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堂课”:将立德树人进行到底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语文学科育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南通中考语文试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2020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科育人:实施整体设计,明确育人主线;优化素材选择,彰显育人主旨;突出地方元素,注重育人情怀;精心设置问题,指向育人功能。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考;语文试卷;育人
  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特征,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语文学科育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叶圣陶所指出的,“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相应地,各地中考也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命题的方向。
  中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上的“最后一堂课”。中考育人,靠的是试卷命制,以试题引领学生,让学生在读题、答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语文中考更是如此,其育人特点是潜移默化、无痕渗透,这要求试题无论是在宏观定位上还是在微观表述上,都要真正指向立德树人。
  近年来,南通中考语文试卷的命制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育人为要旨,在试题的结构布局、素材选取、情境创设、任务设计等方面注重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本文以2020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为例,阐述中考语文试卷如何进行育人渗透。
  一、实施整体设计,明确育人主线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举国上下面临空前挑战。防疫抗疫的过程,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关乎生命、责任、担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思考可以指向同一个话题——成长。基于此,2020年的南通中考语文试卷以不同视角的“成長”为主题,实施整体设计。
  其一,“卷首语”、综合性实践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段语料勾连起来,呈现出南通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成长历程。
  “卷首语”的语料:
  江海大地,人文荟萃。五千年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中国近代第一城在这里崛起。今天,江海儿女正用智慧和汗水,绘就南通发展的绚丽篇章。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南通青年更应勇立潮头、奋发有为,与家乡共成长,用奋斗与担当写下最美的青春诗行!
  综合实践题的语料:
  “看南通历史,品江海文化”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一条线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语料:
  “看南通今朝,绘江海蓝图”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二条线路。
  其二,名著阅读考查《西游记》中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呈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题目如下: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见表1)。
  其三,作文题《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开宗明义,直接指向考生个人的成长。
  二、优化素材选择,彰显育人主旨
  中考语文试卷的命制必须呼应核心素养的培育,精准落实课程标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优选素材,彰显立德树人的宗旨,切实增长考生见识、提高考生能力,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
  其一,古诗词阅读选取了秋瑾的《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主持起义事泄被捕,于当年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选编了她的词《满江红》。《满江红》作于1903年,表达了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后,决心寻求救国之道的意志和决心。《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写于1904年夏,是秋瑾东渡日本留学途中应日本友人石井索和诗而作。正如古典文学专家、诗人霍松林在《历代好诗诠评》中所说,诗中她以“英雄”自许,表现了欲挽祖国危亡的一片赤子之心,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国深情。秋瑾以豪迈的语气表达出为拯救祖国万里求学的勇气、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无论是诗人还是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爱国主义,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接受的重要的思想教育。
  其二,文言文阅读考查选用了《杨万里传(节选)》。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为官期间,王庭圭、张九成、胡铨、张浚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他重要的影响。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甚至成为杨万里终身效法的榜样。杨万里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议,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杨万里一生留下了大量抒发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试卷中选取的主要事件:(1)想方设法见张浚,并以张浚勉励他的“正心诚意”为终身教诲;(2)率师平盗,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3)上书指出形势之危急并提出应对策略;(4)得皇上赏识、太子敬佩及向宰相王淮推荐人才等;(5)刚直忧愤而死。选文赞颂了杨万里为国奉献、立朝刚正、遇事敢言的高尚品质。节选此文,旨在用榜样的形象激发年轻学子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在成长路上昂扬前行。
  其三,现代文阅读选用了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散文《母亲的眼睛》。《母亲的眼睛》用赤子之心描摹、礼赞母亲那双少女般清澈透明的眼睛,探究母亲拥有这样一双眼睛的原因,颂扬母亲生活于其间的广袤的原野和寥廓的星辰,表达了对善良、纯洁、真诚、干净的人生的崇尚与向往。学生徜徉于这样静谧安然的诗意家园,年轻的灵魂寻觅到这样一片栖息的净土,他们内心会纯净、灵透;善良虔诚的母亲、纯净高尚的生活,与他们的心灵自然契合,精神的陶冶潜移默化。   三、突出地方元素,注重育人情怀
  试卷中三段与南通相关的语料密切关联,紧扣“成长”主题,通过设置情境,将知识点、能力点和语文素养的考查融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在特定生活情境中应用的能力。“卷首语”叙述江海大地的历史变迁,综合性实践活动题涉及狼山楹联、蓝印花布博物馆及蓝印花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关注最新建成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通西站、南通轨道交通标志、南通城市博物馆等。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同时,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为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南通感到自豪。
  综合性实践活动题位于试卷第一大部分,题干如下:
  宣传部门组织“00后看南通”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活动。
  “看南通历史,品江海文化”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一条线路。
  (1)第一站:狼山。
  (2)第二站:蓝印花布博物馆。
  非连续文本阅读题位于第二大部分,在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之后、散文阅读之前,题干如下:
  “看南通今朝,绘江海蓝图”是“00后看南通”活动的第二条线路。
  第一站: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第二站:南通西站。
  第三站:南通城市博物馆。
  四、精心设置问题,指向育人功能
  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相较于阅读素材,问题的设置更直接地引导考生的思维活动。好的考题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命制价值导向正确、感性与理性统一、指向育人功能的考题是命题人的不懈追求。
  例如:
  小弘对组织讨论会有看法,他说:“不就是蓝加白,能做出什么花?我认为这个讨论会意义不大。”你准备如何应对?
