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年,已形成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主导之势,但从去年开始,这种看似稳定的市场格局,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介入而变得动荡不安。
一些新的变量公司,如小米、360等正试图攻破BAT的边界。中国互联网生态在多层次竞争中不断被重塑。传统行业要么在对垒中被加速冲击与改造,要么被倒推着融合升级,如零售、金融、物流、出租车等服务业,正主动或被动加入这场变局中来。
在这些突围者中不乏野心勃勃、来势汹汹者,它们信奉“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谁也不能保证BAT有朝一日不会变成BBT、BCT,所以它们铆足精力向最高的山峰冲刺。在互联网世界中,永远有巨人倒下,自然也不断有新星升起,新旧交替才是保证活力的根本所在。
为了找出BAT的最佳继任者,现将最有竞争实力的一众企业罗列于下,至于最终花落谁家,还是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最有可能坐上第四把交椅的变量公司
挑战者奇虎360
在客户端领域,它是腾讯的挑战者;在安全领域,它是传统杀毒软件的颠覆者;在搜索领域,它是百度的挑战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它是静悄悄的布局者。
还是那句话,看公司一定看创始人、领导人或者公司的灵魂人物,毕竟事在人为。周鸿祎是个打不败的小强,永远充满能量。张朝阳说,周鸿祎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做3721之前,周鸿祎就一直在考虑入口这个问题。最开始说门户是入口,后来觉得搜索才是,搜索之后又觉得浏览器才是,后来才觉得,在这些之上的软件才是。无论对哪一块的争夺,无不透露出周氏的颠覆式创新手段。周鸿祎曾说,颠覆创新其实不是说你要发明一个东西,而是微创新,要与巨头反其道而行,抓住他的某个痛点去猛打。周鸿祎本人确实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商业头脑。
起初,周鸿祎通过免费的360安全卫士切入安全软件市场,短短三年之后,传统杀毒软件公司即为360所颠覆。一开始,周鸿祎并没有选择杀毒软件公司的优势领域——杀毒软件介入,而是通过更广泛的电脑优化等重新定义安全,并向用户深恶痛绝的流氓软件发起攻击,一伺站稳脚跟,随即在2008年前后通过“终身免费”的360杀毒软件向杀毒公司发起最后一击,成功坐上国产安全软件老大位置。
从目前的业务发展来看,360的极大支柱都考虑到入口,安全卫士、浏览器、导航、游戏平台、搜索,无不透露出360的野心。可以说全都是入口,并且这些入口是相互打通的。且同时踩着传统和移动互联网。浏览器之前以Google作为默认搜索引擎,现在整合360搜索,该业务从2012年8月上线到2013年6月,市场份额从0上升到16.1%,其中有82%都来自于自家浏览器和导航。且360浏览器对广告收入和游戏收入也功不可没,2013年一季度360在线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近40%,在线游戏收入同比增119%。在运筹帷幄多年以后,360确实拿到了它想要的东西。战略上,360的手机卫士和浏览器是绝对的核心,收入则主要靠游戏和导航。
360的成长之路,一直都透着颠覆式创新。做安全,人家收费,他免费,并且也成了一个软件分发渠道。做搜索,人家发虚假广告,他就抓住这点往死里打,宣扬不做虚假广告,被欺骗有赔偿云云,狂轰滥炸之下,市场份额也仅次于百度。感觉百度那只巨兽被打得有些无力还击。从百度的反应来看,现在甚至有些畏惧这个对手,360在移动端有手机卫士,百度就要花19亿美元买下91无线,占据移动互联网入口。
卧薪尝胆多年之后,360终于满血复活。在安全、搜索、浏览器这些入口都占据优势地位。虽然现在估值约70亿美元,但未来的潜力是巨大的。
逆袭者京东
如今,抢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京东眼里已没有了苏宁、国美、当当网……开始寻思与马云展开争夺,密谋从淘宝、天猫那里虎口夺食。
如果说近日中国商界人士谁最风光,当属刚刚在纳斯达克敲响上市钟的刘强东。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格雷菲尔德表示,京东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美国最大一单IPO。数据显示,京东的市值达到近3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腾讯、百度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以发行价计算,合计持有公司20.68%股权的刘强东个人身家接近54亿美元。若按市值计算,京东相当于2个苏宁 3个国美。
