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文言文在阅读卷面反映为10分,是附加题部分,占整个语文试卷的6.7%,一直以来属于“豆芽菜”,但其比重不可轻视。其得分率相对其他类的题而言不是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课标对文言文要求太高吗?还是试卷太难?其真正原因是汉语的古今差异太大,语言障碍使学生无法全面地准确了解内容,理解文意。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文言文是较容易得分的。这里,我们课外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归结为三步走的步骤。
第一步:克服心理障碍,建立阅读信心
很多学生一看到附加题,连笔都不敢下,部分中学生对文言文还有一种恐惧的心理,特别是稍有长度的文章。他们一看就怕,更别说读懂了。学生通常说文言文难读,不易弄懂,这种多数建立在已有的或者传统的认识上,其实只要搞清楚一些代表性的字、词、句的理解就可以读懂一篇文言文。如《左传》选段: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学生通过阅读后很容易明白几个要素,地名:云中。主要人物:廉范。事件:一场靠智慧以少胜多的战争。依照平时的积累和记叙文六要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个片段的大概意思了。
其实一篇课外文言文除去人名、地名、虚词也没剩下什么了,再加上稍难的句子还提供有文下注释,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加上平时课内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整体代入文言文中理解文章,结果迎刃而解。87.5%的同学都能轻松理解文意。由此可见,只要先把有代表性的字词搞清楚,再联络段落,字不离句,句不偏离段,克服“怕”的心理,文言文便不再困难。
第二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思考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平时讲授课内文言文时,不能只停留在单字在文句中的意思,应当进行概括延伸,让学生记录在资料收集本中,早读也要经常读和记。
用已知原理去理解未知语段。中考文言文阅读考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要以平时的阅读积累作迁移,用课本上学过的原理和通则去解决问题。以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实词为例,通过归类,以下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1. 一词多义:如《马说》中“食不饱”中“食”作“吃”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食”作“喂养”讲。
2. 古今异义:像“卑鄙”、“牺牲”、“涕”这些词,古义分别解释为“低微而鄙俗”、“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泪”,与今义不同。
3. 词性活用:名词作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福”作动词“赐福”用;形容词作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形容词“善”作动词“善于”和“擅长用”;名词作状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中“斗”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蛇”解释为“像蛇爬行那样”;使动用法,“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伧幽邃”,可理解为安静而无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幽深了;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可理解为“渔人认为这个地方很奇异”。
其实文言词语的基本意思不会太复杂,只要平时多思考,多积累,碰到相似的地方,自然能迎刃而解。这里还要提到的就是文言文积累“背”字很重要,课内文言文一般都是名家名篇的经典文章,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将课文背诵下来,还有课下注释要背诵还要努力默写并多次训练,做到烂熟于心。另外,还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讲授,让学生多学多用。“学而不思则罔”的“思”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为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并使之形成系统。最好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把每课课内文言文的课后的注解中重点实词、虚词,常用句式等做好登记,定期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学生在积累中不但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还体会到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能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三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在七年级就要开始加强课外文言文的能力训练,不能“逼迫”学生学,要培养自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这里要说明的是贵在坚持。而且必须科组团结完成,进行系统的专题训练,这样文言文能力才更全面。
纵观历年的中考试卷的附加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物传记、著名典籍中精彩片段等,我们平时训练也就可以从这些内容出发,分类进行训练。其实各项内容也不过二十来篇,如寓言故事就是要你从故事中明白一个道理,而人物传记就是要学习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如《南辕北辙》通过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而《北史.击皮得实》就是要我们学习李惠的细心观察和聪明机智。对片段进行分类训练要求教师在编辑资料时要多花心思,步步引申,这也应了“教师要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那句话。
除了内容分类外,我们还要尝试单项能力的专题训练。熟悉题型后,就要归纳总结方法了。如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词性分析法,寻找关键词法等等,教完方法,要多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还有解词、句子翻译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都可以进行分板块训练,先讲方法,接着训练,最后再讲解。也就是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回归过程,经过一轮的系统复习后,学生能初步培养出一定的文言语感,做题时也能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第一步:克服心理障碍,建立阅读信心
很多学生一看到附加题,连笔都不敢下,部分中学生对文言文还有一种恐惧的心理,特别是稍有长度的文章。他们一看就怕,更别说读懂了。学生通常说文言文难读,不易弄懂,这种多数建立在已有的或者传统的认识上,其实只要搞清楚一些代表性的字、词、句的理解就可以读懂一篇文言文。如《左传》选段: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学生通过阅读后很容易明白几个要素,地名:云中。主要人物:廉范。事件:一场靠智慧以少胜多的战争。依照平时的积累和记叙文六要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个片段的大概意思了。
其实一篇课外文言文除去人名、地名、虚词也没剩下什么了,再加上稍难的句子还提供有文下注释,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加上平时课内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整体代入文言文中理解文章,结果迎刃而解。87.5%的同学都能轻松理解文意。由此可见,只要先把有代表性的字词搞清楚,再联络段落,字不离句,句不偏离段,克服“怕”的心理,文言文便不再困难。
第二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思考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平时讲授课内文言文时,不能只停留在单字在文句中的意思,应当进行概括延伸,让学生记录在资料收集本中,早读也要经常读和记。
用已知原理去理解未知语段。中考文言文阅读考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要以平时的阅读积累作迁移,用课本上学过的原理和通则去解决问题。以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实词为例,通过归类,以下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1. 一词多义:如《马说》中“食不饱”中“食”作“吃”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食”作“喂养”讲。
2. 古今异义:像“卑鄙”、“牺牲”、“涕”这些词,古义分别解释为“低微而鄙俗”、“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泪”,与今义不同。
3. 词性活用:名词作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福”作动词“赐福”用;形容词作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形容词“善”作动词“善于”和“擅长用”;名词作状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中“斗”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蛇”解释为“像蛇爬行那样”;使动用法,“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伧幽邃”,可理解为安静而无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幽深了;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可理解为“渔人认为这个地方很奇异”。
其实文言词语的基本意思不会太复杂,只要平时多思考,多积累,碰到相似的地方,自然能迎刃而解。这里还要提到的就是文言文积累“背”字很重要,课内文言文一般都是名家名篇的经典文章,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将课文背诵下来,还有课下注释要背诵还要努力默写并多次训练,做到烂熟于心。另外,还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讲授,让学生多学多用。“学而不思则罔”的“思”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为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并使之形成系统。最好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把每课课内文言文的课后的注解中重点实词、虚词,常用句式等做好登记,定期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学生在积累中不但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还体会到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能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三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在七年级就要开始加强课外文言文的能力训练,不能“逼迫”学生学,要培养自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这里要说明的是贵在坚持。而且必须科组团结完成,进行系统的专题训练,这样文言文能力才更全面。
纵观历年的中考试卷的附加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物传记、著名典籍中精彩片段等,我们平时训练也就可以从这些内容出发,分类进行训练。其实各项内容也不过二十来篇,如寓言故事就是要你从故事中明白一个道理,而人物传记就是要学习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如《南辕北辙》通过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而《北史.击皮得实》就是要我们学习李惠的细心观察和聪明机智。对片段进行分类训练要求教师在编辑资料时要多花心思,步步引申,这也应了“教师要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那句话。
除了内容分类外,我们还要尝试单项能力的专题训练。熟悉题型后,就要归纳总结方法了。如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词性分析法,寻找关键词法等等,教完方法,要多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还有解词、句子翻译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都可以进行分板块训练,先讲方法,接着训练,最后再讲解。也就是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回归过程,经过一轮的系统复习后,学生能初步培养出一定的文言语感,做题时也能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