  这道题考查的能力点涉及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和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应对”两个专题的内容,不仅考查学生口语交际中“应对”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学生自觉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学生在答题的同时激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切身感受到其重要性——这是最为实用的育人渗透。
  再如:
  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践行南通精神?
  这里的“材料”,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第三段,是关于“南通精神”的论述。试题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正确领会材料中论述的南通精神,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南通精神”。这一试题引领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属己的认知与理解,对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做出构划。
  又如:
  “露珠”这一意象在本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你曾被哪种具有露珠品质的事物感动过?请写下你的体验。
  “露珠”在文本中多次出现。比如第6 段:
  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再如第7段:
  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己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
  又如第8段:
  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珠交换眼神……
  母亲八十多岁,眼睛还特别清澈,还保持着少女的纯真,与她生活的这片原野有关,与原野上清澈的露珠有关。母亲一生都在与露珠打交道,露珠的清澈、单纯净化了母亲的心灵,使得母亲的眼睛也如同原野上的露珠一样清澈。所以,露珠在文中指的就是那种清澈、透明、纯真、无杂质的,能够净化心灵的事物。
  试题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的人生,思考在成长的历程中有没有遇见过这种净化自己心灵的清澈、单纯、善良、美好的事物,写下人生体验。在答题的过程中,不管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不管最终的得分如何,学生都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或许,这样的对话具有延时性,但希望清澈、美好、单纯、干净的人生,能够成为学生一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函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霍松林.歷代好诗诠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5,6,11
其他文献
摘要:“读后续写”要求根据语篇材料和所给开头语,续写一篇150词左右,与原文材料“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学生对“读后续写”题型不太适应,主要表现在续写的主题、内容、逻辑和语言与原文不够融洽。高三复习写作专项训练的一次“读后续写”教学,着力帮助学生找到内容、情感、语言和逻辑等方面的协同点,提升续写内容与原文的协同度。  关键词:英语新高考;题型;读后续写;协同点;协同度  “读后续写”作
期刊
摘要:英语科的阅读理解关键能力,包括理解词汇,理解具体信息,理解主旨要义,理解观点、态度,理解目的,推断和理解文章结构、类型。通过分析“八省联考”英语卷对阅读理解关键能力的考查,得出教学启示:英语备考要重视语篇教学,发展语用能力,开阔阅读视野。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卷;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包含“一核”“四层”“四翼”。其中,“四层”指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英语卷体现了高考评价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试卷中隐含的理念、试卷结构以及试卷题型的更新,要求英语复习教学做出如下改变:改变单纯记忆的做法,增强语用意识;改变单一训练的做法,拓宽听力渠道;改变功利刷题的做法,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硬背模板的做法,加强写作指导。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卷;理念;试卷结构;复习动向  新高考背景下,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的2021年“
期刊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为持续推进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2021年,新高考方案将在第三批参与高考改革的八个省(市)落地。作为八省(市)新高考的一次预演,“八省联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上一期呈现了对语文、数学两科“八省联考”试卷的深度解读及其带来的教学启示,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继
期刊
摘要:分析“八省联考”物理卷中的实验题型,发现试题特点有:实验目的创新,指向物理观念;实验装置创新,指向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设问创新,指向科学思维。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在本次物理实验题中的落实情况,得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启示:突出创新思维、重视实验原理、改变实验方法。  关键词:八省联考;物理实验题;核心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物理试题中对实
期刊
摘要:阐释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时空观念的重要体现,是学生解读信息、分析问题和探究历史的第一把“钥匙”。“八省联考”历史卷中,时代特征或显或隐,体现出左右兼顾、前后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从对时代特征的教学研究来看,当前高中教学与学科特质和教考导向还有差距。因此,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从研究考试开始,“从一种或多种角度把零散的历史材料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或完整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全方位
期刊
摘要:基于效度分析发现,“八省联考”英语卷试题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可以据此确定高三应考工作的方向;对试题的题型逐项分析发现,无论是听力、阅读、语言知识还是写作,都有和以往不一样的特点,要根据分析结果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题型分析  2021年“八省联考”备受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分析试题的效度与题
期刊
我思考这个问题比较早,但一直无法摆脱各种困扰,直到离开课堂之后,才算有些明白。所谓的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这绝对不是谦辞。古人说“教学相长”,他们可能在漫长的“教”的生涯中也发现了这一常识。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一定比学生少,因为他要“教”,所以他得比一般人会学,知道怎样去学,知道如何评价,也要具备一般人不具备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学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最多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英语卷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听力所涉及的内容及设题没有多大变化,但更换了主播,是一大变化;阅读理解总体难度适中,但每篇均有个别题目对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语法填空延续以往送分题的风格的同时,纯语法考查变少。针对上述变化,复习教学要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把握精髓。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卷;稳中有变;以变应变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八省联考”英语卷,基本上与之前的各种推测相吻合,难度
期刊
摘要:“化学好玩”的根本在“趣”,这是“玩好化学”的出发点,但“趣”不是目的,化学学习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判断的能力。教学《神奇的洗涤剂》一课,根据现实生活中“好玩的化学”,创建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结论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盐;《神奇的洗涤剂》  《神奇的洗涤剂》一课教学,根据现实生活中“好玩的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