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的督责术为何失败?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是历代统治者警诫自己的一面镜子,至今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其中督责术的失败,就是一例。
  胡亥上台时,就担心大臣不服,按照赵高的建议,以杀伐立威。按理,这种宫廷政变往往会引起上层动荡,如果统治者能够安抚下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因为权力变更带来的恐慌。但是,胡亥在赵高的调教下,只懂得使用暴力。他不但诛杀宗室功臣,而且屠戮下层官吏,“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很快就遇到了统治危机,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大乱。李斯上奏,请求暂停阿房宫的营建,减少戍徒征发,以稳定时局。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李斯的建议都是可行的。
  然而,胡亥不这样看。恰逢吴广的起义军向西展开,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镇压不力。胡亥就派使者问李斯,你贵为三公,天下乱到这个程度,而且你的儿子有直接责任,“如何令盗如此?”李斯害怕了,于是揣摩二世的心思,给他提出建议,让推行督责术。
  所谓督责术,即督察问责的管理方法。应该说,管理离不开督察问责,然而,李斯向秦二世提议的督责术,却是出于另一种考虑,即如何保证皇帝大权独揽。所以,督责术要排除“俭节仁义之人”、“谏说论理之臣”和“烈士死节之行”,因为这三种人会妨碍皇帝的享乐,挑战皇帝的权威,冲击皇帝的尊严。督责要采取君主独断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更严厉地控制臣下。“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不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李斯的推论是:“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明君臣之术矣。”(《史记 · 李斯列传》)这种督责术,其本质是把一切权力都收归皇帝,把各种责任都落实在下面,所有官员甚至老百姓都被放在有过错的位置,问责就是找茬,下面的人员挽救自己的过错还来不及,谁还可能同皇帝对抗?秦二世大喜过望,切实推行,结果是把自己迅速送上了死路。
  督责术的思路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即把所有臣下都放在有过错的位置上,这样,就使皇帝掌握了控制臣下的终极手段。中国古代的皇帝深谙其中的奥妙,曹操等人就推崇“使功不如使过”的用人之道。用有过错的人,他会服服帖帖,而用有功劳的人,他有可能居功自傲。但这种思路在秦二世手里,却成为毒药,原因何在?
  首先,李斯的建议本身就有问题。他为了讨好胡亥,只强调督责给皇帝控制臣下带来的便利,有意不谈督责有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李斯所设计的督责标准是对社会财富的搜刮和对社会秩序的控制,各级官吏为了逢迎皇帝,最差也要考虑自己避祸,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秦二世按照李斯的建议厉行督责后,“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然而,只要出现社会冲突,就会成为皇帝问责的新理由。于是,官吏们为了规避责任,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报喜不报忧,致使皇帝看不到危机,最后出现“指鹿为马”而无人敢言的昏暗政局。
  其次,这种督责术需要有皇帝的自省。按照督责术的设计,皇帝对所有官吏都可抡起问责大棒,追究你就是严格执法,不追究你就是皇恩浩荡,君主置于绝对正确的地位。这种制度要求君主不能犯错,起码不能犯大错。在没有不同意见、失去谏议批评的情况下,君主有错而不自知,往往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恰恰是这种制度,导致君主的小错无法显现和纠正,一出错就是大错。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是皇帝与臣下的对立。尽管上面两个问题在各个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多数没有引发像秦末那样的激烈对抗。而胡亥则不然,他实行督责术引发的冲突,其剧烈程度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究其原因,是胡亥把自己弄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胡亥口口声声遵从申韩,但他没有弄懂申不害的“术”该如何驾驭,也没有弄懂韩非的“法”该怎样掌握。在法家的治国理念中,赏罚二柄是缺一不可的。有些帝王运用“使功不如使过”的用人之术确有成效,其前提是要有笼络人心的初衷。对于有过错的官员来说,他为上司卖力的前提是上司不追究他的过错。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奥妙是,君王总把臣下的过错拿在手里,时时提醒臣下却不予处理。“引而不发,跃如也。”这样才能使臣下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一旦真正问责,就意味着被问责的官员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胡亥长在深宫,缺乏大风大浪的磨炼,他只看到了督责对官员的威胁,而没有看到督责造成的对立。从史书看,秦始皇虽然严苛,但也有赏有罚。而到秦二世,除了严刑酷法,几乎没有恩赏赦免的记载。这说明,胡亥已经把所有官员都推到了对立面,包括他信任的赵高,一旦面临问责,也在反叛之列。
  秦二世的督责术已经成为历史,需要我们今天思考的是:督察和问责的立足点是什么?由谁来督察问责?如何防止责任压力下的隐瞒欺骗?尤其是如何防范督责造成的上下对立。尽管我们早已推翻了帝制,然而,长期的文化积淀,使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无形的皇帝。所以,哪怕只是一个班组长,在问责员工时,也需要清除无意识的帝王情结,使管理行为实现由控制术向协作术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问责部下时,是把部下当作事业的合伙人,还是当作潜在的敌人?由此出发进一步扩展,不管哪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一旦会产生较为普遍的冲突时,是不是先不要急于考虑下面的执行力,而是先考虑一下制度和方法本身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自“5·25”创始人吴长江辞职事件后,雷士照明(HK.02222)这家原本被香港财经媒体评为“杰出上市企业”的“行业典范公司”,已经一步步陷入口水与危局的泥潭之中。  以“7·13罢工事件”、“8·12断供事件”为代表,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已经被内讧严重拖累;以游行队伍手中“逼走吴总,股价狂跌,经营惨淡,施耐德滚蛋”的口号为代表,创始人和投资方的矛盾已然无以复加;网络看客关心的是“猛于虎的外资会不会鲸
