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与爱生——师德之灵魂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教与爱生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缺一不可.文章从乐教是师德的灵与爱生是师德的魂两方面阐释了教师的具体做法.教师要忠于本职,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通过各种平台互相交流,了解学生,懂得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传达数学魅力.
其他文献
文字和语言澄澈明净,清新明目,读来如清风拂面,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走进作者的精神原乡.在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观察生活、人生感悟、故乡风物、行走游记的抒写中,展现出了作者的悲悯情怀,亲情友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恩和对生命的热爱,描写细致入微,直击人心,让读者读后心灵为之深深触动.这就是女作家彭红玉的新著散文集《何处是心乡》(团结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带给我的深切感受.
期刊
板寸  认真细致的割草机轰鸣  草坪蓬乱的头发被推去  被修剪成精神抖擞的板寸  无须理发师清洗  自带的干洗剂散发着好闻的气息  地表下  应该有一张张英俊的面庞  一双双星子般明亮的眼睛  板寸可以再次长出青春的葱茏  而我的短发只能长出斑驳的雪意  顶着露珠的青草  着草绿色服装  单薄而柔韧的身子  散溢着春天特有的芳香  舞动缕缕绵甜绿风  圆睁无邪的眼睛  世界露珠般晶莹剔透  洁净的
期刊
早春时节,我带着母亲、妹妹和外甥女及其朋友Z,相约到一个远离城区的乡间桃园赏花野炊.rn车未到,桃园已入眼眸,心却凉了半截,桃林广大,并未见花.走近方见花蕾如睡眠中的婴儿,刚才在车上幻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狂欢场面,一下子成了面面相觑.讪讪、悻悻、懵懵中,好像这里不是春天,而是严冬.
期刊
铺开信笺  去你的眉间小驻  噙一枚露珠,去你的心坎  洗净花开的疲惫  牵一株小草醉卧岭南  每一片叶子  都在鸟鸣声里酣然入梦  听一匹老马诉说  如何把乳名遗忘在尘烟里  老鸦是我旧街坊  独自躲在秃柳上醉饮东风  塘蛙在渡口猜拳行令,每一声  都填补了人间的空白  干瘪的河床与你不期而遇  一颗心,躁动起来  懷揣着三月,与芦花分道扬镳  炊烟里,落日羞垂  想你的心又被春风染绿  马头琴
期刊
1  一只大黑猫在后面紧追不舍。  王石头无论钻到哪里,那猫都能准确地找到他的藏身之地。他跌跌撞撞,连滚带爬,不知摔了多少跤,也不知受了多少惊吓,最后他竟被那只猫逼到了一条死胡同里——四面都是十几米高的围墙,猫踏着沉稳的步子一步步向他走来。他惊骇万分,感到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他希望猫能发发善心,饶了他。可是猫越来越凶,体形越长越大,一直长到成年的老虎那般大小。只见那猫瞪着铜铃一样的大眼,张开血盆大
期刊
弟弟坐在家门口的小土堆上玩泥巴,只穿着一件背心,手上沾满了泥土。  父亲也在忙着和泥。因年月长久,猪圈一侧的墙壁坍塌了。每日懒洋洋卧躺在角落里的两头肥猪,好像见到了一线光明,机警地起身,走到倒塌的泥块上去,看到无人搭理,它们便哼哼两声,试探着走了出来。父亲正在用小推车朝院子里拉土,看见猪撒欢似的在院子里拱来拱去,便朝我喊:快将猪轰进圈里去!我于是不情愿地放下语文课本,随手拾起一根木棍,朝着两头正欢
期刊
夜里10点钟,雨小了,他披了雨衣出去。妻关上卧室门,跟在后边低声说:一定小心啊。  大街成了河,在路灯下泛着光。店离家步行十几分钟距离,他趟水用了快四十分钟——得在意脚下的台阶和坑洼之处,绕开电线杆。  店铺前的木板是他白天下班搭上的,此刻开了条缝,果然,进水了。他跳进去开了灯,地上一层水,到脚踝。里边一间是仓库,门槛挡着,还没湿。他在角落里拿了旧褥子和纸箱皮,那是他看店疲惫时用来小憩的,当下都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土建工程逐渐普遍,各种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人们对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有了更高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在推广可靠度方法于各类设计规范时,需要广泛征集各种看法,实事求是,稳慎对待。对于出现的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妥善的解决。   【关键词】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分析   土建工程结构安全性指的是防
期刊
人世间就像一座百花园,任何一个人,只要用心,就一定会发现其中很多事物都是美好的,都可以成为欣赏的对象,成为陶冶情操、修德养性的文化元素。这说明生活并不缺乏美,缺少的只是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取向,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机遇,缺少的是欣赏美的心态和能力。不如意事常八九。客观地说,现在的人们都很忙碌,日日处在快节奏的境况之中,感到心情焦虑,情绪浮躁,身心疲惫也就在所难免,而且苦苦挣扎却又无法缓解。  几十年
期刊
我的老家坐落在塞北一个小山村,村子背靠大山,大山呈半圆形,大山脚下是一层一层的梯田,梯田最低处就是村庄。村子最南端有一条水泥路,西边通往市里,东边通往镇里和县城,交通十分便利。水泥路的南边是一片比较平整的农田,农田的尽头是一条从东到西流淌的小河,小河在村西拐弯后向南流去。小河的南面也是一层一层的梯田,梯田一直延伸到了南山的半山坡,与北山遥相呼应,尤其到了夏天,家乡的窑洞炊烟袅袅,南北山坡的庄稼绿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