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喜泽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机械专业毕业,四川大学书法篆刻专业证书班毕业。谢季筠工作室研修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获得者、蜀都书画院理事、国家三级美术师、著有专著《小篆技法教程》、线象艺术室创始人,高级工程师。
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最经典的理论之一。任何艺术都需紧跟时代步伐,跟随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变革。社会观念的不断的改变,科学材料技术的不断提升,书画的工具、材料的更新,绘画主体的对象变化,外来艺术影响,互联网普及等等因素的影响,书画艺术也不得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质的飞跃。
从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理论已经三百多年了。“笔墨当随时代”这个理论,在现代艺术界,尤其艺术界主流官方,从理论到舆论导向上,以及各类文艺活动展示上,都一直在遵循这个艺术发展的规律。比如现当代的主题画展,主体人物大都会是现代的人,很少的是古人(历史人物),现代都市题材的绘画也越来越多,表现现代工业题材的画开始盛行。西方色彩学引入,使色彩更加丰富。材料(颜料)品种的不断增加和改进,使颜料表现的效果更加丰富和独特。现代摄影技术的利用,使绘画的对象表现更加准确和生动。绘画的载体如纸张等的改进与丰富,装裱技术的改进,形式感不断地翻新。这都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有力佐证。我们主流艺术家的笔墨大都紧跟时代步伐,用手中的笔墨讴歌时代的真善美。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在发展、在变化、在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画的“笔墨”,实际就是一个传统说法的代名词。笔墨对于中国画的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笔墨是绘画的基础,是根基,是不可动摇的,是需要继承的,但必须赋予它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才具有生机。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的继承,就如建房,永远是墙基,盖不了新房,到不了高端。如果书画只谈创新,没有根基,建起来的房子不牢固,也会坍塌。任何传统的东西都要发展,正如动植物的进化一样都要有“进化”,“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法则。只有观念的更新,新的时代元素的贯注,才能使中国绘画青春常在,活力四射。
从今天社会发展与变迁来看。“笔墨当随时代”更有它的时代性、广泛性。石涛所指“笔墨”应为绘画工具、绘画材料、绘画语言、创新意识、技巧变化和主体元素等方面综合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是用笔画线的质感与力感,线条方圆曲直的抑扬顿挫,起、收、行的变化与丰富,是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的传统,是中国画的“基因”,是不能改变的传统经典。“笔墨”的内容丰富,不是狭隘毛笔的水墨。与中国画同宗同脉的书法,时代性也是随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文字的不断变化,随书法书体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包含工具、材料、语言、意识、技法和内容的综合体,每一项都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今年的全国第十三届美术展的作品,其主要特点:反映鲜活的生活细节,体现当代的真善美;探索创作语言,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美术,导向创作的趋势;创作题材多样性,技法的独特性;带着真诚感受,描绘人民生活,与时代同步伐,在变革中传承。这是“笔墨当随时代”在现当代美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笔墨当随时代”实质上就是中国画的创新意识。一味地只讲传统“笔墨”,不与时代合拍,所绘对象还是灰布长衫,所居之所仍然窑洞、茅屋,画面不是现代人物,所居之所不是高楼大厦。后果会遍地都是“四王”,个个是“八大”,遍地都是古画复制品。这样就没有现代中国画的繁荣,艺术界的大发展。有些画家,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究其原因,有些画家是为了逃避现实,选择性地漠视现实。有的“学有所成”不愿改变画风,实质是“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与时代脱节。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的普及,使每一个人的眼界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笔墨的时代性的表现就更为突出,更加重要。
“笔墨”的时代性还应包括画家本身随着见识阅历的增加,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断地否定自我,创作出不同内容及主题的新作品。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学习是永恒的,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落伍。”時刻都要有“归零”的思想,才能进步。画家本身需要文化自信,但不应该“自恋”,过早结“茧”。自我重复的艺术不是艺术,是复制品。这样的复制品迟早被市场及现实所抛弃。这是画家本人的悲哀,也是艺术界的悲哀!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时代的烙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文艺的变化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文艺的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习总书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对刘勰这句话最合时代的诠释。从文学史上的这些生动的例证出发,刘勰总结出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质文沿时,崇替在选”,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笔墨的嬗变都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即笔墨当随时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的笔墨艺术更是如此。
春复一春,代复一代,苟日新,日日新。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根基牢固,如何发展,如何保持青春的活力,其实质就是看其笔墨是否紧跟时代,与时代合拍?落实在笔墨上,即表现的作品是否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否是当代人的人文风貌。“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不变规律。但愿中国画的笔墨伴随着时代的足音,延绵不绝,走向远方。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机械专业毕业,四川大学书法篆刻专业证书班毕业。谢季筠工作室研修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获得者、蜀都书画院理事、国家三级美术师、著有专著《小篆技法教程》、线象艺术室创始人,高级工程师。
