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媒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向数字信息化、娱乐休闲化方向转变,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求大力迎合并不断引导大众文化需求,尤其在艺术文化领域,只有时刻保持创新,才能够迎得受众青睐,推动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本论文将重点以《音乐大师课》为例,分析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解析传媒业的发展对艺术的进步起到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音乐传媒;艺术文化教育;创新;《音乐大师课》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媒体平台、移动信息客户端等新型媒体的诞生,相比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传播形式更加方便快捷,赋予了信息更生动、灵活的表现力与传播功能,也极大地促进了艺术文化形态、传播的可塑性,带给受众全新的艺术体验。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音乐类节目的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大众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花儿朵朵》,再到明星竞赛类节目《全能星战》《我是歌手》等,甚至是现如今音乐教育类节目《中国新声代》《音乐大师课》,一路走来,很多节目所在一定程度上虽大同小异,甚至是在不断效仿,但不得不承认音乐传媒形式与内容却在不断改进与创新,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媒体艺术创新的关键
(一)媒体自身的技术创新
媒体本身属性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追求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丰富化,所以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只有不断融入创新型元素,才能够为受众展现更为精彩、广阔的精神与物质世界。多年来媒体的发展历程也在不断印证着创新的重要性,从传统的书报、广播、电视,到如今广泛应用的网络、手机等,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媒体的发展,传播形式越发快捷、生动,受众范围也更加广阔,各大栏目的艺术品位也在不断提高,为广大受众带来了更新奇的感官享受与心身体验,以现如今荧屏之上十分火爆的选秀类或真人秀节目为例,在媒体技术的运用上融入了不少新鲜元素,尤其是在在剪辑方面也逐渐呈现出了各种幽默特效等,如文字的显现、动画插入等,为节目增添了无限趣味,让人忍俊不禁;另外在不少节目中也引入了嘉宾与受众的互动环节,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投票、摇一摇等多种功能来支持自己所钟爱的选手或明星,也可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通过媒体本身的高超技术为我们呈现出了艺术文化事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及无限的创新潜力。
(二)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艺术本身的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与创造,艺术的创新也一直是媒体传播者的执着追求。媒体所面对并服务的是广大受众,只有让受众广为接受,并从中受益才是节目传播的宗旨所在, 一种优秀艺术形式能否被永久性传承并发扬,取决于其艺术内涵和内容能否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以音乐艺术为例,微电子数字技术的诞生促使 电子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盛行,使人们感受到了原本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种种微妙之音,进而推动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使大众能够通过声音与舞台艺术来享受盛大的视听觉盛宴,进而产生共鸣与感动。
如何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并被大众有明确的认知,唯有创新才是关键,但这一创新仍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充分尊重原始艺术的基础之上,应当迎合受众需求并不断注入新鲜元素,而不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对于艺术创新的反面案例也不在少数, 如在2013年第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上,性感模特穿着比基尼京剧元素的服装亮相T台,引来一阵惊叹,随之比基尼京剧元素服装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来争议不断。京剧是我国的国萃,中国人的骨子里普遍较为传统,对比基尼性感类艺术形式多少会有抵触心理,如果将这一艺术与京剧合二为一,自然会违背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显得格格不入,反倒觉得是对传统艺术的“侮辱”。这样的艺术创新自然也就不会深得人心,没有广大社会民众支持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无法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所以对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首先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另外对于受众的需求与接受能力也要充分考虑。
二、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之创新——以《音乐大师课》为例
电视等媒体艺术作为当代最强势的通俗文化,多年来音乐类艺术节目层出不穷,其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引领着大众音乐审美的改变,多少人会因为一首动听的歌曲一炮而红,多少歌曲又会因为明星的演唱而被妇孺皆知,音乐传媒在不断壮大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有时长期模仿或是照搬的媒体表现形式,不但会造成市场的饱和、观众的审美疲劳,还会对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目前音乐类电视节目最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通俗音乐大量充斥荧屏,关于民族等传统的音乐艺术却在不断淡化,甚至媒体不惜花重金来包装某一选手,却忽略掉了其对音乐本身的领悟与演绎,易形成审美对象的表面繁华,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不能称之为被人传诵的经典。这就不仅要问音乐传媒的宗旨是要媚俗还是要坚持启迪心灵会传承优秀文化?