期刊
所谓“绩效主义”,是指“唯绩效是举”、以绩效论英雄,单纯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各种资源分配决定因素的绩效管理行为。虽然有人认为,土井利忠(笔名天外伺朗)认为“绩效主义导致索尼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减弱”的观点是日本传统管理思想充满怀旧情结在向欧美绩效主义发难,是因为其自身及其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发泄的不满,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持有这种观点的不乏其人,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之一,而欧美国
期刊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绩效管理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作为管理者手中的“利器”,绩效考核的方法层出不穷,各种研究成果和培训资料也是汗牛充栋。但是,伴随着绩效管理的发展,对其质疑的声音却从未停止。早有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建议:废除员工的定额标准,废除管理人员的量化指标;近有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原名土井利忠)发表文章称“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2012年5月,万科地产董事长王石在其微博中称“绩效主义”是企业的
期刊
近年,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进一步饱和,业务增长空间急剧缩小,企业效益、价值的增长陷入了困境。同时随着企业价值链外延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如何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重塑价值创造方式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正在成为各企业发展的主旋律,绩效管理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力方法。  毋庸置疑,企业的实质就是一种价值创造和增值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实现价值创造和增值是企业运营的不变追求和本质目标。因此
期刊
穷人也能贷款  宜信是一家以“信用”为基础的P2P(peer-to-peer)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公司。它为中国没有受到传统金融体系重视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筹措资金、实现发展;为大众富裕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多年来,中国有资金需求的低收入人群和高成长人群一直处于资金贫血状态。他们不符合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所严格要求的贷款条件,如贷款必须有一定资产做抵押等,因而无法获得贷款。宜信公司设计了完全
期刊
战国时期,纵横家在列国纷争中如鱼得水,为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另类资源,苏秦、张仪为其代表。对纵横事迹的记载,主要见于《战国策》;对纵横理论的总结,主要见于《鬼谷子》。纵横家的诞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如果不是兼并战争造成的丛林状态,就没有纵横思想的形成基础。纵横哲学来自中国传统的阴阳相对和变易转化思想,但其价值目标单一化,聚焦于现实功利。纵横家以游说列国作为达成目标的主要手段,他们的主要兴趣集
期刊
所有员工,可以自己决定何时上班、工作多久;员工可以决定自己的工资,公司也会提供其他公司的薪酬资料供员工参考;员工想要自立门户,公司会出资帮助;新来的员工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在公司各部门逛逛,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工作;员工还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培训项目;还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员工可以拥有最长连续三年的假期……  这就是巴西塞姆勒公司(Semco)的管理方式,在很多人看来,如此放权会让员工变得懒惰;没有
期刊
1996年岁末,去旧迎新之际,中国人照例展望未来。香港回归、十五大、三峡工程……即将发生的诸多大事,激起人们对新一年的向往和期待。看起来,新的一年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秦池“标王”坠地  一切如姬长孔所料,3.2亿元夺标,再一次让小小的秦池酒厂名声大噪。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电视天天对着8亿观众反复喊着秦池酒的名字,那是件令秦池人心醉的事情”。  在姬长孔的如意算盘中,利用“标王”的光环效
期刊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索尼曾经是一个辉煌的名字。1946年创立,是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第一台晶体管微型录像机的开发者,是风行天下的特丽珑彩电、Walkman随身听、PSP游戏机的制造商,甚至是中曾根首相自豪的“左脸”。索尼也曾经是全球500强的前30强,是管理学教材中不变的创新楷模,是当今如日中天的三星曾经崇拜和追赶的标杆。  然而如此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期刊
在这个滑稽而又现实的世界,能够称之为大师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曾受到过特定偶像的崇拜,也曾受过反对派的强烈质疑。学界的争议永远是推动学术健康发展的催化剂,管理学界也不例外。  何谓真正的大师?英国著名管理学家查尔斯 · 汉迪在《大师的大师》一书中 表示:“他们担任诠释的角色,将有效的观念与方法传播出去。他们是管理学的蜜蜂,在全球各国嗡嗡地飞来飞去,写书、演讲、担任顾问。奇怪的是,学院的管理学教授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