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特律,在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福特工业流水线大生产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造就了美国城市的繁荣;而反之,长期偏重于单一产业造成的收入结构失衡,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旧的汽车产业在发生转移的同时,新产业发展的脚步远远落后于同步跟上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陷进产业没落,人口外迁的恶性循环,城市化发展没有了强有力的税收支撑,失去了人口和产业的支撑,也就逐渐滑入了没落的轨道。
从曼彻斯特到都灵,再到底特律,全球的工业城市无一没有逃过从繁荣走向没落的宿命,如今底特律满目破败萧条的景象,再次证实了一点,单一产业无法支撑一个城市的未来。
为汽车而生的城市发展之痛
作为一个汽车之都,底特律的破产浓缩了美国工业化时代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这个城市是为汽车业而生,又因为工业的没落而成为一颗陨落的明星之城。
美国历史不过两百多年,底特律绝对算得上有历史的老城。住在底特律城区的老人汤姆森·布尔曼还记得底特律繁荣的18世纪,“灯火阑珊的倒影和高耸入云的大厦”,而现实的惨淡让这个城市的记忆停留在那个汽车时代。这就是个为汽车而生、为商业设计的城市。
1805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底特律的一切。由于五大湖交通枢纽的先天的地理位置,底特律在航运、造船的发展中孕育重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这里驻扎,至此三大汽车巨头总部在这里发源。连绵好几公里的汽车工厂,整个底特律91%的人依赖汽车为生。1979年,美国销售的汽车有90%的都产自底特律。
汽车产业带来了人口,产业的空间集聚带动了资金、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在这个地方集中,底特律的城镇化由此发展,可见经济要素是底特律发展的基点。川流不息、摩天大楼、 47层通用汽车公司大楼,美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的皇家橡树园,黑人音乐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围绕汽车,这座交织着文化、故事、音乐、冰球的城市开始演绎了其独特的历史,单一产业注定了这个百年汽车城的痛苦根源,为后来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到来,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对比的是美国传统工业集体没落,产业结构开始面临压力和转型。中国、日欧车企开始入侵美国本土市场,抢占美国汽车业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产业布局单一化的恶果不断显露,尽管此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底特律却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
在底特律市内,大量二战后修建的车企老厂房被遗弃,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和数以百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底特律以外的地区修建能处理现代集成生产线的新工厂。通用汽车是唯一将总部留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但其庞大的研发和测试中心均在底特律以外的其他地区。2008年以来,底特律每年的财政赤字平均达1亿美元,该市一直通过借债来维持日常运营。
到2001年,底特律的汽车生产量就已经下降到40%。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三大汽车公司大量裁员,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依赖汽车业的政府税收直线下降,与此相比,民众对福利养老制度完善的追求稳步上升,刚性需求使得底特律政府开始借钱过日子。2006年,破产的谣言就开始喧嚣尘上。今年第一季度,该市约有7.8万幢废弃建筑,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五分之一的居民失业。今年2月,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
产业多元化
同时,远洋运输的兴起,减弱了底特律的先天地理优势,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 产业布局优化成为大势所趋。密歇根州钢厂的产品被更加廉价的进口钢材所取代,新的工业中心在美国南方更靠近沿海港口的阳光地带兴起,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等传统工业地区变成了美国媒体所谓的 “铁锈地带”。
底特律的没落历史,写就了产业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兴衰生命周期,城市发展的依托绝不能仅仅靠单一产业。产业发展上升期的产业集聚,带来的是城镇发展的兴起和繁荣;产业发展衰退期的产业转移,带来的是城镇化发展的停滞和没落。
底特律是传统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成败都在汽车,一个产业吃几十年,单一的财政收入来源,一旦产业丧失优势,长期隐藏在经济结构下的危机便暴露无遗。相对于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产业有兴衰周期。如果没有产业和人支撑,即便建造最好的政府大楼和别墅,也不过是一座鬼城,就像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一样。在时代发展的变迁中,21世纪的主流是美国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向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借助信贷实现增长,靠债务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城市建设的信心,久而久之,便长成底特律的恶性毒瘤。
这个例子并非是独一的。10年前,在美国旧金山斯托克顿市,依托旧金山高科技企业发展出繁荣的房地产市场,然而好景不长,在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打击下,斯托克顿市从此一蹶不振,反而成为全美房屋拍卖最高的城市之一。
