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夏天,我上了庐山。
这不是头一次上庐山。8年之前,我也曾和友人一起上过山。那时,我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手术,身体还处在创伤和恢复之间的那个尴尬地带里。一路上,强壮的好奇心和不那么强壮的肉体在进行着一个又一个回合的争战,高山流水的景致最终只成为一场场战役之间支离破碎的记忆。那一次,我的脚进了山,我的眼睛却没有进山。虽然在友人的呵护下,我也勉强抵达了山巅,却没有真正看见山。
这一次上山,是为了参加一个国际写作营。好奇心依旧,身体却比彼时强壮了许多——可是我依旧不敢鲁莽。一个在文字筑就的空间里可以驾着想象的羽翼无所畏惧地横冲直撞的人,对自己的体能却始终心存一种毫无自信的恐慌。所以我几乎没有任何挣扎地放弃了第一天的登山,小心翼翼地为第二天保留着自己的心神和体力。晚上睡下的时候,心就已经开始温柔地悸动。我知道,一桩渴想了多年的奇遇,就要在天明时成为现实。
早晨起床,天晴了。路上每一块鹅卵石,树上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着前一天不曾有的清丽——那是夜雨洗刷之后的痕迹。阳光被树枝剪成细长的白丝,落到身上时,竟失去了夏日该有的劲道。路边一棵大树上,有一只鸟在聒噪,尖厉的嗓音在我的耳膜上钻出一个个洞眼。我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鸟嘎的一声飞走了,惊起一团落叶,空中便都是凌乱的翅膀刮痕。
刹那间,我觉得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惶惑。我隐隐看见,一个名叫赛珍珠的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被一个梳着髻子的中国女仆牵领着,从小径的那头慢慢地走过来。那是同样一个残留着夜雨痕迹的早晨,那是同样一棵藏匿了尖厉鸟噪的大树,女孩捡起了同样一块石头,扔向了同样没有一丝瑕疵的蓝天。
哦,不,怎么会是同样的一片天呢?我头顶的这片天,离她在那个早晨见过的那片天,已经老了一百多年。我看不见天的倦容,天却叫我借着树的皱纹,知道了它的苍老。
就是在这样恍然的心境里,我走进了牯岭的赛珍珠故居。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我走进了那座多次蛮不讲理地闯进过我的想象空间的石屋。石头已经被一个世纪的风雨磨去了当初的生愣棱角,如今是一派浑圆安详。墙上的青苔固执地缄默着,持守着石屋里的一切古旧私密。可是并不是每一样东西都像青苔那样守口如瓶。比如起居室里的那台钢琴,它其实一直都在泄露着曾经从赛珍珠的指缝里流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音符——当然只向那些长着为天籁而生的耳朵的人。仆人屋里那块用来做床的门板,也是经不起追问的。我坐上去,它就迫不及待地发出吱呀的声响,告诉我王妈在那张床上讲给小珍珠听过的,那一个又一个的乡野故事。书房里那台生满了锈斑的打字机,更是饶舌的。它向每一个朝它投去窥探目光的游客,叨叨絮絮地述说着赛珍珠在上面敲下的每一个字。假若你再走近一些,你兴许就会听见赛珍珠在灵感的间隙里留下的轻若柔丝般的叹息。
我的脚极为小心地踩过砖地,怕我的粗莽会抹去赛珍珠留在岁月积尘里的脚印。我的手轻轻地拂过油腻发黄的墙壁,试图在层层叠叠的游客掌纹里,寻找赛珍珠留下的指纹。我的眼睛带着湿润的感动,扫过餐桌上的那根残烛。尽管我明白那只不过是一样吸引游客眼球的替代品,我仍然忍不住想知道:赛珍珠双手合十地对着这根蜡烛和她的上帝亲密私语时,从她的唇间滴落的,该是什么样的青春迷茫、人生感叹和艺术冥想?那些永不为后世所知的密语里,到底有没有过徐志摩的名字?
