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基本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其他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的中学生是伴随着信息现代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也存在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时期,正是青春发育的初始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践证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因此,我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基本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其他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1.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学会珍惜生命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涉及了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这些课文主要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例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时,教师可先用保尔的苦难人生打动学生:保尔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保尔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非常艰辛的,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因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在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被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带领同伴奋战在工地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满身伤残的保尔患了关节炎,严重的伤寒病几乎令他丧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保尔继续没命地工作。糟糕的身体让他进了疗养院,而后他又提前离开却又因车祸再次住进医院。收到抚恤金的同时,他还收到了残疾证明书,而此时保尔仅仅24岁。带着从未有过的绝望保尔坐在黑海港口公园里,抱着头,沉思着:失去了最可贵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他用抢对准了自己,然而保尔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坚强的保尔战胜了懦弱的保尔,他决心活下去,他要让生命绽放出全部的辉煌。怀着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新的理想,他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两腿完全瘫痪了,他只有右手还听使唤。接着,左眼也失明了。但他很镇静,他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残疾。眼睛看不见,他就借助无线广播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用保尔的话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我相信,经过类似这样的教育,不管学生今后遭遇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会勇敢地活下去,会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2.渗透情感教育,学会关爱他人
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作为儿女,关爱家庭,关心父母是中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之一。试想,一个连自己家庭都不爱护,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的人,怎么能去关注社会上的其他人,怎么能去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呢?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亲情的内容。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用自己充满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从而在文坛上树立了一座父爱的丰碑,让学生在这平凡的身影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又如,古诗《游子吟》,几句简单易懂的诗词刻画出了伟大的母爱,让后人每每读之,无不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这些感人肺腑的文章,学生从中体味到了亲情,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3.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培养自强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实现美好理想的途中,挫折和磨难是必经之路,这世上没有任何路途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像那寒风中傲放的梅花一样,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扑鼻香,使学生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对经受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为一时的挫折所屈服,让学生从事例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榜样作用。
4.正确看待得失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得到必然会有失去。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得失的道理,要正确看待,保持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像《塞翁失马》这则古代寓言中的塞翁一样不是静止、孤立地看待得与失、祸与福,他认识到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种转型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而且还伴随强烈的参与意识。而这些心理特征会体现在学生的文字之中,所以,教师要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谈中学生早恋》,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中学生当干部弊大于利吗》,同学们选我当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这类作文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些问题已经涉及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关系到他们切身的利益。這些作文,适应学生日趋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才干创造了机会。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最后一课》中,我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到亡国之痛,与都德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使心灵深受震撼和感染,有力地促进自身心灵的发展。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中学生很在意他人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尊重和赏识。我们一定不要吝于向学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肯定,应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有区别的对待,谅解他们的幼稚,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更加自信和自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这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更高追求,让学生在求知中得到陶冶,让语文知识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提高民族素质、铸造民族英魂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社会和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天职。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的中学生是伴随着信息现代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也存在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时期,正是青春发育的初始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践证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因此,我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基本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其他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1.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学会珍惜生命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涉及了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这些课文主要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例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时,教师可先用保尔的苦难人生打动学生:保尔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保尔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非常艰辛的,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因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在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被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带领同伴奋战在工地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满身伤残的保尔患了关节炎,严重的伤寒病几乎令他丧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保尔继续没命地工作。糟糕的身体让他进了疗养院,而后他又提前离开却又因车祸再次住进医院。收到抚恤金的同时,他还收到了残疾证明书,而此时保尔仅仅24岁。带着从未有过的绝望保尔坐在黑海港口公园里,抱着头,沉思着:失去了最可贵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他用抢对准了自己,然而保尔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坚强的保尔战胜了懦弱的保尔,他决心活下去,他要让生命绽放出全部的辉煌。怀着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新的理想,他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两腿完全瘫痪了,他只有右手还听使唤。接着,左眼也失明了。但他很镇静,他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残疾。眼睛看不见,他就借助无线广播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用保尔的话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我相信,经过类似这样的教育,不管学生今后遭遇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会勇敢地活下去,会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2.渗透情感教育,学会关爱他人
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作为儿女,关爱家庭,关心父母是中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之一。试想,一个连自己家庭都不爱护,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的人,怎么能去关注社会上的其他人,怎么能去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呢?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亲情的内容。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用自己充满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从而在文坛上树立了一座父爱的丰碑,让学生在这平凡的身影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又如,古诗《游子吟》,几句简单易懂的诗词刻画出了伟大的母爱,让后人每每读之,无不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这些感人肺腑的文章,学生从中体味到了亲情,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3.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培养自强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实现美好理想的途中,挫折和磨难是必经之路,这世上没有任何路途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像那寒风中傲放的梅花一样,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扑鼻香,使学生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对经受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为一时的挫折所屈服,让学生从事例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榜样作用。
4.正确看待得失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得到必然会有失去。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得失的道理,要正确看待,保持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像《塞翁失马》这则古代寓言中的塞翁一样不是静止、孤立地看待得与失、祸与福,他认识到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种转型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而且还伴随强烈的参与意识。而这些心理特征会体现在学生的文字之中,所以,教师要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谈中学生早恋》,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中学生当干部弊大于利吗》,同学们选我当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这类作文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些问题已经涉及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关系到他们切身的利益。這些作文,适应学生日趋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才干创造了机会。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最后一课》中,我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到亡国之痛,与都德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使心灵深受震撼和感染,有力地促进自身心灵的发展。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中学生很在意他人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尊重和赏识。我们一定不要吝于向学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肯定,应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有区别的对待,谅解他们的幼稚,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更加自信和自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这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更高追求,让学生在求知中得到陶冶,让语文知识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提高民族素质、铸造民族英魂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社会和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天职。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