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先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应用于高职教育的研究现状;然后探讨混合式对分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可行性,通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课程分析三个方面说明混合式对分课堂适用于高职中的交互设计教学;之后以2门交互设计类课程为例,分别阐述了线下主导型和线上主导型两种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最后进行教学效果说明和问题探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想,并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关键词】 对分课堂 交互设计 高职教育
引言:
交互设计是对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是对两个或多个个体间互动交流的内容和结构的定义,研究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的关系[1]。在高等教育中,有关交互设计的课程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以及计算机相关等专业的课程中都有所设置。由于交互设计是涵盖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点多且繁杂分散,部分内容更适合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学,因此把遵循人脑记忆规律并与互联网教学工具相结合的混合式PAD课堂应用在教学中,有利于提高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
一、PAD教学应用于高职教育的研究现状
PAD是对分课堂的简称,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内化吸收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授课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2]。PAD在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一部分)留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另一部分)留给学生进行讨论[3]。PAD有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教师授课的当堂,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学理解和小组讨论,可在知识点相对较少且较为容易的情况下使用;后者是在完成教师讲授、学生课后自学后,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可在重难点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对分课堂的相关研究中,与交互设计专业课程相关的非常少,在学科分类中约十分之一的文献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绝大多数文献都是从作者自身的学科出发探索对分课堂在不同类别和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实践,部分将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混合使用,比如结合混合式教学、PBL(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翻转课堂等。
二、混合式PAD课堂及应用分析
2.1混合式PAD课堂
混合式PAD课堂把对分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学。依据不同学习方式的占比情况,混合式对分课堂可分为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導型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型[4]。
借助超星学习通、蓝墨云、对分易等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前搭建网络课堂,分享教学ppt、视频、网络链接等形式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预习了解课程概况;在课堂中利用平台技术手段进行签到、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评分、直播等多种课堂活动,开展对分课堂中的讨论与教师提问和答疑环节;在课后收发作业,便于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独学,对课堂内容进行更好的内化吸收的同时,还可拓展课外相关知识,完成对分作业。
2.2混合式PAD课堂应用在高职教学中的可行性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高职扩招百万的要求,据教育部数据表明,2019年高职共扩招116万人,2020年高职实现扩招157.44万人,2021年还将继续扩招。大规模学生数量的增长致使高职学生学习特征更加复杂多元化。
混合式PAD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对分课堂为理论基础,是具有系统理论支撑并有具体操作方法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该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征,策略性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学,将信息技术手段与知识讲授、自我内化吸收、小组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合理考评制度的奖励诱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混合式PAD课堂负担小、易操作,使教师从翻转课堂、精品课、MOOC课等大量课前准备工作中脱离出来,只需根据对分课堂的操作方法,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在任何场景使用。
我校的交互设计专业方向课程除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协作、表达设计的能力。混合式PAD课堂通过“对分式”作业“亮考帮”,让学生在独学情况下经历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回顾、反思、凝练、提问的过程,形成自己对交互设计实训案例或交互产品设计方案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通过“对分式”讨论和教师答疑,能激发学生讨论问题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在开拓思想、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设计知识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设计实践。应用混合式PAD课堂,每个学习者都可在与同伴互相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改善了传统小组式学习中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
三、混合式PAD课堂在高职交互设计相关课程中的实践
3.1课程情况
交互设计是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中使用,每次课程4课时,每节课40分钟,分别进行了4个轮次和1个轮次的教学实践。对分作业在每个轮次的授课中占评分标准的比重都为20%,每次作业只要表述与当堂课程相关,无论内容表述怎样都至少可得及格分。在讨论环节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学生给予加2分的奖励,每人加分最多不超过10分。
3.2线下主导型混合式PAD课堂教学实施
以《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侧重于专题设计实践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课程总学时为96课时。第一次课程前两节由教师进行课程评分标准、课程任务、课程内容框架以及交互设计发展历史的讲解,并进行每组3-4人的分组。分组过程中由教师将该班的好生与差生比较均衡的分配至各组中。第3节课前5分钟由教师对“亮考帮”的对分作业进行讲解,12分钟让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内容自行回顾并在学习通平台中完成对分作业,10分钟组内讨论,每人轮流发言交流“亮考帮”的内容,8分钟教师答疑学生提问,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对分作业的问题,检查学生讨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第4节课教师进行交互设计概况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中发放的资料和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日常设计作业的同时完成对分作业。从第二次课程开始实行隔堂对分,每次讲授新内容的课程都实行“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答疑提问——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讲授新内容——设计实训——日常设计作业和对分作业”的教学过程。每次课程的第1节课的前10分钟进行组内讨论,10分钟进行组间讨论,10分钟教师答疑并提问,10分钟学生展示成果,2至4节课由教师进行新内容的讲解与设计实训,日常设计作业和对分作业的环节由学生在课后独自完成。 3.3线上主导型混合式PAD课堂教学实施
