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细而情深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是一篇借记物以抒情的散文名作。“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这是一间十分狭小,“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作者为什么对一间普普通通的屋子如此一往情深,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记述它呢?原来,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追怀而不能忘却的,尤其是他所挚爱和怀念的母亲、祖母和亡妻。
  作者在书写这种思亲之情的时候,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以多样的表现方式,赋予这些平常细节以极不平常的含意。
  写母亲。由于作者自幼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什么记忆,由老妪转述,显得更为真切也更为感人。作者在叙述老妪的话时,先用一句“某所,而母立于兹”,使听者仿佛看到母亲的身影,置身于母亲的呵护之下,营造出一种触景伤情的气氛。老妪叙述时又是摹仿母亲在世时的神情,把对儿子的关切、呵护、问寒问饥的形神,逼真地表现了出来。更何况还有“娘以指扣扉”的动作,更使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因而,虽是转述,也是常见之事,但对于年幼丧母之人来说,该是多么的亲切温暖,多么令人眷恋。作者在此并未描写母亲的肖像和心理,其神情举止却跃然纸上,自然真实,催人泪下,难怪“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写祖母。作者追忆祖母的内容,选取的细节是祖母一日两次来轩中,共三句话,一个动作。
  由于祖母晚于母亲离世,作者印象较深,已不必借他人之口来侧面转述,可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进行描绘。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是祖母第一次进轩的话语,表面上是责怪,实则是怜爱,语气亲切又贴切,诙谐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宠孙疼孙之情惟妙惟肖。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句是祖母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同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相照应,就细致入微地透露出老祖母看到孙儿发愤读书时的喜悦与激动,以及对孙儿的殷切期待之意,可谓形神毕备。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句是老祖母第二次来轩时对孙儿的叮咛、勉励之语,举止异乎寻常,言语却极平和,然赞许激烈之意灼热感人。
  本段文字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为何祖母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就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祖母的这句看似平常之语,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失和作者阅历的丰富,作者的体会也就愈加深刻,当年祖母的叮嘱犹在耳边,自己在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大。此时此刻“瞻顾遗迹”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呢?
  写妻子。作者回忆与亡妻的往事,集中描写夫妻在项脊轩生活的一些片断。“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和归而“述诸小妹语”虽极平常,但音容笑貌尽现。一个“时”表示经常,一个“或”字表明两人亲密的关系。有问就有答,有学必有教。虽只有简短的一句交代,但读来仿佛听到了项脊轩中传出的欢声笑语。相敬相爱,甜言蜜语,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又是多么深挚的情感。
  第二个片断,有一句转述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作者为何单写这一句话呢?夫妻情深,小屋欢语,何止千言万语,但作者只记这一句,这只是极平常的一句,却蕴含着极深的情感。试想,如此平常语,尚铭记心头,更何况其他呢?再说,这句话含蕴极深,仔细品读,余味无穷。诸小妹为何会问阁子呢?自然是妻子时常在他们面前提起。妻子为何常提“阁子”呢?是因为她“时至轩中”“或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向谁问,向谁学?自然是“吾”。层层剖析,细细想来,原来意在此处:“吾妻归宁”在诸小妹面前不是常提起“南阁子”,而是常提起“南阁子”中的人,常提起南阁子中夫妻俩亲密无间的生活,难怪要引得诸小妹发问了。这一转述,也微妙地表达了妻子的柔情密意,实在令人叫绝!
  可是好景不长,结婚仅仅七年,妻子就去世了。妻子的早逝给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愁苦和哀思,作者只用了七个字“吾妻死,室坏不修。”就这一句淡淡的交代,就把作者对亡妻无限思念的那份情感倾泻而出。我们试比较一下:当年的项脊轩是那样窄小破旧,但作者对它充满兴趣,亲自修葺和美化。虽居陋室,却其乐无穷,大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感慨。可如今室坏不修,自然是物虽在,人已亡。睹物思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伤感之情深寓其中。
  作者笔下的这些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作者娓娓写来,使人觉得仿佛就发生在身边,是那样的真切,感人,而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就在真切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来。所以,题材尽管细小,却很能感动人。“事细而情深”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其他文献
一些写好人好事的文章,被人写滥了,常常落于俗,没有新鲜感,可是《醉人的春夜》被选取入中学教材却百读不厌,为什么这篇文章有如此大的魅力,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剖析。  立意——像美酒一样的芳醇  在商品经济大朝的冲击下,一些人往往唯利是图,利益至上,在事关人命关天的紧急关头,他们头脑中想的不是火速救人,而是趁机发笔横财,先付报酬再去救人。为等报酬的而消磨了宝贵的时间,使落水者失去生命。报载一则消息:
期刊
教师既是教育目标的实践者,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正因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  调查发现,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茫然无措、不善与人交流,或行为错乱、兴奋躁动、惊恐不安、有无助感和恐惧感、对前途无信心、警觉性高、常因小的声响而惊跳、对人情感冷淡、疏远亲人,有的烦恼、焦虑、情绪低落、忧伤、害怕、不知所措,
期刊
一、问题过“大”,目的不明确。  在课堂教学教师切入本课内容时,给出的第一个问题切忌不能过大,不然学生一脸茫然,会使课堂陷入僵局。其结果是老师自问自答,或者马上把问题跳转,这样的课堂提问形同虚设。例如我听的一节单元复习课,教师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当时学生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很无奈地反复问了两三遍,结果都一样,课堂气氛异常紧张。究其原因,我们老师的提问包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愉快的学习情境。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新的课堂理念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数学化。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心理设计一个蕴含着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实践活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这个问题中来,迅速成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论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4个小朋友正在进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另有一个小朋友在记分。有的同学根据4个同学在打乒乓球,1个同学在记分,列出4+1=5或1+4=5;有的同学根据男女生人数
期刊
明星制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化和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明星制源于20世纪美国的独立制片商,盛行于好莱坞。真正的明星制“是一整套完整的电影制片体系、完整的销售与宣传体系,其运作核心是制造和推出大牌明星,并以大明星作为影片的支柱,利用明星对观众的号召力、吸引力,制造观众崇拜、迷恋的银幕偶像。‘明星制’实际上比它的产品———‘有个性的明星’,要难以把握,而且要复杂得多,它近乎于一个体系,一种体制。它是我们应该向电
期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特色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在学校实践层面产生了丰富的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学校特色建设也有较多的阐述,相信今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学校特色建设将更受关注。2007年,我刚刚走上校长岗位。对我视觉和心灵冲击最大的是特色学校建设。仔细分析了五泉小学的当时的现状,认为走特色学校之路是当时学校明智的选择。
期刊
研训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业务能力提升和教研活动得以开展,发挥功能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中尤其如此且很重要。  一、新课改要解决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难题新的课改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和创造者。而我们的教研工作长期以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假(好多学校教研工作不落实)、大(课题炒作,大而不实,不是来自本校)、空(“假文”替代教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
期刊
高中学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2.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