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高校大学生而言,寝室是一个集学习、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其既是私密空间,又是共享空间。寝室人际关系是否和睦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寝室人际关系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旨在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对寝室人际关系给予重视,共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寝室人际关系;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较于学校这个大集体而言,寝室是一个联系较为密切的小集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室友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他们会建立一种更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进而产生一种小集体归属感及一种类似“家”的安全感。然而,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个体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他们从陌生人到同学、室友、朋友的转变还要经过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间,寝室内部难免发生各类矛盾。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分析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究其原因是避免恶性事件发生的基础,是营造优良学风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前提。
一、寝室人际关系现状
第一,寝室内的“小团体”。寝室内谈得来、性格相投或者爱好相近的学生往往交往密切,能够组成一个“小团体”。寝室内与其他学生相处较差的学生易与班级其他寝室的同学组成“小团体”。
第二,寝室内的“独行侠”。他们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過多接触,不参与寝室活动,不遵守寝室规定,将寝室变成晚上回来睡觉的“宾馆”。
第三,寝室内的“刺猬”。他们说话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性格急躁,爱指使人,过分强调个人感受。
第四,寝室内的“受气包”。他们对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习惯一忍再忍,对于自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不主动与他人沟通,问其意见也不表态,逆来顺受,压抑自己。
二、造成寝室矛盾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1)社会、家庭环境差异。成长环境的千差万别导致学生在待人处事中的表现各异。来自相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快速亲近起来,他们在沟通时也可以使用方言,形成更为密切的关系。父母亲的生活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父母亲不讲究个人卫生的家庭中,学生在入学后也不会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同样,如果父母为人宽容大量,学生也会很容易包容他人。
(2)网络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与迅猛发展,打破了人际交往的地域局限,也导致很多学生喜欢在网上沟通,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此外,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思想及观点,学生容易接触到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加速了寝室人际关系的恶化。
2. 主观原因
(1)情绪疏导障碍。大学生自身具有思想和心理不稳定的特征。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情绪波动性大,人际窘境给他们带来困惑和烦恼,导致他们存在自卑、猜疑、嫉妒等消极心理,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贫富差异大,个别学生虚荣心作祟,过分攀比,购买的东西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范围,不仅妨碍自身成长,也影响室友间的正常交往。有的学生有嫉妒心理、自负情绪,自认为荣誉都应该是自己的,不能公正客观地看待他人获得奖项、奖励。
(2)自我意识过强。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思想却不够成熟,人格基本形成但不完善,也是导致人际关系较差的重要原因。多样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大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越来越强,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独断专行和争强好胜心理较重,难以客观听取别人的建议和看法,导致寝室关系不融洽。
三、改善寝室人际关系的措施
第一,家长要意识到人际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大学生通过电话或者其他媒介抱怨或者求助时,家长能够给出积极的、客观的、正面的、有效的建议,而不是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忽视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第二,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普及心理教育知识,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家长进行疏导时不要偏激。大学生要使自己拥有豁达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乐观积极,勇于承认事实,敢于正视自己的情绪。另外,学校也要多召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会议或者讲座,有效地让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中的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将精力与兴趣放在网络的积极面,提升计算机水平,不沉溺于网络,自动过滤掉非主流思想,多参加校园活动。
第三,社会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合力抵制网络暴力及其他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事物,不传播错误的价值观、世界观,多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孙莉.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窘境及突破研究[J].教育心理,2015(12).
[2]时腾飞.高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
关键词:寝室人际关系;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较于学校这个大集体而言,寝室是一个联系较为密切的小集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室友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他们会建立一种更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进而产生一种小集体归属感及一种类似“家”的安全感。然而,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个体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他们从陌生人到同学、室友、朋友的转变还要经过一段磨合期,在此期间,寝室内部难免发生各类矛盾。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分析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究其原因是避免恶性事件发生的基础,是营造优良学风的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前提。
一、寝室人际关系现状
第一,寝室内的“小团体”。寝室内谈得来、性格相投或者爱好相近的学生往往交往密切,能够组成一个“小团体”。寝室内与其他学生相处较差的学生易与班级其他寝室的同学组成“小团体”。
第二,寝室内的“独行侠”。他们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過多接触,不参与寝室活动,不遵守寝室规定,将寝室变成晚上回来睡觉的“宾馆”。
第三,寝室内的“刺猬”。他们说话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性格急躁,爱指使人,过分强调个人感受。
第四,寝室内的“受气包”。他们对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习惯一忍再忍,对于自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不主动与他人沟通,问其意见也不表态,逆来顺受,压抑自己。
二、造成寝室矛盾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1)社会、家庭环境差异。成长环境的千差万别导致学生在待人处事中的表现各异。来自相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情感上更容易快速亲近起来,他们在沟通时也可以使用方言,形成更为密切的关系。父母亲的生活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父母亲不讲究个人卫生的家庭中,学生在入学后也不会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同样,如果父母为人宽容大量,学生也会很容易包容他人。
(2)网络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与迅猛发展,打破了人际交往的地域局限,也导致很多学生喜欢在网上沟通,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此外,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思想及观点,学生容易接触到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加速了寝室人际关系的恶化。
2. 主观原因
(1)情绪疏导障碍。大学生自身具有思想和心理不稳定的特征。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自身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情绪波动性大,人际窘境给他们带来困惑和烦恼,导致他们存在自卑、猜疑、嫉妒等消极心理,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贫富差异大,个别学生虚荣心作祟,过分攀比,购买的东西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范围,不仅妨碍自身成长,也影响室友间的正常交往。有的学生有嫉妒心理、自负情绪,自认为荣誉都应该是自己的,不能公正客观地看待他人获得奖项、奖励。
(2)自我意识过强。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思想却不够成熟,人格基本形成但不完善,也是导致人际关系较差的重要原因。多样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大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越来越强,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独断专行和争强好胜心理较重,难以客观听取别人的建议和看法,导致寝室关系不融洽。
三、改善寝室人际关系的措施
第一,家长要意识到人际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大学生通过电话或者其他媒介抱怨或者求助时,家长能够给出积极的、客观的、正面的、有效的建议,而不是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忽视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第二,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普及心理教育知识,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家长进行疏导时不要偏激。大学生要使自己拥有豁达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乐观积极,勇于承认事实,敢于正视自己的情绪。另外,学校也要多召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会议或者讲座,有效地让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中的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将精力与兴趣放在网络的积极面,提升计算机水平,不沉溺于网络,自动过滤掉非主流思想,多参加校园活动。
第三,社会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合力抵制网络暴力及其他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事物,不传播错误的价值观、世界观,多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孙莉.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窘境及突破研究[J].教育心理,2015(12).
[2]时腾飞.高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