回顾京东的崛起之路,用“遍地硝烟”来形容不为过。京东创立时的定位是“网上IT卖场”,随后不断拓展新的边界,将自己定位为“网上
3C卖场”,从2010年确定全品类战略之后,京东就开始不断地扩张。京东就像一个刚会走路就想跑的孩子,它首先进入日用百货,然后是图书音像,“只要是苏宁、国美、沃尔玛有的东西都要上”。
随后又进军虚拟产品,比如旅游产品、电子书刊等。现在人们可以在线上购买机票、预订酒店、药品,甚至可以购买奔驰Smart汽车。京东的边界逐渐拓展,每一次拓展都是一场激烈的战争。而刘强东的全品类战略,注定了他要跟所有的人“抢食”,注定了要把所有人当做竞争对手,同时也会成为所有人的“敌人”。
京东不是中国第一家做B2C的公司,但绝对是执行力最强的,京东有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支撑。在京东将战略定位为以技术为驱动,以电商业务为核心,一开始就是走的亚马逊的路子。电商上采取低价措施获取用户,建立物流体系,使之成为电商用户体验和利润控制的一部分。
目前来看,京东的物流体系确实很给力,京东的快已经深入人心,很好地发挥了地区仓的优势,211服务也让用户感知到这种快。且云计算也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京东技术给力,那么也是抓住一个大好机遇。
合作者美丽说 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使用户将美丽说作为其时尚首站;通过时尚引导刺激用户购买更多产品,为阿里巴巴等购物网站创造需求(价值)。
徐易容没有将美丽说定位为阿里巴巴的竞争者,而是合作者,这既让他暂时避免了阿里巴巴的竞争,也从阿里巴巴获得可观的流量导入佣金。
但他意识到,要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并使双方受益,美丽说必须为用户、阿里巴巴创造更多价值,而非成为一个单纯的流量绑架者;此外,他还必须逐步降低公司收入对阿里巴巴一家的过度依赖。
在作为合作者而非竞争者方面,买卖宝创始人张小玮是另一个成功者。他通过将买卖宝定位于草根用户而避免了同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正面冲突,去年买卖宝的交易额超过10亿元,他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和阿里巴巴商讨合作可能性。同时,由于腾讯是买卖宝的最大股东,他还和腾讯有着良好的合作。
“一定要尊重商业合作伙伴,给他们创造商业利益,越是和巨头合作,越要给他们创造价值,如果你没有价值,他们不会因为是你的股东而有所改变,照样会欺负你,如果你有价值,它也会尊重你。”他说。目前,买卖宝正通过贡献移动购物方面的经验,为腾讯的手机拍拍提供运营支持。
这种姿态其实也正是TAB们期待的。李彦宏不久前就公开称,那些成立仅两三年的小公司,就去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做同样的业务,还想打败它们,并不现实。三家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生态系统计划,其核心也是希望将非核心或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予美丽说、买卖宝这样更有效率的合作者。
补缺者YY和陌陌
它们不会尝试去染指BAT的核心业务,而是在BAT忽视、放弃或不擅长的领域悄悄寻找机会,并刻意矮化自己的目标,这至少让它们规避了巨头们的过激反应。
YY创始人李学凌在腾讯不看好的在线即时语音和视频领域创造财富神话,目前他的身家接近两亿美元。李学凌并非没有雄心,他称这些年他一直在努力要将YY打造成一家市值上百亿美元的公司,但他现在意识到,这样宏伟的目标并非努力就能办到的。于是,他选择了补缺者之路。当然,作为一个补缺者,速度是必不可少的。李学凌认为YY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腾讯意识到它所做的是一门大生意时,它已经拥有7000万月活跃用户,腾讯很难在一夜之间消灭它。
唐岩是李学凌的前同事、他在网易时的下属和隔代继任者(他继李学凌、李勇之后担任网易总编辑)。2011年,唐岩离开网易,和其他几位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移动端的社交网络应用陌陌。目前陌陌已先后获得经纬等机构的两轮投资,虽然唐岩不愿意透露具体的金额,但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成本水平,足以支撑五六年。
