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探讨了对比法、启发式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该门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激情,活跃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氛围,以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讲授方法、现代的教学手段、生动的工程案例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要时辅以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对工程世界的思考和对工程技术的掌握。诚然,施工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取得的成功经验也不会一劳永逸,我们必须根据新时期施工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学生自身潜力等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施工技术专业领域的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施工这门课中许多施工过程和工艺过程配有图例说明和质量控制要求,信息量很大,时而还要引用一些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会使人感觉头绪多、无所适从。而学生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几乎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填鸭式”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消化和吸收。
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是:①学生被动吸收知识,易造成学生思维钝化;②课堂上缺少互动,便缺少生气与活力;③传授的知识面较单一,学生不能见多识广;④课堂讨论与实践环节缺失,学生的思维与创新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没有信息的交汇和思想的交流,缺失学生的独立思考,怎么可能产生创新的种子?哪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变得“懒惰”,学生不会思考或不善于思考,造成学生对知识不能全面、牢固地掌握,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找指导教师索要设计模板,想在别人设计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1],课堂上“教”与“学”积极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我们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施工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采用对比教学法,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比教学就是通过对比的方式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学生知道或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以此推知类似知识的场合。如在讲授“施工导流”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对导流很好奇,问:可以不导流吗?此时我们就引导学生:见过民用建筑施工吗?民用建筑施工环境有水流的干扰吗?水流的干扰对施工有什么影响?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这些问题后,同学们就会主动积极思考,对以上问题逐一明白。此时老师可以总结得出结论:在河流上修建水工建筑物,必须进行水流控制,让水流改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的干扰。
通过对比教学法感知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它适用于新旧知识之间具有某些可比性的教学中。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思考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关键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的关键在于“启发、指引”,即启发学生思考,必要时施以指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了的知识,再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如何启发呢?作者认为首先要利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来启发,例如:在讲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时,要让同学们想象,在地下如何浇筑一道混凝土墙呢?浇筑需要立模吗?然后辅以动画展示其施工过程,两分钟左右的动画效果就让同学们感知并掌握了整个工艺过程,然后再对关键工艺作阐述。作工艺阐述时又采用对比教学法进行,因为地下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同于地面上的混凝土浇筑,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这样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学生乐于接受,课后印象也深刻。
其次,提问是启发的关键。所提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同学们才有兴趣去想,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问的多少由教学内容来决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循序渐进。提问最好设置在事件进展的关键环节,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和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要提前布置案例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互动与交流,最后通过各种已掌握的知识、信息、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或方法)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例如:编制某工程施工方案的案例教学,由于施工方案与企业现有的技术条件、现场自然条件、个人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等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同的人编制的方案肯定不同,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同等外在条件下,不同的方案之间有优劣之分。编制某工程施工方案的案例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提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施工条件分析(分析施工企业、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并和建筑结构、施工方法等进行联系)→质疑问难(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基本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确保施工方案和工艺可行、可靠,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教师加入其中起指导作用,使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更趋完善)→总结评价(学习目标达成)。
此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交流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尤其是一些疑难问题在交流中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理解,使知识融会贯通。至此,知识也才真正转化为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施工课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只有把理论同实际工程相结合,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会更透彻,理论的价值也才真正体现出来。教学安排中,实践离理论教学越近,学生接受的效果越好[3]。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在偏远的山区,常带学生去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是不现实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与实践结合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工程案例,以此说明施工技术方法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应用。二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施工录像片段,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播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录像中采用了哪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技术措施来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这种有如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和支持,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三是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一定的练习,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但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也可加深学生的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总之,施工课一定要突出其实践性。如果课堂上仅重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忽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课后学生只知道一些纯理论或经验,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得不到全面提高。这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不能较快进入工作状态,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因此,课前应重视教学设计,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展示其施工关键过程,做到“以人为本”,加强课堂互动与实践教学环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宽松的环境专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J].才智,2009(8):75.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6-17.
