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开手账贴纸的那一刻,我就对贴纸上所描绘的各种新奇的地点和事件感到兴奋与期待,但也只能凭着自己对校园微弱的印象与了解在脑海中模糊地描绘着未来的模样。时隔两月,当我再次翻看这些贴纸,才发现这一件件小事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具象真切起来。
12.9合唱比赛作为每年清华最大规模的文艺活动,每个院系的新生都会参与其中,说起来也不算是一件小事。
还记得在半个月前的合唱比赛动员大会上,团委老师提到了清华与12.9的渊源,她说每一个清华人都应该有一份家国情怀。《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原型沈崇海,从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放弃优渥工作投考航校为国效力,在与日军的激战中驾驶着突发故障的飞机冲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在清华园的西大操场南侧,在川流不息的校河与高大挺拔的松树下,在清华校友烈士的黑色花岗岩石板上,沉静而坚定地刻着沈崇海的名字。
看到石碑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学校所宣扬的那句“行胜于言”之于清华学生的意义:我们背负的不仅是学术与科研的责任,更要拥有中国青年对国家兴盛的一份担当。而12.9合唱的意义,除了歌颂为祖国和平做出牺牲的清华前辈,更重要的是告诉所有清华人,不用将“爱国”二字常挂嘴边,但却要做到如校歌所唱到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园历史的开端,是学校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校址建筑。银白色的砖瓦砌成颇具西方风格的两层洋楼,经过多次的修复,外观看上去像是未经风雨的崭新大楼,但一进门,便能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历史气息。首先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书香味,其中夹杂着木质桌椅独特而陈旧的木香,褐色的木质地板上铺着薄薄的大红色地毯,走廊两侧安放着长长的横椅,木质的窗棂外缠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再向前走两步,便能听到脚下地板发出的吱吱响声。
在抢不到图书馆座位的周末,我总习惯在清华学堂上自习。这座安静的建筑总能让人忘记周围的嘈杂,忘记时间的流逝,静下心投入书本。当柔和的阳光穿过爬山虎的间隙照射到课桌上时,我总会想,是否100年前也有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在此钻研精细的古代建筑,或者推导逻辑严密的物理公式,并在心中刻画自己的未来。
与大家心目中“萧瑟”“凄冷”的秋不同,清华园的秋天,是绚丽多彩的。深红的枫叶、橙黄的银杏叶,秋日暖暖的阳光在橙红的层层交汇间渲染出一片绚烂。秋风中片片的落叶不是落寞的,因为树下有拾捡枫叶的同学;情人坡上有手捧银杏叶拍照的情侣。他们总能为园子增添一丝灵动的美。时不时还能在树林旁捕捉到小松鼠与刺猬搬運食物的匆忙身影,秋高气爽下是一片按部就班的平和与宁静,也总让我在忙碌的学习和琐事繁多的生活中感叹自己身处清华园的幸运。
读博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的文献阅读和小组汇报、严谨的逻辑推理不能容忍一丝的差错,但每每走在秋日学堂路的大榕树下,看着大家从早晨到夜晚充满活力的奔走、听着他们在我从不曾涉及的领域争论得面红耳赤,仿佛我也被注入了满满的力量,总能在下一秒就绽放出笑脸。
百团大战也是清华园为迎接新生,举行的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近百个社团的招新摊位不仅包围了整个紫荆操场,还占领了从桃李园到紫荆园食堂的大半条街。有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汉服社”“中医社”“书法社”;也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球类社团以及田径运动社团;还有与专业能力相关的“计算机社”“新闻媒体社”以及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机器人社”。各大社团为了吸引同学们的眼光,各出奇招。“潜水社”的负责人搬出了棉花糖机和抓娃娃机,一时间摊位前就排满了关注的同学们。还有的社团现场教学,穿上戏服表演一出京剧、颠起排球开始一场比赛,引得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观
其实“百团大战”只是大家除学业之外生活的一种缩影,学校平台的广度决定了同学们眼界的开阔,所以在清华,优秀永远有无数种定义的方式,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作为学生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而在各自爱好且擅长的领域,大家也都是不断闪闪发着光的人。