我的目光渐渐移到墙上那张黑白照片上——那是年轻时的赛珍珠。一张瘦长的脸,一头浓密的鬈发。高颧骨,深眼窝,笔挺的鼻梁,丰润的嘴唇在嘴角的会合之处形成两条刚硬的笑纹。似乎在那个时候,她就已经预见到了她将在两片都被她称为祖国的土地上,承受两种文化两样民情的痛苦挤压。这两片土地,都曾像家人一样地爱过她,又都曾像外人一样地防过她。所以她早早地备下了这样的刚毅,来应对日后的误解和艰难。她不后悔,因为这兩片土地给了她远超乎常人的丰盛滋养。她很早就懂得:生活给予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代价。上苍洒落在她手心的恩雨,总有一天,她得悉数还给大地。
其实那张照片里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她的眼睛。那绝对不是一双妩媚的眼睛。在那双几乎超越了性别的眼睛里,我找不到任何谄媚讨喜的东西。那双眼睛深深地、远远地看着世界——一个被战乱和灾荒撕扯得千疮百孔的世界,带着一丝地老天荒的悲悯和无奈。那样的眼神让一个女人在还没有真正年轻过的时候,就已经苍老了。
突然,我听见了一阵电闪雷鸣铁马金戈般的声响——那是我的目光和照片里的目光,隔着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在一座叫庐山的山野上怦然相撞。刹那间,横亘在我们中间的一切时空阻隔轰然倒塌,在飞扬的尘土里,我触摸着了她灵魂的搏动。
原来,引领她千里万里来到这片山水,让她伏在打字机前度过一个又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的那片魔力,今天也引领我爬上了同一段山路。两个生命,借着同一种爱和怜惜,在这座石屋里相逢——爱山,爱水,爱所有和山水相连相依的一切。怜惜生命,怜惜土地,怜惜土地上苦苦耕耘的人们。
我知道,这一次,我真正到过了庐山。我的脚,还有我的心。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废墟曾经辉煌》)
这不是头一次上庐山。8年之前,我也曾和友人一起上过山。那时,我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手术,身体还处在创伤和恢复之间的那个尴尬地带里。一路上,强壮的好奇心和不那么强壮的肉体在进行着一个又一个回合的争战,高山流水的景致最终只成为一场场战役之间支离破碎的记忆。那一次,我的脚进了山,我的眼睛却没有进山。虽然在友人的呵护下,我也勉强抵达了山巅,却没有真正看见山。
这一次上山,是为了参加一个国际写作营。好奇心依旧,身体却比彼时强壮了许多——可是我依旧不敢鲁莽。一个在文字筑就的空间里可以驾着想象的羽翼无所畏惧地横冲直撞的人,对自己的体能却始终心存一种毫无自信的恐慌。所以我几乎没有任何挣扎地放弃了第一天的登山,小心翼翼地为第二天保留着自己的心神和体力。晚上睡下的时候,心就已经开始温柔地悸动。我知道,一桩渴想了多年的奇遇,就要在天明时成为现实。
早晨起床,天晴了。路上每一块鹅卵石,树上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着前一天不曾有的清丽——那是夜雨洗刷之后的痕迹。阳光被树枝剪成细长的白丝,落到身上时,竟失去了夏日该有的劲道。路边一棵大树上,有一只鸟在聒噪,尖厉的嗓音在我的耳膜上钻出一个个洞眼。我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鸟嘎的一声飞走了,惊起一团落叶,空中便都是凌乱的翅膀刮痕。
刹那间,我觉得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惶惑。我隐隐看见,一个名叫赛珍珠的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被一个梳着髻子的中国女仆牵领着,从小径的那头慢慢地走过来。那是同样一个残留着夜雨痕迹的早晨,那是同样一棵藏匿了尖厉鸟噪的大树,女孩捡起了同样一块石头,扔向了同样没有一丝瑕疵的蓝天。
