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石,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物理学繁多的公式与定理所迷惑。对物理学科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越害怕则学习效率越低,导致物理教学陷入怪圈。探究式學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动脑思索,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浅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法的策略,望可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式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是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科目,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更是学生认知自然界的有利途径,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然而,物理学具有严谨、抽象等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败情况而气馁,进而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陷入恶性循环。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水平。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物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基础理论与公式,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致,物理学科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没有得到凸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理的抽象与枯燥,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久而久之,物理课堂教学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首先,可通过讲述趣味物理小故事的方式创设导入情境,例如必修一相对运动课堂内容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相信有人能徒手接到子弹么?”学生对问题感到惊讶,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教师顺势导入教学内容,“一战时有一位飞行员在开飞机的过程中将手伸出窗外,恰好抓住了一颗子弹,这其中的奥秘待我们学习过这节课就能参透”,通过类似的小故事,强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习欲望得到有效激发,便于后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其次,可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导入情境,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科学,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物理现象,例如讨论一牛顿定律讲解力的相互作用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走路过程中蕴含的这一知识点,在平坦的路面上,人们可以迈开大步走,但在光滑的冰面上,就只能小心翼翼地移动,而在沙地或者雪地上行走,人的步伐也会变得缓慢,通过不同情况下走路状态的对比引入课堂内容,学生可以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情境,例如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学习开始前,教师可以展示宇航员于太空活动的视频短片与瑰丽神奇的星系云图,以丰富的视觉感受抓住学生眼球,为后续课堂内容的导入铺设好条件。
二、科学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物理学科的难度整体较大,在探究式学习初始阶段,学生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学会定性判断这一问题,而在学生探究得到各个因素后,再让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其定量关系,避免问题难度设置过大,导致学生畏惧心理出现。与此同时,也应注意探究式学习法的适用范围,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设置探究实验,探究式学习法更适用于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与成就感,激发学生攻克理论与公式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介绍与了解类的知识,则不必一一花费时间进行探究式教学,应以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为约束进行综合考量。
三、兼顾整体个体发展,营造良好探究环境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正如森林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情况、思考问题的习惯都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新课程改革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观察所得结果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可以设置分层次探究性问题,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影响因素相关时,教师总结学生们的猜想,包括物体间压力大小、接触表面粗糙程度、受力面积等等,在开始探究性实验前,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实验,而对于有能力的小组,可进行定量实验,并且可在探究讨论得出一个影响因素的结果后选择另外因素进行探究。通过分层次教学方式,每一名学生的课堂时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同时,还应注意良好探究氛围的营造,物理实验大多数以小组形式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平时观察经验进行科学分组,平衡组间实力,形成组间良性竞争状态,组内则是以优带差,通过优生的积极引导挖掘学困生的潜能,让学生都有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促进其学习信心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反思与总结,提升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
反思与总结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将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内化为理论知识,并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中,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机械能守恒定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下落的速度,由动能定理推算出物体增加的动能,与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对比,发现两者近似相等,经过多组实验,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果。而在反思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挖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很快提出物体增加的动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并不完全相等,且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继续引导,“那同学们能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么?”学生陷入短暂思考,而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增加,所以即使是理想状况下,动能增加量也不会超过机械能减少量”、“重物下落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这部分力也做了功”等等。通过反思,学生可深入理解实验现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故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反思总结的引导过程,在每次探究性学习后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回忆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将会对其今后学习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滕绍波. 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科技创新导报. 2013(35);
[2]沈兵. 浅议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9) .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式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是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科目,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更是学生认知自然界的有利途径,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然而,物理学具有严谨、抽象等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败情况而气馁,进而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陷入恶性循环。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水平。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物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基础理论与公式,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致,物理学科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没有得到凸显,学生只能感受到物理的抽象与枯燥,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久而久之,物理课堂教学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首先,可通过讲述趣味物理小故事的方式创设导入情境,例如必修一相对运动课堂内容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相信有人能徒手接到子弹么?”学生对问题感到惊讶,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教师顺势导入教学内容,“一战时有一位飞行员在开飞机的过程中将手伸出窗外,恰好抓住了一颗子弹,这其中的奥秘待我们学习过这节课就能参透”,通过类似的小故事,强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学习欲望得到有效激发,便于后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其次,可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导入情境,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科学,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物理现象,例如讨论一牛顿定律讲解力的相互作用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走路过程中蕴含的这一知识点,在平坦的路面上,人们可以迈开大步走,但在光滑的冰面上,就只能小心翼翼地移动,而在沙地或者雪地上行走,人的步伐也会变得缓慢,通过不同情况下走路状态的对比引入课堂内容,学生可以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情境,例如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学习开始前,教师可以展示宇航员于太空活动的视频短片与瑰丽神奇的星系云图,以丰富的视觉感受抓住学生眼球,为后续课堂内容的导入铺设好条件。
二、科学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物理学科的难度整体较大,在探究式学习初始阶段,学生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学会定性判断这一问题,而在学生探究得到各个因素后,再让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其定量关系,避免问题难度设置过大,导致学生畏惧心理出现。与此同时,也应注意探究式学习法的适用范围,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设置探究实验,探究式学习法更适用于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与成就感,激发学生攻克理论与公式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介绍与了解类的知识,则不必一一花费时间进行探究式教学,应以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进度为约束进行综合考量。
三、兼顾整体个体发展,营造良好探究环境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正如森林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情况、思考问题的习惯都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新课程改革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观察所得结果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可以设置分层次探究性问题,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影响因素相关时,教师总结学生们的猜想,包括物体间压力大小、接触表面粗糙程度、受力面积等等,在开始探究性实验前,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实验,而对于有能力的小组,可进行定量实验,并且可在探究讨论得出一个影响因素的结果后选择另外因素进行探究。通过分层次教学方式,每一名学生的课堂时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同时,还应注意良好探究氛围的营造,物理实验大多数以小组形式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平时观察经验进行科学分组,平衡组间实力,形成组间良性竞争状态,组内则是以优带差,通过优生的积极引导挖掘学困生的潜能,让学生都有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促进其学习信心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反思与总结,提升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
反思与总结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将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内化为理论知识,并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中,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机械能守恒定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下落的速度,由动能定理推算出物体增加的动能,与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对比,发现两者近似相等,经过多组实验,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果。而在反思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挖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很快提出物体增加的动能与减少的重力势能并不完全相等,且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继续引导,“那同学们能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么?”学生陷入短暂思考,而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增加,所以即使是理想状况下,动能增加量也不会超过机械能减少量”、“重物下落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这部分力也做了功”等等。通过反思,学生可深入理解实验现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故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反思总结的引导过程,在每次探究性学习后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回忆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将会对其今后学习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滕绍波. 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科技创新导报. 2013(35);
[2]沈兵. 浅议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