陌陌并不是第一个移动端社交应用,当它诞生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的应用,包括微信、米聊。唐岩并不想和它们抢同一碗饭,尤其是微信。在他看来,微信和米聊都是基于熟人关系的,都主要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尤其是对微信而言,当它这样定位时,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定位很快被证明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用户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比如很快陌陌就被那些寻找性伴侣的用户所发掘——这显然有些出乎唐岩的意料,但他承认这对促进陌陌的短期用户增加起了作用,虽然长期看对其用户生态和品牌的副作用很大。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标签也将陌陌与地理位置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在进入地理位置相关的服务时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不过,唐岩表示这不是他关心的,他关心的是如何使陌陌成为“中国最好的社交平台”。
信奉自由主义的唐岩努力想让外界、特别是微信这样的巨头看到,它们面对的是一个毫无威胁的补缺者。“我目光比较短浅,我们还没有拿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不像腾讯,要防止这个,防止那个,我们更像摸着石头过河,不做过长期的规划,不停地试验。我们离商业化才走了1/5到1/10的量。”
但他马上又补上一句: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很大的,我们想做成中国最好的社交平台,可以说成是中国的Facebook,虽然长的可能不一样……如果哪一天我们失败了,那肯定不是因为腾讯竞争的缘故,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
尚不稳定但潜能无限的创业公司
知乎:扩张和盈利都是坎
成立之初,知乎主打互联网方面的问答,一推出便吸引了很多互联网业界人士,聚集起了大批中国互联网意见领袖。他们对互联网的思考也吸引了大量对互联网和科技界感兴趣的用户。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突破后,知乎开始向体育、法律等其他行业领域扩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知乎一直采用邀请注册机制,但随着扩张与发展,非社会精英群体开始涌入。知乎原本的社区氛围受到了较大冲击,问题和回答的质量都有所下降,不愿和草根混在一起的早期精英用户开始逃离。不扩张规模,面临同质化问题;扩张规模,原有的社区氛围又难以持续。这是知乎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对其团队运营能力的一个考验。此外,如何实现盈利也是知乎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豌豆荚:仍在探索新产品
豌豆荚手机精灵正式发布于2010年4月。2011年1月,李开复在微博中证实,豌豆荚团队已经获得第二轮融资,正式搬离创新工场。截至2013年7月,豌豆荚拥有用户2亿,日应用分发量3000万次。目前在安卓市场中,360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和豌豆荚位居三强。2010年,Android手机在中国方兴未艾,Android用户迅速从百万级膨胀到亿级。豌豆荚赶上了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随后,豌豆荚将业务扩展至应用分发和手机客户端领域。
2012年,移动互联网生态开始走向成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手机助手和应用商店几乎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奇虎360和腾讯先后切入这一领域。最大竞争对手91助手被百度收购后,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分析人士指出,在巨头公司的挤压下,豌豆荚的市场份额不容乐观。此外,豌豆荚的商业模式目前还并不明确,其创始人王俊煜曾表示,豌豆荚仍在探索产品阶段,未来或尝试应用软件分成模式。 虽然是内忧外患,但作为移动端的一个流量入口,豌豆荚具有战略价值,是一些公司考察的收购目标。不过,豌豆荚多次表示不愿出售,更希望独立发展。
UC:野心不小,困难不少