大学期间的学习,一定不能是闭门造车的过程,特别是对研究生来说,做调研汇报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也是在清华的学习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还记得9月刚开学,导师就给了我一些调研项目,让我半个月之内整理并进行汇报。对于一项从未接触的领域,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地了解,从研究背景到研究发展,再到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方方面面都需要完善的思考。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在自习教室查阅大量的文献、在图书馆借几本厚厚的生理基础书籍,文献打印出来堆成了小山高,每天的上学路上书包里都是满满的书和资料调研结束,再进行资料的汇总和整理,还需要配合PPT进行模拟汇报练习,我发现每次的模拟汇报后,我都能找出一些逻辑的漏洞,并产生更深地思考与理解。最终,我的调研和展示结果得到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肯定,也让我对未来研究生的学习拥有了更多的信心。
想起本科第一次做pre的我,瑟瑟缩缩站在教室的角落,讲话之前都要鼓起勇气做深呼吸,还控制不住自己颤抖的手与发红的脸颊,胆怯的眼神和断续的语言更是让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但只要多多历练,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现在的我明白,做pre是自我提升和相互交流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于是我总能沉浸在准备和汇报的过程中。站上讲台的我不再怯懦,而是带着自信的微笑和坚定的眼神,大大方方地和老师同学们进行内容的分享。对于大家的肯定或是意见,我都不再受宠若惊,更不会妄自菲薄,只是单纯地享受其中,不断突破。趁着年轻在清华园的沃土中不断汲取,对我来说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
除了进行调研与学术的汇报,导师还要求我们具有强大的思辨能力。按照学校的规定,博士生需要参加至少30场学术研讨会,我们有幸能够听到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学术演讲:有诺奖获得者为我们讲解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思维方式,也有刚从哈佛剑桥完成博士后工作回国进行独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中思维的碰撞总能激发我的思考,让我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研究,特别是在最后的问答环节,还可以向学术大牛们讨教自己研究时遇到的瓶颈问题。如果说进行学术汇报是一种从内而外的自我提升,那么参加学术研讨会则是在更高的维度从广及深的学习过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知识储备的广度才能有思维逻辑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断学习前人成功的思路、避免前人失败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近年清华人在科研成果上的突飞猛进。
清华每年特等奖学金的评选答辩绝对是一件让所有人都期待万分的事情,每当11月初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名单一经公布,就无时无刻不在吸引人们的关注。答辩会显眼的宣传展板和候选人的介绍牌沿着从宿舍到教室必经的学堂路上依次陈列,放眼望去,介绍牌上拥挤地塞满了候选人丰富的履历:上一位同学曾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特等奖,下一位同学已经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自己的文章明明只是预热答辩的简单宣传,却能感受到争锋相对的紧张气氛。而每个人最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一项项难以望其项背的履历,而是他们眼神中所散发出来的自信光芒。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不同,那种自信是对自身有着明确认知后谦卑而积极的张扬。谦卑,是为了保持警醒避免骄傲和自满;积极,是为了不妄自菲薄,客观地审视自己。