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最经典的理论之一。任何艺术都需紧跟时代步伐,跟随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变革。社会观念的不断的改变,科学材料技术的不断提升,书画的工具、材料的更新,绘画主体的对象变化,外来艺术影响,互联网普及等等因素的影响,书画艺术也不得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质的飞跃。
从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理论已经三百多年了。“笔墨当随时代”这个理论,在现代艺术界,尤其艺术界主流官方,从理论到舆论导向上,以及各类文艺活动展示上,都一直在遵循这个艺术发展的规律。比如现当代的主题画展,主体人物大都会是现代的人,很少的是古人(历史人物),现代都市题材的绘画也越来越多,表现现代工业题材的画开始盛行。西方色彩学引入,使色彩更加丰富。材料(颜料)品种的不断增加和改进,使颜料表现的效果更加丰富和独特。现代摄影技术的利用,使绘画的对象表现更加准确和生动。绘画的载体如纸张等的改进与丰富,装裱技术的改进,形式感不断地翻新。这都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有力佐证。我们主流艺术家的笔墨大都紧跟时代步伐,用手中的笔墨讴歌时代的真善美。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在发展、在变化、在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画的“笔墨”,实际就是一个传统说法的代名词。笔墨对于中国画的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笔墨是绘画的基础,是根基,是不可动摇的,是需要继承的,但必须赋予它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才具有生机。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的继承,就如建房,永远是墙基,盖不了新房,到不了高端。如果书画只谈创新,没有根基,建起来的房子不牢固,也会坍塌。任何传统的东西都要发展,正如动植物的进化一样都要有“进化”,“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法则。只有观念的更新,新的时代元素的贯注,才能使中国绘画青春常在,活力四射。
从今天社会发展与变迁来看。“笔墨当随时代”更有它的时代性、广泛性。石涛所指“笔墨”应为绘画工具、绘画材料、绘画语言、创新意识、技巧变化和主体元素等方面综合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是用笔画线的质感与力感,线条方圆曲直的抑扬顿挫,起、收、行的变化与丰富,是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的传统,是中国画的“基因”,是不能改变的传统经典。“笔墨”的内容丰富,不是狭隘毛笔的水墨。与中国画同宗同脉的书法,时代性也是随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文字的不断变化,随书法书体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包含工具、材料、语言、意识、技法和内容的综合体,每一项都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今年的全国第十三届美术展的作品,其主要特点:反映鲜活的生活细节,体现当代的真善美;探索创作语言,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美术,导向创作的趋势;创作题材多样性,技法的独特性;带着真诚感受,描绘人民生活,与时代同步伐,在变革中传承。这是“笔墨当随时代”在现当代美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笔墨当随时代”实质上就是中国画的创新意识。一味地只讲传统“笔墨”,不与时代合拍,所绘对象还是灰布长衫,所居之所仍然窑洞、茅屋,画面不是现代人物,所居之所不是高楼大厦。后果会遍地都是“四王”,个个是“八大”,遍地都是古画复制品。这样就没有现代中国画的繁荣,艺术界的大发展。有些画家,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究其原因,有些画家是为了逃避现实,选择性地漠视现实。有的“学有所成”不愿改变画风,实质是“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与时代脱节。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的普及,使每一个人的眼界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笔墨的时代性的表现就更为突出,更加重要。
“笔墨”的时代性还应包括画家本身随着见识阅历的增加,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断地否定自我,创作出不同内容及主题的新作品。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学习是永恒的,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落伍。”時刻都要有“归零”的思想,才能进步。画家本身需要文化自信,但不应该“自恋”,过早结“茧”。自我重复的艺术不是艺术,是复制品。这样的复制品迟早被市场及现实所抛弃。这是画家本人的悲哀,也是艺术界的悲哀!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时代的烙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文艺的变化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文艺的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习总书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对刘勰这句话最合时代的诠释。从文学史上的这些生动的例证出发,刘勰总结出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质文沿时,崇替在选”,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笔墨的嬗变都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即笔墨当随时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的笔墨艺术更是如此。
春复一春,代复一代,苟日新,日日新。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根基牢固,如何发展,如何保持青春的活力,其实质就是看其笔墨是否紧跟时代,与时代合拍?落实在笔墨上,即表现的作品是否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否是当代人的人文风貌。“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不变规律。但愿中国画的笔墨伴随着时代的足音,延绵不绝,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