[3]由丽雯,张锡宽等.建筑施工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71-7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激情,活跃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氛围,以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讲授方法、现代的教学手段、生动的工程案例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要时辅以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对工程世界的思考和对工程技术的掌握。诚然,施工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取得的成功经验也不会一劳永逸,我们必须根据新时期施工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学生自身潜力等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施工技术专业领域的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施工这门课中许多施工过程和工艺过程配有图例说明和质量控制要求,信息量很大,时而还要引用一些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会使人感觉头绪多、无所适从。而学生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几乎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填鸭式”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消化和吸收。
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是:①学生被动吸收知识,易造成学生思维钝化;②课堂上缺少互动,便缺少生气与活力;③传授的知识面较单一,学生不能见多识广;④课堂讨论与实践环节缺失,学生的思维与创新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没有信息的交汇和思想的交流,缺失学生的独立思考,怎么可能产生创新的种子?哪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变得“懒惰”,学生不会思考或不善于思考,造成学生对知识不能全面、牢固地掌握,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找指导教师索要设计模板,想在别人设计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1],课堂上“教”与“学”积极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我们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施工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采用对比教学法,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比教学就是通过对比的方式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学生知道或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以此推知类似知识的场合。如在讲授“施工导流”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对导流很好奇,问:可以不导流吗?此时我们就引导学生:见过民用建筑施工吗?民用建筑施工环境有水流的干扰吗?水流的干扰对施工有什么影响?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这些问题后,同学们就会主动积极思考,对以上问题逐一明白。此时老师可以总结得出结论:在河流上修建水工建筑物,必须进行水流控制,让水流改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的干扰。
通过对比教学法感知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它适用于新旧知识之间具有某些可比性的教学中。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思考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关键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的关键在于“启发、指引”,即启发学生思考,必要时施以指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了的知识,再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如何启发呢?作者认为首先要利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来启发,例如:在讲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时,要让同学们想象,在地下如何浇筑一道混凝土墙呢?浇筑需要立模吗?然后辅以动画展示其施工过程,两分钟左右的动画效果就让同学们感知并掌握了整个工艺过程,然后再对关键工艺作阐述。作工艺阐述时又采用对比教学法进行,因为地下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同于地面上的混凝土浇筑,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这样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学生乐于接受,课后印象也深刻。
其次,提问是启发的关键。所提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同学们才有兴趣去想,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问的多少由教学内容来决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循序渐进。提问最好设置在事件进展的关键环节,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和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要提前布置案例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互动与交流,最后通过各种已掌握的知识、信息、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或方法)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例如:编制某工程施工方案的案例教学,由于施工方案与企业现有的技术条件、现场自然条件、个人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等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同的人编制的方案肯定不同,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在同等外在条件下,不同的方案之间有优劣之分。编制某工程施工方案的案例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提出案例(学生阅读感知)→施工条件分析(分析施工企业、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并和建筑结构、施工方法等进行联系)→质疑问难(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基本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确保施工方案和工艺可行、可靠,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教师加入其中起指导作用,使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更趋完善)→总结评价(学习目标达成)。
此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交流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尤其是一些疑难问题在交流中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理解,使知识融会贯通。至此,知识也才真正转化为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施工课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只有把理论同实际工程相结合,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会更透彻,理论的价值也才真正体现出来。教学安排中,实践离理论教学越近,学生接受的效果越好[3]。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在偏远的山区,常带学生去工地进行现场教学是不现实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与实践结合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工程案例,以此说明施工技术方法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应用。二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施工录像片段,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播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录像中采用了哪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哪些技术措施来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这种有如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和支持,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三是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一定的练习,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但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也可加深学生的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总之,施工课一定要突出其实践性。如果课堂上仅重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忽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课后学生只知道一些纯理论或经验,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得不到全面提高。这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不能较快进入工作状态,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五、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因此,课前应重视教学设计,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展示其施工关键过程,做到“以人为本”,加强课堂互动与实践教学环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宽松的环境专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J].才智,2009(8):75.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6-17.
[3]由丽雯,张锡宽等.建筑施工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