最近一段时间,UC在市场上异常活跃,频频造势,甚至声称神马搜索已成为众多知名网站的第二大搜索引擎流量来源。但这些并不能掩盖UC在巨头光环笼罩下的落寞,无论是在移动浏览器市场上,还是移动搜索市场上,UC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物理世界就是这样,一瞬的质变往往需要漫长的量变过程。而这个质变,UC等了十年。这十年中,UC没有上市,没有被巨头收购,而一直专注于手机浏览器领域。从早期的塞班时代,到现在的Android和IOS时代,UC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专注打磨产品。UC的野心从来就不止步于只想做一个手机浏览器厂商,他们要做的是一个互联网平台服务公司。
曾经,作为一家独立公司,UC游走在几大巨头之间,闪转腾挪如鱼得水。特别是在百度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高速发展的机会。但在手机浏览器遭遇腾讯系和百度系的强势夹击和进攻之后,UC并无“防身之术”,眼看着手机浏览器市场上的份额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这也说明,在失去了百度的导流之后,UC在手机浏览器的市场地位如今已不是不可动摇。过去,巨头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打盹”,成就了具有先发优势的UC。但如今巨头们已经觉醒,不但百度和搜狗在手机浏览器上份额节节攀升,其他如360、猎豹等也是虎视眈眈。就算有阿里撑腰,UC要想杀出重围也得费点心思了。
墨迹天气:工具类应用变现不易
5月15日,中国IT研究中心对主要手机天气APP在移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进行了统计,统计在内的应用分发平台包括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应用宝、安智市场、木蚂蚁和金山手机助手。
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5月15日,主要手机天气APP在上述九大Android移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对比中,“墨迹天气”一家独大,下载总量超过4亿次。但墨迹创始人金犁仍然有自己的烦恼。
比如,金犁的同行陌陌创始人唐岩评价,工具类应用APP软件即便用户过亿,但由于用户与用户之间没有网状关系,仍然构不成护城河。而2013年以来工具类APP的前景普遍被资本看衰成为不争的事实,原因是用户量变现路径太长。为了另辟蹊径,今年墨迹天气玩起智能硬件——空气果,但从目前的行情来看,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些新的变量公司,如小米、360等正试图攻破BAT的边界。中国互联网生态在多层次竞争中不断被重塑。传统行业要么在对垒中被加速冲击与改造,要么被倒推着融合升级,如零售、金融、物流、出租车等服务业,正主动或被动加入这场变局中来。
在这些突围者中不乏野心勃勃、来势汹汹者,它们信奉“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谁也不能保证BAT有朝一日不会变成BBT、BCT,所以它们铆足精力向最高的山峰冲刺。在互联网世界中,永远有巨人倒下,自然也不断有新星升起,新旧交替才是保证活力的根本所在。
为了找出BAT的最佳继任者,现将最有竞争实力的一众企业罗列于下,至于最终花落谁家,还是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最有可能坐上第四把交椅的变量公司
挑战者奇虎360
在客户端领域,它是腾讯的挑战者;在安全领域,它是传统杀毒软件的颠覆者;在搜索领域,它是百度的挑战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它是静悄悄的布局者。
还是那句话,看公司一定看创始人、领导人或者公司的灵魂人物,毕竟事在人为。周鸿祎是个打不败的小强,永远充满能量。张朝阳说,周鸿祎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做3721之前,周鸿祎就一直在考虑入口这个问题。最开始说门户是入口,后来觉得搜索才是,搜索之后又觉得浏览器才是,后来才觉得,在这些之上的软件才是。无论对哪一块的争夺,无不透露出周氏的颠覆式创新手段。周鸿祎曾说,颠覆创新其实不是说你要发明一个东西,而是微创新,要与巨头反其道而行,抓住他的某个痛点去猛打。周鸿祎本人确实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商业头脑。
起初,周鸿祎通过免费的360安全卫士切入安全软件市场,短短三年之后,传统杀毒软件公司即为360所颠覆。一开始,周鸿祎并没有选择杀毒软件公司的优势领域——杀毒软件介入,而是通过更广泛的电脑优化等重新定义安全,并向用户深恶痛绝的流氓软件发起攻击,一伺站稳脚跟,随即在2008年前后通过“终身免费”的360杀毒软件向杀毒公司发起最后一击,成功坐上国产安全软件老大位置。