从目前音乐传媒发展的现状来看,音乐类栏目在文艺节目中所处地位十分尴尬,一方面会受到诸如电视剧、综艺栏目等多种文艺节目的挤压,另一方面从音乐艺术的自身条件来讲,节目的发展深受束缚,各大电视台并不缺少音乐类节目,而真正具有创新性,能够为受众带来正能量、高品位的音乐艺术形式却屈指可数。下面主要就由世熙传媒联合北京卫视、四川卫视共同打造的少儿音乐成长节目《音乐大师课》为典范,详细论述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之处。
(一)节目定位去秀留真
与之前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有所不同,《音乐大师课》没有繁华的包装,没有虚构的故事,更没有作秀的痕迹,有的只是纯真自然的天赋少年、充满色彩和阳光的教室、让人感动落泪的天籁歌声,《音乐大师课》可以说是一档纯粹的少儿音乐成长教育类节目,节目中处处流露着真实这一特点,不管是每个孩子的深情演唱,还是每位导师的精心呵护与谆谆教诲以及观众的感动流泪,都不乏情感的真实流露,他们因为音乐梦想欢聚一堂,在这里以音乐来教育人生,用音乐来交流情感。除去了音乐之外的繁华,没有了为争夺名次而产生的浮躁,有的只是一颗颗热爱音乐的心灵。为将孩子们的功利心降到最低点,节目做出了与当下潮流完全逆势而行的规定,那就是规定每位孩子上节目不化妆,出名后不代言等。相比一些掺杂着作秀性质的音乐节目,《音乐大师课》更具传播价值,为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定位。 (二)经典传唱,文化传承
《音乐大师课》以“纯真年代,经典发声”为宗旨,在音乐老师的全程呵护下,与经典歌曲原唱者及文化大师等组成的特约听课团紧密接触,完成百首中外经典歌曲的传唱,如《龙的传人》《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浓缩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深厚情怀,他们热爱祖国、感恩生活,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经典艺术更需要我们传承,尤其是年轻一代,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的更多的可能是通俗的流行艺术,对经典艺术的了解与认知却少之又少,所以他们需要有机会与平台去深入学习经典民族艺术形式,《音乐大师课》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在这里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回味童声经典歌曲,更是将这些歌曲背后的文史知识继续传承给下一代人,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拥有,学会感恩,不断培养他们的健全心智与奉献精神。真正的文化饕餮盛宴,在于品质的优良,更在于走心的深度,《音乐大师课》便是如此。
(三)人生教育贯穿始终
《音乐大师课》的主要对象是6至13岁的天赋少年,他们的经历、音色可能不尽相同,但作为青少年其中不乏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需要有人对他们的表现及人生、价值观等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也正是教育的精髓,所以节目除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入探讨,也将人生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主要的引导者就是各位明星导师,在节目中他们的身份有了更大的转换,那就是由歌手变为老师,除了倾心教授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对他们进行正面的人生教育。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导师们会将自身经历与人生体验与学生分享,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不骄傲,不气馁,坚持梦想,坚持做自己。如被称为“鬼马”老师的曹格在听学生唱歌时,会不时流泪,在过程中他会与学生一起分享写歌时的故事经历,唱歌时的感受,讲述自己小时候叛逆的故事,以此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这样的节目模式更贴近教育主题,同时也为电视机前热爱音乐的孩子们带去无限正能量。
(四)课堂设计别具一格
不同的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氛围,从 《音乐大师课》的现场布景来看,温暖的灯光、五彩斑斓的桌椅,同时也有动感十足的音乐器材,,书架上摆满音乐相关书籍,体现出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团结精神,仿佛有一种重回童年的神奇感觉。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家长与老师都能看到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体会到他们对音乐的渴求与热情,让孩子成为他们骄傲,在节目中有不少孩子传唱了感恩父母的歌曲,如周安信深情演绎的《天之大》,徐小清用心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使无数父母感动落泪,这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生的再教育,更是爱心的大接力,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孩子和父母都能够受益匪浅。当前面对浮躁喧嚣的各种真人秀利欲电视荧屏时,更应该有像《音乐大师课》这样的节目来扫荡雾霾,带给观众心灵的祥和和芬芳。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一档温暖的节目更有机会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另外,《音乐大师课》充分鼓励学生心身的放松,规避了导师的刁钻点评和无情淘汰,而是给予每一位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但也并非单打独斗,由四位著名明星导师组成各自班级,他们将会经历入学考试、导师培训、毕业典礼等学习过程,期间,还有小试牛刀的“期中考试”和“期末终考”。从海搜入学到学成毕业,节目真实记录了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为使他们演绎出更完美的音乐作品,极力为每位选手提供友爱的环境与人性化的节目规则。
