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一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及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民工潮带来的民工子弟受教育的德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可操作对策措施,探索适合学生的“体验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合作;体验式
一、加强家校合作
1.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家校合作的首席官
教师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自然、大方、亲切、和善,多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学生情况,了解家长的期望。与学生保持平等沟通,做学生的朋友,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做学生家长、学生学校、家长学校间有效沟通的桥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家校合作的良性开展。
2.寻找适合校情的家校合作方式、家校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笔者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联系册、校讯通、家长委员会等有效的形式和父母沟通。笔者认为家访是最有效的形式,个别民工子弟的行为存在偏差,很多时候跟家庭状况是有直接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民工子弟的父母离婚率是比较高的,很多孩子从小缺少爱和关怀。对学生的家访,便于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能亲眼见到一些学生的贫寒家境,这往往能促使教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呵护。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深层次家校合作。
建立家校网络平台,尽情交流各自的教育经验,家校共同关注孩子点点滴滴。虽然家长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随着电脑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家里是有电脑的,笔者建了一个家长QQ群,家长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子经验,家长之间相互取经、相互提醒,尤其是那些优秀学生的家长的做法更具借鉴性和操作性,班主任也可以再群里解答父母的疑问。在QQ平台上定期学情通报,学生优作展示、赏析,定期将学生的家庭作业、手工作业、练习册、作文、书画、手抄报等上传展示台,鼓励好学生,也树立好榜样。同时家长、老师、学生共赏析,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学生将是非常大的促进和极具震撼力的冲击。
3.有必要时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课
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平时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机会非常少,更不要说有更多的亲子活动。主题明确的班会课为孩子和父母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笔者上过的一节班会课《亲情满屋》,课上设计了很多亲子活动,也有案例的学习,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对学生心灵是有深刻的触动的。在一个学期结束最后的表彰班会上,笔者也邀请家长参与,平时学生都习惯于学校或老师颁奖,父母给自己的孩子颁奖,不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二、让第三方参与“体验式”的思想品德课堂
新课标理念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培养学生智能素质的同时,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他们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让学生情感有所改变,首先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心灵的颤振”,为此必须营造一个真情课堂,让课堂显得有生命,让学生在真实的感觉中有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在第三方参与课堂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引导学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课本中会出现许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理论知识。但是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体验式的活动能将教学中理论的概念、定义等,以具体的、感性的形式附着在各种活动载体上或者解决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明白了并且有真实的感悟。我们就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而且我们的课堂不仅面对学生,还可能面对家长、老师、法官、社会团体等第三方。
2.邀请第三方参与课堂,要事先和当事人约好时间,并且告知对方上课的内容
在上课过程中要照顾好第三方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比如有10位家长都参与了课堂,我们不能忽略寡言家长的参与,而尽可能让每个家长参与其中。
三、“德育”微课程
1.德育主题,创作角度“大而全”是微课程忌讳,当多的内容与过程搅到一起,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建议只选择一个主题,如果感觉好内容真的很多,可以多做几集,形成课题组系列。一个学期可以选择两到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可以三个子集,比如说主题是励志微型德育课,可以分为期中考前的动员大会、放飞梦想、户外励志活动等。比如说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可以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青春期“早恋”等子集。
2.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点滴中去整理和开发德育微课程资源。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教育更在于以情感人,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班级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这段时间班级里的同学情绪高涨,班主任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在一次班主任生日的时候,本班的同学给班主任一个惊喜,班主任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主题,我认为就是难能可贵的德育教育的资源,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的整理与開发,那将是对下届学生极好的德育微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金跃军,高红敏.亲情满屋[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2]尤建峰.走向微课程引领下的微型德育课[J].
[3]吉奀教育博客[DB/OL].http://jiao.blogbus.com/logs/157517074.html.
[4]万秋英.丹阳市中学家校合作现状与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德育教育;合作;体验式
一、加强家校合作
1.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家校合作的首席官
教师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自然、大方、亲切、和善,多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学生情况,了解家长的期望。与学生保持平等沟通,做学生的朋友,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做学生家长、学生学校、家长学校间有效沟通的桥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家校合作的良性开展。
2.寻找适合校情的家校合作方式、家校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笔者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联系册、校讯通、家长委员会等有效的形式和父母沟通。笔者认为家访是最有效的形式,个别民工子弟的行为存在偏差,很多时候跟家庭状况是有直接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民工子弟的父母离婚率是比较高的,很多孩子从小缺少爱和关怀。对学生的家访,便于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能亲眼见到一些学生的贫寒家境,这往往能促使教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呵护。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深层次家校合作。
建立家校网络平台,尽情交流各自的教育经验,家校共同关注孩子点点滴滴。虽然家长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随着电脑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家里是有电脑的,笔者建了一个家长QQ群,家长可以交流各自的教子经验,家长之间相互取经、相互提醒,尤其是那些优秀学生的家长的做法更具借鉴性和操作性,班主任也可以再群里解答父母的疑问。在QQ平台上定期学情通报,学生优作展示、赏析,定期将学生的家庭作业、手工作业、练习册、作文、书画、手抄报等上传展示台,鼓励好学生,也树立好榜样。同时家长、老师、学生共赏析,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学生将是非常大的促进和极具震撼力的冲击。
3.有必要时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课
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平时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机会非常少,更不要说有更多的亲子活动。主题明确的班会课为孩子和父母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笔者上过的一节班会课《亲情满屋》,课上设计了很多亲子活动,也有案例的学习,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对学生心灵是有深刻的触动的。在一个学期结束最后的表彰班会上,笔者也邀请家长参与,平时学生都习惯于学校或老师颁奖,父母给自己的孩子颁奖,不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二、让第三方参与“体验式”的思想品德课堂
新课标理念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培养学生智能素质的同时,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他们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让学生情感有所改变,首先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心灵的颤振”,为此必须营造一个真情课堂,让课堂显得有生命,让学生在真实的感觉中有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在第三方参与课堂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引导学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课本中会出现许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理论知识。但是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体验式的活动能将教学中理论的概念、定义等,以具体的、感性的形式附着在各种活动载体上或者解决游戏任务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明白了并且有真实的感悟。我们就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而且我们的课堂不仅面对学生,还可能面对家长、老师、法官、社会团体等第三方。
2.邀请第三方参与课堂,要事先和当事人约好时间,并且告知对方上课的内容
在上课过程中要照顾好第三方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比如有10位家长都参与了课堂,我们不能忽略寡言家长的参与,而尽可能让每个家长参与其中。
三、“德育”微课程
1.德育主题,创作角度“大而全”是微课程忌讳,当多的内容与过程搅到一起,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建议只选择一个主题,如果感觉好内容真的很多,可以多做几集,形成课题组系列。一个学期可以选择两到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可以三个子集,比如说主题是励志微型德育课,可以分为期中考前的动员大会、放飞梦想、户外励志活动等。比如说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可以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青春期“早恋”等子集。
2.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点滴中去整理和开发德育微课程资源。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教育更在于以情感人,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班级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这段时间班级里的同学情绪高涨,班主任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在一次班主任生日的时候,本班的同学给班主任一个惊喜,班主任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主题,我认为就是难能可贵的德育教育的资源,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的整理与開发,那将是对下届学生极好的德育微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金跃军,高红敏.亲情满屋[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
[2]尤建峰.走向微课程引领下的微型德育课[J].
[3]吉奀教育博客[DB/OL].http://jiao.blogbus.com/logs/157517074.html.
[4]万秋英.丹阳市中学家校合作现状与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