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本文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通过对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如何在快乐体育教学下对学生心理动力系统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 心理 教育 快乐体育 动力系统模式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快乐的心情可以使人身心更加的和谐。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期间,不但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从中获得运动乐趣,还要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质,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对快乐体育和心理动力系统的理解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的目标上,明确地提出了应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在不否定运动手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各种措施,提倡让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的不同乐趣,使学生认识这项运动并热爱这项运动,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使教学双方都会在“授”与“受”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不仅有益于双方的身心健康,而且有益于各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二、“快乐体育”心理动力系统培养的意义
(一)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快乐体育能够营造出体育与文化一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加强对体育的认识,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提高对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类、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上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能培养活泼的情感思维:学习动力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动力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思维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人能起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活动能把握学生形象性的活动性特征,培养学生情感思维。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达到情感的愉快与满足,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动力和情趣,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提高。
(三)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与人际交往,而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提高体育运动动力能使学生相互之间互相交流,增进情感。了解同体、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
三、体育心理动力系统的培养方法
(一)教学多样化,增进学生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合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减低动作难度,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再加点激励,充分肯定,以此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快乐体育与学生的自信是相铺相成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情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下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动力系统的培养。
(二)增强主体性,发展学生创造力: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心理需要,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在练习中注重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让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展现自己的创新成果,从而引得学生能主动地去提高自己,快乐的提高自己。
(三)丰富课外文娱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动力: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丰富精神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技能,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快乐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活动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进行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深的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使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德育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心理动力,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结论
现代体育科学进一步证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社会化,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愉快和满足,能够快乐的去关注体育,快乐的去感受体育,快乐的去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才能最终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懦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刘影,迟志军.建立五个保证体系,提高实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1(6).
摘 要 本文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通过对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如何在快乐体育教学下对学生心理动力系统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 心理 教育 快乐体育 动力系统模式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快乐的心情可以使人身心更加的和谐。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期间,不但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从中获得运动乐趣,还要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质,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对快乐体育和心理动力系统的理解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的目标上,明确地提出了应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在不否定运动手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各种措施,提倡让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的不同乐趣,使学生认识这项运动并热爱这项运动,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使教学双方都会在“授”与“受”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不仅有益于双方的身心健康,而且有益于各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二、“快乐体育”心理动力系统培养的意义
(一)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快乐体育能够营造出体育与文化一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加强对体育的认识,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提高对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类、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上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能培养活泼的情感思维:学习动力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动力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思维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人能起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活动能把握学生形象性的活动性特征,培养学生情感思维。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达到情感的愉快与满足,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动力和情趣,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提高。
(三)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与人际交往,而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提高体育运动动力能使学生相互之间互相交流,增进情感。了解同体、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
三、体育心理动力系统的培养方法
(一)教学多样化,增进学生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合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减低动作难度,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再加点激励,充分肯定,以此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快乐体育与学生的自信是相铺相成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情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下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动力系统的培养。
(二)增强主体性,发展学生创造力: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心理需要,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在练习中注重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让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展现自己的创新成果,从而引得学生能主动地去提高自己,快乐的提高自己。
(三)丰富课外文娱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动力: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丰富精神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技能,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快乐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活动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进行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深的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使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德育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心理动力,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结论
现代体育科学进一步证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社会化,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愉快和满足,能够快乐的去关注体育,快乐的去感受体育,快乐的去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才能最终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懦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刘影,迟志军.建立五个保证体系,提高实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