针对2020年春季新冠病毒期间停学不停课的教育部通知,我校交互设计方向的《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全程实行了直播教学,对线上主导型混合式PAD课堂的教学进行了探索。该课程总学时为72课时。教师课前在“学习通”平台中上传课标、授课计划、课程内容框架及部分课件和参考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概况并自行分组,每组4-5人。第一次课程中,前三节由教师进行课程技能软件Axure RP9.0的布局和基础功能讲解,让学生通过直播视频跟做操作步骤的形式进行课堂实训练习。第4节课5分钟教师讲解“对分作业”的开展方式;12分钟学生对前三节课的内容通过平台课件进行独学,并在“学习通”平台中提交对分作业;13分钟通过视频电话或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组内讨论,每人轮流发言交流后,将带有会议结束时间的截图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讨论功能的“小组讨论”话题中,证明小组讨论实施,并备注小组成员姓名和讨论遗留问题;10分钟教师对讨论话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视频连线提问学生对分作业中“帮帮我”的问题。第二次课程留对分作业和常规设计作业,从第三次课程开始实行隔堂对分,每次课程都实行“线上小组讨论——教师答疑提问——出示新案例——理论知识讲解——操作演示——学生实训操作模仿——日常设计作业和对分作业”的教学过程。其中,小组讨论环节由各小组在课前通过视频电话的形式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讨论,截图上传至平台证明。
四、混合式PAD课堂的教学效果和问题探索
对经历使用混合式PAD课堂进行教学的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单门课程布置“亮考帮”作业次数达10次以上,完成率为96.0%。调查发现:32.3%的学生在课后作业环节没能做到独立完成,经常需要他人帮助;71.9%的学生认为“亮考帮”的对分作业对自身帮助较大,有助于知识的整理和反思;56.3%的學生表示在讨论环节中,自己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同学的解答;78.1%的学生认为混合式PAD课堂提高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53.1%的学生表示混合式PAD课堂更能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仅有6.3%的学生觉得授课方式的变化对自身无影响。
综合调查结果与任课教师上课感受发现:混合式PAD课堂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通过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在分组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将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相对平均的分配到各组中,但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实施有一定困难;仅凭教师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没有办法确保学生独学的真实性;在直播课程中应用对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亮考帮”作业在连续使用对分的课程中,可在第一次实施后增加“解”环节,对上次作业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讨论更加认真,防止走形式应付教师的情况发生。
参 考 文 献
[1]李世国,顾振宇.普通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交互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2]林亚娜,商庆彬.对分课堂在人机交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21,1:96-98+101.
[3]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5.
[4]宋蔚,姚继东.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综述[N].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01.
【关键词】 对分课堂 交互设计 高职教育
引言:
交互设计是对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是对两个或多个个体间互动交流的内容和结构的定义,研究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的关系[1]。在高等教育中,有关交互设计的课程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以及计算机相关等专业的课程中都有所设置。由于交互设计是涵盖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点多且繁杂分散,部分内容更适合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学,因此把遵循人脑记忆规律并与互联网教学工具相结合的混合式PAD课堂应用在教学中,有利于提高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
一、PAD教学应用于高职教育的研究现状
PAD是对分课堂的简称,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内化吸收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授课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2]。PAD在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一部分)留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另一部分)留给学生进行讨论[3]。PAD有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教师授课的当堂,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学理解和小组讨论,可在知识点相对较少且较为容易的情况下使用;后者是在完成教师讲授、学生课后自学后,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可在重难点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对分课堂的相关研究中,与交互设计专业课程相关的非常少,在学科分类中约十分之一的文献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绝大多数文献都是从作者自身的学科出发探索对分课堂在不同类别和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实践,部分将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混合使用,比如结合混合式教学、PBL(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模式)、翻转课堂等。
二、混合式PAD课堂及应用分析
2.1混合式PAD课堂
混合式PAD课堂把对分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学。依据不同学习方式的占比情况,混合式对分课堂可分为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導型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型[4]。
借助超星学习通、蓝墨云、对分易等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前搭建网络课堂,分享教学ppt、视频、网络链接等形式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预习了解课程概况;在课堂中利用平台技术手段进行签到、投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评分、直播等多种课堂活动,开展对分课堂中的讨论与教师提问和答疑环节;在课后收发作业,便于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独学,对课堂内容进行更好的内化吸收的同时,还可拓展课外相关知识,完成对分作业。
2.2混合式PAD课堂应用在高职教学中的可行性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高职扩招百万的要求,据教育部数据表明,2019年高职共扩招116万人,2020年高职实现扩招157.44万人,2021年还将继续扩招。大规模学生数量的增长致使高职学生学习特征更加复杂多元化。
