robinson College)校园里有一座融和东亚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两层红砖楼房。它便是闻名于世的李约瑟研究所。 推开研究所的大门,一块“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用”的朱红篆字图记印入眼帘。研究所后面有个回廊,采用的是大红廊柱、中式栏杆、回廊环抱着一个中式小园林,栽种着特地从中国运来的花木,大有古色古香之味。照创办人李约瑟先生的话讲,这是在剑桥的“中国庙”。
李约瑟先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生物化学家。1937年,一位名叫鲁桂珍的南京女学生来到剑桥求学,改变了李约瑟的后半生。
鲁桂珍的博士导师正好是李约瑟夫人李大斐(也是皇家学会会员)。从鲁桂珍和她的中国同学身上,李约瑟感受到来自东方古国的神奇魅力和灿烂文明。他在鲁桂珍(后来成为第二任李夫人)的指导下学习汉语,同时也迷上了中国。
李约瑟先生所提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及“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广泛研讨。
傅晓田花园 The Xiaotian Fu Garden
2016年6月10日,剑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一位中国女性的名字命名学校的建筑。这为女士便是凤凰卫视知名栏目《风云对话》的主持人傅晓田。
傅晓田200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获教育学哲学硕士学位。毕业以后加入凤凰卫视,在全球拥有两亿的观众群,是海内外事业有成的优秀女性的代表。
鉴于傅晓田在鼓励年轻人投身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激励学业精进方面的贡献,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慷慨捐赠,丘吉尔学院决定花园以傅晓田命名,以示对她成就的认可。
这是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中国女性校友的名义命名学院设施,也给华人女性在剑桥大学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翁美玲之墓 Barbara’s Grave
1983年《射雕英雄传》被搬上银幕,从此翁美玲的名字便被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记住了,与之相伴的还有永远的“俏黄蓉”形象。
剑桥纽马基特路(Newmarket Road)上的剑桥市公墓里驻立着一块心形墓碑。26岁的翁美玲便长眠于此。
为什么翁美玲会被葬在剑桥呢?翁美玲7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从香港迁到英国剑桥定居,翁美玲15歲时也被接到了剑桥。剑桥是她从小生活的地方。
翁美玲原来的墓碑是白色的,碑的两旁各站着一个小天使,一个在垂首抹泪,一个在合掌祈祷。墓碑上写着一首英文小诗:
Lonely Is The Home Without You,
Life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
失去你家里清清冷冷,
生活对我们从此不同,
全世界会像天堂一样,
只要你回到我们之中。
责任编辑:陈思
石碑上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在国王学院,从来不缺乏诗人、学者甚至国王和总统,但他们当中再没有人像徐志摩那样,能让国王学院腾出一片土地,专门安放一块能代表他的石碑,这是何等的肯定和荣耀。
其实剑桥让国人感到额外亲切和自豪的不仅仅只有徐志摩,還有这里丰富的中国印记。英国历史学家柯瑞思(Nicholas Chrimes,畅销书《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作者)曾说:“在世界最高学府里有多处为中国名人或文化而专门设立的建筑,这是非常罕有的。”
2008年7月8日,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里,剑河边上的一块草地上,安放了一块为中国诗人徐志摩而立的汉白玉大理石诗碑。这块诗碑,如今已成为剑桥的一景。2018年8月10日,在第四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期间,徐志摩纪念花园在诗碑旁落成,徐志摩的长孙徐善曾博士也参与了花园的开幕仪式。
该花园由国王学院的首席园艺师Steven Coghill所设计,是剑桥大学校园内建造的第一个中式园林。花园以道教和佛教的理念为基础,把英国和徐志摩家乡海宁的植物结合在一起,代表了中西方的融合。
地面上刻着“再别康桥”的诗句,诗文的书法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中国学者书写。诗句引导着游客穿过花园走到新月型的长凳,这一设计是为了纪念徐志摩在1923年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共同创立的文学团体:新月诗社。
自2015年以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的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际诗人和艺术家前来参与。
金庸对联石 Cha Stone
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女士在读了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英译本后,极为喜欢,于是向学校的荣誉博士提名委员会推荐,使金庸在2005年获得了剑桥荣誉博士学位。但当时已经81岁的金庸并不为此满足,更向校方提出,希望利用4年时间攻读一个“真”博士学位。
金庸是中国浙江海宁人,8岁那年,表哥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2007年,金庸在录制访谈节目《艺术人生》时,曾向主持人透露,“小时候,受他的影响是有的,表哥在剑桥大学念书,爸爸说大了以后,你也去念。”
金庸在剑桥攻读硕士和博士时,师从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部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唐史专家麦大维教授(Prof David McMullen)。他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初唐皇位继承制度》,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
