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齐国的大军事家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课文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这是对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进行培养、对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启蒙的很好的教材。教学本课,我根据“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观察、思维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导学第二段后,让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便提出了问题。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比较泛,显得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重点和内容,我就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进行提问,学会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问道:“孙膑为什么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探讨价值,我便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
二、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讨论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多处使用。例如解决课后第2题: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三句话的联系,教师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得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后,情况会怎样?再让学生讨论三句话之间的联系,学生及时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便很快地说出: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同时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正是有了这样的发现,孙膑才作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便可以转败为胜的准确判断。学生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又受到了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
三、创设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田忌赛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的出场顺序,了解现场赛马情况。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卡片制作表示田忌和齐威王的三匹不同等级的“马”。在导学第一段和第三段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排列“马”的对阵情况,然后又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面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轻松有趣地明白了两次比赛马的出场顺序,体会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指导比较分析,启发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导学《田忌赛马》第四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教师先指导学生对两次赛马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次田忌齐威王第二次田忌齐威王
(斗力)(败)上—上(胜)(斗智)(败)下—上(胜)
(败)中—中(胜)(胜)上—中(败)
(败)下—下(胜)(胜)中—下(败)
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便很快地说出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在孙膑的指导下,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终于以胜两场输一场的战绩获胜。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拓宽训练,启发他们思考:除了这种出场顺序田忌能取胜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取得胜利?让学生试着排其它顺序。学生很快地排出了另两种对阵方法:
田忌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败)上—上(胜)(败)中—上(胜)
(败)下—中(胜)(胜)上—中(败)
(胜)中—下(败)(败)下—下(胜)
结果:1:2 结果:1:2
学生很快又说出从以上排法可以看出,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顺序,其他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教师再进一步拓宽训练,问道:“假如齐威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应当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一、创设观察、思维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导学第二段后,让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便提出了问题。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比较泛,显得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重点和内容,我就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进行提问,学会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问道:“孙膑为什么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探讨价值,我便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
二、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讨论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多处使用。例如解决课后第2题:读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3)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三个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三句话的联系,教师可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得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后,情况会怎样?再让学生讨论三句话之间的联系,学生及时交换看法、相互启发,便很快地说出: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同时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正是有了这样的发现,孙膑才作出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便可以转败为胜的准确判断。学生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又受到了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
三、创设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田忌赛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的出场顺序,了解现场赛马情况。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卡片制作表示田忌和齐威王的三匹不同等级的“马”。在导学第一段和第三段时,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排列“马”的对阵情况,然后又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面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轻松有趣地明白了两次比赛马的出场顺序,体会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指导比较分析,启发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导学《田忌赛马》第四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教师先指导学生对两次赛马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次田忌齐威王第二次田忌齐威王
(斗力)(败)上—上(胜)(斗智)(败)下—上(胜)
(败)中—中(胜)(胜)上—中(败)
(败)下—下(胜)(胜)中—下(败)
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便很快地说出田忌转败为胜是因为在孙膑的指导下,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终于以胜两场输一场的战绩获胜。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拓宽训练,启发他们思考:除了这种出场顺序田忌能取胜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取得胜利?让学生试着排其它顺序。学生很快地排出了另两种对阵方法:
田忌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败)上—上(胜)(败)中—上(胜)
(败)下—中(胜)(胜)上—中(败)
(胜)中—下(败)(败)下—下(胜)
结果:1:2 结果:1:2
学生很快又说出从以上排法可以看出,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顺序,其他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教师再进一步拓宽训练,问道:“假如齐威王也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应当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