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已有多年,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为什么老师总把培训看做是来调节、休息、放松一下的“福利”?最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办的“2010年湖南省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者研修班”的学习和研修,我深感收获很大,启发很多,进而对这一直思考的问题找到了一些答案:1、培训者对被培训者缺乏需求分析;2、培训目标不具体、不便于操作;3、培训的内容没有准确把握教师各层次、类别、岗位、学科的培训需要;4、培训的方法、形式和手段比较陈旧、单调。等等。回来后,我继续寻找答案,在读完【美】雷夫.艾斯奎斯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感慨诸多,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师,想到了作为教师培训机构在做培训工作亟待加强的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树立教师职业理想的培训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牢固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一个说得多,但最易忽视的课题。教师是把这一职业当作谋生手段还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主宰着教师的意识,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如果只是把它看做谋利的手段那么就会产生诸多的弊端,如:不思进取,年复一年混日子,甚至从事有偿家教、家养,千方百计从学生身上捞好处,以教谋私。不会像艾斯奎斯那样的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用心工作。如果只把它看做显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那么也会偏离教育的轨道,不会像艾斯奎斯那样坚守,那样有耐心,那样的重过程。从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这方面一定要加强,这不是培训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专业素养所能解缺的问题。“教师的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正如艾斯奎斯所说的“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这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问题。怎样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培训机构、学校、乃至社会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积极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教师乐业、敬业、爱业!
二、加强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理念的培训
早几年前就听专家讲过要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但体会不深,通过这次培训,特别是读了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后,我觉得我们都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据我所知目前真正能够从理念和行动上以学生发展为学校、教育第一要务认识的教师不是很多,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局限,大多数的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达标率、合格率,让学生成为考试、评估的工具,学校领导以获得上级嘉奖和各类评估过关为荣,带有浓郁的行政色彩,真正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学生发展的研究、探讨,对学生课堂、学生个性发展和课外活动的研究和开发的有多少呢?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讲述了他如何培养孩子的品质、如何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如何激发孩子爱数学爱科学的兴趣。如何进行应试、如何使学生成为艺术的爱好者、如何让孩子在经济的天空中遨游,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等。尽管我们的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从中我们能学到很多相同的东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艾斯奎斯他的探索,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他教的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所以从这间教室里走出了一个个杰出人才。新课程改革已走过10年,新课程理念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义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理念能真正指导教师行动的有多少?我们通常把学生看作是管理对象、教育的对象,很少静下心观察,蹲下身来研究我们的孩子,孩子是否被尊重、被关爱、被激励、被引导?我觉得是该很好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了!“钱学森之问”“轰动中国的万言贴”向我们揭示出了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很好寻找教师和学生的切合点,好好研究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把课堂交还给孩子,教师扮演好引领者、组织者、激励者、服务者的角色就很好了,不要过多的包办代替。
三、加强培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授课专家之间的交流、对话,还培训教师以充分的话语权、思考权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大都采用的模式是专家讲座,其中也不乏案例分析、音像资料的引用,也有示范课的引入,教师与专家的交流,但这些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变化,没有真正深入一线教师的心灵,为他们释疑解惑。笔者曾带一个高级研修班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10多天的培训,听了许多名教授的讲座,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胡东芳教授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科研实用策略》讲座后一阶段直接帮助学员修改课题的开题报告,在这个阶段,学员学会了如何拟题、开题报告的结构、要求等。他是当场边修改学员的报告,边讲要如何写,其中看出胡教授高超的讲课水平和扎实的写作功底,让学员惊叹不已,课后许多学员围着胡教授问这问那,久久不肯离去。这种从学员课题报告出发,具体而又实在的教法,与空对空的纯理论讲授要实用得多,针对性强得多。把培训课堂还给培训教师,让教师把困惑疑难倾吐出来,与专家、同仁一起交流,进而生成启迪心智的火花,这种模式要大力尝试。不过作为培训机构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培训前选好培训主题,征集好培训学员的疑难困惑,组织好专家甚至是专家团队做好释疑解惑的准备等,以避免课堂的无效性。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讲到他每天早上6:30到校,而他的学生也会自觉早到一个小时,在早到的时间里他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有价值的“问题”,而老师主要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流程、方法。然后孩子分成四个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破解这些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做孩子是不是感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觉得这种形式可以在培训课堂广为推广,以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树立教师职业理想的培训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牢固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一个说得多,但最易忽视的课题。教师是把这一职业当作谋生手段还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主宰着教师的意识,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如果只是把它看做谋利的手段那么就会产生诸多的弊端,如:不思进取,年复一年混日子,甚至从事有偿家教、家养,千方百计从学生身上捞好处,以教谋私。不会像艾斯奎斯那样的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用心工作。如果只把它看做显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那么也会偏离教育的轨道,不会像艾斯奎斯那样坚守,那样有耐心,那样的重过程。从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这方面一定要加强,这不是培训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专业素养所能解缺的问题。“教师的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正如艾斯奎斯所说的“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这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问题。怎样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培训机构、学校、乃至社会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要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积极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教师乐业、敬业、爱业!