金庸的导师麦大维教授(Pro.David McMullen)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说一口儒雅的南方普通话,精通中国历史、文学与古汉语。经常可以在一些东亚系学生组织的古琴音乐会、文学讨论活动上与他偶遇。
为了肯定金庸先生在文学、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2012年7月4日,金庸先生的对联石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落地。与徐志摩纪念碑“轻轻地来”相比,金庸对联石碑的落地显得更加热闹一些。圣约翰学院的代表、中国学生会代表等人都出席了揭碑仪式。
石碑上的对联内容如下:
花香书香缱绻学院道
浆声歌声宛转叹息桥
学生金庸书
金庸对联碑的旁边附有介绍释文:Louis Cha, O.B.E., known by his pen name Jin Yong, was born in Haining,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in 1924 and has lived in Hong Kong since 1948. He is held in immense esteem as a novelist and publisher. His fourteen partial arts novels are marked by high spirits, a sense of adventure, elegant style and deep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查良镛,笔名金庸,1924年生于中国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是深受读者推崇的小说家和出版人,1997年获英帝国最佳功勋长官称号。其十四部武侠小说意境崇高,文体典雅,情节惊险曲折,史学功底深厚……)等双语说明。
孔子的雕像 Confucius Sculpture
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的校园里驻立着一座真人大小的孔子青铜雕像。
孔子雕像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吴为山先生赠予给克莱尔学院的。这位中国最负盛名的当代雕塑家,倡导“中国精神、时代风格”,主张雕塑创作要融汇中西方艺术的精华。
此孔子雕像曾在2009年作为当代雕塑展览的一部分,放在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的雕塑长廊里展出。雕像运用现代科技铸造,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
1685年,克莱尔学院的教授纳撒尼尔肺纳兀≒rof Nathaniel Vincent)首次将孔子的教义翻译成英文,现在孔子雕像的存在也进一步体现了克莱尔学院与中国历史、东方传统文化的联系。
李约瑟研究所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在剑桥罗宾逊学院(Robinson College)校园里有一座融和东亚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两层红砖楼房。它便是闻名于世的李约瑟研究所。 推开研究所的大门,一块“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用”的朱红篆字图记印入眼帘。研究所后面有个回廊,采用的是大红廊柱、中式栏杆、回廊环抱着一个中式小园林,栽种着特地从中国运来的花木,大有古色古香之味。照创办人李约瑟先生的话讲,这是在剑桥的“中国庙”。
李约瑟先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生物化学家。1937年,一位名叫鲁桂珍的南京女学生来到剑桥求学,改变了李约瑟的后半生。
鲁桂珍的博士导师正好是李约瑟夫人李大斐(也是皇家学会会员)。从鲁桂珍和她的中国同学身上,李约瑟感受到来自东方古国的神奇魅力和灿烂文明。他在鲁桂珍(后来成为第二任李夫人)的指导下学习汉语,同时也迷上了中国。
李约瑟先生所提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及“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广泛研讨。
傅晓田花园 The Xiaotian Fu Garden
2016年6月10日,剑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一位中国女性的名字命名学校的建筑。这为女士便是凤凰卫视知名栏目《风云对话》的主持人傅晓田。
傅晓田200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获教育学哲学硕士学位。毕业以后加入凤凰卫视,在全球拥有两亿的观众群,是海内外事业有成的优秀女性的代表。
鉴于傅晓田在鼓励年轻人投身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激励学业精进方面的贡献,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慷慨捐赠,丘吉尔学院决定花园以傅晓田命名,以示对她成就的认可。
这是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中国女性校友的名义命名学院设施,也给华人女性在剑桥大学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翁美玲之墓 Barbara’s Grave
1983年《射雕英雄传》被搬上银幕,从此翁美玲的名字便被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记住了,与之相伴的还有永远的“俏黄蓉”形象。
剑桥纽马基特路(Newmarket Road)上的剑桥市公墓里驻立着一块心形墓碑。26岁的翁美玲便长眠于此。
为什么翁美玲会被葬在剑桥呢?翁美玲7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从香港迁到英国剑桥定居,翁美玲15歲时也被接到了剑桥。剑桥是她从小生活的地方。
翁美玲原来的墓碑是白色的,碑的两旁各站着一个小天使,一个在垂首抹泪,一个在合掌祈祷。墓碑上写着一首英文小诗:
Lonely Is The Home Without You,
Life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
失去你家里清清冷冷,
生活对我们从此不同,
全世界会像天堂一样,
只要你回到我们之中。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