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的尝试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寻路与行路”与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在内容上可以知行合一,尝试整合这两部分课程。整合后的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课程的实效性也更强烈些。反思整合这两个学科的课程,如何既体现学科应有的特色,又能体现整合后的课程的整体性。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学科融合,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合适,让教育方式更合理,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教学效益
  开学伊始,翻看教科书,发现《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寻路与行路”与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在内容上可以知行合一,于是我就有了尝试整合这两部分课程的想法。
  在研读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后,我开始设计整合这两部分课程。《数学》“位置与方向(一)”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根据给定的方向来辨认其他方向,并根据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平面图或地图上的方向,能根据示意图辨别物体或建筑物的方向,体会对应思想,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重在教给学生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寻路与行路”部分指导活动最关键的理论知识,活动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数学课上是否把这些内容弄明白了,但课本内容在用理论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设计相对“薄”了一些。《品德与社会》“寻路与行路”部分重点是看懂和使用平面图,把身边最熟悉的地方能用图表示出来,乘车出行怎样选择合适的路线,怎样看站牌和乘公共汽车,还有就是注意交通安全。重在实践活动。而这恰好补足了《数学》“位置与方向(一)”内容方面的短板。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把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设计好了就能够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使课堂的有效l生有较大的提高。
  我的教学设计是先把《数学》“位置与方向(一)”中的例1与例2与《品德与社会》“寻路与行路”中的“①学看平面图”,进行整合。“位置与方向(一)”中的例1与例2知识点是学生结合情景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并根据一个方向辨别出其他方向,而品德与社会“寻路与行路”中的“①学看平面图”,教学重点是学生要教学生看懂平面图,并尝试画简单的校园平面图向别人来介绍学校的情况。我是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作为素材,从实景中抽象出平面图,由于选用的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在加上辨识的是大家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对校园平面图中的方向的辨别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尝试画学校的平面图在《数学》“位置与方向(一)”中就属于拓展提高部分了,但在《品德与社会》中却又是必须完成的部分,针对这个难点,在我给孩子们介绍了有关图例的知识后,学生通过合作也能画出校园的平面图,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方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能激发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这部分内容的整合“数学味”相对浓厚些,整合后的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课程的实效性也更好些。
  接着我把《数学》“位置与方向(一)”中的例3与例4与品德与社会“寻路与行路”中的“②校外探路”进行整合。“位置与方向(一)”中的例3与例4的知识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辨认八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寻路与行路”中的“②校外探路”指导学生活动的要点是让孩子弄清家校沿途的情况,学画简单的线路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陛。”基于这个指导理念,我在这部分内容的整合中重点就是指导学生画家校路线图,由于学生认知程度,年龄特点的限制,单凭学生个人能力要把这事做好有较大的难度,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派上了用场,先把学生按居住的区域分组,再引导孩子们总结下如何利用前一部分知识来画路线图,然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学生绘制路线图,最后是检验效果,我采用的办法是:小组交叉使用其他同学绘制的路线图,来寻找要到达的地点,这个办法不仅是能检验出画的路线图是否正确,更关键的是能够帮助绘制路线图的小组找出错误,纠正错误。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品德”味比“数学”味要浓厚些,《品德与社会》中有一个设计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家校路线图的绘制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手去描绘生活,这种摒弃脱离生活实际,一味说教的教育方式,能更高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整合两个学科课程,按课程设计进行教学,从反馈的情况分析,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课堂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就是整合这两个学科的课程,如何既体现学科应有的特色,又能体现整合后的课程的整体陛,难道在讲数学的时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抑或是在學习思品中穿插串讲数学知识,就是课程整合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个人以为,整合课程的大前提是在原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梳理,重新编排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减少或排除重复部分,通过整合的学科知识的互补、强化,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过分强调学科专业化,进行整合就是生硬的拼凑。但整合的课程体现不出学科特色,也不大可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程整合必要须要理出一条明确的主线,明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形式的选用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注重实效性才是最重要的。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学科融合,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合适,让教育方式更合理,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
  课程整合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形式,我们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找准位置,辨明方向,探索出更有效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道路是我奋斗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尽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让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  一、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实效性,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基础  一是利用校
摘要: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是交往、互动。但是,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进行阐述,并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
摘要: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能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是较为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感教育;兴趣;想象力  美术教育讲究的是情感的
摘要:体操是一项优雅、充满艺术的高难度运动项目。对动作的准确性、舒展性和力量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任何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需要强大的力量素质做支撑。因此研究体操运动中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对体操运动的技术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体操;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体操是一项动力与静力相结合的非周期性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大部分动作技术难度大、动作复杂、每个动作前后连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从而使整套
摘要: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不善于认真的读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不能正确的想出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因此,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实际问题;能力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