三、总结
为促进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為重要的传播途径,媒体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改进,才能够真正发挥引导作用,为艺术事业作出贡献,在这一创新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教育的内涵,不断关注孩子的进步,也要关心他们的性格成长及人格提升,另外对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要不断发扬光大,只有这样的艺术传媒才具备真正的教育价值。相信在未来仍会不断出现更为优秀的音乐教育类节目,不断促进我国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灰色地带.关于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创新[OL].新浪博客,2013:10-12.
[2]新华娱乐.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教育探索再创新[OL].新华网,2015:04-10.
[3]温翔.《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经典传唱[OL].文化传承新浪博客,2016(03):01.
[4]新华娱乐.《音乐大师课》去秀留真:还原一个真实的音乐课堂[OL].新华网,2015(01):28.
[5]邹联丰.音乐传媒对社会文化艺术的影响[J].新闻战线, 2015(02):205-206.
[6]毛羽.数字化视阈下网络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大舞台, 2012(06).
[7]黄芳.刍议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J].新闻战线, 2015(01):148-149.
【关键词】音乐传媒;艺术文化教育;创新;《音乐大师课》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媒体平台、移动信息客户端等新型媒体的诞生,相比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传播形式更加方便快捷,赋予了信息更生动、灵活的表现力与传播功能,也极大地促进了艺术文化形态、传播的可塑性,带给受众全新的艺术体验。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音乐类节目的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大众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花儿朵朵》,再到明星竞赛类节目《全能星战》《我是歌手》等,甚至是现如今音乐教育类节目《中国新声代》《音乐大师课》,一路走来,很多节目所在一定程度上虽大同小异,甚至是在不断效仿,但不得不承认音乐传媒形式与内容却在不断改进与创新,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媒体艺术创新的关键
(一)媒体自身的技术创新
媒体本身属性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追求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丰富化,所以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只有不断融入创新型元素,才能够为受众展现更为精彩、广阔的精神与物质世界。多年来媒体的发展历程也在不断印证着创新的重要性,从传统的书报、广播、电视,到如今广泛应用的网络、手机等,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媒体的发展,传播形式越发快捷、生动,受众范围也更加广阔,各大栏目的艺术品位也在不断提高,为广大受众带来了更新奇的感官享受与心身体验,以现如今荧屏之上十分火爆的选秀类或真人秀节目为例,在媒体技术的运用上融入了不少新鲜元素,尤其是在在剪辑方面也逐渐呈现出了各种幽默特效等,如文字的显现、动画插入等,为节目增添了无限趣味,让人忍俊不禁;另外在不少节目中也引入了嘉宾与受众的互动环节,受众可以通过网络投票、摇一摇等多种功能来支持自己所钟爱的选手或明星,也可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通过媒体本身的高超技术为我们呈现出了艺术文化事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及无限的创新潜力。
(二)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艺术本身的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与创造,艺术的创新也一直是媒体传播者的执着追求。媒体所面对并服务的是广大受众,只有让受众广为接受,并从中受益才是节目传播的宗旨所在, 一种优秀艺术形式能否被永久性传承并发扬,取决于其艺术内涵和内容能否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以音乐艺术为例,微电子数字技术的诞生促使 电子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盛行,使人们感受到了原本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种种微妙之音,进而推动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使大众能够通过声音与舞台艺术来享受盛大的视听觉盛宴,进而产生共鸣与感动。
