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期的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为著名的纵横家;蔺相如凭其出色口才舌战秦王,为赵国赢得了外交胜利……但时至今日,人们对“说”却并不十分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阅读、教写作,而忽略了“说”的能力的培养,由于把书面语言教学和口头语言教学隔离了,所以造成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状况,要么不敢说,要么说得晦涩难懂,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说”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敢说、会说,使他们流畅生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口语基本功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能说、会说的能力
选入语文教材的书面作品不仅体裁多样、内容各异,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学习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的写作手法,还要把握其鲜明的思想,从而受到熏陶。这样,朗读就必须因文而异,根据文章特点确定朗读基调,然后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语气,适当地运用音调,掌握好朗读速度,用抑扬顿挫、高低升降、跌宕起伏等富于变化的语言形式,生动地再现人物,鲜明地表达内容,形象地烘托环境气氛,更好地传情达意。如朗读朱自清的《春》,笔者要求学生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并在脑海中想象朱自清笔下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朗读诸葛亮的《出师表》,笔者希望学生也带着一颗忠诚之心去读,并感受诸葛亮的忠心耿耿。这样一来,纸上文字就增添了生命力,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在一起。口、眼、脑并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朗读训练中体会到的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迁移到写作、思维活动中,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堂内问答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基本训练方法,属于即兴发挥式的口语练习。教师可以选择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或是自行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只要坚持不懈地与学生进行口头问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教师在提问时除了要考虑问题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并且给予提示、补充、肯定和鼓励。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教师也必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创设口语训练的氛围和机会,以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一个人的想法、意见往往要说出来才能使别人理解、赞同或修正。但是,由于人们长期驻守着孔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和“言多必失”等古训,在生活中他们有话也不敢说、不想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畏缩、懈怠的习惯;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多由教师讲授,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很少有机会参与说的活动,只有在偶尔的提问中,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反映。因为长期缺少说的训练,所以即使在回答问题时,他们也是躲躲闪闪、吞吞吐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通过提问、复述、讨论、演说、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说的兴趣,为学生打开言路。在训练中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故事编个简单的后续,学生的创作热情被激发,个个跃跃欲试,把故事的后续编得多姿多彩。同时,“言为心声”,学生借助笔又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口语训练既要长期施行,又要形式多样
毋庸置疑,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下去。但是,由于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每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口语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上必要的提问、讨论和内容复述外,可以在授课前或下课前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一分钟新闻报道、三五分钟口头作文等耗时少的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使得口语训练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尽管读初中了,但还是喜欢听见闻或是故事的,所以开展这个即兴口语训练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训练时间短而有实效,又能使学生直接体会到“说”的乐趣。经过几次训练,大部分学生把课前这种口语训练视为自己的讲坛,当做与老师、同学沟通思想的机会。这样,既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不至于影响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同时,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要培养提高它,仅凭课内训练是不够的,它需要和课外生活结合起来,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但要立足于课堂,还要着眼于社会,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口头语言,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会说话、交流。
叶圣陶在《认真学好语文》中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提高,既要使学生能读会写,掌握书面语言,又要使学生善听会说,掌握口头语言,才算完美。在语文教学中以“说”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持久深入地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必定能打破语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中学)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敢说、会说,使他们流畅生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口语基本功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能说、会说的能力
选入语文教材的书面作品不仅体裁多样、内容各异,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学习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的写作手法,还要把握其鲜明的思想,从而受到熏陶。这样,朗读就必须因文而异,根据文章特点确定朗读基调,然后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语气,适当地运用音调,掌握好朗读速度,用抑扬顿挫、高低升降、跌宕起伏等富于变化的语言形式,生动地再现人物,鲜明地表达内容,形象地烘托环境气氛,更好地传情达意。如朗读朱自清的《春》,笔者要求学生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并在脑海中想象朱自清笔下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朗读诸葛亮的《出师表》,笔者希望学生也带着一颗忠诚之心去读,并感受诸葛亮的忠心耿耿。这样一来,纸上文字就增添了生命力,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在一起。口、眼、脑并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朗读训练中体会到的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迁移到写作、思维活动中,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堂内问答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基本训练方法,属于即兴发挥式的口语练习。教师可以选择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或是自行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只要坚持不懈地与学生进行口头问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教师在提问时除了要考虑问题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并且给予提示、补充、肯定和鼓励。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教师也必须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创设口语训练的氛围和机会,以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一个人的想法、意见往往要说出来才能使别人理解、赞同或修正。但是,由于人们长期驻守着孔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和“言多必失”等古训,在生活中他们有话也不敢说、不想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畏缩、懈怠的习惯;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多由教师讲授,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很少有机会参与说的活动,只有在偶尔的提问中,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反映。因为长期缺少说的训练,所以即使在回答问题时,他们也是躲躲闪闪、吞吞吐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通过提问、复述、讨论、演说、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说的兴趣,为学生打开言路。在训练中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故事编个简单的后续,学生的创作热情被激发,个个跃跃欲试,把故事的后续编得多姿多彩。同时,“言为心声”,学生借助笔又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口语训练既要长期施行,又要形式多样
毋庸置疑,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下去。但是,由于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每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口语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上必要的提问、讨论和内容复述外,可以在授课前或下课前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一分钟新闻报道、三五分钟口头作文等耗时少的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使得口语训练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尽管读初中了,但还是喜欢听见闻或是故事的,所以开展这个即兴口语训练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训练时间短而有实效,又能使学生直接体会到“说”的乐趣。经过几次训练,大部分学生把课前这种口语训练视为自己的讲坛,当做与老师、同学沟通思想的机会。这样,既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不至于影响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同时,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要培养提高它,仅凭课内训练是不够的,它需要和课外生活结合起来,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但要立足于课堂,还要着眼于社会,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口头语言,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会说话、交流。
叶圣陶在《认真学好语文》中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提高,既要使学生能读会写,掌握书面语言,又要使学生善听会说,掌握口头语言,才算完美。在语文教学中以“说”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持久深入地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必定能打破语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