除了引人注目的特等奖学金之外,清华还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奖学金,例如每年院系中评选出的综合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还有对刚入学的博士生颁发的“未来学者”奖学金我有幸在刚入学时获得了“未来学者”奖学金,得到消息的我先是激动,后来又有些许的不安,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十分优秀,有着丰富的履历和优异的成绩,我总担心自己配不上这个奖项,后来才慢慢释怀:奖学金的意义不限于对过去成绩的肯定和嘉奖,它更是一份激励,激励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枯燥的文献,在凌晨5点就可以起床学习英语,如果认为自己还达不到“未来学者”的高度,那么就日复一日地努力,让未来的自己达到。我深知自己与真正的学者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恰恰也是这差距清晰地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也坚信,未来的我能成为一名自信且谦卑的科研工作者。
虽然来清华还不到三个月,但我也逐渐适应了读博的生活节奏,并体验了许多在清华园里必做的其他小事。这些小事有的让我哭笑不得:例如走在紫荆路上突然被天降的乌鸦粪便“眷顾”,在教室排布错综复杂的第六教学楼迷失了方向,见证过中午下课时人潮涌动的学堂路也有一些小事是我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剂:比如和室友一起去气膜馆打羽毛球,喂园子里的小猫咪,绕着校园跑道参加阳光彩跑活动,和好友在院子里庆祝生日有的小事让我倍感温馨: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旁独自漫步,在紫荆食堂体验家乡风味的麻辣川菜,和好朋友一起喝过清华特供的酸牛奶,在西操的蓝色跑道上尽情地奔跑,拥有印着校徽和校名的蓝紫色清华特色领结,在秋天傍晚的银杏树下和好友散步还有的小事让我体验了清华园浓厚的学习氛围:在deadline的前一秒反复检查自己的英文报告的最终格式,在凌晨12点抢着预约后两日人文图书馆的座位,在寒冷的冬日早晨排着队等着图书馆开馆,在学校的单人研读间学习到闭馆这些小事,让我或欣喜或无奈或快乐或失落,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又琐碎的小事,构成了属于我自己的读博时光。
对于未来在清华园里的生活,我还抱有着很多的期待和憧憬。想在下雪的清华园里和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在清华溜冰场滑冰,乘着校园巴士漫无目的地欣赏校园秋景,想去大礼堂看一场经典的老电影,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去陈明游泳馆游泳,想去新清华学堂看一次话剧或者音乐会的演出,然后在深夜里去桃李园食堂吃顿烧烤夜宵,想独自体验学校的音乐图书馆,想在邺架轩24小时咖啡厅通宵学习,还想参加一次校园马拉松,感受大家青春恣意的热情与活力,想在节假日仍然待在实验室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也想和知心的朋友在夏日的校园彻夜长谈就这样年复一年,我们在清华园中一点点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而青春的张扬与古老的沉淀相互碰撞,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清华园,与那些独特又有趣的小事。
Tips:在清華必做的一百件美好小事
带爸妈逛清华园
坐过校园巴士
献一次血
参加12.9合唱
参加一次阳光彩跑
学会唱校歌
谈一场校园恋爱
参加一次微沙龙
图书馆开馆前去排队
体验一次音乐图书馆
在邺架轩刷过夜
看一次新清华学堂的演出
逛一次艺术博物馆
在学校里理发
参加社会实践
在图书馆借书
拿一次奖学金
车后座载人
看一次升旗仪式
参加一次学术论坛
去天文台看星星
打卡网红四教
有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组队参加一次竞赛
在情人坡约会 吃过清华麻辣香锅
与二校门合影
去五道口聚餐
吃過桃李的夜宵
在大礼堂看电影
和好友在院子里过生日
和室友夜聊
掌握在六教不迷路技能
见过学堂路堵车奇观
去气膜馆打羽毛球
有清华logo的T恤
在紫操玩狼人杀/剧本杀
逛紫荆雕塑院
饭卡失而复得
见过凌晨4点的清华园
去过3家校内咖啡厅
参观一次校史馆
拿过一次第一
体验图书馆单人自习室
看一次新年晚会
在图书馆自习到闭馆
预约图书馆研讨间
发表过论文
上台做一次pre
踩着铃声进教室
在胜因园漫步
在荷塘边漫步
去过科学馆
放假仍坚守在实验室
读完20本书
去过学生公寓健身房
在校内修过自行车
参加过社工组织
在园子里打雪仗
旁听其他学院的课
在男/女生节收到礼物
拥有一个清华小周边
看一次《马兰花开》
在宿舍睡到自然醒
头发依然茂密
第一个到达早八的教室
喂过园子里的猫咪
在校园里给游客指路
参加校庆活动
喝过清华酸奶
在紫操蓝色跑道跑步
吃过芝兰园食堂自助
主动表白一次
秋天在银杏树下散步
在陈明游泳馆游泳
当过校园志愿者
与导师单独合影
在清华溜冰场溜冰
逛百团大战
和朋友共赏清华初雪
给自己写过一封信
被乌鸦“眷顾”过
23点59分交上作业
穿学位服拍毕业照
认识校花紫荆和丁香
拍下园子里的春秋冬夏
参加一次联谊活动
在校园里晨读
参加开学典礼
在清华学堂自习
参加一次校园马拉松
在综体看校园歌手大赛
去隔壁自习/蹭课
被导师表扬
成绩拿过A
吃过清青系列餐厅
和室友一起大扫除
师门一起锻炼过
参加过10次学术讲座
食堂吃到家乡菜
.......
