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历史文明的产物,代表了我国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也集合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爱国,如何做人,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初中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形成健全人格和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接受度最高的时期,所以,一定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开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在思想的形成阶段,也是对于知识学习最有兴趣的阶段,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改正,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做出了一些分析。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时候知识已经沦为考试的工具,学生对于书本已经麻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可是不同时代的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需要接受的教育也大不相同。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渗透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直以来,语文是比较生动有趣的一门课程,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课文到诗词,从现代文到文言文等各种文学色彩都集中在语文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基。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二者的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在语文的课堂上,文学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植于心,对于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会起到指导作用,会为自己是一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支撑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
我国的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漏洞,潜意识里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要拼命读书,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误区。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初中的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的积累还不够,无法理解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况且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领会的,而且在考试中又不会考查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如果因为学习传统文化而占用课上学习知识的时间难免有点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意思。可是将文化和知识仅仅用是否适用于考试,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它的重要性,那未免有些太片面了,毕竟读书的真正目的从来都不是应试,而是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二) 误认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过于局限
说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这两个字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诗词和文言文,依照这样的思维,就会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范围锁定在了古诗词和文言文,这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理解得过于狭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不是只有古诗词和文言文才能代表传统文化,例如:初中课本里的《社戏》《安塞腰鼓》等文章,都展示了我国文化的艺术特色;《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文章,都节取自我国古代名著的段落;《傅雷家书两则》《背影》等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叮嘱,对故乡的留恋。所以,一定要打破中华传统文化仅仅是古诗词的这种固有界限,只要是传统文化,无论是以哪种文学形式作为载体表达出来,都是值得初中学生认真学习的。
(三)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语文这个学科不像物理和化学偶尔需要去实验室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也不像美术和音乐偶尔需要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或者到音乐厅去接触到其他形式的乐器等等。初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在固定的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本里的知识点,学生坐在下面听讲,有一些诗词或者文章还需要死记硬背。许多课文里的故事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许多对于景色的描述也不是僅仅靠书本里的图片就能身临其境的。很显然,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适用现代初中语文的教学了。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对策
(一)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素养
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加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智以及传统文化意识是最关键的环节。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这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素养。各个中学所在地的教育部门可以与学校联合为初中语文教师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流大会”,可以分成个人赛和小组赛,个人赛主要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中华文化知识的答题比赛;小组赛主要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的交流和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去鼓励初中的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 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不要一味地只是进行知识点的灌输,不能认为将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讲解清楚就是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初中生正处在对周围的实物感到好奇,活泼好动的年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举个例子: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口技》,作者是林嗣环,主要讲的是京城里有一个人特别擅长口技的表演,看上去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却可以发出各种其他的声音。当教师讲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自由分成小组,根据文章的内容将这篇文章中的情景表演出来:一个同学表演这位口技超群者,有的同学可以模拟“深巷中犬吠”,有的可以模拟“火爆声,呼呼风声”,有的可以模拟“抢夺声,泼水声”等等。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对文章内容的表演做出点评,并请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谈谈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 改进教学模式
我们以往对语文教学的观念都是方法单一,形式固定的。本来语文是最生动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初中的语文课程,却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语文课堂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语文教师在讲解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后利用5到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学号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讲坛”的活动,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文学形式进行表达,例如:诗歌朗诵、演讲、情景表演等。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一名优秀的学生作为代表,为同学讲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活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很强,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四) 整理编辑适用的校本教材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教学传统也大不相同,对于文化教育的着重点也不一样。虽然,国家进行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但是对于各个地区所用的教材却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材是他们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学生语文教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慎重。中学校长和语文老师应该针对本地学生的特点以及各学段学生的需要选择或者为学生编辑适合他们的语文教材,语文老师在编辑教材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使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教材更加生动,还更容易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的,而将传统文化進行传承的责任却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对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向往之情,他们会为自己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支撑的民族的子孙感到自豪的。
参考文献:
[1] 田烨.试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37-38.
[2] 邓刚河,王玉红.试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J].中国培训,2015,(20):217-218.
[3] 戚光宇.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文以化人——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语文知识,2015,(10):37-39.
[4] 郭爱琴.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5,(09):57-58.
[5] 赵晓梅.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6,(04):83-85.
[6] 徐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28):41-41.
