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梁衡曾说过:“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凡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词风。在此借他的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领略辛词独特的魅力!
  学习此诗按照整体把握,分层鉴赏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由诗歌的题目和文本初浅的阅读可知,诗歌的诗眼是登临意,诗歌是围绕登临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的。
  首句中作者提到三个意象,楚天、清秋,水。楚天:南方的天空,不仅是南方的天空,而是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天空,是南宋偏安一隅的半壁山河的天空,悲情可想而知。秋和水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意象,都是愁绪的象征。千里清秋、秋无际、水随天际,不仅表现了意境宏大壮阔的空间感,也写出了愁绪的无边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本句采用了借景抒情、比喻、拟人、移情的艺术手法。举目眺望远处的崇山峻岭,有的高高的耸起,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仿佛在贡献着忧愁和愤恨。如此秀美的山川也无法冲淡作者心中的哀愁。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夕阳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 此处借“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唐李商隐这句诗本写夕阳景美,可夕阳持续时间不长,借此写晚唐国势衰微,中兴难在。)“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以宋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了:音liǎo,完、尽的意思。反复看宝刀,流露出对宝刀的珍爱,对宝刀闲置不用的惋惜。比喻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得不到朝廷重用,没有机会北伐抗敌的愤慨和无奈。拍遍,强调一直拍。动作是心情的反映,如苏轼忆亡妻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在分别的渡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辛弃疾面对如此秀美的江山,却已属他人,心中的抑郁、愁苦、愤慨、无奈、惋惜之情难以排遣,只有拍遍栏杆以抒郁结。阅读指导:楚天 ∕ 千里(拉长)∕ 清秋(稍轻读),水随(拉长)天去(轻度)∕秋无际(拉长)。把(稍重) ∕ 吴钩 ∕看了(重读),栏干 ∕ 拍遍(重读),无人(拉长)会(稍重)、登临意(一字一顿,重读) 遥(轻读)岑 ∕ 远(轻读)目,献(稍重)愁 ∕(轻读拉长)供(稍重)恨(轻读拉长),玉簪 ∕ 螺髻(轻 稍快)落日(稍重) ∕ 楼头,断鸿(重读) ∕ 声里(重读拉长),江南 ∕ 游子(重读,一字一顿)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西晋张翰典。又是一年秋来到,如此秀美的江山在宦游江南游子的心中怎能不引发思乡之情。但金人统治下的故乡,想要回去,谈何容易?这个典故抒发了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又抒发了作者不乐于归隐、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一方面讽刺许汜钻营私利表明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同时也表现了对英雄的追慕。不是渴望成为刘备那样的人,而是渴望有一位像刘备一样的明主重用自己。我们要学会用就知识解决新问题,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找不到像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不是渴望成为孙仲谋,而是渴望有像孙仲谋一样的明主重用自己。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年岁渐增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直抒胸臆,“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黯然流泪,伤怀没有人为我换来美人擦拭伤心之泪,没有人慰藉我受伤的心灵。
  作者登临,引发了如此复杂的情感,但却无人倾吐,无人理解,拍遍栏杆也无法得到宣泄,只能将此付诸文字,以慷慨悲歌来散尽心中郁结。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辛弃疾的豪迈是完全的踏踏实实的英武之气,也只有他虽为武将,却能将感情在诗词中表达的如此真实。 也正如梁衡所说,虽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只有辛弃疾。
  根据你对词作的理解,你的阅读经验,你的感情,你的底蕴,伴着音乐,我们把诗歌朗读一遍。不求齐,只求表达词人复杂的情感。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于辛弃疾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报国无门时,便躲进小楼成一统,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付诸文字。一旦有机会上阵杀敌,他们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其实,这就是中国文人独有的忠勇文化。
  下面让我们齐读下面这段话,为这节画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中国文人独有的忠勇文化,演绎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千古绝唱。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却依然高唱“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陆游一而感叹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面又希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哪怕文天祥身陷囹圄,林则徐发配伊犁,辛弃疾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但他们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绝唱,却演绎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因为他们心中都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诗歌的学习不仅要注重鉴赏方法的总结,更重要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和文化。
  (十)板书设计
  上片:借景抒情(悲、愤、无奈、惋惜)
  登临意 渴望建功立业 无人会 拍
  一心为国 何人唤 遍
  下片:借典故抒 追慕英雄、追慕明主
  功业未成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本节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六单元88页内容。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教材前一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基本图形的感知和认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计算图形面积和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但本班学生分析思考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所以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善于去交流思考
期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圆锥、圆台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几何特征  2.过程与方法:从旋转体的角度体会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几何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圆柱、圆锥、圆台几何体模型;  课前做好的纸质圆柱、圆锥、圆台(不包含底面)  重点  圆柱、圆锥、圆台概念的生成及结构特征  
期刊
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  课题:14.《检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重点:1.阅读第 6自然段,借助文中连续问号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文末“这个孩子真棒!
期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 》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斜面”是本单元所学习的四种简单机械的第二种,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研究简单机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斜面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
期刊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句话的含义。  3.懂得“在劳动中更能锻炼自己、更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从小培养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能力有助于人的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人需要经历各种锻炼,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  二.、回顾课
期刊
一、一、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批判质疑,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歌曲《爱的奉献》几乎唱响半个课堂,结合课文内容,配上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喜或悲背景音乐,使学生乐学善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社会责任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精神生命有接续;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2.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由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和思考,培养对生命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生命、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增强个体生命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期刊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好像”“大概”这种表猜测词语的用法。  2、.通过再现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3、.以扩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细节描写。  4、.认识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尽管……但是……”。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好像”“大概”这种表猜测词语的用法。  2、.通过再现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以扩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
期刊
一、一、生活采风——自然中的春天  1、1.谈谈你在校园中寻觅的春天的踪迹  最近网上风传一句:问世间“晴”为何物,直叫人望天长叹!是啊,看看窗外,暮霭沉沉愁煞人,再看看我们的穿着,棉袄大衣身上存,俨然,一派寒意铺面而来。然而,春天在严冬的威逼下缴械投降,不肯露面了吗?  不,春姑娘她踏着轻轻地的步子,静静地来了。  今天我们就要去寻觅春天的踪迹,首先来看看我们最美丽的校园,你发现了春天的哪些踪迹
期刊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泾小学  单慧玉  【案例背景】  我校本着促进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宗旨,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月”活动。 青年教师抱着对于工作的热情,纷纷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本次我执教的班级是三年级(2)班,这个班级学生的课堂常规非常好,歌唱声音也很好听,唯一存在的一点不足是胆子有点小,出于锻炼他们、挑战自己的心态,本次执教我选择了这个班。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帮助地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