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水平、增强人才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本文针对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缺乏专业针对性等问题,探讨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制定办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素养课程中所学技能解决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的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互联网+;教学改革;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公式,可以把任何行业产品与服务,通过网络进行结合。“互联网+X”的形式,与传统概念不同,人们通过互联网将事物进行结合,实现智能化和简单化。以“互联网+”作中间介质,将繁杂的事物进行重新的编排和处理,进行重新分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1]。
目前,大家对信息技术素养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注重信息,或注重技术,或注重能力,或注重综合素养。但人们较为统一的认为信息技术素养分为基本技术素养和流利技术素养两种[2]。基本信息技术素养是指熟练使用文字处理、网络和电子邮件等技术工具,并且能够将它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流利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使用资源、工具、系统和程序,获取和评价媒体信息,并且能够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交流,建构新的知识,进行信息决策,开发产品或系统的能力,如信息与查询、媒体和技术、学习能力等[3]。
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获取、加工、处理、交流各种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兴趣,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互联网+”与大学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型人才。
1课程现状
目前高校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等因素[4]。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相关操作并顺利通过考试,但是普遍存在实验内容与专业无关,学了Word,不会排版;学了Excel不会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学了PPT不会制作讲稿。因此,我们应结合专业特点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把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高效生动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2 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与学科相融合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通过互联购物、查找资料、进行课程学习。例如:本次疫情期间每日按时、按要求利用互联网进行身体健康情况上报,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每位同学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我们应将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综合培养大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与普通学生学习每门学科进行结合,成为各科的学习工具。“互联网+”时代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高效、合理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以不同学科视角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习与交流的综合性课程[5]。
3 课程内容的设定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布置实验任务,选取相应的教材。以实用案例为主,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布置实验任务时以具体案例为例,通过完成实验任务,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互动,达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目的,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结合专业特点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考核的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考核不应纸上谈兵,应对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操作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采用机试方式,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符合企业要求,适应岗位需求。
4 结束语
高等院校学生的信息能技术素养课程教学改革意在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分析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实例嵌套教学,培养可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7):25.
[2]傅兵.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研究. 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J].2014(10):141.
[3]王洋,柏毅.美国教育中技术素养的内涵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2.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王运武,王宇茹,李炎鑫等.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4):119-128.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项目编号:2020Z388)
渭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RC03)
作者簡介:陈君(1982-),女,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数据库技术,CCF会员。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互联网+;教学改革;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公式,可以把任何行业产品与服务,通过网络进行结合。“互联网+X”的形式,与传统概念不同,人们通过互联网将事物进行结合,实现智能化和简单化。以“互联网+”作中间介质,将繁杂的事物进行重新的编排和处理,进行重新分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1]。
目前,大家对信息技术素养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注重信息,或注重技术,或注重能力,或注重综合素养。但人们较为统一的认为信息技术素养分为基本技术素养和流利技术素养两种[2]。基本信息技术素养是指熟练使用文字处理、网络和电子邮件等技术工具,并且能够将它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流利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使用资源、工具、系统和程序,获取和评价媒体信息,并且能够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交流,建构新的知识,进行信息决策,开发产品或系统的能力,如信息与查询、媒体和技术、学习能力等[3]。
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获取、加工、处理、交流各种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兴趣,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互联网+”与大学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型人才。
1课程现状
目前高校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等因素[4]。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相关操作并顺利通过考试,但是普遍存在实验内容与专业无关,学了Word,不会排版;学了Excel不会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学了PPT不会制作讲稿。因此,我们应结合专业特点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把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高效生动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2 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与学科相融合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通过互联购物、查找资料、进行课程学习。例如:本次疫情期间每日按时、按要求利用互联网进行身体健康情况上报,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每位同学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我们应将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综合培养大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与普通学生学习每门学科进行结合,成为各科的学习工具。“互联网+”时代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高效、合理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以不同学科视角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习与交流的综合性课程[5]。
3 课程内容的设定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布置实验任务,选取相应的教材。以实用案例为主,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布置实验任务时以具体案例为例,通过完成实验任务,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互动,达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目的,锻炼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结合专业特点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考核的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考核不应纸上谈兵,应对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操作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采用机试方式,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符合企业要求,适应岗位需求。
4 结束语
高等院校学生的信息能技术素养课程教学改革意在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分析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实例嵌套教学,培养可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7):25.
[2]傅兵.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研究. 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J].2014(10):141.
[3]王洋,柏毅.美国教育中技术素养的内涵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2.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王运武,王宇茹,李炎鑫等.疫情防控期间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4):119-128.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项目编号:2020Z388)
渭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RC03)
作者簡介:陈君(1982-),女,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数据库技术,CCF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