责任编辑:陈思
参加12.9合唱
12.9合唱比赛作为每年清华最大规模的文艺活动,每个院系的新生都会参与其中,说起来也不算是一件小事。
还记得在半个月前的合唱比赛动员大会上,团委老师提到了清华与12.9的渊源,她说每一个清华人都应该有一份家国情怀。《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原型沈崇海,从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放弃优渥工作投考航校为国效力,在与日军的激战中驾驶着突发故障的飞机冲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在清华园的西大操场南侧,在川流不息的校河与高大挺拔的松树下,在清华校友烈士的黑色花岗岩石板上,沉静而坚定地刻着沈崇海的名字。
看到石碑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学校所宣扬的那句“行胜于言”之于清华学生的意义:我们背负的不仅是学术与科研的责任,更要拥有中国青年对国家兴盛的一份担当。而12.9合唱的意义,除了歌颂为祖国和平做出牺牲的清华前辈,更重要的是告诉所有清华人,不用将“爱国”二字常挂嘴边,但却要做到如校歌所唱到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在清华学堂自习
清华学堂作为清华园历史的开端,是学校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校址建筑。银白色的砖瓦砌成颇具西方风格的两层洋楼,经过多次的修复,外观看上去像是未经风雨的崭新大楼,但一进门,便能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历史气息。首先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书香味,其中夹杂着木质桌椅独特而陈旧的木香,褐色的木质地板上铺着薄薄的大红色地毯,走廊两侧安放着长长的横椅,木质的窗棂外缠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再向前走两步,便能听到脚下地板发出的吱吱响声。
在抢不到图书馆座位的周末,我总习惯在清华学堂上自习。这座安静的建筑总能让人忘记周围的嘈杂,忘记时间的流逝,静下心投入书本。当柔和的阳光穿过爬山虎的间隙照射到课桌上时,我总会想,是否100年前也有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在此钻研精细的古代建筑,或者推导逻辑严密的物理公式,并在心中刻画自己的未来。
秋天在银杏树下散步
与大家心目中“萧瑟”“凄冷”的秋不同,清华园的秋天,是绚丽多彩的。深红的枫叶、橙黄的银杏叶,秋日暖暖的阳光在橙红的层层交汇间渲染出一片绚烂。秋风中片片的落叶不是落寞的,因为树下有拾捡枫叶的同学;情人坡上有手捧银杏叶拍照的情侣。他们总能为园子增添一丝灵动的美。时不时还能在树林旁捕捉到小松鼠与刺猬搬運食物的匆忙身影,秋高气爽下是一片按部就班的平和与宁静,也总让我在忙碌的学习和琐事繁多的生活中感叹自己身处清华园的幸运。
读博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的文献阅读和小组汇报、严谨的逻辑推理不能容忍一丝的差错,但每每走在秋日学堂路的大榕树下,看着大家从早晨到夜晚充满活力的奔走、听着他们在我从不曾涉及的领域争论得面红耳赤,仿佛我也被注入了满满的力量,总能在下一秒就绽放出笑脸。
逛“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也是清华园为迎接新生,举行的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近百个社团的招新摊位不仅包围了整个紫荆操场,还占领了从桃李园到紫荆园食堂的大半条街。有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汉服社”“中医社”“书法社”;也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球类社团以及田径运动社团;还有与专业能力相关的“计算机社”“新闻媒体社”以及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机器人社”。各大社团为了吸引同学们的眼光,各出奇招。“潜水社”的负责人搬出了棉花糖机和抓娃娃机,一时间摊位前就排满了关注的同学们。还有的社团现场教学,穿上戏服表演一出京剧、颠起排球开始一场比赛,引得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观
其实“百团大战”只是大家除学业之外生活的一种缩影,学校平台的广度决定了同学们眼界的开阔,所以在清华,优秀永远有无数种定义的方式,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作为学生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而在各自爱好且擅长的领域,大家也都是不断闪闪发着光的人。
上台做一次pre
