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解笔墨与时代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喜泽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机械专业毕业,四川大学书法篆刻专业证书班毕业。谢季筠工作室研修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获得者、蜀都书画院理事、国家三级美术师、著有专著《小篆技法教程》、线象艺术室创始人,高级工程师。
  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最经典的理论之一。任何艺术都需紧跟时代步伐,跟随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变革。社会观念的不断的改变,科学材料技术的不断提升,书画的工具、材料的更新,绘画主体的对象变化,外来艺术影响,互联网普及等等因素的影响,书画艺术也不得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质的飞跃。
  从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理论已经三百多年了。“笔墨当随时代”这个理论,在现代艺术界,尤其艺术界主流官方,从理论到舆论导向上,以及各类文艺活动展示上,都一直在遵循这个艺术发展的规律。比如现当代的主题画展,主体人物大都会是现代的人,很少的是古人(历史人物),现代都市题材的绘画也越来越多,表现现代工业题材的画开始盛行。西方色彩学引入,使色彩更加丰富。材料(颜料)品种的不断增加和改进,使颜料表现的效果更加丰富和独特。现代摄影技术的利用,使绘画的对象表现更加准确和生动。绘画的载体如纸张等的改进与丰富,装裱技术的改进,形式感不断地翻新。这都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有力佐证。我们主流艺术家的笔墨大都紧跟时代步伐,用手中的笔墨讴歌时代的真善美。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在发展、在变化、在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画的“笔墨”,实际就是一个传统说法的代名词。笔墨对于中国画的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笔墨是绘画的基础,是根基,是不可动摇的,是需要继承的,但必须赋予它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才具有生机。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的继承,就如建房,永远是墙基,盖不了新房,到不了高端。如果书画只谈创新,没有根基,建起来的房子不牢固,也会坍塌。任何传统的东西都要发展,正如动植物的进化一样都要有“进化”,“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法则。只有观念的更新,新的时代元素的贯注,才能使中国绘画青春常在,活力四射。
  从今天社会发展与变迁来看。“笔墨当随时代”更有它的时代性、广泛性。石涛所指“笔墨”应为绘画工具、绘画材料、绘画语言、创新意识、技巧变化和主体元素等方面综合的代名词,“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是用笔画线的质感与力感,线条方圆曲直的抑扬顿挫,起、收、行的变化与丰富,是用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的传统,是中国画的“基因”,是不能改变的传统经典。“笔墨”的内容丰富,不是狭隘毛笔的水墨。与中国画同宗同脉的书法,时代性也是随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文字的不断变化,随书法书体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包含工具、材料、语言、意识、技法和内容的综合体,每一项都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今年的全国第十三届美术展的作品,其主要特点:反映鲜活的生活细节,体现当代的真善美;探索创作语言,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美术,导向创作的趋势;创作题材多样性,技法的独特性;带着真诚感受,描绘人民生活,与时代同步伐,在变革中传承。这是“笔墨当随时代”在现当代美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笔墨当随时代”实质上就是中国画的创新意识。一味地只讲传统“笔墨”,不与时代合拍,所绘对象还是灰布长衫,所居之所仍然窑洞、茅屋,画面不是现代人物,所居之所不是高楼大厦。后果会遍地都是“四王”,个个是“八大”,遍地都是古画复制品。这样就没有现代中国画的繁荣,艺术界的大发展。有些画家,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究其原因,有些画家是为了逃避现实,选择性地漠视现实。有的“学有所成”不愿改变画风,实质是“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与时代脱节。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的普及,使每一个人的眼界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笔墨的时代性的表现就更为突出,更加重要。
  “笔墨”的时代性还应包括画家本身随着见识阅历的增加,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断地否定自我,创作出不同内容及主题的新作品。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学习是永恒的,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落伍。”時刻都要有“归零”的思想,才能进步。画家本身需要文化自信,但不应该“自恋”,过早结“茧”。自我重复的艺术不是艺术,是复制品。这样的复制品迟早被市场及现实所抛弃。这是画家本人的悲哀,也是艺术界的悲哀!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时代的烙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文艺的变化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文艺的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习总书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是对刘勰这句话最合时代的诠释。从文学史上的这些生动的例证出发,刘勰总结出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质文沿时,崇替在选”,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笔墨的嬗变都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即笔墨当随时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艺术也是如此中国画的笔墨艺术更是如此。
