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政治看石油危机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2004年,而中文版出版于2008年,正值世界石油价格不断创新高的时期:1月国际油价首破每桶100美元,3月15日达到每桶111元,4月15日达到每桶114美元,6月30日一度探至每桶143美元,7月7日回落到每桶142美元。高油价与同期发生的高粮价,引起各国各地区的严重关注,称危机来临一点也不过分。该书的出版时间恰恰满足了人们了解石油供求的愿望。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石油危机并不始于今日,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人们记忆犹新,只不过于今为烈罢了。中国的一些石油研究所,特别是中东石油研究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这些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威廉·恩道尔的《石油战争》有其独到的地方。这就是他的地缘政治取向,用以探究英美石油政治,其目的是探讨长久的石油战略。
  在我国,地缘政治的名声一直不好,原因是它与德国豪斯霍夫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有关。它从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出发,机械地搬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有机论的观点,鼓吹“国家有机体”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一个生物单位,向邻国扩张,争夺空间,使其生存是基本法则。豪斯霍夫本人的“大空间经济”公开为纳粹的对外侵略张目和辩护。其实,地缘政治远远不止这些内容。在西方,公认的鼻祖是哈尔福德·麦金德和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前者强调陆地的地理因素(即大陆心脏说),后者强调制海权。麦金德的理论对英国的中东政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兹比格钮·布热津斯基,他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很著名。
  姑且不论恩道尔是否就是一个地缘政治学者,但是因循英美学者及其政策制定者的地缘政治思路,这不失为一种现实而独特的方法。
  读了恩道尔的这本书,笔者收获多多。
  以英美两国为首的世界主导地位的争夺引起各种政治、外交斗争或战争,看似纷乱无章,如果用石油这个红线来贯穿,这些孤立的事件就有了相互关系。就如作者所说,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无论是亨利·基辛格和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等洛克菲勒家族的御用政客制定的“现实政治”政策,还是由迪克·切尼等一小撮华盛顿鹰派制定的新保守战争与征服计划,要理解这些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权力信条,就必须追溯他们思想的源泉,即英帝国的精英阶层。
  自从石油燃料代替煤炭燃料以来,石油的用途迅速扩大和发展。整个社会已经离不开石油了。在过去一百年里,控制石油和天然气能源,是英美一切行动的核心。今天如果没有了石油,任何国家必然面临经济灾难。美国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潜在竞争对手发展经济的关键。正如亨利·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笔者认为这就是中东石油国家和地区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的原因之一。
  英美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或者更准确地讲,先是英国石油公司和伦敦罗斯柴尔德控制的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之间的冲突;随后在英国皇家秘密警察的支持下,英国这两家石油巨头与美国洛克菲勒所属的标准石油托拉斯之间发生了冲突。无论是在墨西哥的坦皮科、阿塞拜疆的巴库,还是美国中部的德克萨斯或加利弗尼亚,或是在波斯、摩苏尔、罗马尼亚,英美双方围绕着控制石油和由石油带来的巨额财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其结果是,世界一直处在英美石油巨头的垄断和控制之下。
  当然,控制石油的争夺战远远不仅在地区水平上。英美还有全球石油争夺计划。四处屯兵就是一例。
  作者还分析了美国亚欧石油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在科索沃、波兰、保加利亚、捷克、格鲁吉亚,还可能在乌克兰建立一系列的北约基地,其目标不仅仅是对俄罗斯实施战略包围,还有就是让北约能够控制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能源联系。华盛顿现在的政策包含了一系列的“民主”制度的变动或政变,就像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发生的“颜色革命”。为削弱中国对战略性能源通道的防御潜力,华盛顿也把缅甸列为重要目标。改变制度的一个战略目的。是为了切断中国进入里海地区的通道,以便获得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资源。
  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也是为了控制近东阿拉伯湾的石油资源。法德两国正在鏖战,英国却将超过140万的军队投入到了东方战场。
  越南战争的起因有各种说法,恩道尔认为,美国国防工业和纽约金融业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它们怂恿华盛顿发动了这场战争,因为军事集结会给它们的利益提供一个政治上冠冕堂皇的借口。美国工业将发生重大转变,多数产业将会因生产军需品而复苏。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的中心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军事经济,针对共产主义威胁而采取冷战的借口,被用来证明花费千百亿美元的合理性。军费支出成了纽约金融业和石油业利润的支柱。石油业这个19世纪英帝国的应声虫,披上了20世纪反共的外衣。
  越南战争是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玛拉、国家安全顾问麦克乔治·邦迪、五角大楼的官员和林登·约翰逊总统的主要顾问一起蓄意策划的。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毫无取胜的希望,只能解决经济中国防工业部门的长期发展问题。华盛顿推理认为,为了阻击所谓“共产主义”在越南的“邪恶侵犯”,美国选民应当可以接受巨大的战争成本,尽管美国财政将会因此而加大赤字,但国防工厂却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
  这就说明,每一场战争之后都有私人利益集团在起作用。例如,1974年中东石油价格再次上涨,其实是基辛格要求伊朗这样做的,造成人为的石油危机。美国政府的许多高官都与石油公司有秘密关系:布什父子就是得克萨斯的石油商人;切尼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地质和石油服务公司哈利伯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赖斯曾是雪佛龙石油公司的董事;商务部长文斯是石油商人。
