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三大能力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容易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对数学的学习也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数学直觉思维的阐释
  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例如,我们仍无法想象千角形,但我们能够通过直觉一般地思考多角形,多角形把千角形作为一个特例包括进来。由此可见直觉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没有具体的直观形象和可操作的逻辑顺序作思考的背景。正如迪瓦多内所说: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对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活全生的构想和深刻的了解,这些构想和了解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直觉’……,因为它适用的对象,一般说来,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是看不见的。
  一个数学证明可以分解为许多基本运算或许多演绎推理元素,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是这些基本运算或演绎推理元素的一个成功的组合,仿佛是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通道,一个个基本运算和演绎推理元素就是这条通道的一个个路段,当一个成功的证明摆在我们面前开始,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确信沿着这条路必定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但是逻辑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路径的选取与这样的组合可以构成一条通道。事实上,出发不久就会遇上叉路口,也就是遇上了正确选择构成通道的路段的问题。庞加莱认为,即使能复写出一个成功的数学证明,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证明的一致性,……,这些元素安置的顺序比元素本身更加重要。笛卡尔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二、学生直觉思维的主要特征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笔者以为直觉思维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简约性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的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创造性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我国的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借鉴国外的经验,过多的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3、自信力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但笔者的观点是,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怎样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1、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
  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的。阿提雅说: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它东两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阿达玛曾风趣的说:难道一只猴了也能应机遇而打印成整部美国宪法吗?
  2、渗透数学的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
  直觉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而哲学观点有利于高屋建邻的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些哲学观点包括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例如(a+b)2= a2+2ab-b2 ,即使沒有学过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运用对称的观点判断结论的真伪。
  四、结束语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同等重要,偏离任何一方都会制约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伊思•斯图尔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逻辑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升级换代明显加快,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试题出现了研究性实验。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动摇着传统教育的根基,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化,即中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做研究。本文主要对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素养加以探讨。  一、学者型教师的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期刊
【摘要】 针对以UASB为代表的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处理含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废水时的启动问题,综述了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此外,为了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投加经过驯化、筛选的优势菌。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影响因素;启动;优势菌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有机负荷大和可处理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生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在习题课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如下: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就是要求教师着眼于“激励、唤醒、鼓励”来研究教学方法,可谓至理名言。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素质。怎样才能具备这一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需要,是新世纪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本着艺术创造和科学性精神相结合的观点,扎扎
期刊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轮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像飘浮的腐朽逐渐被浪潮卷走。教师都有意识的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想法通过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应该肯定,第一轮的实验是成功地。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说为了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费尽心思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或者不时幽默一下,结果一节课
期刊
一次函数是中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中的题型既有低档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又有中挡的解答题,还有一定的综合题。下面就我省在一次函数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查形式分述如下。  解读考试说明  考试内容  正比例函数及其图像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次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根
期刊
【摘要】 教学导入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灵活有效的教学导入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几种新颖有效的教学导入方式的使用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起着桥梁作用。教师良好新颖的教学导入方式对于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别具一格的教学导入方式,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能激发学
期刊
【摘要】 基本物理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些普适常数,是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基本运动规律的过程中提出和确定的基本物理常量。这些常数与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中许多划时代理论的创立和新研究领域的开辟,往往与某个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密切相关。  【关键词】 物理常数;光速;普朗克常数    基本物理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些普适常数,是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基本运动规律的过程中提出和确定的基本物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俗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凡痛苦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凡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基于此,他提出了“愉快教育” 的概念。面对新教材,面对新教改,初中历史该如何教?教学内容变了,教材体系变了,教学评价体系肯定会随之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然要变。如何变,方向是哪里?我认为,历史教育的出路应该在
期刊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最高层次的能力,这个能力学生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获得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培养。物理教师搞好教材上学生实验的基本内容教学,可为学生获得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上的学生实验,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设计题的训练,可巩固学生的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是我们物理教师面临的一大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