哦,不,怎么会是同样的一片天呢?我头顶的这片天,离她在那个早晨见过的那片天,已经老了一百多年。我看不见天的倦容,天却叫我借着树的皱纹,知道了它的苍老。
就是在这样恍然的心境里,我走进了牯岭的赛珍珠故居。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阶,我走进了那座多次蛮不讲理地闯进过我的想象空间的石屋。石头已经被一个世纪的风雨磨去了当初的生愣棱角,如今是一派浑圆安详。墙上的青苔固执地缄默着,持守着石屋里的一切古旧私密。可是并不是每一样东西都像青苔那样守口如瓶。比如起居室里的那台钢琴,它其实一直都在泄露着曾经从赛珍珠的指缝里流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音符——当然只向那些长着为天籁而生的耳朵的人。仆人屋里那块用来做床的门板,也是经不起追问的。我坐上去,它就迫不及待地发出吱呀的声响,告诉我王妈在那张床上讲给小珍珠听过的,那一个又一个的乡野故事。书房里那台生满了锈斑的打字机,更是饶舌的。它向每一个朝它投去窥探目光的游客,叨叨絮絮地述说着赛珍珠在上面敲下的每一个字。假若你再走近一些,你兴许就会听见赛珍珠在灵感的间隙里留下的轻若柔丝般的叹息。
我的脚极为小心地踩过砖地,怕我的粗莽会抹去赛珍珠留在岁月积尘里的脚印。我的手轻轻地拂过油腻发黄的墙壁,试图在层层叠叠的游客掌纹里,寻找赛珍珠留下的指纹。我的眼睛带着湿润的感动,扫过餐桌上的那根残烛。尽管我明白那只不过是一样吸引游客眼球的替代品,我仍然忍不住想知道:赛珍珠双手合十地对着这根蜡烛和她的上帝亲密私语时,从她的唇间滴落的,该是什么样的青春迷茫、人生感叹和艺术冥想?那些永不为后世所知的密语里,到底有没有过徐志摩的名字?
我的目光渐渐移到墙上那张黑白照片上——那是年轻时的赛珍珠。一张瘦长的脸,一头浓密的鬈发。高颧骨,深眼窝,笔挺的鼻梁,丰润的嘴唇在嘴角的会合之处形成两条刚硬的笑纹。似乎在那个时候,她就已经预见到了她将在两片都被她称为祖国的土地上,承受两种文化两样民情的痛苦挤压。这两片土地,都曾像家人一样地爱过她,又都曾像外人一样地防过她。所以她早早地备下了这样的刚毅,来应对日后的误解和艰难。她不后悔,因为这兩片土地给了她远超乎常人的丰盛滋养。她很早就懂得:生活给予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代价。上苍洒落在她手心的恩雨,总有一天,她得悉数还给大地。
其实那张照片里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她的眼睛。那绝对不是一双妩媚的眼睛。在那双几乎超越了性别的眼睛里,我找不到任何谄媚讨喜的东西。那双眼睛深深地、远远地看着世界——一个被战乱和灾荒撕扯得千疮百孔的世界,带着一丝地老天荒的悲悯和无奈。那样的眼神让一个女人在还没有真正年轻过的时候,就已经苍老了。
突然,我听见了一阵电闪雷鸣铁马金戈般的声响——那是我的目光和照片里的目光,隔着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在一座叫庐山的山野上怦然相撞。刹那间,横亘在我们中间的一切时空阻隔轰然倒塌,在飞扬的尘土里,我触摸着了她灵魂的搏动。
原来,引领她千里万里来到这片山水,让她伏在打字机前度过一个又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的那片魔力,今天也引领我爬上了同一段山路。两个生命,借着同一种爱和怜惜,在这座石屋里相逢——爱山,爱水,爱所有和山水相连相依的一切。怜惜生命,怜惜土地,怜惜土地上苦苦耕耘的人们。
我知道,这一次,我真正到过了庐山。我的脚,还有我的心。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废墟曾经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