大学期间的学习,一定不能是闭门造车的过程,特别是对研究生来说,做调研汇报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也是在清华的学习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还记得9月刚开学,导师就给了我一些调研项目,让我半个月之内整理并进行汇报。对于一项从未接触的领域,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地了解,从研究背景到研究发展,再到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方方面面都需要完善的思考。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在自习教室查阅大量的文献、在图书馆借几本厚厚的生理基础书籍,文献打印出来堆成了小山高,每天的上学路上书包里都是满满的书和资料调研结束,再进行资料的汇总和整理,还需要配合PPT进行模拟汇报练习,我发现每次的模拟汇报后,我都能找出一些逻辑的漏洞,并产生更深地思考与理解。最终,我的调研和展示结果得到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肯定,也让我对未来研究生的学习拥有了更多的信心。
想起本科第一次做pre的我,瑟瑟缩缩站在教室的角落,讲话之前都要鼓起勇气做深呼吸,还控制不住自己颤抖的手与发红的脸颊,胆怯的眼神和断续的语言更是让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但只要多多历练,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现在的我明白,做pre是自我提升和相互交流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于是我总能沉浸在准备和汇报的过程中。站上讲台的我不再怯懦,而是带着自信的微笑和坚定的眼神,大大方方地和老师同学们进行内容的分享。对于大家的肯定或是意见,我都不再受宠若惊,更不会妄自菲薄,只是单纯地享受其中,不断突破。趁着年轻在清华园的沃土中不断汲取,对我来说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
参加学术研讨会
除了进行调研与学术的汇报,导师还要求我们具有强大的思辨能力。按照学校的规定,博士生需要参加至少30场学术研讨会,我们有幸能够听到各个领域的专家的学术演讲:有诺奖获得者为我们讲解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思维方式,也有刚从哈佛剑桥完成博士后工作回国进行独立研究的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中思维的碰撞总能激发我的思考,让我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研究,特别是在最后的问答环节,还可以向学术大牛们讨教自己研究时遇到的瓶颈问题。如果说进行学术汇报是一种从内而外的自我提升,那么参加学术研讨会则是在更高的维度从广及深的学习过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知识储备的广度才能有思维逻辑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断学习前人成功的思路、避免前人失败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近年清华人在科研成果上的突飞猛进。
拿一次奖学金
清华每年特等奖学金的评选答辩绝对是一件让所有人都期待万分的事情,每当11月初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名单一经公布,就无时无刻不在吸引人们的关注。答辩会显眼的宣传展板和候选人的介绍牌沿着从宿舍到教室必经的学堂路上依次陈列,放眼望去,介绍牌上拥挤地塞满了候选人丰富的履历:上一位同学曾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特等奖,下一位同学已经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自己的文章明明只是预热答辩的简单宣传,却能感受到争锋相对的紧张气氛。而每个人最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一项项难以望其项背的履历,而是他们眼神中所散发出来的自信光芒。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不同,那种自信是对自身有着明确认知后谦卑而积极的张扬。谦卑,是为了保持警醒避免骄傲和自满;积极,是为了不妄自菲薄,客观地审视自己。
