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学生复习课是常态课,如何使复习课更高效,是每位教师一直关注并不断倾心研究的课题。结合多年来教初三的经历,笔者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互动教学、凸显主体、重视主导、强化反馈等方法人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创设多样情境。增强复习旧知趣味性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其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复习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学习内容巧妙合理地创设各种情景,把学生带人情境,那么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也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是巧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复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时,笔者模拟了到服装店买衣服的情景,由教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服装。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二是巧设时事情境,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不仅是为了明“知”,也应该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如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从岛屿主权争端问题人手,带领学生关注国内外局势,从各国航空母舰到我国的辽宁号,再到时事新闻中最热门的钓鱼岛问题,给出一道关于钓鱼岛位置计算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题目。这样的情境创设着眼于国际政治,迅速提升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起点。
三是巧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深入。跟新授课一样,复习课上也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在问题探究中巩固知识。复习课的问题情境不需太复杂和太深奥。如复习幂的运算法则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教师给出这样的问题:长为8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和长为2米,宽为2米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学生不难发现结果是一样的,再次直观可见22×23=25,就可以彻底掌握幂的运算法则。
二、充分凸显主体,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放权”。
一放内容选择权。不少教师认为,复习课涉及的知识面广,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但课堂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什么都让学生探究太费时间,因而,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应当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处在一种“被复习”状态,自然感觉复习课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非常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短板、盲区在哪?站在学生的立场对复习内容进行把握,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既不盲目自信,也不会失去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二放梳理总结权。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参与归纳、分类、综合、整理的过程,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认知结构。如圆的复习,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前期由师生共同列出本章的几个知识点。接着请学生到黑板上给圆添条件,通过添加的条件让其他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一来二去,关于圆的知识点在大家的合作中完全梳理出来。
三放题意解读权。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读不好题,或者不会读题都会影响到解题结果。复习课上,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要学生刚刚有了一点点“疙瘩”就急于帮忙或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读题解题的权利。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读题,学会圈关键词,找相关信息,发现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并教给他们列表或画图的方法,学会通过数形结合来理解题意,解读数学综合难题;还要让学生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条件和结论之间怎么建立联系,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通过学生的叙述可以了解其具体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知识弱点。
四放错误纠正权。试卷、作业讲评是初三数学复习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许多教师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会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后进行试卷的分析。一堂课只看到教师在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寻找错误的原因所在,并尝试独立订正。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通过同伴合作、交流、探讨等方式,寻找正确答案。由于错误来自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往往参与热情很高,这样的复习会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放提问质疑权。“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能有思,有思才能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渴求知识的动机。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三、重视主导作用,促进形成知识系统性
复习要抓住基础知识,再将其系统化、结构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脉络,便于记忆。而要做到把知识系统化,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给学生方法:抓住基础点,突出重难点。
在复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基点,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善于巧妙利用教材的留白,结合自己做过的练习进行补充,在大脑中构建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发掘内在联系,梳理整合提升。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知识点又是螺旋式分布。因此,九年级的复习课必须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搞清楚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另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可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及个人自学、合作交流等个性化的互动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复习课还应强调反馈作用,及时地检测和评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复习课要做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漏缺,融会贯通更熟练。”九年级的数学复习课任务重、时间紧,教师既要成为掌控复习方向的舵手,又要成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能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只有在情感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 杨晶晶)
一、创设多样情境。增强复习旧知趣味性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其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复习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学习内容巧妙合理地创设各种情景,把学生带人情境,那么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也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是巧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复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时,笔者模拟了到服装店买衣服的情景,由教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服装。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二是巧设时事情境,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情境教学不仅是为了明“知”,也应该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如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从岛屿主权争端问题人手,带领学生关注国内外局势,从各国航空母舰到我国的辽宁号,再到时事新闻中最热门的钓鱼岛问题,给出一道关于钓鱼岛位置计算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题目。这样的情境创设着眼于国际政治,迅速提升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起点。
三是巧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深入。跟新授课一样,复习课上也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在问题探究中巩固知识。复习课的问题情境不需太复杂和太深奥。如复习幂的运算法则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教师给出这样的问题:长为8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和长为2米,宽为2米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学生不难发现结果是一样的,再次直观可见22×23=25,就可以彻底掌握幂的运算法则。
二、充分凸显主体,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放权”。
一放内容选择权。不少教师认为,复习课涉及的知识面广,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但课堂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什么都让学生探究太费时间,因而,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应当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处在一种“被复习”状态,自然感觉复习课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非常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短板、盲区在哪?站在学生的立场对复习内容进行把握,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既不盲目自信,也不会失去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二放梳理总结权。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参与归纳、分类、综合、整理的过程,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认知结构。如圆的复习,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前期由师生共同列出本章的几个知识点。接着请学生到黑板上给圆添条件,通过添加的条件让其他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一来二去,关于圆的知识点在大家的合作中完全梳理出来。
三放题意解读权。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读不好题,或者不会读题都会影响到解题结果。复习课上,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要学生刚刚有了一点点“疙瘩”就急于帮忙或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读题解题的权利。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读题,学会圈关键词,找相关信息,发现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并教给他们列表或画图的方法,学会通过数形结合来理解题意,解读数学综合难题;还要让学生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条件和结论之间怎么建立联系,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通过学生的叙述可以了解其具体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知识弱点。
四放错误纠正权。试卷、作业讲评是初三数学复习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许多教师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会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后进行试卷的分析。一堂课只看到教师在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寻找错误的原因所在,并尝试独立订正。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通过同伴合作、交流、探讨等方式,寻找正确答案。由于错误来自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往往参与热情很高,这样的复习会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放提问质疑权。“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能有思,有思才能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渴求知识的动机。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三、重视主导作用,促进形成知识系统性
复习要抓住基础知识,再将其系统化、结构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脉络,便于记忆。而要做到把知识系统化,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给学生方法:抓住基础点,突出重难点。
在复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建构知识体系,抓住基点,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善于巧妙利用教材的留白,结合自己做过的练习进行补充,在大脑中构建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发掘内在联系,梳理整合提升。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知识点又是螺旋式分布。因此,九年级的复习课必须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搞清楚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另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可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及个人自学、合作交流等个性化的互动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复习课还应强调反馈作用,及时地检测和评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复习课要做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漏缺,融会贯通更熟练。”九年级的数学复习课任务重、时间紧,教师既要成为掌控复习方向的舵手,又要成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能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只有在情感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