二、加强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理念的培训
早几年前就听专家讲过要树立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但体会不深,通过这次培训,特别是读了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后,我觉得我们都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据我所知目前真正能够从理念和行动上以学生发展为学校、教育第一要务认识的教师不是很多,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局限,大多数的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达标率、合格率,让学生成为考试、评估的工具,学校领导以获得上级嘉奖和各类评估过关为荣,带有浓郁的行政色彩,真正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学生发展的研究、探讨,对学生课堂、学生个性发展和课外活动的研究和开发的有多少呢?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讲述了他如何培养孩子的品质、如何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如何激发孩子爱数学爱科学的兴趣。如何进行应试、如何使学生成为艺术的爱好者、如何让孩子在经济的天空中遨游,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等。尽管我们的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从中我们能学到很多相同的东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艾斯奎斯他的探索,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他教的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所以从这间教室里走出了一个个杰出人才。新课程改革已走过10年,新课程理念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义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理念能真正指导教师行动的有多少?我们通常把学生看作是管理对象、教育的对象,很少静下心观察,蹲下身来研究我们的孩子,孩子是否被尊重、被关爱、被激励、被引导?我觉得是该很好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了!“钱学森之问”“轰动中国的万言贴”向我们揭示出了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很好寻找教师和学生的切合点,好好研究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把课堂交还给孩子,教师扮演好引领者、组织者、激励者、服务者的角色就很好了,不要过多的包办代替。
三、加强培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授课专家之间的交流、对话,还培训教师以充分的话语权、思考权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大都采用的模式是专家讲座,其中也不乏案例分析、音像资料的引用,也有示范课的引入,教师与专家的交流,但这些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变化,没有真正深入一线教师的心灵,为他们释疑解惑。笔者曾带一个高级研修班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10多天的培训,听了许多名教授的讲座,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胡东芳教授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科研实用策略》讲座后一阶段直接帮助学员修改课题的开题报告,在这个阶段,学员学会了如何拟题、开题报告的结构、要求等。他是当场边修改学员的报告,边讲要如何写,其中看出胡教授高超的讲课水平和扎实的写作功底,让学员惊叹不已,课后许多学员围着胡教授问这问那,久久不肯离去。这种从学员课题报告出发,具体而又实在的教法,与空对空的纯理论讲授要实用得多,针对性强得多。把培训课堂还给培训教师,让教师把困惑疑难倾吐出来,与专家、同仁一起交流,进而生成启迪心智的火花,这种模式要大力尝试。不过作为培训机构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培训前选好培训主题,征集好培训学员的疑难困惑,组织好专家甚至是专家团队做好释疑解惑的准备等,以避免课堂的无效性。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讲到他每天早上6:30到校,而他的学生也会自觉早到一个小时,在早到的时间里他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有价值的“问题”,而老师主要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流程、方法。然后孩子分成四个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破解这些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做孩子是不是感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觉得这种形式可以在培训课堂广为推广,以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