[7] 崔竹莲.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68-68.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在思想的形成阶段,也是对于知识学习最有兴趣的阶段,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改正,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做出了一些分析。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时候知识已经沦为考试的工具,学生对于书本已经麻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可是不同时代的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是不一样的,需要接受的教育也大不相同。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渗透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直以来,语文是比较生动有趣的一门课程,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课文到诗词,从现代文到文言文等各种文学色彩都集中在语文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基。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二者的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在语文的课堂上,文学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植于心,对于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会起到指导作用,会为自己是一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支撑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
我国的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漏洞,潜意识里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要拼命读书,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误区。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初中的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的积累还不够,无法理解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况且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领会的,而且在考试中又不会考查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如果因为学习传统文化而占用课上学习知识的时间难免有点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意思。可是将文化和知识仅仅用是否适用于考试,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它的重要性,那未免有些太片面了,毕竟读书的真正目的从来都不是应试,而是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二) 误认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过于局限
说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这两个字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诗词和文言文,依照这样的思维,就会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范围锁定在了古诗词和文言文,这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理解得过于狭隘。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不是只有古诗词和文言文才能代表传统文化,例如:初中课本里的《社戏》《安塞腰鼓》等文章,都展示了我国文化的艺术特色;《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文章,都节取自我国古代名著的段落;《傅雷家书两则》《背影》等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叮嘱,对故乡的留恋。所以,一定要打破中华传统文化仅仅是古诗词的这种固有界限,只要是传统文化,无论是以哪种文学形式作为载体表达出来,都是值得初中学生认真学习的。
(三)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语文这个学科不像物理和化学偶尔需要去实验室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也不像美术和音乐偶尔需要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或者到音乐厅去接触到其他形式的乐器等等。初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在固定的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本里的知识点,学生坐在下面听讲,有一些诗词或者文章还需要死记硬背。许多课文里的故事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许多对于景色的描述也不是僅仅靠书本里的图片就能身临其境的。很显然,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适用现代初中语文的教学了。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对策
(一)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素养
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肩上的责任也是十分重大的,加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智以及传统文化意识是最关键的环节。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这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素养。各个中学所在地的教育部门可以与学校联合为初中语文教师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交流大会”,可以分成个人赛和小组赛,个人赛主要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中华文化知识的答题比赛;小组赛主要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的交流和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去鼓励初中的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 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不要一味地只是进行知识点的灌输,不能认为将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讲解清楚就是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初中生正处在对周围的实物感到好奇,活泼好动的年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举个例子: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口技》,作者是林嗣环,主要讲的是京城里有一个人特别擅长口技的表演,看上去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却可以发出各种其他的声音。当教师讲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自由分成小组,根据文章的内容将这篇文章中的情景表演出来:一个同学表演这位口技超群者,有的同学可以模拟“深巷中犬吠”,有的可以模拟“火爆声,呼呼风声”,有的可以模拟“抢夺声,泼水声”等等。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对文章内容的表演做出点评,并请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谈谈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 改进教学模式
我们以往对语文教学的观念都是方法单一,形式固定的。本来语文是最生动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初中的语文课程,却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语文课堂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语文教师在讲解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后利用5到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学号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讲坛”的活动,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文学形式进行表达,例如:诗歌朗诵、演讲、情景表演等。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一名优秀的学生作为代表,为同学讲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活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很强,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四) 整理编辑适用的校本教材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教学传统也大不相同,对于文化教育的着重点也不一样。虽然,国家进行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但是对于各个地区所用的教材却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材是他们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因此,在学生语文教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慎重。中学校长和语文老师应该针对本地学生的特点以及各学段学生的需要选择或者为学生编辑适合他们的语文教材,语文老师在编辑教材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可以使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教材更加生动,还更容易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的,而将传统文化進行传承的责任却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对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向往之情,他们会为自己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支撑的民族的子孙感到自豪的。
参考文献:
[1] 田烨.试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37-38.
[2] 邓刚河,王玉红.试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J].中国培训,2015,(20):217-218.
[3] 戚光宇.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文以化人——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语文知识,2015,(10):37-39.
[4] 郭爱琴.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5,(09):57-58.
[5] 赵晓梅.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6,(04):83-85.
[6] 徐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28):41-41.
[7] 崔竹莲.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