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是渝东北某县偏远乡的一位文化干部。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向文化进军的春风也吹进了乡村,让我们这些基层文化工作者感到振奋,但也存在一些顾虑:这股春风会不会成为一阵风,会议精神宣传完,结果还是老样子?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了不少钱,费了不少力,但很多群众还是不闹“饥荒”闹“心荒”。
“今晚干嘛?”“看电视,还能干嘛?”“要不到我家打麻将?”“行,吃了晚饭就来!”一到晚上,看电视和打麻将成了农村最普遍的娱乐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不再为吃穿发愁,但农村的文化生活确实非常贫乏。据我了解,在一些地方,农民群众仍旧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虽然支起了“锅盖”,电视节目却只能收看几个台。文化下乡吼得凶,但往往只到交通条件好一些的乡镇,在偏遠山区,农民群众听不到戏,看不到表演。文化生活贫乏,封建迷信活动倒很热闹,一些群众甚至连生了病都不上医院,而是烧香拜佛。
我想给你摆摆农民不闹“饥荒”闹“心荒”的老实龙门阵。
文化站成了摆设。一个乡镇花二三十万元建起的标准文化站,添置了不少装备。但这些东西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又有多少群众从中受益呢?据我了解,许多乡镇文化站平时大门紧闭,只等上级检查时才开门,那些书报平时没有人看,早已布满灰尘。远程教育设备从安装起就很少使用过,电脑、摄相机、投影仪等,有的成了文化站干部的私人“玩意”——谁喜欢谁用。
体育设施成了晒谷场。上级要求每个村建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看起来挺好,为农民办了件实事。可是,在山区,一个村幅员面积10来平方公里,多数群众到辖区内唯一的篮球场活动需要步行几十分钟乃至一个小时。成天辛勤劳作的农民,哪有心思走这么远的路去参加健身活动?结果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经常没人用,有的成了晒谷场。
文化下乡看上去很美。一到逢年过节,县上就要组织文化下乡,放电影、送戏、赠书,整得很热闹,但受益的群众究竟有多少?一次,县上组织歌舞剧到我乡送戏,一听说到偏远山村还要走几十里山路,演员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直摇头。最后决定不下村了,就在乡里演。结果,除了附近学校的师生外,没有几个农民看到了戏。有次,我带着一个电影放映队下乡,原以为群众很喜欢,不料电影刚放到一半,人就稀稀拉拉走了一大半。我问一些群众,不愿看电影么?他们撇撇嘴说,现在的电影看不懂,离我们太远,“莫得意思”。
是群众不爱文化活动?不。上个月,前水村老张家母亲过九十大寿。老人家喜欢热闹,老张花钱专门从城里请来一支乐队。随着节拍舞动,歌手们唱起经典的“红太阳”,结果四周的村民都围拢过来看,那热闹劲儿,像过年一样。
面对这些情况,作为乡里的文化干部,我很困惑:政府花了钱去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群众却不一定领情,现在,农民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生活,我们又该怎样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呢?
一位困惑的乡干部范大春
2009年7月18日
你好!
我是渝东北某县偏远乡的一位文化干部。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向文化进军的春风也吹进了乡村,让我们这些基层文化工作者感到振奋,但也存在一些顾虑:这股春风会不会成为一阵风,会议精神宣传完,结果还是老样子?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了不少钱,费了不少力,但很多群众还是不闹“饥荒”闹“心荒”。
“今晚干嘛?”“看电视,还能干嘛?”“要不到我家打麻将?”“行,吃了晚饭就来!”一到晚上,看电视和打麻将成了农村最普遍的娱乐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不再为吃穿发愁,但农村的文化生活确实非常贫乏。据我了解,在一些地方,农民群众仍旧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虽然支起了“锅盖”,电视节目却只能收看几个台。文化下乡吼得凶,但往往只到交通条件好一些的乡镇,在偏遠山区,农民群众听不到戏,看不到表演。文化生活贫乏,封建迷信活动倒很热闹,一些群众甚至连生了病都不上医院,而是烧香拜佛。
我想给你摆摆农民不闹“饥荒”闹“心荒”的老实龙门阵。
文化站成了摆设。一个乡镇花二三十万元建起的标准文化站,添置了不少装备。但这些东西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又有多少群众从中受益呢?据我了解,许多乡镇文化站平时大门紧闭,只等上级检查时才开门,那些书报平时没有人看,早已布满灰尘。远程教育设备从安装起就很少使用过,电脑、摄相机、投影仪等,有的成了文化站干部的私人“玩意”——谁喜欢谁用。
体育设施成了晒谷场。上级要求每个村建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看起来挺好,为农民办了件实事。可是,在山区,一个村幅员面积10来平方公里,多数群众到辖区内唯一的篮球场活动需要步行几十分钟乃至一个小时。成天辛勤劳作的农民,哪有心思走这么远的路去参加健身活动?结果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经常没人用,有的成了晒谷场。
文化下乡看上去很美。一到逢年过节,县上就要组织文化下乡,放电影、送戏、赠书,整得很热闹,但受益的群众究竟有多少?一次,县上组织歌舞剧到我乡送戏,一听说到偏远山村还要走几十里山路,演员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直摇头。最后决定不下村了,就在乡里演。结果,除了附近学校的师生外,没有几个农民看到了戏。有次,我带着一个电影放映队下乡,原以为群众很喜欢,不料电影刚放到一半,人就稀稀拉拉走了一大半。我问一些群众,不愿看电影么?他们撇撇嘴说,现在的电影看不懂,离我们太远,“莫得意思”。
是群众不爱文化活动?不。上个月,前水村老张家母亲过九十大寿。老人家喜欢热闹,老张花钱专门从城里请来一支乐队。随着节拍舞动,歌手们唱起经典的“红太阳”,结果四周的村民都围拢过来看,那热闹劲儿,像过年一样。
面对这些情况,作为乡里的文化干部,我很困惑:政府花了钱去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群众却不一定领情,现在,农民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生活,我们又该怎样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呢?
一位困惑的乡干部范大春
2009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