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战场,导语是课堂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和使用导语。
  关键词: 导语设计 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战场,导语是课堂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导语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实在是明智之举。好的导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中轻松学习钻研,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疑都有帮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从好的导语中感受课文的趣味魅力,领悟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了解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有利于理解整篇文章,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下节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设计导语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导语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它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风韵。从“情境教学”的概念中可以看出,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情境教学可以凭借表演、音乐、图画、实物等手段,展现“场景或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我设计了如下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有天高地广,金风送爽的心旷神怡,也有北雁南飞,霜风凄紧的萧索悲凉。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有人独上西楼,萧索寒秋,只见残月如钩,梧桐深院,秋夜里,李后主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诗意化了。学生们自然就在思考中理解了。
  二、设置悬念,启发学生
  如果我们能妙设悬念,启发导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带着问题专心听课或预习,从而搭建学生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的平台。设置悬念,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例如我在教授《孔子语录十一则》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在黑板上先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的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的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历史课上老师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介绍孔子和《论语》的有关内容。这样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想追根溯源。
  三、妙联旧知,提醒学生
  温故而知新。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巩固和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因为有已学过的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感到很亲切,便于学生们快速入题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法:“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描绘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既回顾了旧知,又轻而易举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我在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那么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又怎样一番情致呢?让我们进入作品尽情品味吧。”
  四、巧设故事,吸引学生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逸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得浓厚。
  比如我在教授《雷雨》时是这样设置导语的:“有这样一个大家族,本来也和一般的家族一样有父亲,母亲和子女,但是在这个家庭的上空却始终笼罩着重重的阴云,空气在变质,关系在复杂,人伦天伦在扭曲,从而使夫妻不像夫妻,父亲不像父亲,母亲不像母亲,兄妹不像兄妹,这是怎样的一个奇怪的家庭呢?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禺先生的《雷雨》,走进这个奇怪的家庭。”在这个故事的引导下,学生马上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老师教起来省劲,学生学起来轻松。
  五、巧用感情,打动学生
  有的课文情感强烈,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教学这样的文章,先适当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谓情感调控就是像这样用充满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比如我在教授《春》时设计的教学导语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东风浩荡、绿满天下,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用彩笔描绘过春天美丽的景色。
  导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秀的春题散文诗。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背诵了两首极写春天美丽,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通过这段导语,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未读《春》,学生就已先沉浸于浓浓的春意之中,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春》的意境之中。
  比如在讲授《合欢树》前,我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如下:“太那桃花盛开的时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我顺势导入了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歌曲,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思念故乡的文章《合欢树》,看看作者思念了故乡的什么,很巧妙地导出了所要讲述的课文。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相当重视。每个老师都应该像一个优秀的演奏家一样,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尽情享受文学的美妙。
其他文献
摘 要: 时代呼唤发展型教师。不少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出现“高原现象”,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要越过这个阶段,必须建立中青年教师发展支持系统:重视职后培训,做实校本教研,完善评价机制;必须完善中青年教师主动发展的个性心理:升华职业理想,强化自我意识,提高反思能力。  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可持续发展 高原现象 对策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作支撑,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需要一支主动发展
摘 要: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视角解读翻译现象的学科,对于译品的长存现象也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译品长存现象的合理性,论述了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经历选择与适应,能动地产出优质且可以长存的译品。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品长存 翻译适应选择论  一、引言  生态翻译学作为发轫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研究范式,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光景,继西方两次主要的翻译研究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
摘 要: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是高职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还关系到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对高职教师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师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技术和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教育开始快速发展。高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工作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
摘 要: 本文从安恩本该关心奶牛的精神情感,但不理会奶牛厌烦集市这一细节入手,通过安恩和奶牛的细节描写还原安恩的真实心理,揭示奶牛与安恩的同一性。安恩只是想接近市井生活,享受人世的热闹,虽然这个要求卑微得不能再卑微,但善良的安恩害怕对别人造成打扰,自尊心极强的安恩害怕别人知道自己这一卑微的要求,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斥,极力掩藏自己的孤独寂寞的精神伤疤和寻求精神慰藉的真实动机。  关键词: 《安恩与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新时代教育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从学情出发,改变过去旧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变过去枯燥的课为充满活力、有兴趣的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玩中学,学中玩。我是一个上班四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和脑癌这些疾病相当难治疗的原因在于许多药物无法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特别是一些已经明确了对脑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神