如何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并被大众有明确的认知,唯有创新才是关键,但这一创新仍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充分尊重原始艺术的基础之上,应当迎合受众需求并不断注入新鲜元素,而不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对于艺术创新的反面案例也不在少数, 如在2013年第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上,性感模特穿着比基尼京剧元素的服装亮相T台,引来一阵惊叹,随之比基尼京剧元素服装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来争议不断。京剧是我国的国萃,中国人的骨子里普遍较为传统,对比基尼性感类艺术形式多少会有抵触心理,如果将这一艺术与京剧合二为一,自然会违背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显得格格不入,反倒觉得是对传统艺术的“侮辱”。这样的艺术创新自然也就不会深得人心,没有广大社会民众支持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无法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所以对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首先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另外对于受众的需求与接受能力也要充分考虑。
二、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之创新——以《音乐大师课》为例
电视等媒体艺术作为当代最强势的通俗文化,多年来音乐类艺术节目层出不穷,其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引领着大众音乐审美的改变,多少人会因为一首动听的歌曲一炮而红,多少歌曲又会因为明星的演唱而被妇孺皆知,音乐传媒在不断壮大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有时长期模仿或是照搬的媒体表现形式,不但会造成市场的饱和、观众的审美疲劳,还会对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目前音乐类电视节目最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通俗音乐大量充斥荧屏,关于民族等传统的音乐艺术却在不断淡化,甚至媒体不惜花重金来包装某一选手,却忽略掉了其对音乐本身的领悟与演绎,易形成审美对象的表面繁华,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不能称之为被人传诵的经典。这就不仅要问音乐传媒的宗旨是要媚俗还是要坚持启迪心灵会传承优秀文化?
从目前音乐传媒发展的现状来看,音乐类栏目在文艺节目中所处地位十分尴尬,一方面会受到诸如电视剧、综艺栏目等多种文艺节目的挤压,另一方面从音乐艺术的自身条件来讲,节目的发展深受束缚,各大电视台并不缺少音乐类节目,而真正具有创新性,能够为受众带来正能量、高品位的音乐艺术形式却屈指可数。下面主要就由世熙传媒联合北京卫视、四川卫视共同打造的少儿音乐成长节目《音乐大师课》为典范,详细论述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之处。
(一)节目定位去秀留真
与之前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有所不同,《音乐大师课》没有繁华的包装,没有虚构的故事,更没有作秀的痕迹,有的只是纯真自然的天赋少年、充满色彩和阳光的教室、让人感动落泪的天籁歌声,《音乐大师课》可以说是一档纯粹的少儿音乐成长教育类节目,节目中处处流露着真实这一特点,不管是每个孩子的深情演唱,还是每位导师的精心呵护与谆谆教诲以及观众的感动流泪,都不乏情感的真实流露,他们因为音乐梦想欢聚一堂,在这里以音乐来教育人生,用音乐来交流情感。除去了音乐之外的繁华,没有了为争夺名次而产生的浮躁,有的只是一颗颗热爱音乐的心灵。为将孩子们的功利心降到最低点,节目做出了与当下潮流完全逆势而行的规定,那就是规定每位孩子上节目不化妆,出名后不代言等。相比一些掺杂着作秀性质的音乐节目,《音乐大师课》更具传播价值,为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定位。 (二)经典传唱,文化传承
《音乐大师课》以“纯真年代,经典发声”为宗旨,在音乐老师的全程呵护下,与经典歌曲原唱者及文化大师等组成的特约听课团紧密接触,完成百首中外经典歌曲的传唱,如《龙的传人》《我爱你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每一首经典歌曲都浓缩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深厚情怀,他们热爱祖国、感恩生活,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经典艺术更需要我们传承,尤其是年轻一代,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的更多的可能是通俗的流行艺术,对经典艺术的了解与认知却少之又少,所以他们需要有机会与平台去深入学习经典民族艺术形式,《音乐大师课》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在这里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回味童声经典歌曲,更是将这些歌曲背后的文史知识继续传承给下一代人,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拥有,学会感恩,不断培养他们的健全心智与奉献精神。真正的文化饕餮盛宴,在于品质的优良,更在于走心的深度,《音乐大师课》便是如此。