  春复一春,代复一代,苟日新,日日新。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根基牢固,如何发展,如何保持青春的活力,其实质就是看其笔墨是否紧跟时代,与时代合拍?落实在笔墨上,即表现的作品是否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否是当代人的人文风貌。“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不变规律。但愿中国画的笔墨伴随着时代的足音,延绵不绝,走向远方。
其他文献
成都画院现有藏品1717件,其中国画作品1449件、油画作品1 82件、版画作品49件、多媒体作品32件、其他类别作品5件,市值过亿元。  建院伊始,典藏工作就是成都画院的核心工作之一,见证着画院40年的发展历程。除征集购买、接受捐赠等传统形式的人藏途径,成都画院结合自身特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画家管理办法,由画院专职画家、画师、特聘画家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职务创作作品用以充实馆藏,从
易柯  YI KE  中共党员,四川宜宾人,1953年8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代表作品有琵琶协奏曲《满江红》;笛子与乐队《阿诗玛叙事诗》;曲笛协奏曲《路南调》;二胡与琵琶乐队《读“长恨歌”感怀》等。曾任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2002年8月任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2
实验戏剧《断章》(潘乃奇编剧、任明炀导演),是一部将西方表现戏剧手法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的创新作品。该剧受我国著名诗人卞之琳名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启发,化用诗作内涵一一“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孙玉石语),体现为古今两对夫妻的哲理故事,极富创造性地将川剧与话剧有机结合,打开了传统戏曲表
这件《瑞鹄祥云》创作于1984年,是朱佩君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工笔细腻、设色浓烈,透露出强烈的中国气象,现在也被作为“中国梦”的典型形象广泛传播。  朱佩君(192 0-1995)  1920年生于四川成都。1980-1986年任成都画院副院长,1987 -199 3年任成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联顾问、成都市文联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蜀蓉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从事摄影三十余载,擅长自然地理摄影。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认定的“杰出摄影家”称号,佳能年度十佳专业摄影师;曾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3《美丽瞬间》栏目专题采访,录制有中央电視台CCTV-纪录频道专题纪录片《疯狂摄影师》之《飞跃死亡之湖》;出版有《天鹅诗篇》《随影而行》等摄影作品集。  推荐理由  2016年9月, 荣获中国艺术摄影学
翰墨潾崖
期刊
主管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云  LIYUN  《龙泉山》执行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重点项目签约作家。2020年主笔<龙泉驿十大历史名人》-书并出版發行。  寄语  我们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海域和领空,无不抒写着56个民族的华彩诗章。每一个中国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建党10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劳动创造的结晶,奋进新时代开启中华
文化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中国优秀专业技艺人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第十届政协特邀委员、四川省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荣誉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皇汉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唯一蜀绣技艺传承人,作品连续四届应邀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  潜心专研蜀绣技艺四十余
古村百坪,南江下辖,乡属朱公,脱贫攻坚,名播巴蜀。戊戌年秋,歷山高水远阅村史,浴云淡风轻访贤达。新旧百坪,有别天壤,遂作赋以记之。  百坪形胜,集州之南;伏波之风,锦鲤下山。西望梨子园,挟龙耳之紫气;东张元顶子,镇清江之苍龙。约千愁于一村,风水乎?集百花于一片,宝地也。黄衫红巾映草色,充耳百灵唢呐声。民乐起,玉树琼枝摘星斗;鼓锣响,水墨云烟照乾坤。马家沟英才俊朗,灿若繁星;白家坪钟灵涵芳,光如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