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培训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培训者在讲台上开讲,台下学员有的昏昏欲睡,有的玩手机,有的阅读报刊……培训效果不敢恭维。为改变此类局面,我们在区教学校长集中培训时尝试体验式培训,围绕“怎样评课”开展了体验式培训,培训按“体验感受、分享感悟、交流感动、升华感想”四个环节设计,带给了大家别样的感受。
环节一:体验感受———进课堂,观教学,体验教学过程
听课前,我们提出了培训目标和要求,要求参培者借助冲浪体验,从网上搜索听课评课资料,体验听课评课标准与方法;开展“下水”体验,深入课堂听课,感受教学全过程,准备评课。同时随机抽签分组并起好组名,随即分组到课堂听课。
环节二:分享感悟———谈感受,说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听课结束后,所有参训者从第一阶段的聆听者随即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我们要求大家转换角色,人人以学习者参与活动,尊重他人,尊重同伴,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积极开展小组团队合作活动。活动时,一是小组分享:根据各组听课心得,小组成员分享听课感受。二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汇报材料(评课标准、评课意见)。最有挑战性的是,四组抽签分别用课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评课和评课标准的展示。于是,个人陈述,归类整理,借助网络,查点模块,小组成员都忙碌起来。
环节三:交流感动———展标准,评课堂,研讨评课策略
听课内容不同,展示形式不同,注定小组汇报交流的内容丰富而各具特色。在大组集中后,分四组进行交流汇报。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开透明和公正性,我们要求每组推荐一名评委组成评价小组,对照《交流评价表》的标准,分别从内容准确度、形式多元化、成员参与度、自我评价值四个维度进行打分,并根据得分评出最佳展示人。
各组围绕听课和自己先前准备的评价标准,分工合作,每组两人分别以课件和思维导图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并介绍了课堂评价应关注的标准。其中,“鱼翔浅底”组形成了扬帆远航的评价思维导图。“朝辉”组形成了课堂评价树的思维导图,把课堂作为树干,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行为等作为根系,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在教师如根的默默付出,才会迎来学生发展的硕果累累。在交流展示结束后,小组同伴给与了补充性评价,其他三组也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小组公开亮分。交流活动的激情碰撞,一下使所有参与者在评价打分中显得兴致盎然。
环节四:升华感想———互融通,重整合,力推培训升华
当课堂关注评价要求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给出怎样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标准。在大家展示之后,我们又提出四个整合、运用升华要求:1、综合各组汇报情况形成完善的评课标准,用PPT的形式呈现;2、综合各组交流情况,对今天所听课再次评价;3、谈谈对今天体验式培训的感想,用思维导图呈现;4、就回校进行二级培训设计一个体验式培训方案。四组学员安排展示结束的时候,仍然安排了他评,肯定好的做法,提出一条不足的建议。
再次评价后,大家很快形成了公认的评课标准———“两方面三要素”:1、评教:教什么(目标)、怎么教(方法)、教的怎么样(效果);2、评学:学什么(目标)、怎么学(方法)、学的怎么样(效果)。
整个培训完成后,感触颇多———
首先,这种培训形式是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说教式的教学,也就是一个人以演讲或授课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其它人,受训者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不能强烈地呈现出来,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而体验式培训在所有的活动中,受训者是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从开始的自己搜集“体验式培训”的相关资料,对这种培训有个初步的了解,到分组完成各组的任务,集中展示,交流讨论,整个过程都是受训者自己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同时,体验式培训关乎于个人的体验,不只是受训者的参与。当我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我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学习,成果将显示在其实际的态度与行为改变上。
其次,体验式培训中,组织者和受训者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说教式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通常是不对称的,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多的力量,但在体验式培训中,这样的不对称减少了,受训者计划、实现及评估我们自己的学习。组织者(培训师)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不在于将信息灌输给我们,而在于引导我们主动学习。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培训师则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我们一步步向既定的方向迈步。
再次,体验式培训中,受训者不是个体学习,而是在团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能动性,经过团队的分享交流,形成集体的智慧。这样可使我们正确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如果说,培训仅仅是一种参与,而没有心动,那只是完成了一种仪式;如果说,培训仅仅是心动,而没有体验,那只是喧嚣一时的激情。只有当培训的参与触发心动,体验唤起激情,才能将培训精神上的洗礼,化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做中学”行为,这种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参训者实有所获的体验式培训,恰如那扑鼻的桂香浮动,正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教师进修学校