  尽管核能是一种效率更高、花费更少的替代能源,但是福特基金会项目主持人弗里曼的研究提倡的是新奇且效率低下的“替代”能源,例如风力、太阳能光伏板和燃烧可循环废料,而对核能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声称与核能发电有关的技术,理论上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该报告注意到,未来将挑战石油而成为能源霸主的主要竞争者是核能,并警告说“由于核技术的发展,核能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都将快速蔓延,特别是快速核反应堆(快堆)和提炼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技术”。该项目确定了美国金融机构的“绿色”反核框架。一个名为“地球之友”的组织得到赞助,其最早期的行动是通过其反核行动对西德核工业进行突袭。1976年,地球之友的领导人霍尔格·斯特罗姆发动的早期行动之一就是“反对布洛克多夫核电站”大游行。实际上,这是为了石油集团的利益而采取的反核行动。在20世纪70年代,英美两国牢牢地控制了世界的石油供给。他们认为,如果商用快速核反应堆和热核反应计划得以实现,核能技术将预示着世界能源供给可能将不受限制,核能将侵害他们的利益。
  另外,作者还披露俄罗斯有一种秘密的先进找石油技术,甚至可以在原来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找到石油。如果该技术能够推广,那么石油储量日益减低造成石油替代能源(如生物燃料、煤变油)的压力就将减小,石油开采有限论就可暂缓。
  该书确实是关于石油政治的一本信息量大的好书。
其他文献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记一间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教学中,根据因体定教的教学原则,我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多可喜、亦多可悲”,然后分析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与事,揣摩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自认为这么处理牵住了散文
李煜词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词作赏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高中教材中都有李煜词的入选[1]。王国维在评价李煜词时提到“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2]在王氏眼中,“眼界始大”是词由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的重要因素。这一句话也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中[3]。因此,欲对李煜词作进一步了解,让学生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眼界始大”是一个重要的教材研究切
何葆国的长篇小说《同学》中,故事的时间跨度二十年。这个跨度很有象征意义,大致和何葆国写小说的历史差不多。艺术上的成长真是太昂贵了,耗费的生命真是太多了。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出来,他就把生命奉献给了小说。为了小说,甚至放弃了安定的职业。二十多年,念几次大学,都毕业了,可是,他的小说总是充满了变数。我记得他长期写客家土楼,写土楼的传统和当代生活的冲击,近在眼前的乡土社会因远方城市生活召唤而发生的变迁,两种
《尔雅》似乎是文化传统中的一个路数,它应该是民间的而非官方的,乡土的而非都市的,写真的而非抒情的。所以捧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温文尔雅》,看着文采风流的风子(沐斋)独坐在钢筋水泥的方阵中,作瓜棚柳巷语,不由得一阵阵恍惚。  然而随着阅读的“进入”,我也释然了。这种对文化传统的解读。本就是勾连古今、晤对前贤事,属于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逍遥游。  风子是个有趣有味的人。如今有趣有味的人比大熊猫还珍稀。
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应该有自己的担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之一即“思维发展与提升”,具体地说,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课程目标分别从“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
最近,我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2006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其实我手头已有一本上海书店1984年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本的影印本,但我一直想买一本新版的,恰好看到《中华读书报》2006年5月24日第一版有报道《“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规模初现》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开放人文”系列新推出插图本《世界史纲》《中国俗文学史》和《欧洲漫画史》,“其中《中国俗文学史》是这一
贺雪峰教授发表于《南方农村报》的“经济快速发展不是新农村的方向”(《南方农村报》,2007.9.15)一文,描述了其心目中的“新农村”,认为理想当中的新农村虽然经济没有快速发展,但人们过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并拥有主体体验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趣味的生活。贺的观点,引来不少争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成者认为,贺的观点在单一强调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话语之下,能够有这种冷静的另类思路,无疑为当
张建华先生近年来在俄国史研究方面发表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力作。由他主编的红色风暴系列中的《红色风暴之谜——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之一。出于对二十世纪欧洲难民问题的兴趣,笔者仔细阅读了张先生书中的第十章“自我放逐的灵魂:俄罗斯侨民之谜”,读后很有收获也深受启发,但同时也有几处疑问,求教于方家。    一    在该书第十章的第二部分“月有阴晴圆缺”中,作者提到“1921年,国际红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朗读理解,积累文言词汇,并概括夜游情节。   2.赏析庭中月色,品味苏轼写“月”却不着“月”字,连续使用比喻的精妙笔法。   3.领悟苏轼不为世俗所扰的闲情雅致,以及身处困境却始终保有一份旷达与乐观的“闲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鉴赏夜游美景,感悟“闲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书法欣赏导入   展示图片:“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同
长期以来,高三语文复习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尤以现代文阅读为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背一些答题的常用术语,针对每一种题型都有相应的一些答题术语,并且要在阅读答题中运用。我们还强调在考试时,尽量多写一些,特别是看到自己不知怎么回答的题,就尽量把自己背过的术语答上去,总可以拿到分的。分数至上,这对高三复习教学来讲,是无可厚非的。毕竟高考对一个学生来讲,分数是最重要的。   那么,这样做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