从目前的业务发展来看,360的极大支柱都考虑到入口,安全卫士、浏览器、导航、游戏平台、搜索,无不透露出360的野心。可以说全都是入口,并且这些入口是相互打通的。且同时踩着传统和移动互联网。浏览器之前以Google作为默认搜索引擎,现在整合360搜索,该业务从2012年8月上线到2013年6月,市场份额从0上升到16.1%,其中有82%都来自于自家浏览器和导航。且360浏览器对广告收入和游戏收入也功不可没,2013年一季度360在线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近40%,在线游戏收入同比增119%。在运筹帷幄多年以后,360确实拿到了它想要的东西。战略上,360的手机卫士和浏览器是绝对的核心,收入则主要靠游戏和导航。
360的成长之路,一直都透着颠覆式创新。做安全,人家收费,他免费,并且也成了一个软件分发渠道。做搜索,人家发虚假广告,他就抓住这点往死里打,宣扬不做虚假广告,被欺骗有赔偿云云,狂轰滥炸之下,市场份额也仅次于百度。感觉百度那只巨兽被打得有些无力还击。从百度的反应来看,现在甚至有些畏惧这个对手,360在移动端有手机卫士,百度就要花19亿美元买下91无线,占据移动互联网入口。
卧薪尝胆多年之后,360终于满血复活。在安全、搜索、浏览器这些入口都占据优势地位。虽然现在估值约70亿美元,但未来的潜力是巨大的。
逆袭者京东
如今,抢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京东眼里已没有了苏宁、国美、当当网……开始寻思与马云展开争夺,密谋从淘宝、天猫那里虎口夺食。
如果说近日中国商界人士谁最风光,当属刚刚在纳斯达克敲响上市钟的刘强东。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格雷菲尔德表示,京东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美国最大一单IPO。数据显示,京东的市值达到近3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腾讯、百度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以发行价计算,合计持有公司20.68%股权的刘强东个人身家接近54亿美元。若按市值计算,京东相当于2个苏宁 3个国美。
回顾京东的崛起之路,用“遍地硝烟”来形容不为过。京东创立时的定位是“网上IT卖场”,随后不断拓展新的边界,将自己定位为“网上
3C卖场”,从2010年确定全品类战略之后,京东就开始不断地扩张。京东就像一个刚会走路就想跑的孩子,它首先进入日用百货,然后是图书音像,“只要是苏宁、国美、沃尔玛有的东西都要上”。
随后又进军虚拟产品,比如旅游产品、电子书刊等。现在人们可以在线上购买机票、预订酒店、药品,甚至可以购买奔驰Smart汽车。京东的边界逐渐拓展,每一次拓展都是一场激烈的战争。而刘强东的全品类战略,注定了他要跟所有的人“抢食”,注定了要把所有人当做竞争对手,同时也会成为所有人的“敌人”。
京东不是中国第一家做B2C的公司,但绝对是执行力最强的,京东有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和云计算三大战略支撑。在京东将战略定位为以技术为驱动,以电商业务为核心,一开始就是走的亚马逊的路子。电商上采取低价措施获取用户,建立物流体系,使之成为电商用户体验和利润控制的一部分。
目前来看,京东的物流体系确实很给力,京东的快已经深入人心,很好地发挥了地区仓的优势,211服务也让用户感知到这种快。且云计算也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京东技术给力,那么也是抓住一个大好机遇。
合作者美丽说 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使用户将美丽说作为其时尚首站;通过时尚引导刺激用户购买更多产品,为阿里巴巴等购物网站创造需求(价值)。
徐易容没有将美丽说定位为阿里巴巴的竞争者,而是合作者,这既让他暂时避免了阿里巴巴的竞争,也从阿里巴巴获得可观的流量导入佣金。
但他意识到,要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并使双方受益,美丽说必须为用户、阿里巴巴创造更多价值,而非成为一个单纯的流量绑架者;此外,他还必须逐步降低公司收入对阿里巴巴一家的过度依赖。
在作为合作者而非竞争者方面,买卖宝创始人张小玮是另一个成功者。他通过将买卖宝定位于草根用户而避免了同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正面冲突,去年买卖宝的交易额超过10亿元,他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和阿里巴巴商讨合作可能性。同时,由于腾讯是买卖宝的最大股东,他还和腾讯有着良好的合作。