混合式PAD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对分课堂为理论基础,是具有系统理论支撑并有具体操作方法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该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征,策略性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学,将信息技术手段与知识讲授、自我内化吸收、小组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合理考评制度的奖励诱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混合式PAD课堂负担小、易操作,使教师从翻转课堂、精品课、MOOC课等大量课前准备工作中脱离出来,只需根据对分课堂的操作方法,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在任何场景使用。
我校的交互设计专业方向课程除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协作、表达设计的能力。混合式PAD课堂通过“对分式”作业“亮考帮”,让学生在独学情况下经历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回顾、反思、凝练、提问的过程,形成自己对交互设计实训案例或交互产品设计方案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通过“对分式”讨论和教师答疑,能激发学生讨论问题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在开拓思想、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设计知识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设计实践。应用混合式PAD课堂,每个学习者都可在与同伴互相学习的同时,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改善了传统小组式学习中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
三、混合式PAD课堂在高职交互设计相关课程中的实践
3.1课程情况
交互设计是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中使用,每次课程4课时,每节课40分钟,分别进行了4个轮次和1个轮次的教学实践。对分作业在每个轮次的授课中占评分标准的比重都为20%,每次作业只要表述与当堂课程相关,无论内容表述怎样都至少可得及格分。在讨论环节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学生给予加2分的奖励,每人加分最多不超过10分。
3.2线下主导型混合式PAD课堂教学实施
以《信息交互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侧重于专题设计实践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课程总学时为96课时。第一次课程前两节由教师进行课程评分标准、课程任务、课程内容框架以及交互设计发展历史的讲解,并进行每组3-4人的分组。分组过程中由教师将该班的好生与差生比较均衡的分配至各组中。第3节课前5分钟由教师对“亮考帮”的对分作业进行讲解,12分钟让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内容自行回顾并在学习通平台中完成对分作业,10分钟组内讨论,每人轮流发言交流“亮考帮”的内容,8分钟教师答疑学生提问,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对分作业的问题,检查学生讨论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第4节课教师进行交互设计概况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中发放的资料和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日常设计作业的同时完成对分作业。从第二次课程开始实行隔堂对分,每次讲授新内容的课程都实行“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教师答疑提问——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讲授新内容——设计实训——日常设计作业和对分作业”的教学过程。每次课程的第1节课的前10分钟进行组内讨论,10分钟进行组间讨论,10分钟教师答疑并提问,10分钟学生展示成果,2至4节课由教师进行新内容的讲解与设计实训,日常设计作业和对分作业的环节由学生在课后独自完成。 3.3线上主导型混合式PAD课堂教学实施
针对2020年春季新冠病毒期间停学不停课的教育部通知,我校交互设计方向的《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全程实行了直播教学,对线上主导型混合式PAD课堂的教学进行了探索。该课程总学时为72课时。教师课前在“学习通”平台中上传课标、授课计划、课程内容框架及部分课件和参考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概况并自行分组,每组4-5人。第一次课程中,前三节由教师进行课程技能软件Axure RP9.0的布局和基础功能讲解,让学生通过直播视频跟做操作步骤的形式进行课堂实训练习。第4节课5分钟教师讲解“对分作业”的开展方式;12分钟学生对前三节课的内容通过平台课件进行独学,并在“学习通”平台中提交对分作业;13分钟通过视频电话或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组内讨论,每人轮流发言交流后,将带有会议结束时间的截图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讨论功能的“小组讨论”话题中,证明小组讨论实施,并备注小组成员姓名和讨论遗留问题;10分钟教师对讨论话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视频连线提问学生对分作业中“帮帮我”的问题。第二次课程留对分作业和常规设计作业,从第三次课程开始实行隔堂对分,每次课程都实行“线上小组讨论——教师答疑提问——出示新案例——理论知识讲解——操作演示——学生实训操作模仿——日常设计作业和对分作业”的教学过程。其中,小组讨论环节由各小组在课前通过视频电话的形式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讨论,截图上传至平台证明。
四、混合式PAD课堂的教学效果和问题探索
对经历使用混合式PAD课堂进行教学的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单门课程布置“亮考帮”作业次数达10次以上,完成率为96.0%。调查发现:32.3%的学生在课后作业环节没能做到独立完成,经常需要他人帮助;71.9%的学生认为“亮考帮”的对分作业对自身帮助较大,有助于知识的整理和反思;56.3%的學生表示在讨论环节中,自己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同学的解答;78.1%的学生认为混合式PAD课堂提高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53.1%的学生表示混合式PAD课堂更能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仅有6.3%的学生觉得授课方式的变化对自身无影响。
综合调查结果与任课教师上课感受发现:混合式PAD课堂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通过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在分组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将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相对平均的分配到各组中,但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实施有一定困难;仅凭教师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没有办法确保学生独学的真实性;在直播课程中应用对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亮考帮”作业在连续使用对分的课程中,可在第一次实施后增加“解”环节,对上次作业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讨论更加认真,防止走形式应付教师的情况发生。
参 考 文 献
[1]李世国,顾振宇.普通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交互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2]林亚娜,商庆彬.对分课堂在人机交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21,1:96-98+101.
[3]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5.
[4]宋蔚,姚继东.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综述[N].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