环节一:体验感受———进课堂,观教学,体验教学过程
听课前,我们提出了培训目标和要求,要求参培者借助冲浪体验,从网上搜索听课评课资料,体验听课评课标准与方法;开展“下水”体验,深入课堂听课,感受教学全过程,准备评课。同时随机抽签分组并起好组名,随即分组到课堂听课。
环节二:分享感悟———谈感受,说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听课结束后,所有参训者从第一阶段的聆听者随即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我们要求大家转换角色,人人以学习者参与活动,尊重他人,尊重同伴,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积极开展小组团队合作活动。活动时,一是小组分享:根据各组听课心得,小组成员分享听课感受。二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汇报材料(评课标准、评课意见)。最有挑战性的是,四组抽签分别用课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评课和评课标准的展示。于是,个人陈述,归类整理,借助网络,查点模块,小组成员都忙碌起来。
环节三:交流感动———展标准,评课堂,研讨评课策略
听课内容不同,展示形式不同,注定小组汇报交流的内容丰富而各具特色。在大组集中后,分四组进行交流汇报。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开透明和公正性,我们要求每组推荐一名评委组成评价小组,对照《交流评价表》的标准,分别从内容准确度、形式多元化、成员参与度、自我评价值四个维度进行打分,并根据得分评出最佳展示人。
各组围绕听课和自己先前准备的评价标准,分工合作,每组两人分别以课件和思维导图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并介绍了课堂评价应关注的标准。其中,“鱼翔浅底”组形成了扬帆远航的评价思维导图。“朝辉”组形成了课堂评价树的思维导图,把课堂作为树干,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行为等作为根系,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在教师如根的默默付出,才会迎来学生发展的硕果累累。在交流展示结束后,小组同伴给与了补充性评价,其他三组也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小组公开亮分。交流活动的激情碰撞,一下使所有参与者在评价打分中显得兴致盎然。
环节四:升华感想———互融通,重整合,力推培训升华
当课堂关注评价要求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给出怎样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标准。在大家展示之后,我们又提出四个整合、运用升华要求:1、综合各组汇报情况形成完善的评课标准,用PPT的形式呈现;2、综合各组交流情况,对今天所听课再次评价;3、谈谈对今天体验式培训的感想,用思维导图呈现;4、就回校进行二级培训设计一个体验式培训方案。四组学员安排展示结束的时候,仍然安排了他评,肯定好的做法,提出一条不足的建议。
再次评价后,大家很快形成了公认的评课标准———“两方面三要素”:1、评教:教什么(目标)、怎么教(方法)、教的怎么样(效果);2、评学:学什么(目标)、怎么学(方法)、学的怎么样(效果)。
整个培训完成后,感触颇多———
首先,这种培训形式是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说教式的教学,也就是一个人以演讲或授课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其它人,受训者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不能强烈地呈现出来,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而体验式培训在所有的活动中,受训者是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从开始的自己搜集“体验式培训”的相关资料,对这种培训有个初步的了解,到分组完成各组的任务,集中展示,交流讨论,整个过程都是受训者自己积极寻求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同时,体验式培训关乎于个人的体验,不只是受训者的参与。当我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我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学习,成果将显示在其实际的态度与行为改变上。
其次,体验式培训中,组织者和受训者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说教式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通常是不对称的,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多的力量,但在体验式培训中,这样的不对称减少了,受训者计划、实现及评估我们自己的学习。组织者(培训师)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不在于将信息灌输给我们,而在于引导我们主动学习。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培训师则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我们一步步向既定的方向迈步。
再次,体验式培训中,受训者不是个体学习,而是在团队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能动性,经过团队的分享交流,形成集体的智慧。这样可使我们正确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如果说,培训仅仅是一种参与,而没有心动,那只是完成了一种仪式;如果说,培训仅仅是心动,而没有体验,那只是喧嚣一时的激情。只有当培训的参与触发心动,体验唤起激情,才能将培训精神上的洗礼,化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做中学”行为,这种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参训者实有所获的体验式培训,恰如那扑鼻的桂香浮动,正显示出它独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