“一定要尊重商业合作伙伴,给他们创造商业利益,越是和巨头合作,越要给他们创造价值,如果你没有价值,他们不会因为是你的股东而有所改变,照样会欺负你,如果你有价值,它也会尊重你。”他说。目前,买卖宝正通过贡献移动购物方面的经验,为腾讯的手机拍拍提供运营支持。
这种姿态其实也正是TAB们期待的。李彦宏不久前就公开称,那些成立仅两三年的小公司,就去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做同样的业务,还想打败它们,并不现实。三家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生态系统计划,其核心也是希望将非核心或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予美丽说、买卖宝这样更有效率的合作者。
补缺者YY和陌陌
它们不会尝试去染指BAT的核心业务,而是在BAT忽视、放弃或不擅长的领域悄悄寻找机会,并刻意矮化自己的目标,这至少让它们规避了巨头们的过激反应。
YY创始人李学凌在腾讯不看好的在线即时语音和视频领域创造财富神话,目前他的身家接近两亿美元。李学凌并非没有雄心,他称这些年他一直在努力要将YY打造成一家市值上百亿美元的公司,但他现在意识到,这样宏伟的目标并非努力就能办到的。于是,他选择了补缺者之路。当然,作为一个补缺者,速度是必不可少的。李学凌认为YY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腾讯意识到它所做的是一门大生意时,它已经拥有7000万月活跃用户,腾讯很难在一夜之间消灭它。
唐岩是李学凌的前同事、他在网易时的下属和隔代继任者(他继李学凌、李勇之后担任网易总编辑)。2011年,唐岩离开网易,和其他几位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移动端的社交网络应用陌陌。目前陌陌已先后获得经纬等机构的两轮投资,虽然唐岩不愿意透露具体的金额,但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成本水平,足以支撑五六年。
陌陌并不是第一个移动端社交应用,当它诞生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的应用,包括微信、米聊。唐岩并不想和它们抢同一碗饭,尤其是微信。在他看来,微信和米聊都是基于熟人关系的,都主要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尤其是对微信而言,当它这样定位时,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定位很快被证明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用户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比如很快陌陌就被那些寻找性伴侣的用户所发掘——这显然有些出乎唐岩的意料,但他承认这对促进陌陌的短期用户增加起了作用,虽然长期看对其用户生态和品牌的副作用很大。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标签也将陌陌与地理位置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在进入地理位置相关的服务时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不过,唐岩表示这不是他关心的,他关心的是如何使陌陌成为“中国最好的社交平台”。
信奉自由主义的唐岩努力想让外界、特别是微信这样的巨头看到,它们面对的是一个毫无威胁的补缺者。“我目光比较短浅,我们还没有拿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不像腾讯,要防止这个,防止那个,我们更像摸着石头过河,不做过长期的规划,不停地试验。我们离商业化才走了1/5到1/10的量。”
但他马上又补上一句: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很大的,我们想做成中国最好的社交平台,可以说成是中国的Facebook,虽然长的可能不一样……如果哪一天我们失败了,那肯定不是因为腾讯竞争的缘故,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
尚不稳定但潜能无限的创业公司
知乎:扩张和盈利都是坎
成立之初,知乎主打互联网方面的问答,一推出便吸引了很多互联网业界人士,聚集起了大批中国互联网意见领袖。他们对互联网的思考也吸引了大量对互联网和科技界感兴趣的用户。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突破后,知乎开始向体育、法律等其他行业领域扩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知乎一直采用邀请注册机制,但随着扩张与发展,非社会精英群体开始涌入。知乎原本的社区氛围受到了较大冲击,问题和回答的质量都有所下降,不愿和草根混在一起的早期精英用户开始逃离。不扩张规模,面临同质化问题;扩张规模,原有的社区氛围又难以持续。这是知乎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对其团队运营能力的一个考验。此外,如何实现盈利也是知乎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豌豆荚:仍在探索新产品