除了引人注目的特等奖学金之外,清华还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奖学金,例如每年院系中评选出的综合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还有对刚入学的博士生颁发的“未来学者”奖学金我有幸在刚入学时获得了“未来学者”奖学金,得到消息的我先是激动,后来又有些许的不安,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十分优秀,有着丰富的履历和优异的成绩,我总担心自己配不上这个奖项,后来才慢慢释怀:奖学金的意义不限于对过去成绩的肯定和嘉奖,它更是一份激励,激励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枯燥的文献,在凌晨5点就可以起床学习英语,如果认为自己还达不到“未来学者”的高度,那么就日复一日地努力,让未来的自己达到。我深知自己与真正的学者间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恰恰也是这差距清晰地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也坚信,未来的我能成为一名自信且谦卑的科研工作者。
我和清华的其他美好小事
虽然来清华还不到三个月,但我也逐渐适应了读博的生活节奏,并体验了许多在清华园里必做的其他小事。这些小事有的让我哭笑不得:例如走在紫荆路上突然被天降的乌鸦粪便“眷顾”,在教室排布错综复杂的第六教学楼迷失了方向,见证过中午下课时人潮涌动的学堂路也有一些小事是我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剂:比如和室友一起去气膜馆打羽毛球,喂园子里的小猫咪,绕着校园跑道参加阳光彩跑活动,和好友在院子里庆祝生日有的小事让我倍感温馨: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旁独自漫步,在紫荆食堂体验家乡风味的麻辣川菜,和好朋友一起喝过清华特供的酸牛奶,在西操的蓝色跑道上尽情地奔跑,拥有印着校徽和校名的蓝紫色清华特色领结,在秋天傍晚的银杏树下和好友散步还有的小事让我体验了清华园浓厚的学习氛围:在deadline的前一秒反复检查自己的英文报告的最终格式,在凌晨12点抢着预约后两日人文图书馆的座位,在寒冷的冬日早晨排着队等着图书馆开馆,在学校的单人研读间学习到闭馆这些小事,让我或欣喜或无奈或快乐或失落,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又琐碎的小事,构成了属于我自己的读博时光。
对于未来在清华园里的生活,我还抱有着很多的期待和憧憬。想在下雪的清华园里和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在清华溜冰场滑冰,乘着校园巴士漫无目的地欣赏校园秋景,想去大礼堂看一场经典的老电影,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去陈明游泳馆游泳,想去新清华学堂看一次话剧或者音乐会的演出,然后在深夜里去桃李园食堂吃顿烧烤夜宵,想独自体验学校的音乐图书馆,想在邺架轩24小时咖啡厅通宵学习,还想参加一次校园马拉松,感受大家青春恣意的热情与活力,想在节假日仍然待在实验室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也想和知心的朋友在夏日的校园彻夜长谈就这样年复一年,我们在清华园中一点点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而青春的张扬与古老的沉淀相互碰撞,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清华园,与那些独特又有趣的小事。
Tips:在清華必做的一百件美好小事
带爸妈逛清华园
坐过校园巴士
献一次血
参加12.9合唱
参加一次阳光彩跑
学会唱校歌
谈一场校园恋爱
参加一次微沙龙
图书馆开馆前去排队
体验一次音乐图书馆
在邺架轩刷过夜
看一次新清华学堂的演出
逛一次艺术博物馆
在学校里理发
参加社会实践
在图书馆借书
拿一次奖学金
车后座载人
看一次升旗仪式
参加一次学术论坛
去天文台看星星
打卡网红四教
有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组队参加一次竞赛
在情人坡约会 吃过清华麻辣香锅
与二校门合影
去五道口聚餐
吃過桃李的夜宵
在大礼堂看电影
和好友在院子里过生日
和室友夜聊
掌握在六教不迷路技能
见过学堂路堵车奇观
去气膜馆打羽毛球
有清华logo的T恤
在紫操玩狼人杀/剧本杀
逛紫荆雕塑院
饭卡失而复得
见过凌晨4点的清华园
去过3家校内咖啡厅
参观一次校史馆
拿过一次第一
体验图书馆单人自习室
看一次新年晚会
在图书馆自习到闭馆
预约图书馆研讨间
发表过论文
上台做一次pre
踩着铃声进教室
在胜因园漫步
在荷塘边漫步
去过科学馆
放假仍坚守在实验室
读完20本书
去过学生公寓健身房
在校内修过自行车
参加过社工组织
在园子里打雪仗
旁听其他学院的课
在男/女生节收到礼物
拥有一个清华小周边
看一次《马兰花开》
在宿舍睡到自然醒
头发依然茂密
第一个到达早八的教室
喂过园子里的猫咪
在校园里给游客指路
参加校庆活动
喝过清华酸奶
在紫操蓝色跑道跑步
吃过芝兰园食堂自助
主动表白一次
秋天在银杏树下散步
在陈明游泳馆游泳
当过校园志愿者
与导师单独合影
在清华溜冰场溜冰
逛百团大战
和朋友共赏清华初雪
给自己写过一封信
被乌鸦“眷顾”过
23点59分交上作业
穿学位服拍毕业照
认识校花紫荆和丁香
拍下园子里的春秋冬夏
参加一次联谊活动
在校园里晨读
参加开学典礼
在清华学堂自习
参加一次校园马拉松
在综体看校园歌手大赛
去隔壁自习/蹭课
被导师表扬
成绩拿过A
吃过清青系列餐厅
和室友一起大扫除
师门一起锻炼过
参加过10次学术讲座
食堂吃到家乡菜
.......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