(三)人生教育贯穿始终
《音乐大师课》的主要对象是6至13岁的天赋少年,他们的经历、音色可能不尽相同,但作为青少年其中不乏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需要有人对他们的表现及人生、价值观等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也正是教育的精髓,所以节目除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入探讨,也将人生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主要的引导者就是各位明星导师,在节目中他们的身份有了更大的转换,那就是由歌手变为老师,除了倾心教授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对他们进行正面的人生教育。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导师们会将自身经历与人生体验与学生分享,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不骄傲,不气馁,坚持梦想,坚持做自己。如被称为“鬼马”老师的曹格在听学生唱歌时,会不时流泪,在过程中他会与学生一起分享写歌时的故事经历,唱歌时的感受,讲述自己小时候叛逆的故事,以此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这样的节目模式更贴近教育主题,同时也为电视机前热爱音乐的孩子们带去无限正能量。
(四)课堂设计别具一格
不同的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氛围,从 《音乐大师课》的现场布景来看,温暖的灯光、五彩斑斓的桌椅,同时也有动感十足的音乐器材,,书架上摆满音乐相关书籍,体现出浓浓的艺术气息,同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团结精神,仿佛有一种重回童年的神奇感觉。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家长与老师都能看到孩子每一次的进步,体会到他们对音乐的渴求与热情,让孩子成为他们骄傲,在节目中有不少孩子传唱了感恩父母的歌曲,如周安信深情演绎的《天之大》,徐小清用心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使无数父母感动落泪,这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生的再教育,更是爱心的大接力,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孩子和父母都能够受益匪浅。当前面对浮躁喧嚣的各种真人秀利欲电视荧屏时,更应该有像《音乐大师课》这样的节目来扫荡雾霾,带给观众心灵的祥和和芬芳。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一档温暖的节目更有机会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另外,《音乐大师课》充分鼓励学生心身的放松,规避了导师的刁钻点评和无情淘汰,而是给予每一位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但也并非单打独斗,由四位著名明星导师组成各自班级,他们将会经历入学考试、导师培训、毕业典礼等学习过程,期间,还有小试牛刀的“期中考试”和“期末终考”。从海搜入学到学成毕业,节目真实记录了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为使他们演绎出更完美的音乐作品,极力为每位选手提供友爱的环境与人性化的节目规则。
三、总结
为促进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為重要的传播途径,媒体只有不断创新,积极改进,才能够真正发挥引导作用,为艺术事业作出贡献,在这一创新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教育的内涵,不断关注孩子的进步,也要关心他们的性格成长及人格提升,另外对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要不断发扬光大,只有这样的艺术传媒才具备真正的教育价值。相信在未来仍会不断出现更为优秀的音乐教育类节目,不断促进我国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灰色地带.关于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创新[OL].新浪博客,2013:10-12.
[2]新华娱乐.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教育探索再创新[OL].新华网,2015:04-10.
[3]温翔.《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经典传唱[OL].文化传承新浪博客,2016(03):01.
[4]新华娱乐.《音乐大师课》去秀留真:还原一个真实的音乐课堂[OL].新华网,2015(01):28.
[5]邹联丰.音乐传媒对社会文化艺术的影响[J].新闻战线, 2015(02):205-206.
[6]毛羽.数字化视阈下网络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J].大舞台, 2012(06).
[7]黄芳.刍议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J].新闻战线, 2015(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