底特律也在最后的阶段有过尝试,在经济放缓阶段,底特律的自救措施围绕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上。遗憾的是,需要人口来爆发新生的土地上并未建立起多元的经济体系,以致最后走向不归路。变则通,通则久。城市发展需要有长远眼光,追求良治。守着过去的功绩过日子,势必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从曼彻斯特到都灵,再到底特律,全球的工业城市无一没有逃过从繁荣走向没落的宿命,如今底特律满目破败萧条的景象,再次证实了一点,单一产业无法支撑一个城市的未来。
为汽车而生的城市发展之痛
作为一个汽车之都,底特律的破产浓缩了美国工业化时代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这个城市是为汽车业而生,又因为工业的没落而成为一颗陨落的明星之城。
美国历史不过两百多年,底特律绝对算得上有历史的老城。住在底特律城区的老人汤姆森·布尔曼还记得底特律繁荣的18世纪,“灯火阑珊的倒影和高耸入云的大厦”,而现实的惨淡让这个城市的记忆停留在那个汽车时代。这就是个为汽车而生、为商业设计的城市。
1805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底特律的一切。由于五大湖交通枢纽的先天的地理位置,底特律在航运、造船的发展中孕育重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这里驻扎,至此三大汽车巨头总部在这里发源。连绵好几公里的汽车工厂,整个底特律91%的人依赖汽车为生。1979年,美国销售的汽车有90%的都产自底特律。
汽车产业带来了人口,产业的空间集聚带动了资金、技术、信息等一系列要素在这个地方集中,底特律的城镇化由此发展,可见经济要素是底特律发展的基点。川流不息、摩天大楼、 47层通用汽车公司大楼,美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的皇家橡树园,黑人音乐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围绕汽车,这座交织着文化、故事、音乐、冰球的城市开始演绎了其独特的历史,单一产业注定了这个百年汽车城的痛苦根源,为后来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到来,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对比的是美国传统工业集体没落,产业结构开始面临压力和转型。中国、日欧车企开始入侵美国本土市场,抢占美国汽车业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产业布局单一化的恶果不断显露,尽管此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底特律却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
在底特律市内,大量二战后修建的车企老厂房被遗弃,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和数以百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底特律以外的地区修建能处理现代集成生产线的新工厂。通用汽车是唯一将总部留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但其庞大的研发和测试中心均在底特律以外的其他地区。2008年以来,底特律每年的财政赤字平均达1亿美元,该市一直通过借债来维持日常运营。
到2001年,底特律的汽车生产量就已经下降到40%。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三大汽车公司大量裁员,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依赖汽车业的政府税收直线下降,与此相比,民众对福利养老制度完善的追求稳步上升,刚性需求使得底特律政府开始借钱过日子。2006年,破产的谣言就开始喧嚣尘上。今年第一季度,该市约有7.8万幢废弃建筑,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五分之一的居民失业。今年2月,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
产业多元化
同时,远洋运输的兴起,减弱了底特律的先天地理优势,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 产业布局优化成为大势所趋。密歇根州钢厂的产品被更加廉价的进口钢材所取代,新的工业中心在美国南方更靠近沿海港口的阳光地带兴起,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等传统工业地区变成了美国媒体所谓的 “铁锈地带”。
底特律的没落历史,写就了产业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兴衰生命周期,城市发展的依托绝不能仅仅靠单一产业。产业发展上升期的产业集聚,带来的是城镇发展的兴起和繁荣;产业发展衰退期的产业转移,带来的是城镇化发展的停滞和没落。
底特律是传统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成败都在汽车,一个产业吃几十年,单一的财政收入来源,一旦产业丧失优势,长期隐藏在经济结构下的危机便暴露无遗。相对于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产业有兴衰周期。如果没有产业和人支撑,即便建造最好的政府大楼和别墅,也不过是一座鬼城,就像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一样。在时代发展的变迁中,21世纪的主流是美国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向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借助信贷实现增长,靠债务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城市建设的信心,久而久之,便长成底特律的恶性毒瘤。
这个例子并非是独一的。10年前,在美国旧金山斯托克顿市,依托旧金山高科技企业发展出繁荣的房地产市场,然而好景不长,在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打击下,斯托克顿市从此一蹶不振,反而成为全美房屋拍卖最高的城市之一。
底特律也在最后的阶段有过尝试,在经济放缓阶段,底特律的自救措施围绕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上。遗憾的是,需要人口来爆发新生的土地上并未建立起多元的经济体系,以致最后走向不归路。变则通,通则久。城市发展需要有长远眼光,追求良治。守着过去的功绩过日子,势必会被时代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