豌豆荚手机精灵正式发布于2010年4月。2011年1月,李开复在微博中证实,豌豆荚团队已经获得第二轮融资,正式搬离创新工场。截至2013年7月,豌豆荚拥有用户2亿,日应用分发量3000万次。目前在安卓市场中,360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和豌豆荚位居三强。2010年,Android手机在中国方兴未艾,Android用户迅速从百万级膨胀到亿级。豌豆荚赶上了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随后,豌豆荚将业务扩展至应用分发和手机客户端领域。
2012年,移动互联网生态开始走向成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手机助手和应用商店几乎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奇虎360和腾讯先后切入这一领域。最大竞争对手91助手被百度收购后,使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分析人士指出,在巨头公司的挤压下,豌豆荚的市场份额不容乐观。此外,豌豆荚的商业模式目前还并不明确,其创始人王俊煜曾表示,豌豆荚仍在探索产品阶段,未来或尝试应用软件分成模式。 虽然是内忧外患,但作为移动端的一个流量入口,豌豆荚具有战略价值,是一些公司考察的收购目标。不过,豌豆荚多次表示不愿出售,更希望独立发展。
UC:野心不小,困难不少
最近一段时间,UC在市场上异常活跃,频频造势,甚至声称神马搜索已成为众多知名网站的第二大搜索引擎流量来源。但这些并不能掩盖UC在巨头光环笼罩下的落寞,无论是在移动浏览器市场上,还是移动搜索市场上,UC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物理世界就是这样,一瞬的质变往往需要漫长的量变过程。而这个质变,UC等了十年。这十年中,UC没有上市,没有被巨头收购,而一直专注于手机浏览器领域。从早期的塞班时代,到现在的Android和IOS时代,UC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专注打磨产品。UC的野心从来就不止步于只想做一个手机浏览器厂商,他们要做的是一个互联网平台服务公司。
曾经,作为一家独立公司,UC游走在几大巨头之间,闪转腾挪如鱼得水。特别是在百度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高速发展的机会。但在手机浏览器遭遇腾讯系和百度系的强势夹击和进攻之后,UC并无“防身之术”,眼看着手机浏览器市场上的份额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这也说明,在失去了百度的导流之后,UC在手机浏览器的市场地位如今已不是不可动摇。过去,巨头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打盹”,成就了具有先发优势的UC。但如今巨头们已经觉醒,不但百度和搜狗在手机浏览器上份额节节攀升,其他如360、猎豹等也是虎视眈眈。就算有阿里撑腰,UC要想杀出重围也得费点心思了。
墨迹天气:工具类应用变现不易
5月15日,中国IT研究中心对主要手机天气APP在移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进行了统计,统计在内的应用分发平台包括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应用宝、安智市场、木蚂蚁和金山手机助手。
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5月15日,主要手机天气APP在上述九大Android移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对比中,“墨迹天气”一家独大,下载总量超过4亿次。但墨迹创始人金犁仍然有自己的烦恼。
比如,金犁的同行陌陌创始人唐岩评价,工具类应用APP软件即便用户过亿,但由于用户与用户之间没有网状关系,仍然构不成护城河。而2013年以来工具类APP的前景普遍被资本看衰成为不争的事实,原因是用户量变现路径太长。为了另辟蹊径,今年墨迹天气玩起智能硬件——空气果,但从目前的行情来看,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